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自电视剧《半泽直树》
>作者:北海 | 编辑:葛伟炜
“火锅愈发向下,是当下明显的趋势。”
一次2023年底菜单的调整,让呷哺呷哺在社交平台上被“挂”到现在。总之,这家老牌平价小火锅品牌,又因为变相涨价被骂了。
来自北京的陈女士算是呷哺呷哺的常客,几天前,她踏入门店打算吃一顿工作餐,照例点一份蔬菜拼盘,端上桌后,却被惊掉了下巴。
“最直观的是蔬菜拼盘的大碗被换成了小碗,也就比调料碗大不了多少,菜的分量明显比以前少一半,鸡蛋没有了,冻豆腐剩一块,豆皮、蛋饺翻了半天也没见着影子。”她愤愤地说。当然,细究起来,连喜欢的咖喱锅底在套餐里都要再加3块钱。
最后的结果就是,花了70块钱吃了一顿饭,陈女士却隐约觉得没吃饱。
2023年12月30日,呷哺呷哺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菜单焕新”,其中提到,在物价上涨的背景下,呷哺呷哺初心不变,坚持高性价比路线,套餐中,牛羊肉品从150g增至200g,价格不变,此外,因为总有顾客反馈,套餐蔬菜太多吃不完,所以价格下调,并精简品类。
这样的“初心”没让消费者感恩戴德,倒是清醒地让大家认识到,不断缩水的呷哺呷哺,的确离“平价小火锅”这一定位越来越远了。
近些年,呷哺呷哺涨价的话题几乎算得上“老旧”,毕竟,跟随这家小火锅成长起来的消费者,不少都是从三四十元吃饱的时代走过来的,客观上说,涨价是符合时代发展中物价膨胀与商业规律的事实的,但呷哺呷哺的问题是,它的涨价,总是急躁而不合时宜。
尤其是去年以来,明显看到,普遍的理性消费情绪中,以南城香为代表的三四十元小火锅业态井喷,早早推出自助小火锅的吉野家翻红,海底捞等中高端火锅店放下身段推出校园店、平价火锅副品牌。
而这些,是呷哺呷哺的真正对手,也是真实危机。
定 位
作为一名追随呷哺呷哺十年的忠实消费者,陈女士拥有这家火锅品牌典型的消费者特征。
她30岁左右,十多年前读大学时,常和室友相约去呷哺呷哺打牙祭,人均30多元有肉有菜,相当划算。毕业后北漂,呷哺呷哺也是一座收留孤独异乡人的港湾。
2016年元旦,她是一个人在呷哺呷哺度过的。“一人食”可以热闹、平价,且不会接受到来自外界同情的目光,呷哺呷哺几乎算唯一的选择。她还记得,坐在长长的U型吧台上,周边不少人都是独自对着热气腾腾的小锅大快朵颐,吃完后,她还和大学生兼职模样的服务生互道了“新年快乐”。
对于今天的消费者来说,这样朴素的呷哺呷哺显然只能活在回忆中了。
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不少消费者提到呷哺呷哺,都离不开它的“变”。“一个女生要100块才能吃饱”“呷哺不如改名叫离谱吧”“呷哺是穷疯了吗”一类吐槽比比皆是。
蔬菜拼盘精简之前,事实上,也已经有消费者表达了不满,看起来满满一大盆,实际就是几大片白菜帮子撑起来的。不同锅底从统一价6元起涨,如今,最贵的草原骨汤羊杂锅要18元,而麻辣锅、咖喱锅等受欢迎的口味,都是早早涨到了12元。菜单上看起来60多元的套餐,实际选择甚少,想要略微更改锅底或换菜,一顿饭就要往七八十元飙。
新零售商业评论摄
>论起来,这场老生常谈的涨价潮始于2017年。
2016年起,呷哺呷哺启动品牌升级计划,并在2017年正式落地,其最大的改变是,去“快餐”属性,转型为“轻正餐”,具体而言,门店增设双人、四人餐桌,突出“聚餐”属性,加入台式手摇奶茶品牌“茶米茶”,麻酱调味料包改为自助小料台,当然,相对应的,呷哺呷哺人均消费也更贵了。
需要注意的是,升级在当时而言是准确的。
根据德勤2016年发布的《消费升级下的餐饮行业转型之路》报告,2015和2016年两年间,餐饮收入增速持续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者对大众餐饮的需求推动了行业新一轮增长,而大型餐饮企业对服务品质、消费者体验的不断优化,也大大提升了消费者的餐饮体验。
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呷哺呷哺门店营业额实现了32.8%的增长——翻台率下降,但客单价提升了。
时过境迁,现在的呷哺呷哺,一边是打工人对涨价的鄙夷与毫不嘴软的吐槽,另一边,是刹不住的利润下滑,亏损不止。
2022年全年,呷哺呷哺全年营收47.25亿元,同比下滑23.1%,归属于母公司净亏3.53亿元,2021年,净亏2.93亿元。呷哺认为,疫情是致使亏损的主要原因。
然而,根据其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实现营收28.461亿元,终于扭亏为盈,取得净利润210万元,净利率仅0.07%。呷哺呷哺认为,是营销让利举措使然,其中包括储值让利1.9亿元,和湊湊为维持市场份额采取的营销活动。
呷哺呷哺,左右为难。
危 机
“不是呷哺吃不起,而是海底捞更有性价比。”
作为国内两大火锅巨头,海底捞和呷哺呷哺,原本并不在同一竞争序列。然而,过去一年间,随着原本走中高端路线的海底捞频频“自降身价”,让包括呷哺呷哺在内的市场其他火锅品牌,都开始有了危机。
一方面,是海底捞在门店个性化上的进一步放手,诞生了如夜市摆摊、校园店等平价店型和业态,另一方面,则是孵化嗨捞火锅这一平价火锅副牌。大众点评显示,目前,嗨捞火锅北京北苑龙湖天街店人均消费在70元,此外,还有售价99.8元的工作日午市双人套餐。而距离最近的呷哺呷哺北苑华贸店,人均则是67元。
图源大众点评
>火锅愈发向下,是当下明显的趋势。
2023年成为网红的南城香,一家北京本土的社区全时段餐饮品牌,因为“穷鬼套餐”而在打工人中爆火,甚至诞生了“南区房”概念——即租房附近因为有南城香而成为优势。
去年下半年,南城香推出自助小火锅,下午4点供应,包括19.9元素菜不限量小火锅,以及含安格斯肥牛或鲜羊肉的37.8元自助小火锅,素菜同样不限量。以零售君住所附近的南城香门店为例,素菜包括小菠菜、平菇、金针菇、娃娃菜、木耳、豆皮和粉丝等,从这个价位来说,相当实惠了。
同样,吉野家也在2021年推出了68元自助小火锅,不过,因为不够平价等原因,一直没能大火,目前也只在部分吉野家门店供应。
近期,零售君发现一家名为“农小锅”的旋转自助小火锅在北京商场遍地开花,这家来自郑州的小火锅品牌,售价33元一位,锅底另收费,大众点评上显示,门店客单价多在40元上下。北京以外,亦有苏小北旋转小火锅、森季旋转火锅等同类型品牌出现。
新零售商业评论摄
>对于呷哺呷哺来说,这不是一个好消息。事实上,在社交平台上搜索这些品牌,总能看到“比呷哺呷哺更划算”的评价出现。
脱离了北上打工人工作餐场景的呷哺呷哺,如何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目前,这家港股上市餐企公司依靠副牌,略微减小了一点主品牌呷哺呷哺的焦虑,包括中高端火锅品牌湊湊、与火锅绑定的台式奶茶茶米茶、烤肉品牌趁烧,以及调料生意。其中,湊湊目前有超200家门店,是集团当之无愧的第二支柱。
而多品牌策略,让呷哺呷哺有了依靠集团会员增收的可能性。
明显看到,最近几个月,呷哺呷哺门店服务员加快了推销208元畅吃卡的步调。呷哺呷哺相关负责人曾表示,预计到2023年底,集团付费会员将达到300万人,预计有6亿元会员费收入。不过,根据其2023年上半年财报,截至2023年7月底,其付费会员收入仅达到4057万元,远低于预期,这或许也可以解释门店缘何急躁推销会员卡,业绩压力真的很大。
不过,如零售君一般买完畅吃卡的呷哺呷哺用户,大概率都是失望的。
目前,208元畅吃卡的价值主要包含一张50元、两张45元无门槛代金券,两张茶米茶饮品券,消费积分1.5倍累计,以及周一八九折优惠。据不少在社交平台吐槽的消费者反映,畅吃卡甚至是在“懵逼”的状态中买下的,都下意识以为208元拥有超出价值的现金券。
本质上,当呷哺呷哺将会员卡视为集团营收又一增长路径,却没有给出足够有吸引力的价值,当消费者以高出现金券额度的价格购买下券包,却仍有无数条使用门槛和限制,以及鸡肋的积分兑换等权益,自然会觉得被欺骗。
这是呷哺呷哺与消费者的“疏离”。
根据呷哺呷哺集团官方公众号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呷哺呷哺全国直营店近900家,2023年全年,中国大陆新开126家。曾经以北京等北方城市为主阵地的呷哺呷哺,也在加速向上海、广州等南方城市布局扩张。
对于一家已经近千家连锁门店的品牌来说,在消费者视角里,开店步伐快慢其实无关紧要,真正重要的是千家门店是否还具备持久的顾客吸引力,它关乎最实际的价格、品质,及创新行动。显然,从这点来说,呷哺呷哺做得还不够。
今日话题:你觉得哪家火锅最实惠?
源:企鹅吃喝指南
不得不说,这两年的火锅店,画风真的有点迷惑……
明明卖的是火锅,却忙着营销各种造型夸张的奶茶、甜品。
< class="pgc-img">>口味找不出啥亮点,却靠着魔性舞蹈、神奇表演频上热搜。
< class="pgc-img">>摆盘也日益浮夸,跟食用体验没啥关系,只关心拍短视频够不够博眼球……
< class="pgc-img">截图自抖音@吴二GO@长沙美食玩乐团
>看看这些店,再回想起曾经流行的小肥羊、小天鹅,不禁会有些恍惚:
也就二十年时间,火锅怎么就从以前简简单单的样子,变成了各种buff叠满的网红风向标?
< class="pgc-img">>今天就来聊聊,火锅这几十年来的发展史:
我们熟悉的火锅,是怎么一步步变成这般模样的?餐饮行业背后的工业发展,如何决定了你我吃到的火锅的味道?
< class="pgc-img">>以及一个很让人好奇的问题:餐厅都在网红化,可是为什么只有火锅,卷得特别厉害呢?
1.0时代:连锁店出场
在三十多年前,中国的火锅江湖,其实还是一派单纯又朴素的模样。
寒风一起,牛油火锅就在重庆人的餐桌上沸腾出红色泡泡,广东人围着清汤锅涮着牛肉、海鲜……
< class="pgc-img">>而老北京呢,必定要架起铜锅,炭火烧红,在水汽蒸腾间夹起一片鲜甜的羊肉。
< class="pgc-img">>直到90年代中期,一些火锅走出本土,开启连锁时代,才渐渐让各地人民认识了火锅的不同面貌。
最早是重庆的小天鹅,以及随后的孔亮、德庄、谭鱼头……形成重庆火锅的第一波普及浪潮。
< class="pgc-img">图/重庆小天鹅公众号
>还有台湾人在北京创立的呷哺呷哺,口味不算出色,但凭着一人一锅的形式,在非典期间意外爆红。
< class="pgc-img">>图/呷哺呷哺官网
浙江人创立的澳门豆捞,把南方的清淡海鲜火锅带到全国。很多内陆食客通过豆捞认识了澳龙、东星斑等海鲜食材,而各色虾滑、鱼丸也自此成了火锅的常驻角色。
< class="pgc-img">图/澳门豆捞公众号
>但这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还得数小肥羊。
1999年,小肥羊在内蒙古包头开业,打出了“不蘸小料也好吃”的旗号,强调自家汤底香,羊肉好,生意很快红火起来。
< class="pgc-img">>涮羊肉的蘸料调起来很麻烦,很多店还要请专门的调料师傅。而不蘸小料,省掉了这些繁琐步骤,也为小肥羊的标准化提供了基础。
跟很多火锅店一样,小肥羊也迅速扩张开连锁,最多时足足有700多家,超过了当时的麦当劳。
但不一样的是,在2004年,小肥羊挖来了当时蒙牛的副总裁卢文兵,也引进了大企业的管理思路。
接下来,小肥羊悄悄做了几件大事:它建起了中国第一条全自动的火锅底料生产线,能精准称重,自动炒料,还能自己识别不合格的产品。
< class="pgc-img">>为了保证羊肉供应,他们还在内蒙古建了全国最大的羊肉加工单体车间。到2011年,小肥羊已经掌握了内蒙古草原一半的羊肉屠宰份额。
< class="pgc-img">>全国最大的羊肉冷链储运体系,也是小肥羊创立的
即使你没吃过小肥羊火锅,也很可能吃过来自他们基地的羊肉。从东来顺到呷哺呷哺,从山姆超市到大润发,都在他们的合作名单上:
< class="pgc-img">>在2011年,负责养殖加工的小肥羊食品公司已经从小肥羊火锅中独立出来,创建了冷鲜肉品牌“阿牧特”、调味料品牌“今美”等,专注羊肉产业链上游。图/阿牧特食品
靠着标准化供应链,小肥羊一度成为中国餐饮业老大,在2008年港股上市,妥妥成了“中华火锅第一股”。
虽然后来卖给百胜之后,因为管理模式的“水土不服”,小肥羊很快衰落下去,但它的标准化尝试,为火锅行业指了一条明路。
< class="pgc-img">>要知道,中餐连锁的标准化以前一直是个难题,菜品的口味高度依赖厨师手艺,很难做到各店统一。
但小肥羊让大家意识到:火锅就是最适合标准化的中餐品类。锅底和食材统一配送,涮烫环节由食客自己完成,后厨几乎可以省掉厨师,只要雇些服务员就能开业,在餐饮行业算是一项门槛低又能赚钱的好生意。
2.0时代:差异化开端
虽然入行门槛低,但在火锅普及的早期阶段,市场还有不少空白,从外地引进点新品种,搞点新食材,总能吸引一波好奇的顾客。
< class="pgc-img">像猪肚鸡、椰子鸡,都凭着小众身份流行过一波
>但是,常见的火锅口味就那么几种,新鲜感也总有褪去的一天。随着入行的新店越来越多,火锅店不得不开始卷了。
首先卷起来的是服务。2000年前后,来自四川的海底捞,在西安、郑州、北京先后开了分店。
< class="pgc-img">2002年的郑州海底捞,图/海底捞官网
>后来的故事你们都知道了:这家口味平平的火锅店,靠着小到递头绳、送玩具,大到美甲、擦鞋、带孩子的服务,一次又一次火上了热搜……
< class="pgc-img">图/海底捞官方公众号
>另一个方向,是卷食材。
都知道火锅食材好,味道才好,但笼统地说自己新鲜优质,也留不下什么印象。有些火锅店干脆拎出其中一两个单品着力营销,反倒打出了名气。
比如巴奴毛肚火锅,作为一家河南企业,却把毛肚这个川味食材做成了招牌:
< class="pgc-img">图/巴奴毛肚火锅官微
>打出“绿色发制”、“木瓜蛋白酶嫩化”的概念,价格能卖到别家的两倍,一度成为海底捞最有力的竞争对手。
< class="pgc-img">>顺便提一句,超市里卖的嫩肉粉,主要成分也就是木瓜蛋白酶。图/巴奴官网
后来的各种鸭血火锅、鹅肠火锅、牛蛙火锅……也延续着打造单品的路子,把火锅常见食材都卷了个遍。
2014年末,潮汕牛肉火锅因为《舌尖》爆红。新鲜宰杀的牛肉直送餐档,精准切分,清汤一涮就是原味鲜甜——这个操作,直接把食材新鲜度拉到天花板。
< class="pgc-img">>不过,潮汕牛肉火锅对新鲜度、切分技术的要求,跟火锅可复制、标准化的大趋势终究是背道而驰的。在外地开成连锁后,有很多店就因为牛肉供应、切分跟不上,很快又消失了。
< class="pgc-img">>3.0时代:内卷大战
当头绳、手机防水袋、防溅围裙成了很多火锅店的服务标配,各种空运毛肚、鲜鸭血、生抠鹅肠、游水虾也变成菜单常客,单靠服务或食材已经玩不出太多差异,火锅行业迅速进入花样大爆炸的3.0时代。
< class="pgc-img">>为了寻找差异化的火锅口味,各地的冷门小众锅底都被发掘出来,比如海南糟粕醋、贵州红酸汤、云南酸菜锅……
< class="pgc-img">>但小众火锅的流行度始终有限,而主流的川渝火锅市场,又已经极度饱和。所以,为了吸引眼球,火锅店纷纷在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向整活儿——
单纯的国潮、复古装修不够出挑,为了“出片”,有些火锅店装修成露营风、洞穴风、夜店风……刚走进去还以为自己找错了门牌。
< class="pgc-img">截图自抖音@干饭王煎妮弗 @元气满满的kk啊 @贪吃的Ari呀
>还有些火锅在选址上就先卷一步:直接开到天台、山顶、江边、湖畔、农庄……面对音乐喷泉涮毛肚,也算是别样体验。
< class="pgc-img">截图自视频号@小麋鹿去哪儿
>用餐氛围也很重要。现在的火锅店员都怀揣十八般武艺,随时给你来一段Kpop或是科目三……
< class="pgc-img">>食材找不出太多卖点,就在摆盘上搞噱头:牛肉片挂上衣架,虾丸装进首饰盒,往毛肚里倒龙井茶。
< class="pgc-img">截图自抖音@一碗热芝士@小北饿了@刘肉火勺
>最令人迷惑的是,很多火锅店莫名开成了奶茶店、甜品店、卤味店、烧烤摊、小酒馆……
< class="pgc-img">>这股风潮最早由凑凑火锅(呷哺呷哺中高端品牌)掀起,毕竟,冰粉、酸梅汤喝了这么多年难免乏味,在热腾腾火锅边上配一杯冰甜奶茶,确实是食客解辣,店家创收的好办法。
< class="pgc-img">>很多人甚至会被奶茶吸引而去吃火锅,营销效果绝佳。图/微博@凑凑火锅茶憩官方
但是,当凑凑走红之后,许多火锅店也迅速加入战场,在奶茶甜品上卷到飞起。口味未必多好,但外观比很多网红甜品店,还要夸张十倍。
< class="pgc-img">图/小红书@休想和我比可爱@猪兜儿美食册
>营销的名头,也全都是“奶茶界最好吃的火锅”、“被火锅耽误的甜品店”。很多网红火锅在点评网上的招牌菜,十道里有四道都是甜品或奶茶……
< class="pgc-img">>有些火锅店,干脆把“糖水铺”写在了招牌里
卷到尽头的火锅,还是你爱的模样吗?
当然,现在网红化是各行各业的大趋势,但是,为什么只有火锅店,网红得特别浮夸?
原因早在小肥羊时代,就已经埋下了。在以前,开火锅店的门槛,一在食材,二在底料。像重庆火锅的底料,好配方不易得,炒料技巧也只在师徒间秘密传授,外人无法轻易窥见门道。
< class="pgc-img">>但是,由小肥羊开启,海底捞发扬光大的标准化进程,大大降低了这两道门槛。现在,你想开一家火锅店,可以直接拿着配方去工厂定制成品底料。
< class="pgc-img">小龙坎成立的底料公司“漫味龙厨”,就同时给蜀大侠、小龙翻大江、坎爷火锅等店供应产品。图/漫味龙厨官网
>食材进货也简单许多,比如海底捞背后的供应链企业蜀海,不仅仅给海底捞供货,还同时服务4000多个品牌,有43个冷链物流中心,从食材采购、加工处理到配送,全部替你包办。
< class="pgc-img">图/蜀海百川公众号
>另一方面,火锅的市场需求,始终很旺盛。毕竟,很少有比火锅更适合聚餐的选项了——围坐一桌,边吃边聊,热热闹闹,锅底和食材都丰富,还方便兼顾不同人的口味需求。
< class="pgc-img">>聚餐时想不出吃啥,大家的保险选择就是:去吃火锅吧!
门槛低,新手也能开店;市场大,容易连锁化,资本还特别乐意投钱……多种buff叠加,火锅门店数量自然蹭蹭地涨。
< class="pgc-img">巴奴、周师兄、珮姐等火锅头部品牌,都获得过亿元融资
>如今,全国的火锅门店,足足有60万家——这是什么概念呢?全国的奶茶门店,也就50多万家,再考虑到火锅店的成本和规模,这个行业的卷度,比奶茶还要激烈……
< class="pgc-img">门店数据来自辰智大数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然而,标准化降低入行门槛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同质化。
各家锅底的味道越来越相似,不同店家菜单上的“鲜毛肚”、“脆毛肚”、“坐飞机的毛肚”……可能都来自同一家供应商。今天在这家走红的爆款食材,明天就可能出现在竞店的餐桌上。
< class="pgc-img">图/微博@吃自己的饭让别人无饭可吃
>海底捞还曾经因为食材相似,陷入过抄袭争议。
竞争如此激烈,口味又做不出太大差异,为了生存下去,火锅店也只能找各种神奇角度,绞尽脑汁地堆网红元素,力图在铺天盖地的探店推荐中“出圈”。
< class="pgc-img">>可是,火锅店终究是火锅店,不是网红拍照打卡点。
在剥去国潮装修、创意摆盘、甜品奶茶等一层层光鲜亮丽的糖衣后,本来应当是主角的火锅本体,尝起来却是面目模糊、整齐划一的流水线味道,未免让人有些失落。
每当这时,我还是忍不住会怀念起,多年前常去的街坊火锅店——茶水得自己动手加,食材都来自旁边的菜市场,店面简陋,却总是充盈着热闹的烟火气。
< class="pgc-img">>灯光下水雾蒸腾,肉片烫到刚刚断生,带着热气啊呜一口,从胃到心都暖了起来……
这也许才是我们迷恋火锅的,最重要的理由。
< class="pgc-img">>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火锅以其独特的烹饪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国民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火锅不仅仅是一种食物的烹调方式,它更像是一场仪式,将亲朋好友围聚一堂,共享热气腾腾的美味,传递着温暖与欢乐。本文将深入探讨火锅行业的发展现状、热门类别、消费者偏好以及品牌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差异化路径。
近年来,中国火锅行业持续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其市场规模与影响力与日俱增。据统计,全国火锅门店数量已超过48万家,这一数字背后,不仅是对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更是现代餐饮业创新与扩张的有力证明。值得注意的是,火锅市场的扩张趋势正在悄然发生改变。相较于过去几年,一二线城市的火锅门店增长速度有所放缓,这可能与这些地区市场接近饱和、租金成本高昂等因素有关。与此相反,下沉市场正逐渐成为火锅业新的增长极,小城镇与乡村地区的消费潜力被逐步挖掘。
< class="pgc-img">>在众多火锅类型中,四大品类尤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它们分别是川渝火锅、北派火锅、粤式火锅和特色火锅。川渝火锅以其麻辣鲜香著称,红油翻滚间,辣椒与花椒的激情碰撞,爱吃辣的首选。北派火锅则以其浓郁的骨汤底和丰富的肉类选择闻名,如北京涮羊肉,讲究肉质鲜嫩、汤底清亮,体现了北方饮食的大气与豪放。粤式火锅则走清淡路线,注重食材本味,海鲜与各式养生汤底的搭配,让人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兼顾了健康。特色火锅则包罗万象,从椰子鸡火锅到素食火锅,不断探索创新,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口味需求。
< class="pgc-img">>2024年中国火锅品牌门店数量TOP10
火锅品牌门店数量6-10名:小龙坎、廣順興、李想大虾、楠火锅以及313羊庄·铁锅烀羊肉。小龙坎排名第6,门店数量达611家。源于四川,主打川味火锅,门店遍布400多座城市,除了火锅,菜品还有红糖糍粑、经典酥肉、牛小条以及双皮奶等。
火锅品牌门店数量1-5名:海底捞火锅、王婆大虾、许府牛、呷哺呷哺、围辣小火锅。海底捞火锅稳居第一,门店数量达到1352家,人均消费102.05元。公司去年营收414.53亿元,同比增长33.55%。品牌愿景:“交流是人与人之间传递的刚需,而来自中国的火锅是天生的社交餐饮。海底捞致力于让更多人在餐桌敞开心扉,吃的开心,打造全球年轻人都喜爱能够参与的餐桌社交文化。”
< class="pgc-img">>国内火锅消费市场,人均消费区间主要集中在50元至100元之间。这一价位既能享受到丰富的食材选择,又不至于造成太大的负担,符合大众对“好吃不贵”的普遍期待。同时,消费者对环境氛围、服务质量和食材新鲜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意味着火锅品牌需要在保证价格竞争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整体的用餐体验,以吸引并留住顾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火锅品牌纷纷寻求差异化战略,力求在同质化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在沸腾的锅底中,我们看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感受到了那份无论岁月如何更迭,始终不变的人间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