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社南宁6月30日电(记者徐海涛 张浩)谐里河静静流淌,穿过百坭村,滋养着两岸的稻田、竹林。再过两个月,庄稼人挂记的谷子就可以收了,新米蒸出的饭香是乡亲们尤其喜欢的味道。
十几天前,倾盆的暴雨在桂西山村肆虐,急涨的河水冲毁了田边的一些水利设施。为了减轻对生产的影响,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14日一早便带着村干部查看灾情,当晚做好报送的抢修方案,没人想到,这竟是她留在村里最后的背影。
16日晚,她告别重病卧床的父亲,深夜冒雨奔向受灾群众,面对危险坚定前行,不幸遭遇突如其来的山洪,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坐落在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大山深处的百坭村是个深度贫困村,基础薄弱,贫困人口多。2018年3月26日,黄文秀响应组织号召到这里担任第一书记时,全村的贫困发生率达22.88%,尚有103户473人没有脱贫。
如今,年轻生命的猝然长逝,留下的是一桩桩未了的心愿和人们饱含深情的热泪。
“这几天村里人一起在受灾的地方搭了新管道,农田灌溉问题解决了。等这一季稻谷收完,渡槽、水坝就可以翻修了,只可惜丰收的场景,文秀书记再也看不到了。”百坭村村委会主任班智华哽咽道。
山高路远,交通不便长期制约着百坭村的发展。黄文秀在了解情况后,帮助村里积极申请乡村道路项目,并动员村里50多户配合乐业至凤山二级路的拆迁工作,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今年底,这条穿村而过的二级路有望贯通,宽敞的公路将直接连上计划年底通车的高速公路,百坭村将告别闭塞,成为四通八达路网中的一环。“文秀书记特别关心村里的基础设施,她还和大家商量修建一条覆盖多个村屯的产业路,没想到这成了她未完成的心愿。”村干部黄态度说。
让黄文秀牵挂的还有村里未脱贫的15户贫困户。贫困户班龙排腿部患有残疾,有两个孩子正在读书,家里的收入曾主要依靠低保补助和妻子打零工。“文秀书记经常到家里来,今年指导我种了3亩油茶,前一阵子她还来教我做好田间的护理。”班龙排说。
过去一年多时间,在黄文秀和村干部的带动下,百坭村新种杉木上万亩、砂糖橘和八角数千亩。村民们介绍,为了让全村整村脱贫并巩固脱贫成效,今年黄文秀计划带领大家再新种2000亩油茶,而今这也成为文秀书记未了的心愿。
扶贫路上,黄文秀还为百坭村规划了很多事:村部由便民书屋改建而来,因办公场地紧张、地基下沉等问题,她和村干部商量预留好合适的空地用来建设新村部;村里文娱活动场所少,她谋划着申请项目新建文化舞台、篮球场、村史馆;油茶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她帮扶村民新建榨油作坊,并计划今年下半年引入电商拓宽销售渠道……
在百坭村,孩子们记得那个经常给大家带文具、鼓励大家用功学习的“大姐姐”。为了让村里幼儿就近入学,黄文秀不止一次和大家提过一个愿望——在村部附近建一所幼儿园。“村里孩子读书要到别的村,甚至跑到乡镇、县城,不仅沿途山路路远难走,而且有的家长还要租房陪读,这一直是村民们盼望解决的心事。”百坭村驻村工作队队员韦光鸿说。
对于自己心爱却没太多时间陪伴的家人,黄文秀也有一些来不及实现的心愿。父亲黄忠杰一直想“看看天安门”,到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黄文秀大学期间曾勤工俭学把父亲接到北京,却再也没有机会亲自带着父亲去韶山了。
华社南宁11月28日电 题:广西都安:“云支教”照亮大石山区课堂
新华社记者黄浩铭
“蜘蛛虽然和昆虫长得像,但它不是昆虫;瓢虫、蝴蝶都是昆虫。”在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一堂《昆虫的取食行为》“云支教”课程通过网络在多个小学及教学点的教室播放。课后第二天,都安县加全教学点9岁的蓝诗潞就和小伙伴们把收集到的昆虫等带到教室,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展讨论。
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的小学生正在上“云支教”课程。(受访者供图)
2020年实现脱贫的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加全村地处大石山区深处,只有20名师生的加全教学点是周边几个村屯唯一的教学点,“云支教”的开展,为这类山区学校带来了新的变化。
2021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选派北京大学博士毕业生陈燕辉到加全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扎根乡村一段时间后,陈燕辉发现,近年来虽然硬件设施得到较大提升,但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素质拓展课程匮乏是加全教学点这类乡村小学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他想到可以利用城市丰富的资源,开展面向乡村小学的“云支教”。
“如今网络已经实现‘村村通’,我的同学和朋友中不少人有支教经历,参加工作后也还在关心乡村教育,完全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陈燕辉说,“云支教”的想法提出后,得到当地政府和一批热心人士的支持。
赵延风是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的副教授,受陈燕辉邀请,她成为“云支教”的老师和总顾问,参与设计课程。
“我们的出发点是让孩子从小能接触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以丰富的课外知识滋养身心。同时,增加音乐、书法、心理教育、天文学等课程,由艺臻道,让孩子去感悟为人处事的道理。”赵延风说。
都安瑶族自治县安东小学的学生在“云支教”课堂进行学习。新华社记者黄浩铭 摄
今年3月,“云支教”模式在都安县高岭镇的小学和教学点推开。学校利用每周四下午的课后服务时间连线“云支教”,课程一经推出就受到师生们的欢迎。
“给孩子们上课的老师知识渊博,授课生动,还开展线上互动交流,孩子们很感兴趣。孩子们看到外面更加广阔的世界,视野得到拓展,思维更加发散,在心中种下探索求知的种子。”高岭镇中心学校校长韦登说。
北师大书法学硕士研究生的书法作品赏析、清华大学天文学博士的天文之旅、中央美院青年画家的简笔画创作……如今“云支教”已常态化运行。
“‘云支教’讲授的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求知欲,我们要求老师也要认真听,课后带着学生做一些延伸思考,培养学生兴趣爱好。”都安瑶族自治县安东小学校长黄昭华说,在一次交流活动中了解到“云支教”后,自己试听几次课程,发现讲授的内容是学校课堂知识有益的补充,于是在今年秋季学期把“云支教”作为学生课外拓展的固定课程,在全校30多个班级开展。
都安瑶族自治县安东小学的学生与“云支教”授课老师进行线上互动。新华社记者黄浩铭 摄
“像《天文之旅》这堂课的老师正在万里之外做访问学者,还能跟我们山区小学的学生连线,我觉得太神奇了,我以后也想当一名天文学家。”都安瑶族自治县安东小学五年级学生张瀞文说,自己从“云支教”课堂上知道了神舟十四号飞船背后的故事,了解到一些昆虫可以推动比自己重几百倍的物体,获得的知识是新的,上课方式也是新的。
目前,“云支教”已有20多名授课老师参与,并得到广西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项目管理、规范化运营方面的指导和支持,针对乡村教师的课程也在逐步推进与优化中。“云支教”也被更多的学校所接受,从乡村学校走向县城和广西其他县区,最多时一堂课有上万名学生参与。
都安县委书记李建君说,“云支教”给孩子们拓宽视野、丰富知识,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希望可以在更多边远山区学校推广,成为提升乡村教育水平的创新举措,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西首列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来了!南宁轨道交通5号线首列车交付
8月28日,南宁轨道交通5号线项目首列车在南宁轨道交通集团那洪车辆基地卸车交付。
以少数民族为特色的主题车辆正式亮相
南宁地铁5号线共配置列车24列,车辆外观以“传承经典”为主题,车灯造型创意来自于广西民俗“绣球”。车辆以蓝色为主色调,车体侧面采用“邕水蓝”腰带贯穿列车,与线路主色彩相互呼应,象征着南宁在母亲河邕江水的滋养下,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列车采供4动2拖6节编组的B型车,最高时速80KM/H,坐席232个,定员载客1484人,最大载客量2102人。
全自动驾驶智能运行新模式
本项目为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首个商业运营的全自动驾驶B型车地铁线,车辆采用GA04的全自动驾驶技术。南宁地铁5号线列车相对于南宁其他线路列车具有以下几个亮点:
1、全自动驾驶列车对车场、正线、控制中心、车站的4个不同位置的正常运营场景.故障运营场景及应急处理场景三大板块进行描述,对应不同的场景进行了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场景控制模式。
2、列车每次上线运行前会自动唤醒进行自检、静态测试、动态测试等,各项测试无异常后方可投入载客运行。
3、列车采用先进的全自动控制解决方案,对各种故障场景实现全自动控制,应对列车运行过程中的突发故障,为列车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例如:列车运行时信号丢失,列车会启动25km/h的蠕动运行模式,低速运行至站台,保障乘客的安全。
4、列车安装专家诊断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借助各种推理算法和智能诊断及预测模型来监控、预测和管理车辆的状态,评估列车健康程度,帮助检修人员进行列车维护,极大提高检修效率。列车安装了障碍物检测系统检测运行过程中影响运行的障碍物信息,为列车提供预警信息,大幅提升列车运行安全性。
5、列车空调采用变频技术,具有自动调节功能,不仅能够减小客室温度波动,增加乘客的舒适度,正常运行条件下每列车每天相对于南宁其他线路列车节能约920kW . h。
南宁5号线列车应用多项新技术,使用无人驾驶技术避免了人为操作带来得不利影响,提升列车运行效率。在安全性能上安装多重智能防护措施,保证无人驾驶列车的行车安全。同时,列车在提升乘客体验的同时做到节能环保,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乘车体验。
全自动无人驾驶高大上!
期待南宁地铁5号线早日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