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品牌官
- 作者|品牌官
引言:火锅届再出新网红,排队3小时进去,消费600元也吃不饱。
火锅界再出幺蛾子,不排队吃不上,700个号5分钟抢光,这届年轻人的潮流风向着,再次刷新三观。
又一个下场收割中产的网红品牌来了,是吃相难看还是物有所值?
行业鸳鸯锅
一半火热一半凄凉
火锅是中国独创的美食之一,因为食物投入锅中的沸水时,会发出的一声"咕咚",在古代也被称为"古董羹"。
现代人吃火锅吃嗨了只会感叹一句“真好吃!”的时候,古代南宋诗人吃兔肉火锅的时候,则用"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来描写火锅。
果然,有文化和没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深受大家喜爱的火锅最早在川渝地区,华南地区流行,天上飞的,地里跑的,河里游的反正中国人能放进嘴巴的都能涮,主打一个万物皆可火锅。
而重庆作为“麻辣火锅”唯一的起源地及输出地,更是火锅的重灾区,什么红汤火锅、红油火锅、山城火锅......又辣又麻又咸的口感让人吃了直呼过瘾。
根据《2023火锅品类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川渝火锅门店数占比超30%,团购订单量占比近50%,整体核销量占比超25%,居于行业TOP1。
火锅更象征了大团圆文化,不管是东北人的前飞后走、左鱼右虾,还是台湾客家人大年初七火锅吃“七样”的火锅文化,都证明了中国人对火锅的热爱。
专门吃火锅的店也是开得遍地都是,可以说是中式餐饮里的头部品类。
餐饮市场上更是有着成百上千个火锅品牌,红的黄的绿的招牌,和火锅的温度一样,热辣滚烫。
在火锅的市场上,可以说从来不缺入局者。
但火锅不像别的餐饮,火锅可执行的标准化程度很高,因为来来去去也就那几种菜,加工过程也简单,所以可复制性非常强。
但火锅店繁荣的背后,其实一部分都是人流进进出出的假象,无数餐饮人正在里面挣扎求存。
2023年被视为餐饮行业最“黑暗”的一年,根据数据显示,截止去年年底,餐饮业累计注销吊销123.95万家,火锅相关企业累计注销吊销3.37万家。
根据媒体报道,大致可以总结出,位于倒闭的重灾区的选手里遍布老中青三代。
首当其冲就是创业新手小白、还有一些网红火锅餐厅、甚至连老牌火锅都不能幸免。
这就不禁令人深思,从暴利生意到亏本买卖的火锅店,为啥就不香了呢?倒闭潮的背后,年轻人是真的不爱吃火锅了吗?
其实则不然,在火锅行业开始蔫了的时候,也有人正在背后闷声发大财。
这家被誉为新晋“排队王”,是被顾客5分钟抢完700多个号码、每天接待近1000人,排队4小时才吃上的新兴火锅品牌“三出山”。这一次,靠着巴蜀特有的跷脚??火锅,真的笑发财了。
别家的火锅门店设计一定是彰显活力的大红大紫,恨不得自己的门店和锅里的汤一样的温度,仿佛这样才能吸引人。
但三出山以山系自然和园林为主的设计,处处透露出一股“性冷淡”风,但生意却一点也不冷淡,可以说“开到哪就火到哪”。
图为杭州三出山火锅店排队等候的顾客
>< class="pgc-img">图为南京三出山火锅店排队等候的顾客
>这样的火爆和天水麻辣烫的昙花一现不同,还未开放加盟店的三出山,从2021年到现在,除了在武汉、上海、杭州、南京、温州、宁波开设了8家直营门店外,还有15家已经进场装修得待开门店。
图为三出山火锅店官方账号发布信息
>还被大众点评收录为全年四星半及以上好评的星级商家,还有武汉美食、火锅热门榜商户。
在全民倒闭潮的风口浪尖上,这位“三出山”究竟是何方神圣?
弯道超车,适者生存
以前开火锅店,是众所周知的暴利。在以前,一家几十平方米的小店,最快半年回本,稍微大一点的门店,一年几十万也算是轻轻松松入袋。
而在餐饮业整体都不太好做的前提下,很多火锅店在那段时间里,几乎都成为了餐饮倒闭的重灾区,很多商家开业三个月就开始愁营收。
所以,单从三出山在这样的环境中,还做到了排队三小时才能进场消费的境界来看,它的能力确实不容小觑。
其实很多餐饮店之所以垂死挣扎,不是惨被同行内卷,大多数是被顾客抛弃。从天水麻辣烫从爆火到熄火只用了几个月来看,就是对这句至理名言的真实应验。
一位老板自曝“花了近2万元去甘肃学习天水麻辣烫,斥资20多万开了家天水麻辣烫门店,结果开业仅18天就宣布关门不干了。”
老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慨道“网红产品还是经不住市场的考验”,“刚开业还人山人海,到后来就没什么人来吃饭了。”“这辈子再也不做麻辣烫了”
虽说弯道超车势力强大,但只能说明一直在走弯路。餐饮赛道真正卷的,是顾客的口味。
而在倒闭潮中“激流勇进”的三出山火锅店,在开局就死死抓住“好吃”的概念。
吃过火锅的大众点评网友称“三出山的火锅汤底是可以连喝三碗的牛肉鲜汤,武汉火锅街的天花板,可以吊打任何一家火锅店”。
《中国智慧》说过,国内媒体越吆喝什么越不要掺合。三出山的创始人李敏大概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9年至今,我国火锅相关企业的新注册量基本保持在7万家至10万家之间,而火锅头部品牌们也一直在这条赛道强势出击。
海底捞推出0元“冰封玫瑰”、 免费大巴车,到演唱会门口抢人、开“美发店”、露营店、开进呼和浩特的一家洗浴中心......
半天妖烤鱼联动冒烤鸭,蛙来哒、大龙燚两个火锅品牌也做起了冒烤鸭外卖、麻六记甚至卖冒烤鸭预制菜......
火锅餐饮团购套餐价格低价竞争,9.9代100,19.9代100的券比比皆是,0.99元秒杀100,甚至一桌还能用2张......
所有的经营动作,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顾客。
但中国也有一句古话“不是菩萨不要请”,“无忠诚度”的顾客吸引多了,反而会减少优质顾客。
所以三出山来了一招降维打击,这样的做法直接让他的门店每一间都爆火,三出山店内虽然仅设置了30余张餐桌,但翻台率却高达10轮。
当所有的火锅品牌都在打造市井气的时候,三出山来了一招“归园田居”,开创园林火锅新赛道。
在浮躁和快节奏的生活中打造一处“山野”,这是创始人李敏的原话。
三出山武汉华发中城荟店 图为三出山武汉华发中城荟店
>这场“差异化”打下来,直接将品牌形象拉满,获得无数网友的追捧,称吃火锅打开了一种新方式,氛围max,环境设计一眼就爱上。
好像回到自然,颇有肆意生长的感觉了,可以说这股“在田园里打火锅”的风,狠狠地磕到了这群爱吃火锅的年轻人心尖上。
但是能让年轻人宁愿排队几小时都要进去吃一顿的火锅店,单靠华而不实的噱头装饰肯定是不够的。
所以,三出山回归到食材本身,与店面装修一起,别网友最津津乐道的就是三出山的食物。不管是火锅食材还是小吃菜品,每个网友都能找到属于适合自己的NO.1。
创始人李敏的“三出山”,就将自己的好食材写进了招牌。
李敏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三进山的含义是“第一次,找寻古法传承的制汤工艺;第二次,筛选真正生长于高原的黄牛;第三次,挖掘野生好菌菇。”
就这样,“剑走偏锋”的三出山每天都需要等位排队。
但暴风雨前的宁静往往也是暗藏凶机的。做好一家门店容易,但是管理门店经营不易,门店扩张,往往机会滋生出很多不同的声音。
三出山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等排队100多号,但是吃起来感觉性价比太低了,调料很咸,食材好但是分量少的可怜,巨大一个盘子就给你几片肉,四个人吃了近600,都没吃饱,还吃到了烂的贡菜,很影响整体体验感。”
“四点半去排队,前面已经有二十多桌,晚上七点才吃上,吃完只感觉噱头好大,把网上推的肉菜都点了一遍,牛肉是碎碎的肉,有种假滑感,饮品很一般,黄丹山皮茶喝出了浓浓的高露洁牙膏味,总体超级失望!”
“380元两个人只吃了6成饱,不知道这家店到底和乐山翘脚牛肉有啥关联,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产物,悲伤的收拾东西走了。”
“说期望大于失望,最踩雷的是甜皮鸭,人生吃过最差的海椒面,人均150+然后还没吃饱,打着翘脚牛肉的名头,东西和翘脚牛肉毫无关系,难吃是原罪啊.......”
不难看出,三出山已经出现网红店的通病——评论的两极化,而这些负面评价还只是冰山一角。
三出山的路究竟还能走多久?
从三出山的事迹来看,不禁令人联想到曾经红极一时的呷哺呷哺。
作为网红餐厅鼻祖的呷哺呷哺,从1998年就成立的老牌火锅店,到一口气关店200家被年轻人抛弃的新闻仿佛还在昨天。
曾经辉煌的呷哺呷哺打开评论区一看,可以说当初捧得有多高现在摔得就有多惨。
虽说这俩的定位不一样,但是从呷哺呷哺当年从便宜起家,以实惠的价格霸占市场之后,崛起后变贵这一举措来看,呷哺呷哺衰落的原因,难道不是失人心吗?
倒闭潮的衍生行业
餐饮“收尸人”
餐饮门店如阴天一样,来去无常。在餐饮行业里,适者生存不进则退,店开起来快,倒闭也快。
所以,在“倒闭潮”的背后,藏着一群专吃倒闭残渣的“秃鹫”,他们将自己的魔爪对准了这些倒闭的餐饮店,然后从中获利,吃得他们一干二净。
他们可以将收购的价格压到10%,而收购了之后,又将它们简单规整一番,卖给新的餐饮淘金者。
除了有人专门来学做回收之外,甚至还有一些商业奇才,将这些回收的设备拉到国外。
餐饮行业更新速度如此之快,人走人还在,不怕收购回来的设备卖不出去。
这些餐饮“收尸人”有个好听的名字,餐饮设备回收商,这群人可以称为“倒闭潮”里唯一的赢家。
所以,加盟店老板赚了,装修公司赚了,搞培训的赚了,卖餐具的赚了,回收2手餐具的也赚了,至于开店的,就亏了。
餐饮店的尽头难道是肯德基和麦当劳?
写在最后
民以食为天,餐饮业可以说一直都是大众消费的刚需行业,自2021年以来,大家都正在经历一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一方面快速洗牌展现机遇,另一方面巨头下场收割市场,现在各行各业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些举措是“速效救心丸”还是“致命毒药”,答案还是需要时间去揭露。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吗?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头条创作挑战赛#
明星郑恺参与投资的火锅店火凤祥,门店已经越来越少。
8月17日,据新京报报道,火凤祥目前在北京地区仅剩一家门店。2021年7月,火凤祥公众号曾显示,全国门店已经突破200家。但截至8月15日,火凤祥负责加盟的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全国门店有100多家。
天眼查显示,火凤祥(宁波)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于2020年3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500万元,该公司旗下品牌火凤祥鲜货火锅主打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潮商行风格,是一家经营川味火锅的连锁企业。
成立之初,郑恺持股70%的上海欢铄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是火凤祥的股东之一,郑恺也曾以“掌柜”身份力推火凤祥。但在2021年11月,火凤祥公司发生工商变更,郑恺持股公司退出。
作为明星餐饮,火凤祥的发展一路从高峰到低谷。刚开业不久,吼堂老火锅就喊话火凤祥火锅门店装修涉嫌抄袭,此后,又曝出加盟商维权、食品安全问题等。有视频博主曝光火凤祥加盟店存在售卖变质食材等食品安全隐患,火凤祥火锅店随之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约谈。
在大众点评上也有不少差评指出火凤祥菜品质量下降、店员服务态度差等问题。
曾经众星捧月的火凤祥变成了问题缠身的烫手山芋,以至于郑恺选择退出,不再和其有牵扯。
尽管火凤祥还宣称全国门店有100多家,但据红餐大数据显示,实际门店数可能仅有36家。
据新京报报道,目前,部分火凤祥火锅店也在尝试转型,例如推出自助火锅等。
- END -
编辑|孔瑶瑶
图片来源|企业官微
一自带光环的明星餐饮走向落寞。近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明星郑恺曾经持股的火锅品牌火凤祥鲜货火锅(以下简称“火凤祥”)北京首店闭店,这也意味着火凤祥北京已无在营门店。实际上,从去年初,火凤祥北京地区就出现陆续闭店的现象,而在非北上广地区陆续开出新加盟店。不过,一些加盟商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由于不盈利也开始考虑是否退出。对于这个带有明星属性的品牌,火凤祥可以说是高开低走,从被指抄袭、食安问题被曝光到加盟商维权、郑恺退股,火凤祥前路几何仍是未知。然而,明星餐饮“翻车”的案例并不少见,做好餐饮生意不能仅靠加分项。
位于合生汇附近的火凤祥,门店窗户上已经贴上“旺铺出租”的字样。
北京门店全部关闭
火凤祥北京已无在营门店。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位于合生汇附近的火凤祥已经闭店。记者在现场看到,餐厅大门紧闭,门店窗户上已经贴上“旺铺出租”的字样。
实际上,该门店是火凤祥当时在北京布局的首家门店,开业当天数位明星齐聚,门店多日大排长龙,瞬间“郑恺开的火锅店”占领社交平台,随后在北京不同商圈陆续开店。如今,上述门店的关闭意味着火凤祥北京地区的门店已经全部关闭。
对于火凤祥北京市场的发展和规划,北京商报记者向品牌关联公司火凤祥(宁波)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前者股东之一虎虎生威(宁波)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均发去了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品牌加盟热线也未接通。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火凤祥鲜货火锅”微信公众号的更新停留在2023年12月21日,微博上一次更新则是2023年9月8日。
虽然作为“大本营”的北京市场已无在营门店,但北京商报记者也注意到,火凤祥其实早已瞄准非一线城市。窄门餐眼数据显示,目前火凤祥全国开业门店数60家,主要分布在三线城市。而去年8月,有媒体报道火凤祥大量关店时提到,当时全国门店数有100多家。这也意味着,不到一年的时间,火凤祥关了近一半的门店。
加盟体系存漏洞
从火锅“顶流”到“烫手山芋”,火凤祥一路高开低走。开业没多久,四川成都吼堂老火锅在官方微博中发文称“尊重原创,拒绝抄袭”,指出火凤祥火锅与吼堂老火锅在设计风格、装修设计等方面高度相似。随后,火凤祥火锅为此事致歉。2021年8月,有视频博主暗访了火凤祥门店,发现使用的鹅肠中残留排泄物、黄喉变质、生菜回收再用等问题,随后火凤祥火锅发布声明并披露核查及处理结果。
直到2021年11月,明星郑恺及公司似乎逐渐与该品牌撇清关系,郑恺持股公司成了火锅品牌火凤祥的前股东。然而,明星光环褪去后,火凤祥的日子似乎并不好过。同年,火凤祥在宁波的门店遭拉横幅维权事件。根据曝光照片来看,在火凤祥一宁波门店门口,有人拉着标有“火凤祥掌柜郑恺割韭菜诈骗,投资人血本无归!”的横幅。
“拿下总代理加上开店大概投了500多万元,虽然门店一年能卖到1300多万,但各项算下来还是亏钱。”一位区域总代理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市场和总部支持不够都有一定关系,今年结束后是否会合作还不一定。该代理回忆道,刚加入火凤祥时,品牌还在和郑恺合作,引流的效果也不错,品牌还会帮各个地区进行宣传,现在扶持政策基本没有了,无非就是进取货的关系。
不仅是对于加盟商的支持萎缩,品牌的加盟体系似乎也存在漏洞。上述总代表示,虽然300多万的区域代理费比开店还高,且五年一续,但拿下区域代理之后便可以向其他意向者收取加盟费,费用也由自己决定。除了加盟费之外,品牌严格要求需要在总部进货,总代理的拿货价更低,可以向其他加盟商赚取差价。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指出,火凤祥的北京门店关闭揭示了明星效应背后的脆弱性。品牌初期的快速崛起与郑恺的明星光环有着分不开的联系,但这种光环并未能转化为持续的品牌忠诚度和市场稳固性。在餐饮行业,品质和服务始终是核心,而火凤祥在这些方面显然未能达到消费者的期望,导致品牌逐渐失去市场吸引力。
詹军豪进一步指出,一般来说,明星餐饮的初始优势在于能够快速吸引公众注意力和媒体曝光,从而节省大量的市场推广成本,但此优势往往伴随着高风险。除了过度依赖明星效应外,品牌管理不善、产品质量不稳定、市场定位模糊等因素都是明星餐饮翻车案例频出的原因,也使得明星餐饮在面临市场挑战时显得尤为脆弱。
回归餐饮本质
近年来,明星餐饮因为食品安全、运营管理、加盟纠纷等问题导致经营异常的案例比比皆是。前不久,刚开业一个月的白敬亭咖啡店因为饼干售价引发争议,张翰曾主理的烤肉品牌“烧本烧”被申请破产。更早之前,陈赫创办的贤合庄因为加盟维权、食品安全等问题多次登上热搜,而关晓彤代言的奶茶品牌“天然呆”因特许经营合同纠纷被起诉。
而这些事件背后也显露出,餐厅经营需回归本质,单靠自带光环并非长久之计。
资深餐饮连锁专家文志宏表示,火锅市场门槛较低,但竞争同样激烈,且淡旺季分界线明显,进入夏天淡季后,一些品牌力不强的品牌就容易露出薄弱点。餐饮企业最终还是要回归本质,在产品、服务、体验和性价比上下功夫。
“就火凤祥来讲,需要从品牌的长期发展考虑,而不是依靠短期的明星效应。其实,就行业而言,一线市场未必是明星餐饮的主战场,下沉市场更可能为此类餐饮店发展提供更多空间。”文志宏称。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认为,明星效应可以带来初期客流,但专业的餐饮管理团队是品牌长久经营的关键,必须重视供应链、食品安全和服务质量的管理。其次,餐饮品牌还应持续进行品牌建设和维护,避免过度依赖明星效应,更多地从产品、服务和用户体验上入手,建立持久的品牌价值。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