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网红餐厅迅速蹿红,受到年轻消费群体的热捧。网红餐厅的走红,无疑证明了:不管时代、市场如何巨变,唯一不变的是消费者对于“美”的追求。
大众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这也驱使餐厅对于设计层面的要求愈发专业。
例如:大董,聘请建筑学毕业的国内知名设计师刘道华,将建筑思维融合到室内空间中,塑造当代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室内空间。
< class="pgc-img">>面对3亿年轻的消费人群,你的餐厅是否做好了提升“颜值”的准备?
1. 高颜值
A. 色彩
颜值高的餐饮店,离不开吸睛的色彩。
色彩搭配令人舒适,被人们接受。另外餐饮店需要避免让人眼花缭乱的色彩,以免抢了菜品的风头。
< class="pgc-img">>受年轻消费群体追捧的网红店的颜值,大多数都抓住了两个色彩方向:一种是较为简约的、收敛的色调,例如:无印良品、小米之家都是极简风格;另一种则是比较张扬的、个性的色彩。
< class="pgc-img">>B. 产品
产品颜值是餐厅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而网红店产品颜值的原则:适合拍照、色彩丰富、造型别致。
餐具造型要能烘托出产品的“品味”,并且要让消费者有一种想分享的感觉。总的来说,木质、大理石、草编等偏自然风格的餐具材质更能获得好感。
< class="pgc-img">>2. 专业设计
近些年网红店的兴起,对于餐饮行业整体的设计起到了提升、促进的作用。
例如:餐厅空间设计中的排风系统对于顾客味觉的引导;空间设计布局对于客量的影响等等。
< class="pgc-img">>餐饮不仅仅是服务行业,更是体验行业。
餐厅的体验决定消费者对这家餐厅整体的感受与印象。总而言之,所有升级、改革的目的都在于——提高消费者的体验感。
>五一”假期期间,北京共接待游客169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4%、10.2%,比2019年同期增长18.5%、23.1%,均创历史同期新高,成为国内旅游最热门目的地城市。
商圈/消费市场活力满满
2024年“五一”假期,北京迎来了各类新项目、新首店、新展览,为北京消费者和来京游客带来多元体验。5月5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各大商业项目获悉,北京超极合生汇、西单大悦城、王府中環等购物中心在“五一”期间迎来一批新店及活动,商场上半年焕新的节奏在“五一”达到高潮。
“五一”前后,THE BOX朝外|年轻力中心迎来茑屋北京首店、女装one moment、明星周扬青服饰品牌GRACECHOW线下店、KANGGOL中国北京旗舰店等一批新店开业,吸引年轻客群;西单大悦城先后迎来零售品牌UNIFREE北京首店、M’CAKE全国首店、拍照品牌PPPICS形象概念店等6家新店。在位于门头沟区的檀谷,设计师店铺超级植物、国潮品牌哭喊中心Crying center、日咖夜酒的甲板Deck咖啡等新店在“五一”期间开业。
首店、新玩法为假期消费注入新的活力。据透露,西单大悦城“五一”期间单日客流最高达10万人次,其中,ZANMAMG LOOPY北京首站快闪店在“五一”小长假期间迎来客流及销售小高峰,日均接待人次环比周末提升近30%;“五一”期间,檀谷小镇单日客流突破2万人次,商圈单日销售达到开街以来的高峰。
刚刚开业的北京超极合生汇,在“五一”小长假期间打造集运动、亲子、休闲、潮流、美食于一体的城市主题乐园式活动,同时泡泡玛特、迪卡侬等新店正式营业,新店限定活动引发顾客购买热潮。除此之外,小长假期间多家餐饮品牌推出促销及优惠套餐,团购活动上架即秒空,核销率高达95%以上。丰富活动带动会员注册量极速上升,小长假期间会员爆发式增长,北京超极合生汇总会员数近5万;檀谷举办首届“山之古典国际音乐季”,邀请国内外十余组古典音乐艺术家登台演出,将商业与艺术融合;THE BOX朝外|年轻力中心开启青年文化月,举办文化节、艺术节、舞蹈路演及动漫展、电影展放映等15场活动,为年轻客群带来丰富的体验。
此外,5月1日,2024国际双城消费节启动,开展为期5天的奥地利及瑞士精品现场售卖活动,联动北京市内近50家商场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据了解,2024国际双城消费节将持续至7月,陆续组织开展北京—维也纳、北京—泊尔尼、北京—苏黎世多场双城品牌两地联动。
配合假日节点“上新”,在丰富消费者选择的同时增加品牌曝光度。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五一”期间商业项目迎来客流高峰,首店和旗舰店的开设往往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兴趣,与此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商场可以吸引不同兴趣和需求的消费者,扩大消费范围,增加销售额。
“五一”期间的消费高峰,更是为接下来的暑期消费进行了铺垫。围绕夏日消费、潮流消费,各商业项目将不断进行调整,上述朝阳大悦城负责人表示,暑期,朝阳大悦城将聚焦青年潮流文化,推出“二次元嘉年华”“理想生活节”等活动,打造京城年轻人喜爱的社交场。
餐饮/烟火气爆棚
“五一”假期迸发的消费活力点燃了餐饮市场。5月5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在过去的“五一”假期中餐饮市场迎来经营高峰,无论是线下的客流量及排队等位情况,还是线上的商家表现,均体现出了餐饮业非凡的活力。
据介绍,毗邻旅游景区的烤肉季、峨嵋酒家地安门店、西安饭庄鼓楼店、柳泉居、护国寺小吃总店、护国寺小吃地安门店、护国寺小吃体验馆等,销售额基本是平时的两倍。以烤肉宛万泉河店为例,假期接待顾客数量是平时的三、四倍。烤肉季经理鲁建伟表示:“‘五一’假期里,我们这里的顾客基本从午餐一直延续到晚餐时段,十分红火。”而热门菜品也撑起了餐厅的生意,峨嵋酒家的宫保鸡丁就几乎每天都卖出上千份。
线下餐饮的景象只是整个市场的一面,线上的餐饮市场同样忙碌。美团发布的“五一”假期“吃喝玩乐”消费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前三天,北京本地生活服务消费位居全国城市第二。从整体趋势来看,“味蕾游”是这个假期年轻人出行热门选择。美团数据显示,假期前三天,全国餐饮堂食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73%,部分餐厅排队等位超过1000桌。
其中,音乐节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成为推动假期消费的重要力量。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5月2日,超级草莓音乐节开唱,带动延庆城区商圈的餐饮堂食交易额周环比增长300%。在通州,无限音乐节也有效带动了周边商圈的消费热度,以土桥商圈为例,5月1日—2日,餐饮堂食消费额周环比增长188%。
从餐饮消费时段来说,下午茶和夜经济成为了线上的火热时段。饿了么数据显示,“五一”期间,下午茶和夜经济回归,下午1—4点、晚上11—12点外卖量周环比均增长超过30%。具体来说,“五一”期间,北京下午茶时段小龙虾外卖量周环比增长73%,甚至高于夜宵时段涨幅(50%)。除此之外,北京的休闲零食、汉堡薯条、比萨意面等下午茶外卖量周环比均超过40%,奶茶果汁、酒水、冰淇淋、烧烤等夜宵时段外卖量周环比增长均超过30%。
事实上,为了迎接黄金周中大幅度增长的客流,餐饮企业可谓早已提前做好功课,在原材料准备和人员排兵布阵上均费尽心思。食材方面,同春园提前半个月就与食材供应商打好了招呼,加大“五一”假期的订货量,以保证供应充足。人员方面,同和居、同春园、鼓楼马凯餐厅等多个老字号品牌采取“错峰上班制”,在“五一”前给员工进行调休。
有业内人士表示,餐饮热度持续走高,夜间“烟火气”升腾,新潮玩法层出不穷,展现出假期消费市场活力。随着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内需,助力经济向好向稳发展。
公园/906万市民游客逛北京公园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数据,今年“五一”小长假,京城公园共接待游客906.74万人次,运行平稳,安全有序。全市每天约有2.3万名管理和服务人员参加一线保障,2000名绿色使者志愿者和4460名精神文明引导员入园开展服务。
暮春是游园的好时节。5天假期中,本市公园共接待游客906.74万人次,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纳客最多的仍然是历史名园,颐和园客流量达75.09万人次,天坛公园为70.15万人次,圆明园遗址公园为44.34万人次,居客流量前三位。
太阳宫公园首届天姿牡丹节吸引了不少游客。眼下,5万余株牡丹渐次盛开,包括迎日红、明星、绿牡丹、白雪塔、海黄、珠光墨润等不同品种。一株树龄超过50年的牡丹花王更是天香国色,它是一株来自甘肃的紫斑牡丹,高达2.5米,树冠直径3.8米,同时盛开有近50朵花朵。
为了缓解历史名园的客流量压力,这个假期,本市宣传推广40个综合公园及郊野公园,效果显著。数据显示,这40个公园5天的总游客量为65.18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3%,占“五一”假期总游客量的7.2%。
“五一”假期,市园林绿化局统筹全市公园景区资源,推出107处赏花片区和104项特色文化活动,满足市民多元需求,也方便大家就近游览。其中国家植物园(北园)的千余株丁香花芬芳馥郁;北京国际鲜花港近200万株郁金香花海精美绚丽;通州运河牡丹园的15万株牡丹竞相盛放,成为北京及津冀周边群众观赏牡丹的绝佳打卡地。北京园博园的“第二届北京民族文化周”的民族服饰展、传统体育竞技、文创美食大集30余项活动丰富多彩。
演出/新创作品亮相舞台
5月5日,据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消息,“五一”假期,全市160个演出场所举办营业性演出302台、1513场,演出场次、观众人数、票房同比分别增长2.7%、34.8%、114.6%,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219.4%、264.9%、733.6%。
新创作品亮相首都舞台,“五一”期间共有6台2024年新创剧目演出33场。既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创京味儿大戏《永定门里》、新排大戏莫里哀喜剧名作《悭吝人》,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邓世昌》,也有小柯剧场音乐剧《深处》,还有抓马艾克斯的全景沉浸互动剧《大真探赵赶鹅2》,以及以长城为主题的大型沉浸式音乐情境剧《梦华·长城》。
市属院团演出活力满满,假期期间,市属院团共演出约130场。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演出31场,《大象来了》分别在中国木偶剧院卡酷剧场、台湖双益发演艺中心剧场上演;北京京剧院演出23场,《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受到广大戏迷追捧;国家大剧院、北京演艺集团积极举办五月主题展演季。
大型演出助力文旅消费,“五一”期间,在绿心公园、世园公园、“鸟巢”等共举办8场大型演唱会与音乐节,观演观众25万人次,演唱会现场座无虚席;2024北京超级草莓音乐节由八大音乐厂牌携手呈现,海外演员阵容全面回归。
5月5日,据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消息,“五一”假期,全市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共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804项、1210场,活动项数、场数同比分别增长11.6%、6%。北京城市图书馆、大运河博物馆、北京艺术中心共接待游客16万人次。
其中,北京城市图书馆举办“城市音乐荟”——笙歌墨咏:中国诗词歌曲鉴赏活动;海淀区举办欢庆“五一”系列活动;怀柔区举办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怀柔区公益电影展映活动;密云区举办“岁华纪丽,自然之音”——二十四节气主题文化展;延庆区举办四海登龘山祈五福活动等。
活动/3.2万人光顾北京精酿啤酒节
动感的音乐、人头攒动的广场以及挚友间激情碰杯的场景,在“五一”假期的首钢园频频上演。“五一”假期期间,北京商报记者走访了“2024北京精酿啤酒节”发现,包括大跃啤酒、野风筝、牛啤堂、京A精酿啤酒等品牌均摆设摊位。除精酿啤酒外,包括周黑鸭、QMAX在内的多家餐饮品牌也纷纷加入其中。
据了解,2024北京精酿啤酒节于5月1日—4日在首钢园举办,汇集全城135家精酿酒吧、超109个精酿品牌、超500款的精酿啤酒,以及37个潮流美食品牌。北京商报记者在2024北京精酿啤酒节活动现场发现,在售产品售价主要集中于30元/杯,约300—500ml。
北京商报记者采访2024北京精酿啤酒节官方获悉,今年啤酒节期间,累计有3.2万人入场。
“90后”消费者李艾在精酿啤酒节现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今年啤酒节能够品尝的精酿啤酒种类很多。气温升高,喝啤酒的机会也更多了,啤酒节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场景,能够一气儿品尝500多款精酿啤酒,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另外和朋友一起一边喝精酿,一边聊天感觉很好”。
“五一”假期期间,除2024北京精酿啤酒节外,“北京消费季”联动多部门各领域特色资源,举办千余项促消费活动,推出多元业态融合新场景,消费市场异彩纷呈。
酒类营销专家肖竹青指出,啤酒节已成为参与各方共赢的低成本狂欢节,热闹的啤酒节让消费者观赏免费歌舞表演的同时,以廉价消费获得身心愉悦。参与各方彼此为对方创造价值,啤酒企业、餐饮企业和品牌赞助方各取所需,最终受益者是消费者。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多的美业朋友一般都会认为,只要店开在人流大的地方,就不愁没有客源?但是有的朋友把大把的银子砸进去,店也开起来了,才发现店内的客人真是寥寥可数,人气不足呀。这真是太难了!思来想去,马上就会自作聪明的想到,是不是门店做的活动力度很不足呢?“聪明”的美业朋友加大营销成本搞活动,但是效果还是那么不如人意。抓破头皮反省,还是一头雾水:“为什么店外人流那么多,可是进店的客人却不多呢?”今天,征哥就与各位朋友一起聊一聊这个话题。
< class="pgc-img">>第一,门店选址的确是要首先考虑人流量的问题。
一般的情况下,人流量越密集,相应的潜在客源也会越多,这就是为什么大型的商家都把自己的店尽量开在人多的地方的原因。但是只根据人流量的多少,就来确认开店的位置,又是否合适呢?又能否保证店面经营的客流量呢?下面就用一个真实的案例,来给各位朋友们解释下这个问题:
有一家美发店,开在一条三级辅路的路口,紧邻一个商业住宅小区。2008年开业,曾经日客量可以达到平均80/天,可是自2009年后,客量一路下滑,到了2012年,客量仅仅只有30人/天。不管老板用尽什么方法,客量的问题却总是一个问题。这个老板跟征哥大吐苦水说,风水坏掉了,生意就不行了,那事实真是这样的吗?下面,我们从第二点来做一个阐述吧!
< class="pgc-img">>第二,店面选址的五大关键要素。
1、商业区域选址;
2、商业网点密度;
3、业态环境;
4、交通便利因素;
5、道路规划。
< class="pgc-img">>1.商业区域选址,是第一考虑的要素。根据自身经营的定位,选择什么样的商业区域是非常重要的。案例中的那家店,老板选择的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商业住宅社区。商业住宅社区的特点:人群密集度高;居民便利性消费集中;商铺特质性明显。
给各位朋友解释一下商铺特质性,我们该怎么去理解呢?简而言之,就是这片区域里什么类型的店铺最多呢?这个小区在2008年之前,是附近有名的服装店一条街,各型各色的服装店一家接一家,布满整个小区和街道,所以逛街的人很多,人流量很大。说到这里,有的朋友会问,征哥你不是说人流量大未必客流量大吗?的确如此,请大家耐心的听下一个关键要素,自然就会明白了。
< class="pgc-img">>2.门店选址所在的商业网点密度,决定了能留住多少潜在的消费客群。一个人流量大的区域里,如果没有足够的消费商业网点,人流虽然很大,可是不会有机会停留下来,自然不会产生消费的商机。就像是高速公路,除非是有休息区,否则一般情况下车辆是不会停留下来的,因此人流就没有办法转化为客流,只是单纯的路人罢了。
因为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走路上,很少会分心去浏览两旁的景物,自然就不会关注到路边的商铺信息。案例中的那家店所在的小区,在2公里之外,有一家大型的购物商场,商业中心外移,便利性也足,步行15分钟左右,大家也就习惯去大型商场逛了,这条街服装店慢慢的减少了很多,所以小区居民除了上下班基本就没有太多在附近消费的。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又会问,就算是没有服装店了,也不一定大家就不逛街了啊?说到这里,跟各位朋友聊第三个要素。
< class="pgc-img">>3.业态环境。
大家知道中国有古老的阴阳五行: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生相克。同样,美发也讲究行业互补。服务业、零售业里,化妆店、美容院、美甲店、服装店等都和美发很互补,可是五金、餐饮等对美发经营是没有太多帮助的。案例中的美发店从2009年以后,整个小区所在的整条街都变成了餐饮店和餐饮铺子,成了远近闻名的美食一条街。每天到了饭点,进餐的客流很大很多,可是却没有什么进店美发的。
< class="pgc-img">>这个老板一直很不明白,他一直在想客人也能边做头发边等吃饭呀?当时征哥只是笑着问了几句,“请问有多少客人,是能花半天来先做头发再吃饭的?”“另外,你能保证客人在吃饭之前,你就能帮客人做完头发吗?”“你的店是烫染造型店,不是洗护店,在时间上,你根本就掌控不了!”“你认为有多少客人能饿着肚子等你做完头发?吃完饭基本都是走路消食,谁一坐几小时给你弄头发?”
一句话,饭店都是高频率标准时间段消费,到点人来,到点人走。不到点不来,一日三餐准时开饭。美发是低频率非标准时间段消费,很难做到按时按点来消费,因此即使有人流,也转化不成了店内的客流。总之,业态环境变了,商业环境就变了,客群目标也变了。
< class="pgc-img">>4.交通便利因素。关于这个因素,这家店也想了很多方法,做了很多营销方案,做的比较有效的是“带客活动”和“大众点评团购”,可是一段时间过后,效果又没有了,经过仔细调查后发现,原来很多客人搬到了东区,可是这个店在西区,等于客人每次都要穿城而过,很不方便,虽然店内提供了免费停车的服务,老客介绍来的新客人体验一两次之后,也表示很满意。可是每次过来太不方便,老客人也觉得不方便,慢慢的就在附近消费,不再过来了。兴许有人会建议说,他为什么不在东区开个新店呢?(在这里留一个小疑问,留到今后在课堂上解读)团购来的客人,基本也是同样一个问题:没有直达的交通线路,虽然这家店的技术和服务很好,但是要频繁的来也很不方便。
< class="pgc-img">>5.道路的规划。也许有人会问道路规划跟店有什么关系?但征哥必须要说的是,这关系可就太大了。比如道路虽然很方便,你所在的位置却是变成不允许停车的地方,开车前来的客人,还会再愿意多来店吗?如果改成了单行道,客人必须每次绕个大圈子才能来店,客人还愿意多来店吗?如果道路改成了全封闭,步行客人必须上下天桥或者绕很远的路,即使你店内的托尼技术和服务再好,又会有多少路对面的客人(新客)愿意来进店体验呢?就算是街口人流量再大,可是形成不了进出对流,转化的客流自然就不会高。因此,人流不等于客流!
谢谢朋友们的阅读,请关注“征谈美业”和“明耀美学院”,我们下一篇文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