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餐饮业8小时工作制要来了?专家提出:不能压榨员工剩余时间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饮专家提议:餐馆要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制,网友:举双手支持这些年“用工荒”的现象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餐饮服务行业里,很多餐

饮专家提议:餐馆要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制,网友:举双手支持

这些年“用工荒”的现象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餐饮服务行业里,很多餐饮店老板都抱怨招不到年轻人,开火锅店的老王表示:“从年初招人到现在,门店依然没有招满,来了又走,留不下年轻人!”

但背后真实的原因却是餐饮业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导致很多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做直播,也不愿意去餐饮店做服务员当厨工。

< class="pgc-img">

在一家餐馆工作,每天的工作时间最低也要近10小时,而且全程只能站着,每天走3万步,是餐饮服务员最基本的步数。

如今在各大职场流行的996,007工作制,在餐饮业面前就是一个弟弟。

< class="pgc-img">

有餐饮店老板甚至喊出了“715,白加黑”的口号,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曾经对996工作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贾国龙表示:“996算啥,我们西贝是715、白加黑、夜总会。”

贾国龙表示“715工作制”是指,每天工作15个小时,白天加晚上,夜里还总开会,并且表示员工很开心。

< class="pgc-img">

此番言论发布之后受到了很多网友们的谴责。

最近面对三孩新政,有餐饮专家对餐饮业工作时间长的问题提议到:餐馆要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制,不能压榨员工剩余时间,要让员工有时间去休息,有时间去消费,有时间去感受生活,这样才能够提高员工的幸福感,从而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员工才更愿意去生三孩。

面对专家的提议,有网友表示:举双手支持。

< class="pgc-img">

餐饮业8小时工作制要来了?作为一个在餐饮业干了10多年的餐饮老兵,想想就挺激动的。

为何餐饮专家提议餐饮店要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制呢?仅仅是为了让员工有时间生小孩?其实背后主要有2点原因。

< class="pgc-img">

第一,与其他国家并轨。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其实只有在中国的餐饮业员工才是默认要干10小时以上,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里,餐饮业的员工是标准的8小时工作制,超过一分钟都要给加班费。

而国内由于过去岗位需求量少,找工作的人太多,导致各个岗位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10小时,你不愿意干,别人愿意干,于是就这样形成了行业的潜规则。

形成独特的中国餐饮业工作现状,如今国内经济环境在不断变化,跟其他国家接轨成为了必然趋势。

< class="pgc-img">

第二,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餐饮业也是一个吃青春饭的行业,服务员厨工年龄一般都是在30岁以下,如今餐饮业是00后的工作场所,30岁以上的90后早就回家带娃去了,00后跟90后80后不一样,他们不愿意免费加班,不愿意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所以他们选择逃离餐饮业,不愿意干服务员等工作。

这就导致了餐饮业如今常年出现“用工荒”,特别是女性服务员特别缺,为了吸引年轻人干餐饮业,为了提升员工的幸福感,那么就必须把工作时间从原来的15个小时,调整到8小时,让员工有更多的时间休息,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专家提议,8小时是工作时间的基础标准,如果有员工愿意加班2小时,就应该给与加班费进行补偿,如果不愿意加班,更应该尊重员工的决定,只有这样餐饮业在未来才能够获得健康的发展。

对此,你赞同专家的提议吗?

本文由餐饮新纪元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欢迎留言评论,收藏与转发,你的每一条点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餐饮新纪元全网文章阅读量突破5亿,如果你对餐饮业感兴趣,热爱美食,喜欢创业,有想法有梦想,那不妨关注我们,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角解读餐饮创业、分享美食。

有更精彩的观点讨论,欢迎大家私信我,图片来源于网络配图,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昭晰,虎嗅派驻新加坡作者

编辑|苗正卿

题图|视觉中国

虎嗅注:本文发自新加坡,为新加坡商业观察系列《滚雪球》第二篇稿件,以出海新加坡的餐饮品牌为切入口,聚新加坡高昂的人力成本及本地化管理难题。《滚雪球》系列呈现细分商业赛道现状,体现新加坡商业环境变迁,为出海新加坡的大小玩家提供样本与案例。如果你是扎根新加坡的创业者,出海企业,或者是长期关注新加坡的投资人,请持续关注本系列,也欢迎你分享行业线索。

众所周知,出海新加坡的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是高昂的人力成本。先来看两个数字:

1.75万元人民币(约合3200新元),这是新加坡洗碗工和服务员的平均月薪。

2.8万元人民币(约合5197新元),这是2023年新加坡全职就业居民的月收入中位数(人力部公布)。

此处主打一个不言而喻。

图片来源:新加坡招聘网站截图

带着这样的前提走访了几家位于新加坡的太二酸菜鱼门店,我对透明厨房里往鱼肉上浇热油、撒花椒、装点菊花花瓣的工作产生了向往——一份混合着味蕾享受与金钱的体力劳动。

就连服务员大声吆喝太二slogan的羞耻行径看着都眉清目秀了些。

新加坡太二酸菜鱼厨房,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而同一岗位在上海的薪资是5到6千元人民币左右。

图片来源:中国招聘网站截图

中餐出海新加坡正当时,餐饮品牌站在着这种成本压力的第一线,也最先感受着两国人力观点的碰撞。除了太二,我还重点走访了海底捞、云海肴、猫抓烤肉等餐饮品牌,和本地负责人、店长交流沟通,总结了一些经验。

“用人成本高”指的并非只是薪资数字的绝对值,背后有着更深刻的人力差距。一位餐饮品牌海外负责人告诉我:“国内招一个人可以做1~1.5个人的事,这边招一个人可能只能做0.5个人的事情。”这源于新加坡员工和中国员工对工作的认知和工作习惯差异。

但如果想要聘请外籍员工,企业必须雇佣大量新加坡员工,以满足人力部的客工比率顶限(Dependency Ratio Ceiling)。举个例子,在服务业,企业需要雇佣12位新加坡员工(也有说法是9位),才能获得聘请一位中国籍员工的配额。精准的算法比例并未公开,企业只能在人力部网站查询自己已有的配额。

新加坡员工也并不好招。以餐饮行业为例,劳动短缺现象比较明显。你经常能看到奶茶店只有一位员工在忙,既要负责点单又要负责制作。需要排队的餐厅很多,不一定是因为好吃,而是因为忙不过来。几家到新加坡开店的国内餐饮品牌都告诉我,他们新加坡门店的员工数量达不到满员标准。

提升效率就变得至关重要。这又绕回了生产力问题,产生了如下循环:

新加坡员工效率偏低 → 需要招更多员工 → 招不到足够多员工 → 需要提升原有员工效率 → 很难让新加坡员工提升效率 → 需要招更多员工……

对此,来新加坡出海的企业要有心理准备。尽可能跨越认知鸿沟,理解新加坡员工真正的想法、工作习惯,一定程度上提升效率。

一,语言

语言差异已经是故事里最浅显的一环。

新加坡70%人口是华人,中文和英语、马来语、泰米尔语并属官方语言。很多中国游客在新加坡都能无缝交流。这让企业有了一些理所当然的预设。

太二酸菜鱼海外大区经理 Pascal 告诉我,新加坡太二仅有5%中国籍员工,但新加坡籍、马来西亚籍员工都会华语(指新加坡华人圈中普遍使用的现代标准汉语)。因此,最初,太二给工作人员准备的SOP 是中文版。实操过程中才发现,由于一些阅读习惯和差异,英文版本更方便当地员工的理解。于是,SOP 全面换为英文版。

另一个有趣的细节是,讲的同为中文,很多用词习惯在中国和新加坡有着细节性差异。另一中国连锁餐饮品牌店长告诉我,本地员工说有油污的桌子“肮脏”,打算擦一下,曾经让她惊讶了一下。

Pascal 提到了另一个细节,新加坡人忌讳说“恭喜发财”。这个词在新加坡有横财、不义之财之意,并不是美好的祝愿。春节前后一个月是新加坡餐饮的绝对旺季,能赚到平时3倍的营业额,在此期间,这一点要大加小心。

这些细节往往隐藏在日常交流之中,并没有一本完全的手册可以涵盖,因而难以提前学习,只能在当地感受。

TIPS:

1. 官方文件提供英文版本;

2. 日常交流中,关注词汇使用差异;

3. 尊重地方传统。

二,Work-life-balance

新加坡的服务行业,会出现一些国内无法想象的场景。

比如说,服务员再三催促客人结束饭局。和几位朋友聚餐的一晚,在我们表示自己喝完这杯就走后,服务员大伯带着职业微笑摆手:“等不了了,你们不走我没法下班。”最终,我们要了几个塑料杯,把酒装走,坐在路边喝完了最后一口。

再比如说,租房中介的头像边明确写着18:00后及周末不回复消息。“有生意也不做”的态度,让人惊讶又羡慕。人在中国、急着在新加坡租房的朋友和我说,自己每天加班到晚上十点才有空线上看房,然后发现新加坡中介的世界里根本没有996,苦涩涌上心头。

很多企业都告诉我,新加坡人不像中国人那么卷,他们有着明确的工作生活界限,准点下班,下班后有自己的生活。

太二刚进入新加坡时,由于当地人对于中餐文化的热爱,加上公众假期的生意火爆,很多食材较早耗尽。公司致电供应商,表示希望临时加购食材,供应商表示现在是假期,没法处理。当提出加钱购买时,对方淡淡回答:“不是钱的问题。

那个公众假期,太二因为食材提前售空,提前闭店。

后来发现,由于当地供应商资源较少及不集中,没有国内供应商资源多及集中。不管是特殊节日、假期还是周末,当地供应商的响应效率有自己的运作方式,一切以遵从当地方式为准。

因此,现在太二会在特殊节假日前的需求提前做好规划安排,比如加量采购、设备检修等,确保一切如常进行。

对于普通员工下班时间的守护和保障来源于政府。作为一家中国公司,太二维持着国内的服务习惯,不管客人吃到多晚,都陪着服务好。这意味着,每次超出下班时间,太二就要按照新加坡法规,支付员工加班工资。

这不是简单的尊重精准下班时间的问题。企业管理者要看到,新加坡人对于工作的理解,回归到了工作本身。

这源自国家经济结构和社会保障制度。新加坡是典型的纺锤形结构社会,10%富裕人群,80%中产人群,10%低收入人群,被称为超稳定结构。这种结构赋予了公民底气,同时也引发了躺平倾向——占据绝对数量的中产阶级缺乏奋斗动力,同时也没有阶级滑落的恐惧。

当员工没有带着跃升的期待时(包括职级与阶级),很多领导画的饼、给出的激励都是无效的。

TIPS:

1. 尊重员工的work-life-balance,尽量不在下班时间打扰;

2. 在特殊节假日前,做好规划安排;

3. 需要特别注意不同民族供应商的官方假期差异。

三,坚决不卷

Pascal 第一次见到拒绝升迁的员工。

对方给出的理由是,增加的工资和增加的工作职责相比,“性价比不高”。见惯了国内员工抢破头要升迁的场景,“不缺钱”的新加坡员工让 Pascal 感到诧异。

新加坡员工对工作内容的理解也和中国人不一样。和新加坡严密的法律一样,工作内容需要详细规定,绝无“灰色地带”,“员工不理解也不实施规定外的内容”。

同时,新加坡人更愿意专注于单一工作。比如说,店长只负责店面管理,不做招聘、报修等辅助性工作。而在中国,品牌间、同品牌门店间竞争激烈。店长身兼数职,负责所有事务的兜底,恨不得又是销售又是市场营销。

Kevin 陈是太二樟宜机场店店长,马来西亚人。2019年,太二新加坡首店开业,十天后,Kevin 陈就加入了太二。他一路晋升,内驱力是:”想往更高的位置尝试,学到更多东西。”未来如果自己开店,希望能用到在太二的经验。

Kevin晋升时间线:

2021年9月加入太二成店小二

2022年1月晋升为训练员

2022年3月晋升为见习经理

2023年1月晋升为副经理

2023年5月晋升为代理店长

在太二,他经历过中外管理文化的碰撞。比如说,下班时间接到工作电话,需要紧急处理一些事务。再比如说,企业要求店长负责招聘事宜。在他以前工作的新加坡西餐品牌,招聘由总部 HR 部门全权负责。在磨合中,他找到了其中的平衡。也有很多人在磨合过程中离开,和 Kevin 同期进入太二的本地员工,现在已经全部离职。

身份转变为店长后,Kevin 对管理本地员工也有了新的理解。

应聘时,员工最关注的是薪水,休息时长,和花红(虎嗅注:即分红)。本地员工往往要求多一些休息时长,太二给一线员工开出的条件是做六休一,显著优于在中国门店的安排。

Kevin 曾经招了一位新加坡籍年轻女孩做服务员,培训时,要求员工面对客人面带微笑、彬彬有礼。没过几天,女孩的母亲找到店里投诉:“我把女儿辛辛苦苦养大,来这边服务别人。她不喜欢笑就不笑嘛。”并要求女儿离职。随后,女孩很开心地离职了。

社会环境决定了本地员工对工作的付出程度不会太高。对于管理者来说,这意味着,在招聘时,要对应聘者进行筛选,明确对方对职业发展的诉求和动力,匹配相应的岗位。

想安稳度日的,安排踏实的基层岗位,不要给其过大压力;想学东西的,可以加以培养。

TIPS:

1. 最基础也最重要的,遵从当地劳动法;

2. 明确工作范畴,提供尽可能详尽的工作指示;

3. 充分理解员工的工作动力所在,晋升计划因人制宜。

写在最后

所有出海企业都告诉我,在新加坡招人很难。这是实现管理的第一步,对此,有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最直接的方式是高薪聘请合适的人才,但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不太适用。本地员工对数字的小额浮动并不敏感,因此,只高个几百新元,很难打动求职者。全球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更高的差额对企业来说也不太现实,因此很少有公司能选择这条道路。

建立合规、健全的人力资源体系。很多企业出海伊始,只有一位中国来的负责人包揽所有事宜,这会让本地员工对企业性质产生疑虑。一位已经在新加坡拥有十家连锁门店的娱乐行业创始人告诉我,在构建了专业的hr体系后,公司招人明显顺利很多。

总体而言,劳工短缺仍然是新加坡现存的问题。太二新加坡门店常规的员工数是20人,低于国内门店的25-30人。很多餐饮品牌向我描述了同样的现状。因此,提升效率成为重中之重。前提是,尊重本地员工的工作习惯,做良好的沟通。

很多企业选择仅保留中国籍高管(甚至仅保留一位中国人新加坡总负责),余下管理层全部启用本地员工,以更好地和一线员工交流。

同时,采用数字化、动线优化、硬件升级等辅助手段,来弥补人力短缺带来的缺口。

太二国际事业部总经理Jason告诉我,太二在新加坡遇到的文化差异,都是早期管理中才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当下,太二已经不再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和管理新加坡员工,而是一视同仁。在经历了出海的早期迅速扩张后,太二现在希望进入本地化精细管理的阶段,将自己定位为一家真正的新加坡餐饮企业。

此前,一家服务出海东南亚企业的头部服务商CEO告诉我:“真正意义上成功的出海公司,一定真正解决了本地化问题。

我深以为然。

本文来自虎嗅派驻新加坡作者昭晰,行业人士可加微信交流,请备注企业身份与来意:cyantzl,新闻线索亦可邮件至 tianzhongling@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020年05月09日 | 第[716]篇原创

作者 | 张大宽

来源 | 餐谋张大宽(ID:dkxy029)

转载授权请联系(ID:BG9FBG)


716可以,但别低效重复

--张大宽



< class="pgc-img">


716

今天是第716篇文章,这个数字挺有意思的。

去年都在喊996,就是早9点到晚9点,每周工作6天,听起来是不是很猛啊。不少人都说,这是惨无人道的。

但马老师说了,996是福报。

结果转过年来,一场疫情之后,大家发现,今年的工作,太难找了。这才明白,能在岗996的,有稳定收入的,都是福报啊。

但是,但是,但是,餐饮老板们看到996的时候,都笑了。

为啥嘞?

对于常年连轴转的餐饮人来说,996简直跟过年一样!每周能休息一天,乖乖,这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啊。

有多少中小餐饮的老板们,离开店半天电话就不断,更别说能一周休息一天了。

我一个朋友,说干了六七年餐饮了,今年的疫情,才找回了曾经的“回笼觉”。

996都喊累,那是“矫情”,餐饮人哪个不是716,一周七天,每天工作16个小时。


< class="pgc-img">


别做重复的716

前阵子,一位老板来咨询,15年开始做餐饮,一百多平,五六个人,每天忙忙碌碌,也赚钱,但总觉得赚的不多,好像总有个锅盖压着,无法突破。

我问他,你最早是因为什么原因开饭店的。

他说,单位效益不好,就决定出来自己干,学了点收益,招了俩人就开动了。也算是夫妻店的模式,各管一头,雇了几个人,就一直做到现在。

我说,从开始到现在,店面,人员,菜品,环境,基本都没什么大的变化吧。

他琢磨了一下,说没有大的变化,唯一就是菜品上做了些调整,最开始学的正宗重庆味,但当地人觉得太辣,油也太大,就改了改。其他的都差不多。

我说,每年就过年那几天休息,平常都是连轴转,连病都不敢生吧,生了病生意就差一半,是吧。

他说,对对对,确实的,哪里也都不敢去,人整个都绑在了店里。

我说,716都不够形容你。

他笑了,说早上8点前就上岗了,晚上一两点睡觉是常态。过了中午饭点,下午有时候就抽空眯一会,要不然人扛不住。

我说,有没有想过把自己腾出来,雇人替代自己呢?

他说想过,但总怕后厨都给了外人,以后不好控制,毕竟口味是核心,味道不好了,店就黄了。不敢这么干。

我说,所以,你也就一直这么扛着了。

他说,是啊,没办法啊。

我说,如果你一直按照这样的方式走下去,没法做出改变,你觉得有哪些机会可以突破呢?

他琢磨了一下,说好像也没什么机会,没办法啊,啥都改变不了啊。

我说,你把之前的经历在不断的重复,每天的716几乎都是一样的,这个条件,像不像你上面说的锅盖呢?

他说,是啊,好像是这个锅盖盖着。

我说,这就跟你炒菜一样,天天都是这一个手法,没有任何改变,味道肯定是一样的稳定,不可能有什么改变的。

所以,如果想改变,想有大的突破,就必须要改变现这种“重复的716”.

他说对的,是这么个理。

后来,我聊了聊如何改变,他也设计了他的计划,接下来就是逐步去执行。


< class="pgc-img">


人人都喜欢舒适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

请注意,这个“舒适区”,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舒服的姿势”。

比如一个人搬砖,如果他学一点砌墙的技术,变成瓦工,就有机会得到更多的收益。

但是,他不愿意,他还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搬砖。

虽然在我们看来,搬砖很累很苦,他做的也很累很苦,这并不舒服。但相比于学习技能,搬砖却是更舒服的姿势。对他来说,搬砖就是他的舒适区,而做出改变就很困难。

对于上面说的这位老板也一样,虽然他现在做的很辛苦,但对他来说,保持现状,却是最省力的,做出改变就意味着要付出更多,他觉得不舒服。

但,这样“喜欢呆在舒适区”的状态,也是我们前行最大的阻碍。

虽然我们都喜欢,但需要时刻警惕,不要让自己长期呆在舒适区。

越不动越懒,越懒越不愿意动,结果就越来越没动力了。


< class="pgc-img">


如何跳出舒适区

那么,如何跳出舒适区,避免重复的716呢?

分享给你一个非常简单,且很容易做到的方法。

那就是从设定一个改变的小目标开始。

比如说,每天都连轴转,那么就设定一个小目标,明天在店里少呆一个小时

你看,问题马上就来了,少呆一个小时,那一个小时本该自己干的活,没人干了,咋办呢?

对呦,这时候就要开动脑筋去想,这一个小时的活,能否安排出去,交代给员工做,或者通过流程的调整,确保早一个小时也不影响营业。

直到想出这个方法,然后就去执行。

当你完成了1个小时的小目标的时候,先保持一周,然后,再去挑战2个小时。然后再保持,再加劲,再保持。。。。

如此往复,不断的提高一点小目标,最终你会发现,很多问题是能解决的,只不过是舒适区呆久了,不愿意改变罢了。

试试,万一成了呢!


我是张大宽,餐饮咨询顾问。

著作权归张大宽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转载请注明:作者:张大宽 微 信 个人 ID:BG9FBG,头条号:张大宽。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