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年海外开店,成为“新加坡网红茶饮”;
2019年开国内首店,一款“饼干奶茶”风靡全网,今年计划突破千店。
这是长沙茶饮又一黑马ARTEASG,最近旗舰店开业,首日营业额突破3万,带来全新中文名“啊T”。
海外回归、爆款频出、在”网红之都”长沙吸引大批年轻人关注,ARTEASG是怎么做的?我采访了联合创始人盛栩花。
< class="pgc-img">>新店首日卖出3万+
长沙又一茶饮黑马全面升级
饮品竞争激烈的长沙,又出现一个茶饮打卡“景点”。
核心商圈IFS九龙仓,开出了一家蓝白相间的“热带风”茶饮店:
- 门头、logo、产品包装,四处可见的克莱因蓝,迅速吸引眼球;
- 沙滩椅、绿植,地面用电子屏幕来模拟翻滚的海浪,满满的热带海岛氛围;
- 新店带来了新的产品线:咖啡和冰淇淋,还专门设定了冰淇淋区、咖啡取餐区,上线了一系列新奇产品,比如鲜果棒冰+咖啡、禄豆糕拿铁……
这家门店来自品牌“ARTEASG”,是其品牌升级后开出的首家旗舰店。
ARTEASG出圈的路,和绝大多数茶饮品牌都不同。
它最早以“新加坡网红奶茶”被业界熟知——不同于国内开店再出海的品牌,ARTEASG第一家店开在新加坡,在海外爆火后,2019年回国在长沙国金街开出国内首店。
也许你并不知道“ARTEASG”的正确读法,但你一定看到过其爆款单品“饼干奶茶”。
爆款单品“饼干奶茶”
>这款以锡兰红茶为茶底,顶部加上奶油顶以及一块焦糖饼干的饮品,一度刷屏网络。
随后,还有草莓富士山、牛油果甘露、黑糖奶霜鲜牛乳等等产品,都凭借颜值和差异化口感,成为奶茶女孩们的必点单品。
热度延续到线下,1月15日,ARTEASG长沙旗舰店开业首日,吸引大批粉丝打卡。据ARTEASG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店一周营业额已突破15万元。
今年,ARTEASG计划开出1000家门店,重点布局湖南、江浙、广东、广西等地。
爆款频频出圈,经受住长沙这个”网红之都”的市场考验,ARTEASG是怎样做到的?我专程采访了联合创始人盛栩花。
多次爆款出圈
用“潮牌集合店”思路做茶饮
从饼干奶茶开始,到透明易拉罐包装、棒棒冰咖啡,ARTEASG多个爆款产品,都在社交平台上出圈,有话题有讨论,俘获年轻人的心。
盛栩花告诉我,她曾经做过10多年的服装代理生意,拆解ARTEASG的产品逻辑,我发现处处都体现了潮牌集合店运营思路。
1. 让手机先“喝”奶茶,一拍就出圈
服装行业,一眼惊艳带来的视觉冲击,会令消费者印象深刻。
在盛栩花看来,饮品亦是如此,奶茶女孩们在喝奶茶前也会灵魂三问:产品好不好看?可不可以拍出“大片”?晒在朋友圈能否吸睛?
图源小红书@喜欢喝咖啡乱拍照的大棒儿
>“不单单要让消费者喝到,还要让手机‘喝’到。”她说。
爆款产品“饼干奶茶”,随手一拍就是小红书硬照,国内外的社交平台都被它刷屏过。延续这一上新思路,ARTEASG还推出透明易拉罐包装的饮品,同样适合消费者上传分享。
旗舰店上新也是如此,比如新品“好事發生”,用花生酱挂壁,顶部搭配一块带有“發”字的绿豆糕,寓意新年“恭喜发财,好事发生”,大大提升了被晒图分享的几率。
“好事發生”以及易拉罐包装的高颜值饮品
>2. 集合店思路做产品,多品类+只留爆品
打开ARTEASG的菜单,你会发现门店奶茶、水果茶都有涉及,热门款众多,这在大多聚焦单一品类发展的长沙品牌中有些独特。
比如奶茶产品,饮品店火爆的豆乳、豆沙、栗子等元素都有,ARTEASG也融入品牌特色,做出“茉香豆乳”、“栗子大福“等产品。
品类众多,并不意味着sku并不复杂:每一品类,只留爆品,淘汰末位产品,精简菜单、提高效率。
集合店思路爆品,让ARTEASG爆品不局限单一品类
>盛栩花告诉我,这是借助“潮牌集合店”的思路去做产品线,多品类满足消费者的多样需求,只留爆款保证售卖和出品效率,在公司团购等大单场景更为适用。
3. 上新果咖产品,提前做咖啡布局
服装业追潮流的敏锐度,在茶饮行业也不可缺少。
此次旗舰店开业,ARTEASG新增咖啡产品线,包括喜上莓梢,光芒万丈、大橘大利、贰伍捌拿铁、燕麦曲奇杯、一颗椰子蛋等多款创意咖啡单品。
其中最为吸睛的是“喜上莓梢+光芒万丈”组成的棒棒冰咖啡系列果咖。
这两款产品,顶部都配有一个果味棒冰,棒冰上的大颗草莓清晰可见。底部还加入了草莓果泥、芒果果泥,为咖啡增添酸酸甜甜的口感。
图源小红书@hey-season
>为什么要上新咖啡系列,尤其是果咖产品?ARTEASG有两点考量:
- 咖啡消费火爆,果咖趋势明显,上新果咖产品是提前做咖啡布局;
- 果咖与茶饮店更适配,消费者也高度一致,是更适合茶饮店的思路延伸。
4. 打造鲜奶茶标签,用品质提升复购
再火爆的潮牌服装,吸引一次购买的是颜值,吸引复购的是品质。
创立之初,盛栩花的想法是做“可以放心给孩子喝的奶茶”,还打出“喝奶茶,就喝鲜奶茶”品牌slogan。
做“可以放心给孩子喝的奶茶”
>不断推爆品的同时,ARTEASG也始终保持品质追求。不仅门店的操作台全透明,所用水果、鲜豆浆、鲜牛奶等原材料,也都陈列于具有冷藏功能的透明橱窗中,一目了然。
推广中文名“啊T”
今年计划突破1000店
盛栩花告诉我,此次旗舰店开业,有一件重要的事,是带来全新中文品牌名“啊T”。
“‘ARTEASG’本身不是一个英语单词,很多人不知道怎么读,带来了不小的传播障碍。”盛栩花介绍,为了推广中文名他们做了“啊T是谁”的宣传片。
带来全新中文名“啊T”
>采访完盛栩花,可以感受到,ARTEASG在各方面都有团队的新思考,这些也构成了ARTEASG的“一上新就火”的基因。
1. 上镜的克莱因蓝主题色,带来记忆点
ARTEASG的主题色是克莱因蓝,这个颜色,饱和度高,冲击力强,还是博主们钦点的“显白爆款色”。小红书上,有25万+克莱因蓝相关笔记。
打造克莱因蓝的门店,不仅一眼望去是整条街最引人瞩目的存在,还更上镜,更好拍,吸引时尚达人多拍多分享,带动更多的人前来打卡。
周边产品也用到了克莱因蓝
>2. 推联名,用本土文化连接消费者
剖析ARTEASG,“新加坡走红的长沙品牌”是其核心标签。
找到主题色的下一步,是要找到更多连接点,与顾客建立深层次沟通。
对此,ARTEASG的思路是:从自身品牌基因出发,找到适配的品牌进行联名合作——
- 和本土知名咖啡、甜品联名,与地域文化做链接。比如此次旗舰店上新的新品里,就与贰伍捌禄豆糕、是隆咖啡等长沙本土品牌合作推出联名产品,这些品牌在长沙已经建立顾客认知,也会提升新店、新品势能;
- 同新加坡旅游局做联名,推出糯香斑斓椰,这款产品融合糯米饭和糯香丸子等东南亚元素。
这些做法,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品牌的多面性,起到1+1大于2 的效果。
3. 坚持拓展海外店,布局供应链
国内扩店之外,ARTEASG也始终坚持在海外市场做布局。
目前ARTEASG在新加坡开出5家店,其中3家是在疫情之后开出,营业额持续走高。ARTEASG还专门配备了海外部,支持新加坡门店的运营与拓展。
此外,针对国内的门店,ARTEASG也在积极布局供应链,产能跟上门店发展速度。
据介绍,ARTEASG未来的发展战略是,深耕已经开出门店的区域,与核心原材料产地合作,建立冷库仓储,依托供应链积累更多品牌优势。
在过去的一年里,明显感受到,饮品行业的竞争加剧。
- 还能做出一个吸引眼球的新品吗?
- 还能开出一家令人眼前一亮的门店吗?
- 还能诞生一个千店新品牌吗?
推爆品、让品牌脱颖而出,不断给消费者带来新的购买热情,ARTEASG提供了一个值得参考的案例。
新闻客户端 记者 黄慧仙 实习生 陈玥
点单截图。
“前方1034杯制作中,预计等待10小时5分钟……”当你在一家奶茶店的小程序上下单,看到这样的排队进程是否会被小小震撼一下?
最近,杭州大厦新开的一家奶茶店火了。不少人反映,每次点单,前方排队人数总是多到离谱,等待时间更是5小时起步。
据了解,这家号称“苏州之光”的奶茶店“BONJOUR本就”是苏州本土奶茶店。8月20日在杭州首店开业。
8月23日,记者到现场去探了探。
“BONJOUR本就”奶茶店门口。 实习生 陈玥 摄
下午1点多,在位于杭州大厦C座外围的“BONJOUR本就”奶茶店门口,记者并没有看到预想中“大排长龙”的场面,现场只有两三位顾客在店外的遮阳棚下等候。店内柜台上并排放着十几提已打包完毕的奶茶。
柜台上打包好的奶茶。 实习生 陈玥 摄
店员告诉记者,由于等待时间过长,大部分顾客都选择线上排队。如果现在下单,大概需等待8至9个小时,前面还有1000多杯等待制作。
“自BONJOUR杭州分店开张以来,每天销售量基本3000杯打底。”该店员说,目前店里最火爆的单品为海盐开心果、黑椰牛乳等,前者往往不到中午就已售罄。目前该店的客户群体以20~30岁的年轻女性为主。
记者在店门口碰到了正在等茶的90后朱女士。“在大众点评上刷到了这家苏州‘特产’品牌+惊人排队时长双buff叠加的奶茶店,好奇心被激起,今天就在手机上提前点好单,这会儿来店里取。”朱女士说,这款奶茶喝起来还是比较符合她的口味的,下次还会再来买。
而今天早上9点多就到店取奶茶的杨女士,则看到了店门口排队的场景。
“我早上9点下单,单号是14号,等到店取奶茶的时候,点单小程序上显示已有600多杯的单量。店门口还排起了队,都是来取奶茶和等奶茶的人。”杨女士说,没想到一杯小小奶茶也会这么火。
杨女士前一晚在杭州大厦逛街时,路过这家奶茶店,当时也没有很在意。“我当时感觉这家店的生意还没隔壁的面包店好,可后来在朋友圈里看到,有朋友在晒这个奶茶,说等了6个小时才买到。”杨女士表示,由于当晚住在杭州大厦内的酒店里,今早等奶茶店开门,她就“近水楼台先得月”打开小程序“抢购”了。
“可能因为期待值太高,喝到嘴里倒觉得没那么惊艳了。难得来杭州大厦这边住个酒店,就跟风尝个鲜。”杨女士说。
其实,这家奶茶店已在多地开设分店。但从线上排队情况来看,像杭州这样火爆的情况,仍属少数。
通过该奶茶店的线上小程序,记者看到该奶茶品牌主要分布在江浙沪地区,除了江苏的十几家门店之外,在浙江的嘉兴桐乡、湖州也有门店分布。从线上排队进程来看,大多数门店目前只有1到30杯左右的排队单量,与杭州动辄成百上千的队伍“盛况”差距较大。
一杭州市民买到的奶茶。 拍友 许女士 摄
你有过为喝一杯奶茶,花数个小时排队的经历吗?来评论区一起说说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了迎合消费者不断瘪下去的钱包,茶饮品牌只能不断自降身价。原本动辄快40元的奶茶,如今一降再降,逐渐向个位数的价格探去。去年,奈雪的茶就推出了“周周9.9元”的活动,古茗、茶百道也跟着加入了9块9的战局。在低价战中,柠檬水无疑是“打折福利品”的最好选择。
文 | 王潇 陈婧瑄
编辑 | Yang
运营 | 泡芙
不到1块钱
这个夏天,气温一到三十度,柠檬水就成了赵晓雨每天的必备。持续的高温,让上海进入“烤人”模式,没有风,整座城市像一个巨大的烤箱,烘得她整天昏昏沉沉。
柠檬水入口的一瞬间,是难得的“清醒时刻”。奶茶腻,咖啡苦,比较之下,柠檬水酸甜清爽,更重要的是足够便宜,每到夏天,就迅速蹿火成为所有人的“打工续命水”。
赵晓雨公司附近有一家奶茶店,每到午休,店里挤满了人,空调都显得不太够用。绝大多数的单子,都是柠檬水。店员会提前准备好一些只放了柠檬、糖浆和冰块的空杯子,等单子一到,直接迅速捶打柠檬,然后加水,封盖,一气呵成,整个过程不超过30秒,“兵荒马乱的”。
店员的手速再快,依然赶不上单量。打单的机器一直突突地响,拖在地上有两米多长,赵晓雨等了十几分钟才拿到一杯柠檬水,“感觉喝到(柠檬水),这一天才算真正开始。”
柠檬水在夏天寄予所有人同等的快乐。有人一天炫一杯,清凉解暑,“一想到都会流口水”;还有人3天点了10杯,“楼下的店员都认识了”;有人总结出柠檬水的最佳点单方式,一定要冰的,五分糖刚刚好,喝剩1/3还能加冰水继续喝,“四块一杯喝成两块一杯”;哪怕曾经拒绝过柠檬水的人,在高温天偶然来上一杯,也会立刻高喊,“仿佛变成夏天最清爽的牛马”。
社交媒体上,遍布着“锤柠檬快把手锤脱臼”的店员们,“卖一百杯,有七十杯都是柠檬水”,配图是几大排已经放好柠檬片和冰块的空杯子。最难受的时刻是,邻近下班,却突然来了一个大单,有公司团建点了1600杯柠檬水,“一直做到凌晨一点多,最后叫了辆货拉拉送货。”
▲ 奶茶店员晒出的准备柠檬水的场景。图 / 小红书截图
最先盯上柠檬水生意的是蜜雪冰城,几乎靠4元一杯的柠檬水,攒下了如今“百亿雪王”的家底。今年6月,蜜雪冰城在发布会上称,柠檬水一年的销量超过10亿杯,如果按全球80亿人算,每8个人,就有1个人喝过,杯子连起来能绕地球将近五圈。其中,一个人在一年内最多买了4969杯柠檬水。
张承辉在2015年加盟了一家蜜雪冰城,那时他刚刚大学毕业,由于缺乏经验,店址选在了城中村的一处偏僻角落,周围住着的都是建筑工地的工人们,很难见到年轻人的身影,可以说几乎没有奶茶店的生存空间。张承辉“几乎想了所有的招”,上街发传单,搞促销,做门口广告牌引流,但效果不佳。
在张承辉已经开始接受亏损的现实时,令他没想到的是,一到夏天,柠檬水突然销量大涨,“对所有的消费者都很友好”。那些不喝奶茶的工人们也都愿意来喝一杯柠檬水,张承辉算了一下,店里几乎70%的营业额都来自柠檬水,“这是很可怕的比例”。
哪怕没有蜜雪冰城的招牌,柠檬水也很容易成为一家奶茶店的爆品。王波自己的茗颜果色奶茶店,初创时也是靠柠檬“打天下”。他将蜜雪冰城的三四片柠檬,改良成一整颗柠檬,当着顾客的面,现场榨汁,定价5元。最后,这款产品的销量,“占到了整月营收的60%”。
在“柠檬流量”的吸引下,各家茶饮品牌纷纷下场,试图从蜜雪冰城手里,夺下一块属于柠檬水的“蛋糕”。
今年5月末,古茗推出了招牌柠檬水活动,到手价为4块一杯。虽然活动地区仅限广东,但对于动辄十几、二十块一杯果茶的古茗来说,4块是极其少见的价格带。同时,还推出了限时“柠檬卡”,集齐3杯可以兑换一杯,“四舍五入等于不要钱”。
▲ 古茗店铺。图 / 视觉中国
书亦烧仙草也加入了战局,如果从超值团购链接购买,两杯金桔柠檬水是7.9元,核算下来,每杯只要3.95元,刚好比蜜雪冰城和古茗,便宜5分钱。蜜雪冰城也在暗暗发力,在抖音团购,叠加3元的平台券后,甚至只要0.68元一杯,还不到一块钱。
00后的田薇在广西一家古茗的大学城店打工,尽管没在低价活动的限定区域,但柠檬水刚上时,依然引发了一阵抢购热潮。田薇记得“一天能卖出去两三百杯柠檬水”,但其他上新的饮品,点的人很少。古茗用的是绿色的香水柠檬,和蜜雪冰城的黄柠檬相比,有一种更特殊的香气,而且一定要捶打,“人工成本也要高一点”。
香水柠檬是总公司统一配送的,成袋装冷链运输,一袋有二十多个,田薇每两三天在钉钉上报一次货,“刚上新时曾一次性拿过60袋”。
柠檬的“爆款基因”
柠檬似乎天生就有成为“爆款”的基因。一到夏天,被茶饮品牌拿来“整活”最多的三种水果是:荔枝、西瓜和柠檬。赵伟是广东香水柠檬的供应商,他从果农那里收果子再发给各个渠道商。和荔枝、西瓜相比,柠檬更容易贮存,如果方法得当,柠檬保存一周不成问题,可荔枝没几天“就不是原本的样子了”。王波也提到,运输路上,西瓜容易因为挤压而开裂,耗损还更高,西瓜皮完全不能用,而“柠檬去头去尾,中间全都能用”。
从口感上来说,柠檬最大的优势是,本身的含糖量很低。因此,一杯柠檬水的甜度完全取决于手动放糖的多少,比例合适的话,既不会有柠檬的酸涩,也不会有糖浆的甜腻。但西瓜和荔枝,本身就是以“甜”著称的水果,放在茶饮中,额外加糖的比例,很难标准化。
▲ 图 / 视觉中国
在茶饮品牌眼中,柠檬是更容易“掌控”加盟商的水果。以蜜雪冰城为例,所有的加盟商都必须要从其总部采购柠檬,不能另找其他货源。这是蜜雪冰城营收的最大来源。据招股书显示,2023年前9个月,蜜雪冰城154亿元营收中,来自商品销售的收入达145亿元,占比94.3%。
而柠檬很容易从外观上判断出货源。张承辉记得蜜雪冰城总部会定时派经理来店里抽查,人来了只看三个维度:色泽、大小和味道,“这三个维度就能确定是不是蜜雪冰城的货”。比起来,西瓜的种植范围更广,而且隔着一层厚厚的皮,很难确定产地。
张承辉算过一笔账。柠檬水的组成很简单——水、糖和柠檬。蜜雪冰城的糖用的是蜜果,也叫柠檬伴侣,成本不高,粉状的糖加水兑在一起,“即便不放柠檬,出来的也是柠檬水的味道,柠檬只用来提提鲜。”黄柠檬的批发价在一斤一块多左右;装柠檬水的PP材质杯子,成本在一毛多一个。
这样算下来,一杯柠檬水的成本大概在1.3元左右,卖4元一杯,毛利率达到67.5%,“简直是暴利”。如果所有材料都另找采购商,不从蜜雪冰城进货,哪怕采购量只有几十斤,整体的成本还能压到9毛多。
尽管蜜雪冰城从加盟商那里捞到了好处,但在强推柠檬水这件事上,两者是“双向奔赴”的。其他的饮品,大多要加珍珠、椰果等小料,“每一种都是成本”,制作流程还繁琐。柠檬水,利润可观,制作简单,一到夏季就畅销,“哪怕蜜雪冰城不主推,加盟商也会抢着卖。”
柠檬的流量被验证后,品类迅速从柠檬水,拓展到柠檬茶。王波记得大概是从2021年开始,出现了一批柠檬茶专营店。那年年初,广州的“丘大叔”在首轮融资过亿元后,立刻有两家机构追投,估值在10天内翻了近三倍。紧接着,柠季以长沙为大本营,在获得字节跳动和腾讯的投资后,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开了超过三百家门店,平均1.2天就有一家新店。
▲ 主打“手打柠檬茶”的柠季。图 / 视觉中国
那几年的夏天,社交媒体上最火的视频是肌肉男暴打柠檬茶,网友评论,“只要花十几块钱,就能看到一个男人为你拼命。”
流量的刺激下,更多人加入了开柠檬茶专营店的大军。90后的张爽就是其中一员。在准备开店前,她曾到广东考察过一段时间,见到了无数靠柠檬茶赚到钱的茶饮店老板。广东高温天数长,对柠檬茶的需求量更大,从早上九点就会有单子进来。只要是做柠檬茶这个品类的,“大部分日销量300杯没问题”。忙碌的时候甚至还会遇到果园的员工,直接带着果子上门推销。
于是,在2022年她在无锡开了自己的茶饮店,专卖柠檬茶,定价在十几块左右。那年夏天,直接“就爆发了”,一天能卖两三百杯,一个月流水大概有十几万,刚三个多月店面就回本了。
王波也趁势抓住了热度。他用柠檬茶替换掉了之前的一整颗柠檬水,柠檬的品种换成了广东6块一斤的香水柠檬,糖也变成了更贵的冰糖,柠檬茶定价为10元。一番操作下来,王波成功地把自己的奶茶店,单品的平均价格,提到了10元以上。
柠檬的热度还在往产业链的上游蔓延。赵伟记得曾经香水柠檬的生意特别好做,因为种得少,果子都很值钱,有一年价格甚至飙到了30元一斤,而柠檬的种植成本大概每斤大概在两块钱左右,直接翻了十几倍,“赌博都没这么赚钱”。由于奶茶店和柠檬茶店的数量暴增,他甚至开始和店老板争抢货源。有好几次,赵伟去果园收柠檬时,都撞上了奶茶店开来的私家车,“直接开车到果园找(柠檬)”。
需求激增后,很多人开始包地种起了柠檬,“果园里多了很多新面孔,也多了很多果子”。价格也回归理性,一斤在三到五块左右。
冲在价格战的最前端
自从2022年夏天的爆火以后,张爽的店再也没有那么好的生意了。开始的时候,张爽心里盘算,等疫情过去就好了,但从去年春天开始,她明显感觉,大量的外来人口没了,之前人们对于一杯十几块的奶茶或者果茶还愿意消费,可如今“好像把这部分直接戒掉了,不喝也行”。
即使是在旺季,现在一天也只能卖出一百多杯,“属于稳定的不赚钱的状态”。为了盈利,茶饮店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拉时长,也就是“等单子”。2021年张爽在考察时,茶饮店一般的营业时间是从早上八九点,到晚上九十点,一天12个小时左右。后来她自己开店,也遵循着这个时间,直到去年冬天,整个行业似乎都变了。
同行们最早的关门时间变成晚上零点,后来张爽发现还有一直营业到凌晨一两点的。有一次,她甚至见到一家写着24小时营业的茶百道。
除了拉时长,增加品类,提高上新频率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张爽原本靠着柠檬茶一款品类就能回本赚钱,但如今显然不够。她时常盯着几家大的茶饮品牌,看到他们推新,张爽也会赶紧跟上,不断往菜单里塞。后来,塞新品的频率越来越高,每个月都有一两种,“菜单已经密密麻麻的了”。
王波也深谙跟着大品牌上新的秘诀。一旦有爆款饮品出现,他立刻跟着研究配比,制作同类型的,再降几块钱迅速推出。他的店主打鲜果茶,每次推出新品时,王波都会使用鲜果,或者当着顾客面直接拿新鲜水果榨汁。靠着这套打法,王波从最初的一家店,开到了现在的十家。
不过,低价渐渐成为了市场里最有效的“通行证”。王波店里的柠檬茶,因为成本原因,一直坚持卖十块钱以上,销量便不如更低价位的西瓜饮品,“柠檬茶顶多占营收的15%”。
事实上,茶饮赛道早已进入高同质化的竞争中。大品牌开始争相“抢人”,降低加盟门槛,扩大加盟店数量,朝着万店规模冲刺。商业街里,几家大品牌的茶饮连着开的场景随处可见,甚至出现了“茶饮一条街”——一整条街道,除了奶茶店,没有别的商户。
▲ 茶饮连锁店贴身开店。图 / 视觉中国
但整个茶饮市场从增量转为存量的趋势明显,竞争也直接滑入微利时代。据艾瑞咨询预测,2023年开始,新茶饮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速开始逐年下滑,预计2025年增速仅为5.7%。几家头部品牌的上市路,也走得跌跌撞撞。奈雪和茶百道,上市后均开盘即破发。古茗、蜜雪冰城和沪上阿姨先后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还暂无下文。
为了迎合消费者不断瘪下去的钱包,茶饮品牌只能不断自降身价。原本动辄快40元的奶茶,如今一降再降,逐渐向个位数的价格探去。去年,奈雪的茶就推出了“周周9.9元”的活动,古茗、茶百道也跟着加入了9块9的战局。在低价战中,柠檬水无疑是“打折福利品”的最好选择。
柠檬水的配方没有秘密,极其容易复制。并且已经有蜜雪冰城“开路”,早早地教育好市场,培养了大众对于柠檬水的接受度。对于其他的茶饮品牌来说,相当于已经有人花钱做了营销,铺好了路。
各个茶饮品牌的目标是,通过便宜的柠檬水,把人流引进来,再去带动其他的饮品消费。王波把这类引流单品称为“炮灰”,哪怕赚少点,也要留住这波流量。柠檬水是最适合做“炮灰”的。对古茗和书亦烧仙草来说,柠檬水本就不是他们的主打饮品,而且日常的价格带明显比柠檬水更高。如果用主打饮品去打价格战,“就是自废武功”,从此价格很难再升回去。
但像柠檬水这种季节限定的超级单品,本就在主产品线以外,低价并不影响品牌的整体均价和调性,还能蹭上热点,带来流量。
在围绕柠檬水打响的这场价格战里,最头疼的应该就是蜜雪冰城了。当所有茶饮品牌都开始推4元一杯的柠檬水时,蜜雪冰城的价格优势被瓦解殆尽。
眼看着柠檬水的价格战空间不多,蜜雪冰城又把战场引到了冰杯上。今年,农夫山泉等品牌都推出了冰杯,定价普遍在3~5元,一周前,蜜雪冰城也推出了雪王冰杯,大杯直接定价1元。
▲ 蜜雪冰城上线1元冰杯。图 / 视觉中国
低价又一次胜利了。1元冰杯迅速点燃了所有人的购买热情,但当大家冲进店里,却发现似乎店员们还未得到活动通知。有人被告知,可以去便利店买别家,还有店员称可以免费送冰块,但是需要支付杯子的钱——2元。活动并没有在全部店铺上线,能买到的人,迅速进行了囤货,30杯冰杯,塞进自家冰箱里,“菜没地方放,全放冰杯了”。
无论是柠檬水还是冰杯,价格战都难以真正解救在微利中内卷的茶饮品牌们。在古茗打工的田薇发现,新推出的柠檬水热度仅仅维持了一个月,“一天顶多卖出七八十杯”,进货量也大大减少,曾经一次拿60袋的光景很快过去,如今一次顶多拿三四袋。
新鲜劲过去,田薇所在的店又不在古茗折扣活动的区域,失去低价“保驾护航”的柠檬水,很快被抛弃。
转折似乎发生在六月中旬,田薇会根据前一天的销售情况提前切好柠檬备料,突然有一天发现,提前备好的很多杯都没用上,“切好的柠檬都过期了,只能报损扔掉”。
那段时间,店里每天都有一批过期扔掉的柠檬。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