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公司仓库搬运工监守自盗 半年偷了7万财物被刑拘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毛鸿仁
2020-05-28 10:49
季某是上海松江区泗泾镇某餐饮公司的仓库管理员,本应肩扛守护库房安全的重任,却动起了监守自盗的歪脑筋。半年时间来,利用职务便利多次偷盗公司仓库的酒水和食材,并通过各种渠道卖出,不法牟利近7万余元。目前,季某已被松江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近日,松江公安分局泗泾派出所接到董先生的报警电话称,泗泾镇高技路上某餐饮公司有部分酒水和食材丢失。接报后,警方经调查,发现公司工作人员有重大作案嫌疑。
5月15日2时许,民警当场将季某抓获并查扣了一辆装有各种酒水和食材的私家车。到案后,季某对其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据其交代,在该餐饮公司工作多年,掌握到公司极少会对储存在仓库中的各种原材料进行盘点这一漏洞,遂心生歹念。2019年10月至今,就多次利用工作便利进入仓库实行偷盗。季某又十分清楚公司监控设备的布置情况,每每躲过监控设备将各种酒水和食材搬运至自己的汽车内并成功运出,利用休息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将酒水和食材低于市场价“脱手”。
警方提示:切勿因一时贪念以身试法。我们将始终把打击违法犯罪的矛头牢牢指向与群众根本利益息息相关的各类案件,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同时,警方也敦促相关企业切实加强内部管理,避免财产遭受损失。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毛鸿仁 实习编辑:耿舒悦)
11月财经新势力#
疫情这3年来,郑州的餐饮业遭受了巨大冲击。
< class="pgc-img">>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艳子。
2021年7月,河南特大水灾导致停业;
8月,疫情反扑,停业;
9-10月,受疫情影响生意惨淡;
11月,疫情又反复,被要求暂停堂食;
12月,期盼能够复苏!
一位河南餐饮老板如此记述着自己2021年的后半段历程。按其所说,整个2021年,郑州餐饮业全年经营时间最多只有6个月。
来到2022年,当餐饮老板们准备鼓足劲头,大干一场,却不料,年初疫情再次突然来袭,郑州经历长达半个月的暂停堂食。
5月,疫情反扑,当地餐饮业又停摆二十多天;10月,疫情再度“来势汹汹”。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三年来最难的一次,连外卖也做不了
郑州,史谓“天地之中”,很多人因少林寺而认识这座位于中原大地的城市。事实上,郑州不仅是河南的省会城市,也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与此同时,还坐拥着全国交通、商贸资源。
一直以来,郑州也是大多数餐饮品牌进行市场布局时会优先考虑的城市之一,当地的餐饮业也因此繁荣和兴旺。
但疫情这3年来,郑州的餐饮业遭受了巨大冲击。
“去年基本也就干了半年,到今年,真是越来越难了。”河南当地一家经营烩面的老板表示,今年先后经历了几波疫情,他感觉自己就像在坐过山车一般,时不时就要心悸一阵。
他告诉红餐网,其实今年“十一”期间,郑州餐饮市场好不容易迎来了一波小高潮,很多商场都人气火爆,餐饮店门前也大排长龙。有人说,这三年来,从来没见过商场有这么多人。
市场的短暂回暖一度让他和许多餐饮老板感到惊讶和兴奋,但还没等大家回过神,疫情就犹如当头棒喝,让他们一瞬间再度跌入谷底。
10月中旬,郑州市大街小巷的烟火气戛然而止。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疫情期间空无一人的街道,餐饮老板康长喜摄
截至10月31日,有持续近二十天,郑州绝大多数小区都严格遵循“不进不出”的原则。部分小区甚至不能接收外卖和快递。
居住在郑州市中心的王女士说,10月31日,她打开美团外卖发现,自家附近的姐弟俩土豆粉、福状元等连锁餐饮门店统统都不能点外卖了。之后,她又尝试从巴奴毛肚火锅的点餐小程序上点餐,但也都显示没有匹配的门店可以外送。
很多餐饮店的员工困在居住的小区内无法出入,绝大多数餐饮门店处于停摆状态,仅有极个别门店保持着部分线上业务。
在郑州开有十余家快餐店的刘老板说,自己的店都在商场,店里200多名员工都不能出小区,所以现在连外卖也做不了。
“就算能外卖,订的多但退的也多,因为有一些区域的街道被暂时封闭,外卖小哥送不过去。”郑州主营早餐的小喜哥胡辣汤老板康长喜表示,他所在门店的外卖配送范围,从疫情前的50多平方公里降到28.8平方公里,后来又急剧下降到不到5平方公里。
< class="pgc-img">>△疫情期间空无一人的街道,餐饮老板康长喜摄
“这可能是近几年来,生意最难做的一次了。”不少小吃、快餐、烩面等连锁餐饮店的老板纷纷感慨道。
< class="pgc-img">>员工住店、老板睡仓库
谁也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会结束
在郑州当地有近30家门店的某中餐品牌,其店内员工告诉红餐网,10月这波疫情刚一冒头,公司就统计了可以驻守门店的员工数量,自己也提前做好了随时住店的打算。
小喜哥胡辣汤门店的员工也都在店里住下了(小区也回不去),男生睡在总店,女生睡另一家店,而老板康长喜本人则已经在仓库里住了半个多月。
< class="pgc-img">>△康长喜疫情期间一直住在仓库里,康长喜供图
< class="pgc-img">>△康长喜的员工住在门店里,康长喜供图。
郑州东区的一家火锅店,老板冯姐和八个店员都没回家。门店不能营业,老板就带领员工们白天帮周边的小区居民去菜市场买菜、送菜,晚上就睡店里。
有餐饮老板说,因为店面处于风险区,接到通知时,自己和员工就被隔离在店里了。幸亏店里还有食材,他也就直接将食材拿出来,当作大家的一日三餐。困难关头,起码能保证员工不饿肚子。
据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报道,土房子怪味鱼的老板和老板娘在郑州10月这波疫情期间,连续15天为68名封控员工送餐。包子、馒头、胡辣汤、大盘鸡、鱼……68份员工餐不是小数目,每次光和面都得50余斤。
郑州当地某连锁餐饮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只有不到一半的门店能运转,也只能尽量把疫期停业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谁也说不清疫情会持续多久,但即便如此,老板们对待员工还是一切如常。
< class="pgc-img">>累计停业60天,还有信心吗?
有人整理了近3年来郑州餐饮停摆的时间,发现从2020年到今年的10月,当地的很多餐饮店累计停业时间已超过150天。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仅今年以来,餐饮暂停营业的天数已近2个月。
2个月的营收,可能是大多数餐饮店全年的净利润。
自媒体包姐商业说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称,即使现在到年底一天不歇,在没有任何补助和减免的情况下,郑州绝大部分餐饮店亏本已经是定局。
“疫情在一点一点地把餐饮人往下拽。让你无处发力,脖子被卡得出不来气……”在郑州干了十多年餐饮的李老板说到。
一位从地产转行餐饮的老板,这两年开茶饮店赔了四五百万。但他仍表示庆幸,因为10月这波疫情之前,他关掉了8家店,算是及时止了损。
在郑州经营中餐的李兰(化名)算了一笔账,自己的4家大店,100多个员工,一个月房租加上员工工资、食材损耗等疫情导致的损失,加起来有150万以上。
他说,如果是经营不好导致失败,输了就认了,但现在不是经营问题导致的闭店,自己真的很不甘心。
如今,李兰还在努力地鼓励员工,但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总忍不住问自己,“还有信心吗?”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每一次疫情过后,客流量恢复都得十天半个月。”郑州一家早餐连锁品牌负责人说道。
他经营的早餐类产品,属于刚需,且门店几乎都在社区,但每一次疫情一来,客流仍然会严重下滑。紧接着就是现金流的紧张,困难的时候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
写在最后
河南省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会长张海林此前接受媒体公开采访时曾表示,河南有40余万家餐饮企业,但年营销一个亿以上的餐饮企业占比不到10%,绝大多数都是小微企业。
经过2021年至今的多次疫情洗礼,实力相对较弱的小微餐企就难了。
10月29日,郑州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发布《致广大餐饮企业房东的一封信》,信中有这样几个关键信息:三年疫情的影响让餐饮人如履薄冰……数以万计的餐企举步维艰……10月疫情突如其来,很多很多餐厅这段时间都是零收入……
为此,协会呼吁社会关注餐饮人的困境,呼吁房东和餐饮人风雨同舟。
但疫情之下,各种“难”还在不断上演。
< class="pgc-img">>好在,也有好消息。11月2日起,郑州各区域已经开始逐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有不少餐饮店铺已经开始准备复工。如位于郑州正弘城商圈的鲍师傅,已经开门迎客。
只愿,历经劫难后的郑州餐饮业能早日恢复生机与繁荣。
界面新闻记者|张晓艺
界面新闻编辑|牙韩翔
“现在放咖啡设备的仓库基本收满了。” 上海羽青餐饮设备的负责人刘宏兵对界面新闻说。这家公司主要是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餐饮店提供餐饮设备及回收服务,其中包括咖啡店。“6月咖啡设备转让的数量,比5月份增加了至少一半。”
各地的餐饮二手设备商们都面临类似的爆仓情况。
在抖音上,一位定位于广东的餐饮设备商发出视频称,“下半年开咖啡馆的一定需谨慎。”在他发布的内容中提到,五一假期刚过,2022年年底至2023年年初新开的咖啡店开始陆续倒闭,“6月底仓库里回收的咖啡设备都爆仓了。”
这与防疫政策调整之后的境况完全不同。
今年年初,一大批咖啡创业者涌向市场,且这样的情况并不局限于人们常识中咖啡文化较为成熟的一线城市。
丁肇东是海口CHAAGE咖啡主理人,它的咖啡店2023年4月11日开始试营业,5月27日正式开店,但迎面就遇上了海口史无前例的咖啡开店潮。“我们所知道的、能叫得上名的就有20多家。”他对界面新闻说,“大家纷纷开店的原因,是看中了疫情缓和之后的市场空缺。”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和美团于今年5月发布的《2023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中的MAT(月滚动年销售趋势)数据显示, 2023年中国内地咖啡馆数量已经超13万,其中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和五线城市的在线门店数增长幅度分别为37%、49%、50%、78%,74%和65%。
大量开店下,市场上对咖啡设备的需求一时激增。
业务集中在江苏北部地区的咖啡服务商李雷向界面新闻称,4月份时广东设备商的确出现过库存危机,“今年4月左右,广东那边机器都不够卖的,从我们这拉走不少。”他表示相比往年,今年的成交量翻了三倍以上,是他做设备生意这三年来营业额最高的一年,“现在营业额快七位数了,最好的月份一个月做了十几万。”
其他市场情况也较为类似。上述广东餐饮设备商表示,上半年一波报复性开店,4到5月份仓库的存货都发空了;而位于北京市场的安大为也对界面新闻说。去年的咖啡设备库存在两个月内就卖空了,之前从未出现过类似的某品类集中爆发的情况。
但仅仅几个月的时间过去,咖啡设备又陆续填满了仓库。
根据接受界面新闻采访的几位设备供应商的观察,在这一波倒闭的店铺中,既有开了几年的行业老兵,也有疫情开放后入局的新手——前者没能熬过疫情或行业竞争,而后者则踩了一些坑。
首先,对新手而言,开咖啡店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对于咖啡店来说,成本控制是一个难题。在李雷看来,很多人前期投入过高,导致投资回报不成正比,“开店几十万,一杯咖啡2、30块,回本回到什么时候?索性关门止损。”
而对走精品咖啡路线的店铺而言,咖啡的毛利率也没有外界想象中那么高。“如果从成本上看,一杯二十几元的咖啡剔除房租、人工、耗材、推广和水电,剩下的利润就是在做慈善,而且前期装修设备加进去就是在亏本。”上海buddin' coffee主理人皮特对界面新闻说。
而这些因素对于新入行的咖啡创业者来说则容易碰壁。
因此你可以看到,目前开放加盟的头部咖啡或茶饮品牌对加盟商都有着一定的要求,并非“小白友好”。例如偏好挑选有商业经验的加盟商是一个已经被明文写在招商宣传中的条款。“做餐饮需要资源能够拿到好的点位、需要吃苦可以管理门店、盯运营细节。”一位行业人士对界面新闻说。这些因素或许是咖啡创业者涌入市场时低估了的困难。
此外,咖啡品牌的竞争加剧,也让这个市场的红利被摊薄。
眼下,几乎所有的连锁咖啡品牌都开启了极速拓店模式,有些甚至还开启了价格战。日趋白热化的竞争中,无论是挺立多年的老店、疫情放开后赶上红利的店,还是年初刚入场的新玩家,所有人都感受着压力。
“今年开始,不断听到老客人和我说,最近旁边新开一个店,买一送一、半价甚至免费喝。”皮特告诉界面新闻。“各式各样的营销活动很多,我们也在面临新的挑战。”
行业竞争扩大了各个咖啡店成本控制的压力,也加快了咖啡店更新迭代的速度。刘宏兵表示,正常来说,咖啡店“开店-倒闭”的周期在半年左右,而据他观察,今年这一速度在加快。
除了行业竞争加剧,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认为,部分咖啡店开不下去的原因还受到消费势能还未完全恢复的影响。
丁肇东觉得今年创业必前几年还要难。他的店铺在营业的三个月内从未盈利,加上合伙人意见不统一,7月22日已正式宣布关店——很可惜,他的咖啡店也没熬过爬坡期。
通常来看,三个月是餐饮业的第一个坎,行业内称为爬坡期。“因为一般来说餐饮业都是交三个月的租金。如果三个月过去还没有看到盈利的希望,有的人就开始撤店了。”安大为分析道。
不过根据他的经验,“三个月倒闭”的应该还是少数,大部分人会选择坚持,加之市场供需依然活跃,基本还处于“一个店黄了马上有人接手”的状态。
而在刘宏兵看来,如今的咖啡就像几年前的奶茶——在2019年末2020年初奶茶开始走下坡路时,他们一天能收四五家奶茶店的设备。面对咖啡设备汹涌的回收需求,他表示这次收货要更加谨慎。 “不能像奶茶店设备一样砸手里。”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皮特”“李雷”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