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现在还感觉很激动,很荣幸。”7月9日下午,坐在从北京返回家乡的火车上,芜湖学子朱震霆在电话中仍难掩喜悦。当天上午,来自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朱震霆,在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从招生办主任手中领取了该校今年发出的首封录取通知书,以及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院士给新生的赠书《万古江河》。
领取首封通知书“受宠若惊”
去年9月因代表中国国家队参加第30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并斩获金牌,朱震霆获得清华保送资格,不过他坦言,自己到现在也没有弄清楚,为什么学校会选择自己发放首封录取通知书,“前几天电话通知我去拿通知书,我还有些蒙。”
7月9日上午,朱震霆从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余潇潇手中接过2019年的首封录取通知书,“当时就一个感觉,受宠若惊。”朱震霆说,很荣幸成为今年清华大学首个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新生,对于自己来说,这是一种鼓励,也是一份责任,让自己在未来可以更加努力去完成学业,为祖国的科技建设添砖加瓦。
翻开紫色封皮,标志性建筑二校门斜立其中,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朱震霆第一时间拍照发给了妈妈。而对于校长赠书《万古江河》,朱震霆表示,以前未读过该书,但感觉校长每次的赠书都会寓有独特的用意。
上清华“梦想与兴趣完美结合”
由于早早就获得了清华大学保送资格,没有了高考的压力,朱震霆的高三相对别人轻松不少,也给了他充分的调整时间,但他并没有闲着。这一年,朱震霆除了学习英文,为ACM作准备,也会去给学弟学妹补课。
清华大学是朱震霆一直以来的梦想,信息学则是他长久以来的兴趣,对他来说,去清华大学学计算机,能让自己实现梦想与兴趣最完美的结合,“希望自己大学期间,可以像今年招生宣传片《从一到无穷大》中的师兄师姐那样,找到自己未来的道路,努力让清华成为我一生的骄傲。”
朱震霆希望通过选拔,进入“姚班”或“智班”师从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先生学习,进一步在信息学方面有所发展。
“学霸”国际信息学奥赛夺金
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1米85的大个朱震霆是一个标准的“学霸”,而且初中就开启了“学霸”之路:初一开始接触信息学并参加相关竞赛,初二初三接连获得一等奖;2017年7月考入国家集训队,2018年5月在国家队选拔赛中以第二名的成绩进入国家队,在第30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以总分466分(6项成绩中3项满分)成绩夺金。
对于朱震霆的成功,老师认为,原因在于他不仅聪明、勤奋、数学思维好,更重要的是有上进心,对待学习精益求精、锲而不舍,有钻劲,可以为了一个算法熬到深更半夜,也经常在吃饭的时候突然来了灵感而丢下饭碗。
对于参加竞赛,朱震霆觉得,中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正常的学业,不能主次颠倒、急功近利,更不能放弃学业一门心思投到竞赛上,竞赛和正常的学业实际上并不冲突,在竞赛过程中能够开拓思维,同样也是在学习。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曾经貌美如花,能唱能跳。他曾经憨直孤苦,不善表达。让工友、邻居大跌眼镜的是,她嫁给了他。结婚16年后,他中风半身不遂,再次让人想不到的是,她不离不弃,让他重新站起并再次就业。如今,裴晓红与孙义林夫妇已走过难关,回首过去,他们俩相视而笑,笑出泪花。7月22日,记者听管山社区居民裴晓红讲述了夫妻两人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咸。
“一枝花”嫁给“傻大个”能长久吗
裴晓红是上海知青,因为家庭原因,她后来上调回城时,并没有选择回上海,而是留在了芜湖市工作。多年后,裴晓红的工友还有印象,这个上海姑娘了不得,不但人泼辣直爽,还特别聪明,长的漂亮,身材又好,能歌善舞,“是厂里的一枝花”。他们说,不去文工团歌舞团真是埋没人才了。
不过裴晓红除了在单位逢年过节搞活动时露一手外,平常的日子都是一门心思认真工作。对于以各种借口找她搭讪的年轻人不假颜色,时间长了,流言纷纷,说她想攀高枝的有,说她想回上海的也有。
孙义林也是裴晓红的工友之一,年龄比裴晓红还小一些,整天闷头干活,据说身世也挺不幸,性格比较憨厚直爽,人称“傻大个”。尽管是个热心人,却不善言语,甚至被人当做傻子。
可能是身世相近的原因,裴晓红对这个弟弟挺关照,生活上多方照顾,孙义林对这个姐姐也挺仗义。
就在工友们的啧啧称奇中,裴晓红与孙义林突破了姐弟之义,成全了夫妻之情。大约是在1977年,裴晓红嫁给了孙义林。有人笑骂孙义林,“你小子倒是有福气哦”。更多人则是泛起嘀咕,“裴晓红是不是一时糊涂,两人能长久吗”?
孙义林中风后,有人说他只有等死
“能长久吗?”众人的这个问号也传到裴晓红与孙义林耳朵里。对于这些杂音,两人都没怎么在意,日子该怎么过就怎么过。
不过裴晓红说,婚后还是有一些变化的,那就是孙义林什么都让着她。有好吃的,孙义林总是说自己吃过了,或者是不想吃,有什么重活难事,孙义林总是抢着干,裴晓红有脾气,孙义林总是笑呵呵。裴晓红说,尽管她比孙义林大一些,但结婚后,孙义林反而更像个哥哥了。裴晓红说,那时候一个月难得吃点肉,孙义林总是省给她吃。
那个时候,两人工作都没有多长时间,积蓄不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也有滋有味。1978年,两人的儿子诞生了,孙义林更加勤快,期望多挣一点让母子俩过好一点。
1992年前后,两人所在的厂子倒闭了,两人加入了下岗大军。裴晓红性格泼辣,立刻就开始四处打零工,后来做家政,对她来说,只要能让这个家、让儿子过得好一点,她和孙义林做什么都是值得的。
1994年,在上海打工的孙义林突然中风,裴晓红在医院伺候孙义林一个多月后回到芜湖,在家里帮他康复。年仅16岁的儿子也很懂事,去了广东打工。
原来就说两人不长久的人又开始闲言碎语,认为裴晓红舍不得钱,才将孙义林接回家,还说裴晓红将孙义林带回芜湖后,就会回上海老家,让孙义林在芜湖等死。
她是孙义林的腿,接送他上下班5年
尽管人情如纸,流言如刀,容颜尚未老去的裴晓红是有资本再回上海寻找生活的新机会,但是擦去委屈泪水的裴晓红不争不吵,依旧默默伺候着孙义林的吃喝拉撒睡。
因为中风后半身不遂,孙义林整整两年躺在床上不能动。经常大小便搞在床上,哪怕是寒冬腊月,裴晓红也收拾得干干净净,暖暖和和的。
裴晓红说,那几年可能是他们一家最困难的时候,她是内退还有两百元左右的退休金,孙义林则几乎没有收入。两口子除了饮食开支、吃药,其他的则能省则省。为了让孙义林多一些营养,裴晓红有时把孙义林安顿好,会赶着时间去人家干钟点工,等到孙义林稍微好一点,她又去医院做陪护,各种脏苦累,她都遇到过。孙义林尽管语言能力几乎丧失,不能说话,但每每看着裴晓红疲劳地说不出话,他都会泪水四溢。
3年的时间,在裴晓红的照料下,孙义林渐渐恢复了知觉,裴晓红便每天扶着孙义林下楼走路进行康复训练,孙义林人高马大,裴晓红半背半扶地把他弄下四楼,真是费力,然后还要在他失去功能的脚上拴一根绳,孙义林健康的腿迈一步,她就把绳子提一提刺激孙义林的病腿,让他就像孩子一样重新学步。
就这样又用了3年多时间,孙义林在裴晓红全心照料下,恢复了行走,尽管还不能一次性走很长时间,走起来还歪歪倒倒,但孙义林很欣喜,不用整天躺在床上了,也不用什么都让妻子受累了。
2005年前后,孙义林已经恢复得很不错了,虽然走起来曾经失去功能的腿还有些不自然,但话也能说了,走上很长时间也不累了。他对裴晓红说,他想找个工作,贴补一下家用。于是,两个人每天翻报纸、听广播来发现就业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找到一家企业,对方愿意提供一个保洁的岗位,还给孙义林办了社保等。这让两口子喜出望外。
为了让孙义林安全上下班,裴晓红每天都会一路接送。在那家企业干满5年后,孙义林就退休了,两人现在每个月退休金加起来超过5000元,可能比不少已退休的两口子高,还搬进了新小区。裴晓红说他们一家现在是苦尽甘来。儿子在广东也是靠自己努力成了家,如今孙子也有了。媳妇很孝顺懂事,当年嫁到他们家时就说,裴晓红是个伟大的妈妈。尽管现在每年儿子儿媳一家只能回来一两趟,但儿媳不久前告诉裴晓红,他们俩再打拼一两年,就会回芜湖发展,一家人尽享天伦。
记者 吴敏 实习生 左静文
2月中旬的一个晚上。在南京河西金融中心加班的小徐走出灯火通明的办公大楼,在回家路上,从办公楼附近一个提货点,拿到了自己前一天在多多买菜上下单的芜湖青椒。“不到一块钱,有这么多,足够明后两天在家下厨用了。”她摊开塑料袋里五六个翠绿鲜嫩的大个薄皮青椒给记者看:“这个秆子特别新鲜,从安徽田头摘下到我手里最多就一天的时间,太快了。”
同一天,凌芳所在的安徽芜湖凌氏合作社临时仓库中,一直到天已擦黑,仍然有一车车农用三轮车的青椒和红椒不停地运进来,“在我们跟拼多多平台合作的五个大仓,今年光辣椒单品就已经‘吃’掉100多万斤了,每天晚上11点截单可以看到数据,光是南京大仓每天就要走掉一万多斤辣椒。”合作社负责人凌芳开心地告诉记者。
从种植基地收割的辣椒成堆放在仓库中待售
直连对接五大仓,椒农不再焦虑
安徽芜湖是全国最著名的辣椒产地之一,凌芳告诉记者,这里光是辣椒大棚就有几十万亩,她知道的辣椒品种就有十几种,保守估计,每年几千万斤的产量不在话下。最近正是青椒和红椒大量上市的季节,又是一个丰收年,椒农们欣喜的同时,却也有些焦虑。以往这个时候,大量的外地货车拖挂早已经一趟趟往这里跑,把芜湖的辣椒运到全国各地的各大档口、批发市场、零售终端等等,收货的电话也早已经打爆。但是今年前段时间,因为物流和市场需求等原因,来田间地头的货车变少了,大量的青椒成熟后挂在枝头,亟待被送上百姓餐桌。
芜湖鸠江的辣椒再次迎来了大丰收,今年10月份以来,每天都有几十万斤的辣椒从大棚里被采摘出来。
凌芳说,当地辣椒的销售期一般从十月份一直到次年五月份,成熟后的最佳销售期在两个月以内,如果还没有摘下来,辣椒就会变老长籽,失去最佳风味和口感。凌芳自己的合作社就有三千多亩基地,加上自己在下面各个行政村等设了十多个收货行,每天收上来大量的辣椒,这么多货要出手,田头越来越多的成熟辣椒还在等待采摘和出售。
辣椒是当地很多农户家庭的收入大头,老乡们的殷殷目光让她也很着急。她也尝试自己从网上销售,但效果并不理想。这时候,偶然认识的一位拼多多的员工给她发来了一个链接:填上多多助农的资料,很快就有平台采销人员跟她取得了联系,芜湖的辣椒迅速对接上南京、合肥、无锡等五个城市的拼多多平台农产品大仓,一车车青椒开始迅速从凌芳的合作社仓库运往各大城市,凌晨采摘的辣椒,由多多买菜的员工迅速分拣打包再运往城市网格和自提点,到达小徐这样的C端消费者手中时,最快的都不会超过24小时。
多多买菜全国供应链体系将打通区域限制,成立专项产销对接团队,为待销农产品开辟“绿色通道”。
南京人日均吃掉超万斤芜湖椒
“在拼多多平台,光是南京以及周边地区每天消耗的芜湖辣椒单量大约在10000-15000斤左右。”拼多多助农项目组南京地区工作人员倪鸣告诉记者。前一天晚上刚刚在大仓里忙到凌晨两点才回家,倪鸣仍然干劲十足:“想到自己在忙着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累点也值了。”
鸠江辣椒被运到多多买菜苏皖大区的南京仓、无锡仓以及合肥仓后,经过分拣打包,不超过24小时就能到消费者的餐桌上。
倪鸣说,拼多多平台农产品南京大仓主要负责的范围包括南京市以及周边常州、扬州和滁州等部分地区,每天的蔬菜等农产品吞吐量很大,今年从11月份开始对接凌芳他们的辣椒,一个多月已经卖掉了30多万斤凌氏合作社从田间收上来的当地老乡种植的辣椒。辣椒还只是一个单品,其实每天从全国各地进入南京加工仓的多多助农农产品有很多品类,像河南的芹菜、大葱、马蹄、内蒙古的土豆、甘肃的洋葱……全国各地的蔬菜都在通过新电商的助农平台完整链路迅速从田间地头运抵城市,加工仓的员工们每天根据订单分拣后这些农产品经过网格仓、自提点再到市民手中,最短时间在一天之内就能完成闭环,早上采摘的蔬菜晚上就能吃上也已经是很多城市居民的日常。而作为平台方,拼多多也会在主页进行流量倾斜和助农推送,让消费者能够一眼就看到这些便宜又新鲜好吃的农产品。
拼多多于12月初启动爱心助农“暖冬行动”,平台加大流量、补贴资源包投入,推动各地应季待销农产品拓展销路。
助农上行闭环产业链让劳动者有所得
今年青椒售价便宜,农民从每袋400多元的种子开始,到辛苦种植、浇水施肥、丰收时还需要雇人采摘抢农时,加上合作社收购后的打包、运费、损耗等等,七七八八算下来,凌芳每天辛辛苦苦其实也没赚到多少钱,她告诉记者,自己是土生土长的芜湖人,祖辈有很多人务农以及从事农业相关工作,最知道农民的不易,现在很多还在家里务农的留守老人,不懂网络,不会玩电商,农产品是他们唯一的经济来源,自己每次收辣椒等农产品时,遇到不会用手机支付的农人,也没有零钱,自己总是添上零头多给些,而当初凌芳决定从事这一行,也多是希望通过自己对电商、对互联网的了解,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也帮助这些老乡们劳有所得,而拼多多这样的助农行动,通过平台的力量实现农产品的大规模上行,也让她的忙碌更有价值和底气。“当我告诉我们这边的一位农民爷爷,他种的辣椒被卖到了南京,玉米送到了北京,他可开心了。”而今年以来,通过拼多多助农平台销售出去的凌氏合作社的农产品,远不止几十万斤辣椒,其他的品种比如胡萝卜、水果玉米、花糯玉米、马蹄、水果萝卜等等,加起来已经有几百万斤了。
对于农户的辣椒,凌芳跟合作社的成员说一定要“应收尽收”。
忙碌到半夜的凌芳终于送走了最后一班运送辣椒的货车,准备收工回家。“张天付、徐守城、汪姐、万事银、汪德连、夏玉明、鲁爷爷……”凌芳随口报出的都是这些日子在合作社帮忙打包运货的当地农户的名字,因为新电商平台强大的销售助力,这些农民也额外获得了一份帮工工作和收入。
凌芳的合作社通过对接多多买菜平台,为种植户们打开销路,卖出辣椒,大家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而刚刚上完一个大夜班的倪鸣又在准备第二天的“战斗”,他很为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自豪:“在我看来,农业产业不是农民一家一户的事情,也不光是田头和餐桌,这中间完整的产业链上拴着更多人的生计,比如运货的司机、分拣工、自提点店主……新电商平台的助农行动,让农民和消费者的双向奔赴更有目标性和确定性,也让整条产业链更具活性和韧性,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且值得长期坚持的事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晓风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