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数据统计,“农旅庄园产值的40%—50%来自餐饮项目,20%—30%来自住宿,10%—20%来自旅游产品,30%来自农产品采摘。民以食为天,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美食大国。在农场的经营中,餐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版块,从农家乐、休闲农庄、农业公园、特色小镇一直到民宿,餐饮几乎是吸引客流、留住顾客和创造营收的必备项目。许多休闲农庄餐饮和住宿的收益占总收益的百分之七八十。所以如何找准餐饮在整个休闲农业中的定位,就非常重要了:
餐饮在休闲农业中的定位
01餐饮本身作为主题核心竞争力
用餐饮带动农庄品牌,进而带动住宿、会务、娱乐、购物等环节,形成良性循环。在休闲农业领域,一道菜带火一个项目、一套特产带活一片乡村的例子屡见不鲜,比如延庆柳沟豆腐宴,陕西袁家村小吃民俗一条街等等。对于这些园区乃至村落而言,餐饮就是主题,就是核心竞争力!
02餐饮作为配套优化园区产业
餐饮非整个项目主题,通过运营餐饮也能成为整个园区的亮点,如三生万物有机农场,综合运营上除了四季民宿、节气工坊、酵素农园重要项目外,精致素食也成为三生万物的标志性背书之一。亲手加工烹制美食的过程,既能延长游客停留的时间,还能和游客形成良性互动,带来好的体验。以餐饮为纽带,各种体验活动也顺势带来不少附加收入。
休闲农业餐饮项目的规划
1.因地制宜:休闲农庄利用现有基础资源结合在地特色而发展出深具地域性的在地口味的特色餐饮商品,在瞬息万变的餐饮市场中,能够表现出该农庄令人印象深刻,与众不同之处,将有助于农庄生存、成长与发展。
2自产自销:可放心的食物原料、安全蔬菜保障食品安全。同时出售自家的菜,自产自销。餐饮做的顾客满意,还可以带动果蔬和特产的销售带来营收。
3用户体验:营造良好的用餐环境和氛围。餐饮布局讲究的是与乡村自然环境相协调,与园区景观相融合,独特新颖,达到让游客耳目一新的感官体验。例如生态餐厅内部为餐饮经营,外部必须的辅助设施及相应的园区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考虑生态餐厅的外部环境,即需要一个没有污染的环境。例如临近河流或山麓及林内的环境条件适合建设生态餐厅。不仅环境条件优良,而且自然景观优美。
11月25日周五晚19:00,马老师会在直播间给大家答疑解惑,如果您感兴趣,可以直接预约。
报记者 王俊岭
近日,甘肃省天水市的“天水麻辣烫”走红,带动当地餐饮市场持续火热,周边的零售、服务、文旅等消费市场也同步升温。图为游客在位于天水市秦州区的天水古城参观游览、品尝美食。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摄
餐饮业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10%以上,是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要领域,是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提升餐饮服务品质、创新餐饮消费场景、增强餐饮业发展动能、弘扬优秀餐饮文化、促进绿色发展、优化餐饮业营商环境、加强组织保障等七个方面,提出22项具体政策措施,推动餐饮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提升餐饮服务品质方面,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从原料准入、供应链和末端监管方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支持餐饮技能培训,从专业设置、校企合作、劳务品牌、技能竞赛等方面加强餐饮领域人才培养。结合行业发展需要完善餐饮业标准体系,发挥标准的引导规范作用。
在创新餐饮消费场景方面,优化餐饮供给结构,培育认定一批中华美食街区,发展社区餐饮、老年助餐服务,促进业态融合创新。通过促进餐饮企业下沉、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完善配套产业和设施等支持发展乡村休闲餐饮。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打造“美食名村”“美食名镇”。鼓励地方培育餐饮业全产业链对接合作平台和促消费平台。
在增强餐饮业发展动能方面,发展“数字+餐饮”,营造平台与商户共生发展的良性生态。实施地域餐饮品牌培育工程,培育知名餐饮品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支持小吃企业品牌化、标准化发展,培育特色小吃产业集群和发展基地。
据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介绍,2023年中国餐饮业明显复苏,全国餐饮收入5.29万亿元,同比增长20.4%,较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13.2%。但同时,餐饮服务供给质量和结构仍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展方式粗放、安全基础薄弱、发展环境不优等问题仍然存在,亟须出台政策措施,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旨在着力提升餐饮服务品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餐饮文化,进一步释放餐饮消费潜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地方建立健全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推动各项举措加快落实落地,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加强宣传引导,推动餐饮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餐饮业对扩大消费、稳定就业、保障民生、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该负责人说。
竞争激烈的国内餐饮市场中,市场集中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升,一些头部企业为此纷纷将融资目的地瞄准了港股市场。
不过近两年鲜有企业能成功获得港交所入场券,例如,小菜园、捞王、七欣天、乡村基、杨国福、绿茶餐厅等餐饮企业向港交所递表后都未获进展。
曾三度冲刺港股市场的休闲中式餐饮品牌绿茶集团(以下简称“绿茶餐厅”),于6月19日再度于港交所更新了招股书,重启港交所上市计划,花旗及招银国际为公司联席保荐人。
对比此前的招股书,绿茶餐厅更新数据后的财务数据及运营数据颇为亮眼,同时还向市场透露出了公司野心勃勃的扩张目标。
疫后强劲复苏,去年赚近3亿
在2008年,以融合口味的绿茶餐厅诞生。作为初代网红餐厅,绿茶餐厅走融合大中华餐饮路线,价格亲民、菜品丰富,单在2023年公司就推出了168道新菜品。
绿茶餐厅现已成长为国内休闲中式餐饮赛道的龙头企业之一。目前其国内餐厅网络达382家,分布在国内21个省、四个直辖市及两个自治区。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在2023年中国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绿茶餐厅按收入计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0.7%,次于太二酸菜鱼和小菜园均为0.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则品牌是西贝莜面村。
尽管“网红效应”逐步消退,但在疫情影响消除、门店扩张带动下,绿茶餐厅在去年摆脱了增长乏力的困境,经营业绩相当亮眼。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绿茶餐厅收入分别为22.93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23.75亿元及35.89亿元,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利润分别为1.14亿元、0.17亿元及2.96亿元。
在2023年,公司收入及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利润同比增幅分别高达51.1%及1682.6%,增速均优于太二酸菜鱼母公司九毛九(09922.HK)。此外,绿茶餐厅2023年的收入及利润水平,已达到有记录以来(2018年以来)最好水平,意味着公司业绩不但已恢复至疫情前,还达到记录以来最佳水平。
绿茶餐厅2023年的运营数据也强势回温,其中总接待人数由2022年的3778.6万人提升至5792.2万人,翻台率由2022年的2.81次/天提升至3.3次/天。
不过,绿茶餐厅2023年的翻台率还尚未达到2018年及2019年的水平。绿茶餐厅的翻台率虽然在2023年快速提升至3.3次/天,但与太二同期4.1次/天的翻台率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这可能与绿茶餐厅扩张迅速及市场竞争加剧有关。
欲靠小店模式打天下
休闲中式餐饮市场已进入百家争鸣的时代,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面对下沉市场的巨大潜力,品牌纷纷优化适合县城的小型店铺模型,以此迅速渗透下沉市场。
与小菜园主攻三线及以下城市市场不同,绿茶餐厅的门店当前主要集中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2023年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门店数量为187间,占比达51.9%。不过近两年来绿茶餐厅加速布局三线及以下城市,这些市场的门店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一二线城市。
为抢占市场,太二今年2月选择开放加盟,借用社会资本加快品牌扩张及区域渗透,绿茶餐厅和小菜园则坚持直营模式打市场。为加速下沉市场拓店,绿茶餐厅正以小店模式进行布局,过去两年小型餐厅门店数量增长了86间,同期大型餐厅仅增长了38间。
绿茶餐厅在招股书中表示,未来计划专注开设面积较小的餐厅。“预期小型餐厅的翻台率较高且经营成本较低,因而使公司得以实行更具灵活性的扩展战略。”
对于未来拓店计划,绿茶餐厅也以小型餐厅为主。公司计划在2024年至2027年期间分别开设112家、150家、200家及213家新餐厅,其中小型餐厅占的比重较高,在2027年213间的开店计划中,就有184间为小型餐厅。
过去大店模式对绿茶餐厅的市场扩张及资金流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公司已实现现金投资回收的餐厅中,过去运营中的餐厅的平均现金投资回收期高达19个月。尽管2023年疫情影响消退,但公司在2023年开设、当前在运营中的餐厅的平均现金投资回收期也有15.5个月。
相较于其他同行,绿茶餐厅的门店回收期较长。根据小菜园招股书,于往绩记录期间(2021年至2023年前三季)开设并已实现现金投资回收的“小菜园”门店的平均现金投资回收期约为13.6个月;根据九毛九2019年提交的招股书,太二的现金投资回收期仅7个月,表现更为优异。
在当前消费市场复苏乏力、餐饮业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绿茶餐厅选择以小店模式深耕下沉市场,这一战略不仅明智,更是其持续增长的关键。然而,随着“网红”光环的逐渐淡去,绿茶餐厅面临着市场不断涌现的新模式和新菜式,这要求公司不断创新以维持其市场竞争力。
本文源自财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