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壹览商业
作者/蒙嘉怡
编辑/木鱼
图/茶猫TEA CAT
库迪咖啡终于卷向茶饮了。
2月2日,库迪咖啡旗下第二品牌茶猫TEA CAT全国首店落地北京合生汇。
在门店设计上。相较于库迪的黑红配色,茶猫以白色作为主色,用荧光绿强调品牌Logo,还在门店显眼处摆放了一只大型“机器猫”立牌。招牌运用冷白光,店内使用大量暖光,同时,茶猫还在人工点单区展示所用的原料,与打出的“一杯纯粹”相吻合,让店面在一众餐饮品牌中显得尤为亮眼。
在定位上,茶猫定位主打健康。以原叶鲜奶茶为主打,着重宣传“健康”“低卡”。同时推出升级超大杯活动,全场茶饮的规格均为20oz(约591ml),超过了市面上绝大部分茶饮品牌的容量,符合当下年轻人追求“实惠”与“健康”的消费心理。不过,与其他茶饮品牌相比,茶猫主推的“茉莉翠芽”与“焦糖饼干”并没有特别突出,可替代性与可复制性较强。开业期间,茶猫的单杯价格在10元左右,具备较强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感是茶猫最为独特标签。1月3日,库迪正式发布人机协作战略,在全球范围门店内规模化推行商业机器人应用,这个战略第一步就落在了茶猫。消费者在店内,能够看见两只蓝白配色的机械臂正在工作,从取杯、制作、封口,均由机械臂独立完成,不少消费者表示“第一次见到机器摇奶茶”。壹览商业观察发现,机械臂制作一杯奶茶大概需要35秒,一小时能产出100杯左右。据说速度还可以调整加快,极大节约人力成本。
此外,库迪方面告诉壹览商业,机械臂操作不仅能够保证配方配比,稳定产品出品标准,提高品控,还能有效提升卫生质量,让消费者体验更好。而人机协作也提供一种新思路:只要原料充足,且机器设备维护得当,茶猫极有可能实现7*24小时无间断工作,甚至完成无人售卖。
总体看,茶猫是一个在价格上延续了库迪的低价策略,同时用健康和科技感作为主要卖点的新茶饮品牌。目前,第一波消费者对其反馈还不错。
事实上,新茶饮企业跨界做咖啡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咖啡跨界做茶饮的却并不多。在库迪之前,仅有星巴克和MANNER将触角伸向茶饮。其他的咖啡品牌,基本专注于咖啡,没有推出茶饮品牌的意向。
为何库迪做起了茶饮?在壹览商业看来,主要是为了脱离咖啡赛道的“卷”。
从竞争对手看,知名咖啡品牌就已超过20个,在咖啡赛道还不乏“私人咖啡馆”“定制咖啡”,企查查显示,2023年我国新增6.1万家咖啡相关企业,这个数字还在增加。除此以外,还有不少跨界做咖啡的企业,东莞体彩推出“体彩+咖啡”、迪奥首家咖啡店CAFé DIOR落户上海、同仁堂推出枸杞咖啡……企业一多,消费者可选择的品牌就多,库迪需要想尽办法吸引潜在消费者,并争夺其他咖啡品牌的受众。
从门店数量看,壹览商业长期追踪的连锁咖啡品牌从2022年底的21250家门店扩张至2023年底的38609家门店,增速高达81.69%,其中又以库迪为最——一年新开门店近7千家,增速超8000%。不少品牌有样学样,开始拓展商业版图。
门店数量迅速上升,首先带来点位的竞争。对于咖啡品牌而言,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当产品不具备足够的独特性时,谁离消费者近,消费者就会选择谁。其次,是客源的竞争,毕竟一栋写字楼里可以塞下多家咖啡品牌,却不能凭空变出更多消费者。
从价格来看,去年2月,库迪发起“百城千店咖啡狂欢节”,瑞幸紧随其后,上线“万店同庆活动”。托库迪与瑞幸的福,咖啡价格在2023年成功降至一位数,不到10元。极低的价格也压缩了利润空间,企业只能通过降本来增效,当“本”降无可降之时,就是企业另寻出路之时。
前期的快速扩张以及低价策略带来的除了流量,还有闭店。壹览商业观察发现,诸多咖啡品牌出现了大规模关店的情况。据壹览商业统计,挪瓦咖啡相较于2022年底门店数少了500余家;太平洋咖啡经历大规模闭店,减少数量约100家;另外,Seesaw coffee、T97、COSTA COFFEE整体数量也呈负增长。
因此,在主赛道不断内卷的情况下,库迪不得不寻找新的增长曲线。根据抖音生活服务发布的《2023抖音新茶饮赛道专题报告》显示,新茶饮市场规模预计超千亿元,而这个规模还在不断增长,显然具备投资价值。
浙大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曾表示,咖啡与新茶饮“跨界”,是一种正常市场现象,体现了行业内部的竞争和创新,也见证着茶和咖啡这两大饮品之间的竞争。茶猫能丰富库迪产品线,增加品牌吸引力,带来新的营收增长点。
毕竟,在当前消费市场上,咖啡和茶饮消费者群体有一定的重叠。一定程度上,库迪的爱好者会支持茶猫的发展。同时,茶猫也能触及之前不喝咖啡的学生群体,帮助库迪扩大品牌影响力。
但是,茶饮赛道比咖啡还卷,茶猫挑战颇多。
第一,从门店数量上看,壹览商业长期跟踪的20家新茶饮品牌已有103783家门店,这个数字远超咖啡,在商业街区基本做到了三步一个奶茶档口,较好的选址基本被瓜分。而消费者更不用说,各大茶饮品牌基本是在存量市场里进行竞争,寻求增量成为相同诉求。作为新兴品牌,茶猫该如何争取点位优势,又该如何从其他品牌口中“抢人”?
第二,低价茶饮并不稀缺,甚至已经细分到3元一个价格带,每个价格带都有强势品牌,新人茶猫能否打败老员工,尚未可知。同时,低价策略压低利润空间,对供应链要求较高,而咖啡供应链与茶饮供应链还存在一定区别,过往的经验难以直接套用,茶猫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与金钱打通供应链,压缩成本。对比其他耕耘已久的茶饮品牌,尤其是同样以低价出名的蜜雪冰城,茶猫面临的挑战不小。
第三,从运营角度看,茶饮界的各类活动手段层出不穷:“三天一小联、五天一大联”的奶茶联名;把奶茶贴上“国潮”“养生”等一系列社交标签,在包装、概念上大玩花样;甚至将奶茶店装修得愈发精美,好不好喝不重要,关键是“出片”。茶猫能不能在八方混战中“杀出一条血路”,就看它营销玩得怎么样了。
简而言之,茶饮市场的竞争对比咖啡赛道只会更加激烈,茶猫想要夺得一席之地,绝非易事。
月22日,江苏一品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在江苏宿迁启动了“喝呵呵”奶茶项目发布会。据项目负责人苍春介绍,“喝呵呵”奶茶项目已在多个省市试点了不同的营业模式,包括奶茶店与药店的联合展示窗口、独立的养生奶茶概念旗舰店,以及景区和写字楼的门店等。截至目前,落地门店的日均销售量约为200杯,复购率约为70%。
在药店+奶茶店的业态中,药店不再仅仅是售卖药品的场所,还融入了奶茶等休闲饮品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消费体验。消费者可以在购买药品的同时享受到美味的奶茶,这种跨界结合使得药店变得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 class="pgc-img">>苍春表示,目前落地的“喝呵呵”养生奶茶项目主要采用了三种运营模式:场景式、便捷式和融合式。每种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目标客户群。
场景式
场景式药店+奶茶店,以其独特的中式场景吸引消费者。店内环境充满中药养生氛围,设有养生打卡点,并提供汉服试穿和簪花体验。这样,消费者在享受奶茶美味的同时,还能了解中药养生知识,体验药店的专业服务。
注:目前计划每座城市仅开设一家此类门店,旨在打造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的门店形象。门店通常以打卡体验和中药养生奶茶知识科普为目的,不定期举办活动和知识讲座吸引消费者。
便捷式
便捷式的药店+奶茶店,注重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便利性。在这种模式下,药店入口与奶茶档口处于同一平面,方便消费者在购药的同时顺手购买一杯养生奶茶。这种模式有效地利用了药店的存量客户,将其转化为奶茶店的初始客源。同时,奶茶店的年轻流量也能为药店带来新的客流,实现双赢局面。
注:便捷式是药店+奶茶店项目的主打模式,改造药店选址需倾向年轻群体集中区域。年轻人注重生活品质和健康养生,更易接受新颖的消费模式。因此,选址在年轻商圈、校园周边或社区附近,更容易吸引目标消费者,提升门店知名度和影响力。
融合式
融合式是一种完全现代化装修的独立奶茶门店。这种模式不依托药店,但产品和服务人员仍由药店方输出。其优势在于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通过现代化的装修风格和优质产品,满足年轻人对时尚和健康的追求。同时,药店的专业背景也为奶茶店的品质提供了有力保障。
注:未来,药店+奶茶店模式将朝着融合式方向发展。这意味着药店和奶茶店将实现更紧密的合作,共同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专业的服务。通过药店的专业知识背书,融合式门店将对传统奶茶店形成降维打击,赢得更多消费者青睐。
茶店经营,“档口时代”即将消逝,你警醒了吗?
大家好,我是茶理杨,专注茶饮店铺经营管理与营销。最近假期回老家的县城里面溜达了一圈,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值得我们茶饮行业从业者深思,那些县城里面的奶茶店是越开越大,生意是越来越好,那些开在边边角角的“档口店”(也就是即买即走型的点单店),顾客反而是三三两两,人烟稀少。在这种冰火两重天场景的强烈对比之下,我想你应该需要警醒了。
茶理杨我给出的观点就是:“档口奶茶店”即将过去,以体验,场景,氛围为主题的茶饮时代即将到来。
我说这个话肯定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肯定有人说,你说会消失,那人家coco一点点不都是“档口店”吗?人家现在不是活得好好的,生意还贼好。
< class="pgc-img">>是,coco一点点都是档口店,但他们拥有强大的品牌效应,品牌号召力,自带流量,自带转化。你再看看你的小小档口店,有啥呢?啥也没有。
其次,我说的消逝不是突然就消失了,不行了,它是一个慢慢演变的过程,是一个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与消费方式迭代的过程。就好比马云二十年前跟你说互联网将改变中国,实体店将被颠覆,实体店越来越难生存的道理一样。你说实体店现在彻底凉凉了吗?也不是,只不过他们活得相当相当艰难而已,就好比在石头缝里面生存一样。(特别是那种卖衣服鞋子,百货类的实体店)
虽然茶理杨我跟马云不能比,但相对于茶饮行业来说,他不一定有我懂得多。所以我也斗胆学一学他,对茶饮行业的兄弟们,叫一声:狼来了!你愿意相信就信,你要不愿意相信,觉得我是瞎扯淡,你就骂,不过请你看完了全部内容再骂。
< class="pgc-img">>要论证这个观点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说。
第一个,研究整个中国的近代史,以及研究这个社会的文明。
听起来好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实很简单。近代史就是新中国近100年的历史,从历史中看整个中国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按30年一个坎来计算,从1919年起,国外列强入侵,军阀混战,抗日战争,是内忧外患,国人惨遭凌辱的30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做主做了主人,再到1979年文革结束,这是咱们国家摸索道路的30年,再从1979年到2009年,是改革开放,经济腾飞赶超欧洲西方国家的30年,再从2009年到2039年,将是中国屹立东方之巅,世界之巅,成为富强国家的30年。这就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看看我说的是不是这么回事。
那这个近代史和咱们开奶茶店有关系吗?当然有。我们纵观历史,发现了中国人是从没有地位,惨遭践踏,到吃不饱饭,到反抗,到打土豪,分田地,到站起来,到摸索着如何走起来,再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么一个演变过程。
我们试想,当一个人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他会去想住大房子,出门有车子,在社会上要有面子的这些事吗?显然不会,对不对?他肯定是优先解决温饱问题,先吃饱肚子再说。你跟一个乞丐讲宝马汽车的操控性如何如何强,他显然没有兴趣,他只关心晚上的饭该怎么解决?
这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
所以从近代史中发现,咱们国家是从吃不饱饭,到有饭吃,再到吃好一点的饭,最后到吃饭有面子这么一个过程演变的。
< class="pgc-img">>知识点来了,那么人要喝奶茶,是不是也是从没奶茶喝,到有奶茶喝,再到喝好喝一点的奶茶,最后到喝奶茶是一种享受,有面子的过程的演变呢?
那你的档口店充其量只能解决有奶茶喝和好喝的奶茶的需求,你不能解决喝奶茶是一种享受,有面子的需求。只有以体验,场景,空间,氛围的大面积的奶茶店才能解决这种需求。对吧?
社会的文明指什么呢?
文明是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是实的,精神是虚的。你说咱们国家什么物质没有?飞机坦克大炮,衣食住行,各行各业基本都是供大于求了,就单拿奶茶店来讲,十年前,一条街上也许就一两家土-包子手冲奶茶店,现在呢?短短几百米的街道,十几二十家奶茶店林立。所以说物质是非常文明了。
< class="pgc-img">>好,当一个社会物质十分文明的时候,它的精神必定是缺失,也就是缺少精神文明。你看新闻上有多少为了争家产,兄弟姐妹对簿公堂反目成仇的。有多少年迈的爹妈,不仅得不到子女的孝顺抚养,还被虐待的。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良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三纲五常,伦理道德全都消失不见了,有多少抑郁的……等等,这些都是缺少精神文明的体现。最好的例子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天天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呢?正是因为这个社会缺少这些所以才天天说这些啊,你不缺,天天说它干什么?对不对?所以说,物质文明必定导致精神缺失,用易经里的话来讲,就是阴阳失调。
当物质的“阳”太过强盛,人们必定会缺少精神的“阴”,什么是精神的“阴”呢?比如虚荣心,有面子,文化,社交,舒服,享受,轻松,自在,时尚,潮流,美好,快乐,开心等等。
那你一个8平10平的档口店能够卖这些精神的“阴”吗?显然不行,你只有大面积的体验店,塑造好氛围,才能营造出这些精神的“阴”的层面,对不对?
< class="pgc-img">>你看奈雪的口号:一杯好茶,一口软口包,在奈雪遇见两种美好!人家就在塑造美好的精神。周黑鸭:会娱乐,更快乐,人家就在塑造快乐的精神。茶颜悦色,越中国越时尚,越中国越好玩,人家就在塑造国潮文化和时尚的精神元素。
第二个,研究人口迭代的因素。
我在老家的县城就问了一些奶茶消费的年轻人,我说你们为什么要到这种大店来购买呢?排这么长时间的队也愿意等,怎么不到那种街边小店去买呢?她们回答说:这里环境好,可以拍照,可以约会,可以约着一起打游戏,有很多初高中生放学之后连写作业都要专程坐车到这来写。仿佛不到这里聚点,就好像不合群,很土一样。
所以你看,现在的00后05后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已经和80后90后不一样了。她们会认为坐在有场景空间的奶茶店里是一种前卫潮流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傻傻地站在10平的街边小店旁,冬吹冷风,夏晒烈日。
< class="pgc-img">>我们大多数经营者都是80后的兄弟们,你不能用你80后的思维去经营00后05后的顾客群体。80后的人买一件衣服可能要注重牌子,略带款式,质量很好。而人家00后要穿JK制服,玩cosplay,角色扮演。所以说,咱们做的既然是00后05后左右顾客群体的生意,就一定要了解她们喜欢什么,需要什么?而不是你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因为你的奶茶是她们买,不是你买。
总结:不管是从近代史还是社会物质精神文明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人口迭代的角度来看,“档口店”可能就是“最后的晚餐”,而大面积的体验店才是茶饮的未来。
我是茶理杨,奶茶经营,如此简单,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