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陈家茶楼掌柜陈事爱在煮茶。 李隽 摄
图为陈家茶楼掌柜陈事爱在煮茶。 李隽 摄
中新网西宁6月28日电 题:青海海东:路网通达“绘就”高原民众幸福“小康梦”
作者李隽
“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别看我衣服穿的烂,腰里别着八百万。”28日,走进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简称平安驿),欢快曲调声声入耳。陈家茶楼掌柜陈事爱戴着墨镜,伴随曲调节奏拉动风箱。
“我是陈家茶楼第四代传人,原来一直在西宁市开茶楼,了解到这里打造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距离也不远,就把茶楼开到了这里。”陈事爱说,因为交通便利,店里省内外游客都很多,尝尝盖碗茶、泾味茯茶、传统奶茶,听听青海民间曲艺贤孝、陕西老腔,品评民俗文化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新选择,而茶楼每天的收入也能达万元。
图为平安驿的河湟曲艺。 李隽 摄
此前,作为青海省最大的农业区,海东市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分别占全省的40%、30%、34%。是全省贫困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也是国家六盘山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
“想致富,先修路。”依托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和青海四通八达的路网建设,陈事爱的唱词是当地民众生活变化的真实写照。而作为青海省内外游客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新兴热点,平安驿有小吃街、文创街、酒吧街、作坊等共计164家店铺。当地官方深度挖掘本土民俗文化,打造以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养生、度假为一体的河湟文化风貌综合服务区。
“便利的交通运输环境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平安驿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谈立明介绍,平安驿位于平安区平安镇东北约5公里处的张家寨,南枕湟水河,西邻曹家堡国际机场,以京藏高速公路为主干线,青藏铁路、兰西高速铁路、成西高速铁路、109国道、平(安)阿(岱)高速公路等环伺于周,构筑起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络,这成为平安驿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图为扎碾公路一隅。 李隽 摄
位于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与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之间的团结大桥于2020年9月27日正式开通。“因原团结大桥年久失修,基本处于断通状态,严重影响省界地区发展。”团结大桥项目办负责人杨志鹏此前表示。
“几十年前,两地曾靠渡船过河,后来有了吊桥,但大风天走不了路。而老的团结大桥年久失修,冬天人们踩着冰面过河,两地过河不方便。”民和县马场垣乡团结村村民孔林德对记者说,如今新的团结大桥让他们打工、做买卖都十分方便。
据介绍,民和县位于青海省最东部,素有青海“东大门”之称,是甘青线十分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和中转基地,“承东启西”的交通区位优势显著。团结大桥是青海民和、甘肃红古两地的一条发展大道,其建成通车,不仅改善两地交通基础条件,更促进了两地半小时经济圈,对做好文化旅游产业,打赢打好产业转型发展、巩固脱贫成果等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跨越黄河的海黄大桥。 青海省交通厅供图
近年来,青海省加快建设连接甘肃、四川、西藏等周边省区高速公路通道建设,构建起西宁市周边贵德县、尖扎县、民和县、循化县、海晏县等地“两小时旅游圈”,打通环柴达木盆地和连通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等三江源地区的交通旅游“大动脉”,推动旅游业综合发展。
截至2020年年底,青海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8.5万公里。其中,高速(含一级)公路里程达4069公里,实现了所有市州和30个县级行政区通高速公路,100%的县级行政区通二级及以上公路,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通客车,“东部成网、西部便捷、青南通畅、省际连通”的路网布局基本形成。(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奔腾不息的湟水河绕成一个巨大的“U”形,拥抱、亲吻“风筝状”的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曹家堡国际空港、青藏铁路、兰西高铁、G109线、民小公路、平阿高速等的环绕,更让平安驿恍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宠儿”。
海东是黄河四大文化之一——河湟文化的发祥地、核心区和承载区,有着黄河、湟水河、大通河三河冲击而成的独特神奇地貌。有人说在海东,不出10公里可以同时看到高原、丘陵、草原、田园和冰川等风光。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海东多民族风情和厚重的河湟文化。海东地处河湟谷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史称“三河间”,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原始社会部落聚集区遗址柳湾遗址,出土的4万多件彩陶,占全国出土彩陶总量的60%。在柳湾彩陶博物馆,能一眼看尽千年彩陶流淌成河。
历史上的平安驿是唐蕃古道、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也是传递官府文书、军事情报或来往人员途中换马住宿场所。2018年9月25日,以乡愁民俗为主打、微缩版的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特色小镇一亮相便惊艳河湟。
这家仿照陕西礼泉袁家村旅游模式而建,更充满了青海本土文化色彩,囊括祈福文化、驿站文化、大众创业、三产融合、特色农产品加工等内涵,是一家集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养生、度假于一体的旅游度假休闲景区,集中呈现的具有多民族风情的“青海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是国家AAAA级景区,根据功能和性质,人们形象的将其称之为“青海会客厅”。
沿着石板路徜徉平安驿街巷,细细品味丰富的河湟民俗建筑风格,品读吸收汉藏文化特点的仿古建筑群。在悠悠韵味的巷弄里,云集着各种河湟特色美食及部分陕西名食,美食飘香顿时让嗅觉备受冲击,令人垂涎欲滴。
平安驿内的网红豆腐坊老板王三军,老家在陕西袁家村,有着三代祖传豆腐制作技艺,每天出售近两千瓶豆浆以及部分豆制品。他说,从豆子颗粒的选择,货物的来源、用石磨绝不用现代化工具、熬制时的火候掌握等等都要精益求精,现在每个月利润达两三万元左右,在经营好店铺的同时,弘扬、传承河湟民俗文化、农耕文化。
在陈家茶楼,老板陈事爱边表演冲茶边演唱非遗曲目空腔。室内另一种非遗曲目青海乐弦也响了起来:“耳听得三弦响、开怀把曲儿唱、兄弹弟唱没有好声嗓、请仁兄为小弟帮上一腔……”与大门正对的墙壁上,挂着传了三百多年的“福缘善庆”匾牌,和周围的老物件一起透出古老的气息。
陈家茶楼在传播河湟文化的同时,推出四世传承的八宝盖碗茶、京味茯茶及奶茶等三大品牌,独特的经营方式让陈事爱每天收益一万多元,年收入达几百万元。
花儿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海东是河湟花儿的发祥地,在众多知名花儿会中,海东市的花儿会场分布最广泛、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在平安驿里也可以享受花儿的视听乐趣,“丝路花儿”让平安驿以“花儿”的形式,表达着深厚的丝路情怀。
“整个平安驿现在有小吃街、文创街、酒吧街、作坊等共计164家店铺,就业人员540人,就近就业人员达405人,直接间接带动就业2000余人。”平安驿负责人谈立明介绍,平安驿以弘扬河湟文化为主线,以河湟演绎、河湟美食、河湟艺术传承传播为核心,以壮大特色产业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力推进景区高质量发展、带领经营者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同时,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18年至2019年,平安区31个行政村的1880万资金注入平安驿项目,现已获得分红89.74万元。目前共有16户农户在平安驿经营店铺,其中建档立卡户3户,户均月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
如今,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与湟水河、平安湖、森林草地、河湟民俗文化、优质富硒农业等资源形成有机整体,构成真正意义上的缩小版的河湟文化博物馆,它既是海东市旅游发展总体格局“一心三带七圈”的核心内容,又是我省旅游网红目的地、省内外游客打卡地。
定发展目标,与时间赛跑。海东市河湟新区多措并举稳投资,以“会战黄金季”专项行动为抓手,力争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
远隔千里招商洽谈不降温
人员流动受到限制、见面商谈无法开展、线下展会或取消或延迟……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传统的招商引资和展会服务按下了“暂停键”。但对于海东市河湟新区而言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一刻也不能停歇。
面对疫情,河湟新区按照“两翼齐飞、中间开花”的思路,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模式,依托网络平台,整合新区招商资源,建立项目推介、网络洽谈、视频签约等全流程“屏对屏”“不见面”的网络招商新体系。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紧跟招商项目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等形式,做好洽谈工作,力促项目落地。”海东工业园区经协科技部招商引资主管赵宇哲说。
通过“屏对屏”“不见面”的网络招商新体系,远在南京的新立讯西北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项目与河湟新区在网上达成合作协议,4月破土动工,预计7月投入运营。
同时,河湟新区紧盯动物疫苗生产基地、3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青海师范大学高原微藻应用等重点项目,及时了解和掌握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进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着手开展“青洽会”参会参展准备、新闻发布、项目对接等工作,确保超额完成150亿元招商签约任务。
齐头并进项目建设不落后
目前,海东市河湟新区复工复产进入关键时期,经济保持稳增长,亟须投资发力前行。
早在3月27日,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第5次常务会议强调,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发展,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紧盯工业项目不放松,加快引进一批文化旅游、商贸物流、房地产、医院、学校以及具有比较优势、科技含量高的重点项目,持续推动园区农业、商贸业、跨境电商业、高端地产、文化旅游等产业齐头并进。
河湟新区积极行动,紧盯3月26日集中开工项目进度及续建项目。加强比亚迪动力电池材料生产及回收建设、青海闽龙国际物流仓储区、振力生态石材、海东市河湟新区绿地世界城、青海荆楚(国际)双语学校建设、青海恒创医养综合服务地产等项目调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督促企业加快建设进度。
接着,好消息传来,总投资30亿元、由海东河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青海数据湖产业园落户海东市河湟新区。为确保北京易华录城市数据湖项目按期建设,河湟新区加快推进海东科技服务大楼内外装饰工程。
在绿城春风里、青海闽龙国际物流仓储区、海东市河湟新区绿地世界城、青海荆楚(国际)双语学校建设现场……到处机器轰鸣,你追我赶。
据悉,一季度河湟新区集中开工建设的海东市河湟新区绿地世界城、绿城春风里、青海闽龙国际物流仓储区、振力石材加工等总投资117.75亿元的9个重点项目进展良好,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6.94亿元。
迎难而上产业投资有增长
青海旭美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忙得不亦乐乎,一包包奶片、奶茶、奶棒等深加工产品包装成箱,准备进入国内外市场。
“早在今年正月十六,我们已开始了近百万订单的赶制,与此同时,企业研发的巧克力夹心奶豆也正在对接当中。疫情防控期间销量实现销售收入增长50%,年内有望增收到去年的10%以上。”青海旭美食品有限公司全国市场营销总监何向军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园区从销售平台、资金扶持、融资平台、人才引进、包括外地人员的返岗给予了很大扶持、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全方位服务。
青海白果科技股份公司作为一家综合性新能源、生物科技为一体的高新技术股份制企业,通过持续创新研发能力,打造太空能供暖产品。
5月29日,青海白果科技股份公司太空能热泵清洁供暖设备研发制造(总部)基地在河湟新区落成,新的研发制造基地的落成为白果科技下一步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河湟新区,一家家企业迎难而上,稳复工、早达产推动产业项目提质增效。截至4月底,河湟新区工业经济高位运行,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5.3%,新区规上工业稳增长,主要在于一季度规上工业企业复工较早,复工率100%,加之新区扶持政策普惠、有力,固定资产投资2.95亿元,其中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297万元。(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