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杨天悦
1月10日,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主办的“2024中国餐饮业社会责任大会”在北京召开。记者获悉,过去几年来,餐饮业碳排放年均增速高于同期全国碳排放增速,会上发布的《中国餐饮业ESG倡议》提出,餐饮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明确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目标并制定相应措施。
《餐饮商家低碳行动指引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餐饮行业总能耗约为1985万吨标准煤,碳排放总量约为4500万吨二氧化碳,2017至2021年碳排放年均增速13.9%,高于同期全国碳排放平均增速6.04%。餐饮行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食物浪费、过度包装和包装物不当使用、食材采购类别及方式、能源消耗、废弃物处置等领域。
2023年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首次举办餐饮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征集,最终有65家企业入选。例如,肯德基通过食物驿站,将餐厅未售完且尚在保质期内的余量食物免费分发给有需要的社区居民,每送出一份食物平均可减少约596克温室气体排放。海底捞对门店厨余垃圾进行压缩减量和自动油水分离,增加废油出油率,将餐厨垃圾减量15%。大董通过创新新疆赛里木湖野生高白鲑烹饪方法,推动当地渔业发展。
ESG是Environment(环境)、Social(社会)、Governance(治理)的英文缩写简称,是指以环境、社会、治理三大维度为价值评估因素,通过获取非财务信息衡量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能力和实绩。作为一种防范社会环境风险、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ESG自新世纪之初被提出以来已逐步成为国际共识。
会上同时发布《2023年中国餐饮行业ESG实践报告》,涵盖近百家代表性餐饮企业对外披露的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以及社会责任报告。报告显示,餐饮行业自身运营碳排放绝对数量不高,但分布面广、供应链路长、连接多个行业、参与消费者众多,对“双碳”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餐饮商家应做好自身节能减排的同时积极助力绿色消费。
<>乎上有人问:为什么这几年餐饮创业突然火起来了?其实不是这几年餐饮行业突然火了,是因为受互联网的影响,随着整个大环境的变化,很多原来很火的行业都不那么景气了,而餐饮行业因为某些固有的属性,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仔细分析一下,餐饮行业的火爆与其本身的这几个特征密不可分:
1.客群市场大。都说民事食为天,有钱没钱都得吃饭,而且经济越好,人对吃饭的要求越高,这也就促使了这个行业的持续繁荣。
2.消费频次高。对每个人来说,一日三餐必不可少。吃饭是头等大事,相比任何行业来说,消费频次可能都不及餐饮、而且餐饮消费是刚需,高频+刚需,这就是餐饮最大的魅力。
3.现金流。很多人离开原有的比较赚钱的行业,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现金流。很多老板常常感慨,账上有钱,手里没钱,钱赚了要不回来让很多人对自己的工作是又爱又恨。餐饮最大的好处就是现金流,短平快,见效快,这也成了吸引很多人的重要原因。
4.低门槛。在很多外行人看来,餐饮的门槛很低,而且做餐饮风险小。所以一直有这样一个说法:行业干遍,不如卖饭。实际上只有进了这个行业以后,才会知道餐饮行业的水有多深。
5.强线下。受互联网的影响,很多传统行业实体生意都越来越不好做,逼着老板们转型做线上,比如服装行业,化妆品行业等。但是餐饮线下的场景很难被线上所取代,尽管外卖发展的如火如荼,但是线下就餐最主要的一个场景:聚会,是线上很难取代的。人要社交,就离不开线下的吃喝玩乐。所以现在在很购物中心里,餐饮的占比已经越来越越多,抢线下是餐饮应对互联网竞争的护城河。
这是从大环境来说。再从行业本身来讲,餐饮的火爆也和这几个因素有关:
1.人对餐饮的态度的转变。以前年轻人都看不起做餐饮的,所以有句调侃的话说的是“脸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现在人对餐饮的态度越来越友好,大学生创业做餐饮,研究生做餐饮都已经成了行业标配,还有人说如果遇到一个餐饮人赶紧就嫁了(我一直对这句话充满了质疑,作为一个资深餐饮人,为啥我还是单身吶?)。以前的“卖饭的”,如今也成了受人尊敬的职业,这种思维的转变,影响了年轻人的择业观。
2.连锁加盟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加盟连锁品牌,使开店变得更加简单,年轻人只要有点闲钱,考察好了项目之后,很容易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店。这不像过去,学艺多年才能出师,有手艺才能闯荡江湖的年代已经过去了,这是一个竖子都可以成名的年代。
3.物流供应链的发展。餐饮物流和供应链的发展,使产品和原料的运输和配送变得更简单,餐饮的技术门槛越来越低,所以行业的准入门槛也变得非常低了。即使你连饭都不会做,只要有钱,都可以开一家自己的店,因为所有的产品都有人给你配送。
4.消费升级。消费市场的繁荣导致了这个行业的繁荣。
5.资本的推动。以前的资金行业是从来瞧不起餐饮行业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产品的标准和财务的监管等问题。如今有了供应链和移动支付,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这几年来,资金频频与餐饮联姻,让餐饮行业成了香饽饽,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仰望这座金山了。
当然,最后还是要再泼一盆冷水:这几年的确是餐饮最繁荣的时间,同时也是餐饮闭店率最高的时间。据不完全数据统计,现在的餐椅店,平均寿命不会超过一年,整体盈利的店面数量不超过总数的20%。也就是说,在这个行业里,鱼龙混杂,水大鱼大,你眼看别人起高楼时,千万别眨眼,有可能瞬间之后,又会看到楼塌了……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或其他公众平台,内容仅供读者阅读分享,支持原创、尊重原创,如有原创申明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稿件!
>者 | 陈晓珍
编辑 |
近年来,随着我国税法和相关法规不断改革完善,税务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近日,东方数字财税研究院发布的《税务会计人才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目前提供涉税服务的人员约为 260 万,但具有职业资格和职称的专业人员约为 12 万,占比不到 10%。尤其是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压缩了代理记账、申报等税务会计基础业务的需求空间,咨询、顾问、策划、国际税收等高端业务需求大增。
截至2020 年末,在提供涉税服务的人员群体中,税务会计岗位人员约有 71.1 万人,较2019 年增加了 12.5%。白皮书认为,从业人员的增加表明整个行业的需求量较大,同时也说明行业的竞争压力在逐渐增大。
税务专员、会计等基层员工需求大,但薪资相对较低
当前,各行各业面临的税收环境越来越复杂,并且企业对于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既懂税务和会计同时又懂得管理的人才越来越稀缺。从税务会计人员的需求结构来看,税务专员/税务会计这类基层员工的需求较大,约占总需求的 68.2%,税务总监等高端岗位占比仅为3.5%。
此外,不同税务会计岗位的工作强度不同,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也不同。一方面,税务专员/税务会计主要负责各类发票的开具、审核、登记、税费计算、申报缴纳等基础工作,其工作强度较大,繁琐程度较高,需要配置较多的人员。另一方面,企业税务管理水平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税务会计成了基础的必备选项,随着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分工明细化、专业化以后,税务主管、税务经理、税务总监以上的岗位也会逐步完善。
从岗位薪资来看,在整个税务会计行业中,相关从业人员的薪资和员工的岗位、职称、从业经验、专业能力等有较大的关系。由于在税务会计从业人员中,基层员工数量较多,占比较大,整体薪资也相对较低。白皮书显示,59.54%的从业人员年薪在 8 万元以下。
另从行业来看,不同行业对税务会计人员的需求也不同。白皮书显示,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住宿业对税务会计的需求较大,在各岗位的需求中占比均超过 50%。其中,除房地产、软件业外,其他行业税务从业人员薪资结构中,大部分是年薪也是在8 万元以下。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税务会计行业,职位越高,实务工作年限越长,薪资越高。白皮书显示,工作10 年以上的税务从业人员,薪资待遇的优势比较明显,尤其是老会计,在工作经验上更有优势。
税收政策复杂性较大,对从业者持续学习能力要求高
截至今年2021年5月底,我国18个税种中已有11个立法,主要是契税法、城市建设及维护税法、车辆购置税法、车船税法、船舶吨税法、个人所得税法、耕地占用税法、环境保护税法、企业所得税法、烟叶税法、资源税法。
新的法律法规颁布后,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解释、公告、细则、 便函、甚至其他补丁文件的发布。除各地方性税收政策外,仅就国家税务总局层面,每年发布的税收政策数量就很多。2016 年全面营改增以来,每年均有 150 项左右的新政策发布。国内的税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健全无疑给税务会计人员带来了更大的工作压力,加之税收政策更新频率较快,持续学习、培训对税务会计从业人员来讲,既是工作需要,更是能力的体现。
白皮书显示,在税务会计从业人员中,一年内线上学习财税知识花费时间最多的有 5-20 个小时,占比约 38.3%,花费 20 小时以上的占比 35.14%。同时,一年内参加线下培训至少 1 次的占比 61.66%。
此外,新形势下,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和会计活动相互融合,新型管理会计人才也成为财务管理者转型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传统的会计人员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确认、记录、计量和反馈,管理会计是对经济事项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等工作。企业对财务人员综合管理能力的需求也上升了一个重要的高度,企业会计从传统的“账房先生”,向着“战略财务管理者”的方向延伸。
白皮书显示,税务会计人员比较突出和集中的痛点或堵点主要是税收筹划能力低、税务风险管理能力低、数据分析工具使用能力的缺乏、财税全面核算能力欠缺四个方面,分别占比 63.41%、60.78%、46.04%、44.55%,这些痛点的业务也是税务会计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