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近期曝光的“小龙坎”火锅店、“蜜雪冰城”奶茶店、“华莱士”快餐店、“杨国福”麻辣烫店、“奈雪的茶”奶茶店、“大润发”超市6起食品安全案件,市场监管总局23日公布查处情况,要求全面排查同品牌所有门店、强化总部管理、严惩涉事门店并处罚到人、惩处涉事企业同时追查上下游和同行业各有关企业。
市场监管总局协调地方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开展核查处置,从严从快从重查处违法违规问题,举一反三开展全面排查,坚决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保证群众饮食安全。
一是不仅核查涉事门店,也注重全面排查同品牌所有门店。
二是不仅聚焦单独门店,也注重强化总部管理。对“点”上单独门店的问题核查、责令整改,对企业总部和区域分支机构约谈,督促其全面强化自查自纠,实现“面”上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
三是不仅严惩涉事门店,也注重处罚到人。根据违法违规情形,对涉事门店吊销许可、顶格罚款,对店长和直接负责人大额罚款。
四是不仅惩处涉事企业,也注重追查上下游和同行业各有关企业。严厉惩处制假造假者,同时也严厉惩处知假售假者、故意用假者以及协助运输者等为违法生产经营提供便利者。
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充分利用监督检查、抽检监测、媒体监督、投诉举报等途径发现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综合运用信用联合惩戒等手段对违法者及上下游相关生产经营者实行最严格的监管。同时,对食品安全典型案件查处一批曝光一批,不断净化食品安全环境,强化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记者:赵文君
来源:新华视点
题主持/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郑宗敏 实习生 柯海琳
近日,长沙35岁的梁女士在与朋友聚餐吃完火锅后,又马上喝了冰奶茶,不料当天晚上就开始上吐下泻,起初并未直接前往医院,以为休息一晚后会有缓解,不料第二天一早症状愈加严重,出现了四肢麻木无法动弹的情况。
发现自己的情况超出了预想,她这才紧急就医,确诊为急性肠胃炎引起的低钾低钙性碱中毒。
所幸予以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
医生表示,如果再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低钾性猝死、低钙性抽搐、神志昏迷,最后可能会导致死亡。
一顿火锅配奶茶竟有如此大的危害,是派派君没有想到的,也是众多网友大呼害怕的。其实,在生活中,一不小心把自己吃进ICU的事情并不鲜见。隔夜西瓜、隔夜菜、毒蘑菇……吃完之后都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下面这5个因吃致病的案例值得警醒,相应的注意事项也需大家学习掌握,以防不测。
案例1
一位准妈妈因多吃生冷食物致胎死腹中
2017年,据媒体报道,一位杭州90后准妈妈,突然出现高热、寒战、肌肉酸痛,随后发生强烈宫缩。在怀孕29周就生下了宝宝,但宝宝出生时已经没了心跳,她自己也躺在医院里接受治疗,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叫做单增李斯特菌的细菌。
单增李斯特菌跟生冷食物有什么关系?单增李斯特菌有强大的生存能力,耐冷、耐盐、耐酸、耐碱,它最喜欢藏身的地方就是冰箱,甚至在-20℃的冷冻室也能存活1年,拥有“冰箱杀手”的外号。
健康人群感染单增李斯特菌概率并不高,但孕妇感染的概率比普通人高20倍左右,并且孕妇感染后易造成流产,新生儿感染则多数致死。
因此,少吃或者不吃生冷食物可以有效地预防感染单增李斯特菌。比如:冷的熟鸡肉、冷的加工肉类(火腿、培根、午餐肉)、菜场买的凉菜、生肉等。
案例2
冰西瓜竟有“毒”,男子吃瓜引发急性尿毒症
夏天最受欢迎的解暑水果非西瓜莫属,然而很多人习惯把没吃完的西瓜重新放进冰箱,隔个几天再随手拿出来吃,殊不知这样也是有风险的。
近日,湖北武汉一位刘先生因天气炎热吃冰西瓜解暑,谁知吃完后就一直拉肚子,甚至三天没有小便,这才到院就医。经查,刘先生被确诊为严重腹泻引发急性尿毒症。
而在2021年7月,也有人因为冰西瓜遭殃,险些丢了性命:湖北武汉的刘女士平日生活非常节俭,有一天她看到西瓜卖得比较便宜,就买了一个回家,当天吃剩下的一大半放进了冰箱保存。西瓜放了两天,刘女士舍不得丢掉,拿出来继续吃。
第二天起床后,刘女士觉得两眼发昏,双腿乏力,路都走不了,还不停发抖,被送到医院时,已经出现了休克血压,体内的感染指标还是正常值的几千倍!
医生表示,这是细菌从肠道进入了血液,引发了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随时会有生命危险,需要尽快抢救。
刘女士的遭遇让派派君很震惊,难道吃不完的西瓜不能放冰箱过夜吗?
答案是否定的,想让西瓜安全过夜,只要注意以下4点:
1.专用刀板:切瓜时,用专用切水果的干净的刀和砧板,尤其不能用切过生肉的刀直接切西瓜;
2.包保鲜膜:保鲜膜能够把西瓜和冰箱中的其他食物隔离开,避免二次污染;
3.及时冰镇:西瓜切开后,以最快速度放入冰箱冷藏,不要过了一两个小时把肚子吃撑了,才把剩下的放冰箱;
4.尽快吃完:西瓜在冰箱里的冷藏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2小时,最长不要超过24小时。
鉴于保存西瓜程序挺繁琐,派派君建议大家还是买小一点的西瓜,既保证新鲜度也不会浪费。另外,如果西瓜坏了一小部分,也应全部丢弃。
案例3
7旬老妪吃隔夜蛋糕出现“败血症”
夏天的生冷食物易滋生细菌,隔夜食品也是细菌最喜欢的“温床”。
今年72岁的于奶奶,因连续十余天反复发热等症状,近期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住院治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主任屈东明经问询了解、并进一步检测确诊后,判断于奶奶很可能是食用隔夜蛋糕后肠道屏障部分受损,引起细菌移位入血。
屈东明介绍,肠道屏障受损可能导致肠道功能损害,引起细菌移位,继而出现脓毒症,即人们平常说的“败血症”,这属于急危重症,严重时会导致人体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看到这里,我们是否有注意到平时的这些随手小习惯呢?吃不完的菜放进冰箱,吃不完的零食塞进冰箱里,没泡完的茶隔了夜,那么隔夜茶、隔夜水、隔夜饭菜……生活中这些常见的食物,到底能不能吃?曾有专家做过相关的实验。
关于隔夜茶,在2014年,央视财经《是真的吗》节目组对这一说法展开了调查,并且还专门请了高级品茶师进行品鉴。
关于隔夜水,在2020年,山东威海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检测中心工作人员就专门做了一个实验,用数据还原真相。
得出的结论分别是:
(1)隔夜茶是安全且可以饮用的。(隔夜茶或是冲泡时间过久的茶水,只要没有变质,都是可以饮用的。)
(2)隔夜水,千滚水(反复烧开的水)推荐饮用放置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
(3)大部分的隔夜菜可以吃,但还是尽量少吃,隔夜菜叶不要吃。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吃隔夜菜,也要采用低温储存。吃隔夜菜,一定要彻底加热。
于奶奶吃的隔夜蛋糕显然与隔夜茶、隔夜水不太一样,蛋糕一般使用的都是动物奶油、植物奶油或者人造奶由,动物奶油是会融化的,而植物奶油和人造奶油虽然不会轻易的融化,但是隔夜后也会产生一些细菌或者变质的现象。因此蛋糕类食品也应尽快吃掉。
案例4
“红伞伞,白杠杠,吃完一起躺板板~”
除了少食隔夜菜,生活中的饮食处处都有讲究,比如不认识的东西尽量别吃。这不有些人太不谨慎,误食了毒蘑菇或致病,或致死。今年,全国各地就已出现多起由毒蘑菇引发过食物中毒事件。
今年6月,湖北宣恩县李家河镇村民黄某同亲戚聚餐,看着桌上的一锅野生蘑菇,其中一人提醒:“好像有问题,不能吃。”但他们未听劝阻,食用了野生蘑菇的7人相继出现腹泻、呕吐、冒虚汗、视力模糊等中毒症状,被送往当地医院,确诊为野生蘑菇中毒。经过救治和护理,7人病情好转,后康复出院。
今年7月,云南昆明西山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接到了家住亚龙小区一名男子的求助称,他一家三口在吃了野生菌后,老婆和儿子都出现了中毒症状。三人都各自产生了幻觉,情绪激动急躁,后被民警劝说去了医院。经了解,这一家三口由于未将见手青加工熟,食用后因个人体质不同以及食用量不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经治疗后恢复健康。
今年8月,河南一家人外出旅游采摘到蘑菇,服用后一家三口陆续中毒被送往ICU,其中4岁女童遗憾未能抢救成功,测试发现导致其中毒的蘑菇为剧毒鹅膏类,疑似致命鹅膏。
据了解,不同的菌类引发的中毒症状各异,比如,广东最常见的毒菇——致命白毒伞,潜伏期长但致死率高;另一种常见毒菇——铅绿褶菇主要引发胃肠炎,还有一些诡异的毒菇,如古巴光盖菇,误食后会让人产生幻觉。
以上种种误食所导致的伤亡皆令人痛惜,因为不了解蘑菇的性质而随意采摘的方式必不可取,接下来的图让派派君带大家认识一下蘑菇界“禁区”。
喜欢大自然,热爱原滋原味的小伙伴们可要注意了,一旦误食毒菇,要立即采取催吐处理,并及时到正规医院救治。
案例5
11名顾客食用河粉后中毒,致1人身亡
2020年7月28日,广东惠来神泉镇发生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11位顾客在“石头肠粉店”食用河粉后,先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5人送医治疗(其中1人医治无效去世,2人病情较重,2人病情稳定),另6人因症状较轻,在居住地治疗观察。
经相关部门初步调查,11名患者先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疑因米酵菌酸中毒引起。
河粉是湿米粉的一种。湿米粉还包括肠粉(卷粉)、陈村粉、粿条、米线(米粉)、濑粉、凉皮等。为何湿米粉会带来这么严重的危害?湿米粉以及泡发的银耳、木耳等食品在高温潮湿环境下很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产生有致命危害的毒素——米酵菌酸。
那么该如何预防呢?
1.尽量不要自制。如要自制的话,一定要保证原料安全,没有霉变,谷物浸泡要勤换水。
2.选择正规店家购买米粉,注意生产日期,保存期等信息。
3.湿米粉需要在低温下贮放、运输和销售。建议现买现吃。
上述派派君提及的食物及注意事项,各位小伙伴都要谨记,确保安全饮食。
当然,上述内容只是安全饮食的极小部分知识,各位小伙伴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学多记,合理搭配饮食,做到均衡营养,尽量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做一个优秀的吃货。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潇湘晨报,广西疾控,未来网,广东卫生在线,贵阳东大肛肠医院,阳朔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华网,人民网、广东科普,隆尧县疾控中心,利川疾控、惠来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责编 | 杨楚滢
月14日,丁香医生发布《2020国民健康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本次报告约7万人参与调查。调查发现,48% 的人认为饮食不健康的来源是奶茶等高糖食物,奶茶或成健康最大杀手。
< class="pgc-img">>奶茶或成健康最大杀手
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是比较分裂的,都知道健康饮食应该低糖低盐,但还是忍不住奶茶火锅烧烤;都清楚应该早睡早起保证睡眠,但拿起手机就玩到了深夜;都明白保持健康体态应该定期运动,但按时打卡并不容易。
《报告》显示,99% 的人对合理饮食都有要求,然而奶茶、蛋糕等高糖食品,是所有体重区间的人都难以避开的陷阱,其次是外卖。48% 的人认为饮食不健康的来源是奶茶等高糖食物。相比女生,男生更能拒绝奶茶的诱惑,但仍有 49% 的男生一周至少一杯奶茶。在女生群体,一周至少一杯奶茶的人群占 62% 。
< class="pgc-img">>于是人们通常在甜度的选择上弥补喝奶茶的罪恶感,用无糖、少糖来安慰麻痹自己。点三分糖的人比例最高,占 41% 。31% 的人会选择无糖奶茶。在性别上,男生更能够勇于面对自己,既然选择了喝奶茶就不会再克制,选择五分糖奶茶以上的人群比例比女生高出 26% 。
奶茶成心脏最隐秘杀手
奶茶是高糖、高油、高热量的食物。奶茶加的奶精,多由椰子油制成,喝多了容易发胖,椰子油中含大量饱和脂肪酸,会加速体内制造胆固醇,血脂肪也会急速上升,形成血管硬化,长期大量饮用,容易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奶茶加的奶精,多由椰子油制成,喝多了容易发胖,椰子油中含大量饱和脂肪酸,会加速体内制造胆固醇,血脂肪也会急速上升,形成血管硬化,长期大量饮用,容易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专家说大量饮用奶茶超过三个月,血脂肪及胆固醇都会升高。
< class="pgc-img">>摄入糖类过多,导致更多可怕的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报告,全球约有4.22亿人患有糖尿病!根据数据显示:亚洲约1.144亿糖尿病患者。而世界上90%的糖尿病都属于Ⅱ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身体内糖分摄入过多,导致的超重引起的。
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喝两杯含糖饮料的孕妇,相比那些怀孕期不喝含糖饮料的孕妇,她们的孩子在7岁至9岁时,患哮喘的风险要高出60%以上。
还有专家指出,甜食摄入过多,会在体内积累过多的乳酸,还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精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爱哭闹、好发脾气,出现各种情绪异常,这被称为“甜食综合征”。
对于女性来说,爱吃甜食,由于霉菌喜欢在高糖环境中快速增长,也更容易患上霉菌性阴道炎。
< class="pgc-img">>不要放纵自己,把健康给“作”没了
曾经有自媒体做了一个调查,询问一些90后路人敢不敢看自己的体检报告,结果发现,很多人都说不敢。
为啥不敢看体检报告?除了意味着结果可能极其严重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自己平时是怎么样折腾这具肉体的,自己心里有数。
动不动的加班,没完没了的应酬,为了一个单子使劲拼酒,好容易有点休息时间,基本都是窝着刷手机,吃着油糖超标的外卖,最大的运动量是去厕所 ……
生怕明明是90后的年纪,却被告知有着60后的身体!
然而我们所恐惧的不会因为我们的逃避而消失,恰恰相反,当未来的某一刻它真正到来的时候,会使我们在刹那间狼狈不堪。
事实上,人所有的恐惧来源于毫无准备。
如果躺在病床上,医疗费用要怎么来?还没准备好。
如果躺在病床上,还房贷的钱、孩子的养育费用、赡养父母的费用从哪来?还没准备好。
如果躺在病床上,谁能抽身照顾自己?不知道,也不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准备好……
一份完善的健康险规划能帮助我们解决大病后带来了很多问题,但可惜的是,很多人还不懂这个道理。
健康险不能让我们免于生病,但却能让我们在面对疾病时不至于狼狈不堪。
当然,比起配置一份健康险,最重要的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要再肆意放纵自己,把健康给“作”没了。
一份保险能支撑起整个家庭的尊严!
没有人能预知生命中的不幸,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我们还安好的时候,为自己购买足够的人寿保险,因为一旦发生不测,只有保险会将我们的爱延续到父母、妻儿、兄弟姐妹的生命中。
< class="pgc-img">>保险能让生命价值最大化,几十万、上百万的理赔金可陪伴家人度过最黑暗的日子,不至于因还不上房贷而无处安身,不至于年迈的父母晚景凄凉、不至于较弱的妻子扛起整个家的重担、不至于幼小的孩子失去了同龄人应有的权利。
保险不是为死去的人准备的,是为活着的人准备的,是爱心、责任心的体现和延伸。
无论你多富有,一场重疾,很可能夺走你的所有积蓄;一场意外,很可能让你一无所有。从贫穷到富裕很难很难,但从富裕到贫穷也许就是那么一瞬间!
保险,一定要提早备足!它是重病时的救命钱;意外时的应急钱;年老时的养老钱;离世后的留爱不留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