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社区团购上了热搜,原因是互联网巨头涉足到民生最基础的菜篮子,通过老套路烧钱,补贴,垄断,收割。
< class="pgc-img">>互联网巨头为什么热衷社区团购?
社区团购是离消费者最近的场景之一,链条长,模式广,能够触达到最为刚需的买菜业务,在流量越来越稀缺,电商红利基本消失的互联网赛道,社区团购这个巨大的流量,数据是互联网巨头必争之地。
天时,地利,人和是商战三大要素。
得民心者得天下,谁能解决好民生最基本的刚需问题,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谁就有机会!
餐饮行业离消费者最近的领域在哪里?
在食堂,机关,学校有食堂,企业有员工食堂,商场有美食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住人群的同频,消费群体的变化,社区小食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老人需要,孩子需要,懒得自己动手做饭的年轻人更需要,
社区小食堂,像社区团购一样,是餐饮行业最基础,离消费者最近的,满足社区居民饮食消费的场景。
目前,有些地区靠政府补贴创建了社区老年食堂,但大部分持续不长时间就关门,社区食堂要实现长期健康运营,市场化的方式是大势所趋,通过专业化的运营,能够实现利润,形成自我造血机制。
< class="pgc-img">>社区小食堂,承载民生大生活,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下楼就能吃饭,老人,孩子可以送到家里吃,一日三餐不重样,安全卫生有保障,价格实惠,还可以私厨定制,就像自己家的小厨房。
那么,社区小食堂与其它小餐饮,商超便利店的运营模式有什么不同?
我2016年在上海注册社区小食堂便利店品牌,“够点点”鲜生活,通过4年的研究调研,今天,我把社区小食堂的模式分享给大家,有兴趣的关注私聊。
一,社区小食堂与单位食堂,餐饮,商超,便利店的区别
同样叫食堂, 社区食堂与单位,机关食堂不一样,单位,机关食堂大部分是非盈利模式,一般针对内部服务,社区小食堂对顾客群体没有限制,是纯商业盈利单位。与小餐饮,商超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服务场景和运营逻辑,既有餐饮的功能,又有超市,便利店的元素,主打的是性价比。从选址看,位于社区内部或周边,租金相对于商业区便宜很多,客户群体比较固定,做的是回头客。从定位看,产品刚需,口味家常,环境和服务更注重亲切,自然。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餐饮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单纯从饭菜口味,服务,价格竞争,很难取胜,只有改变思维,创新模式才有可能创造机会。
打破行业壁垒的往往是外来者,餐饮行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让餐饮老板们焦头烂额,但如今,随着7-11,全家,雀巢等局外者跨界打劫,让餐饮人更加头疼。
对餐饮行业来说,独辟蹊径或许是一次新的机会。
我们但都知道世界上有一个最成功的便利店叫(7-ELEVEn)7--11。
< class="pgc-img">>7-- 11全球7万多家门店,基本没有自己的直营店,没有自己的工厂,没有自己的配送中心,8000名员工,2016年人均创造利润116万元人民币,与阿里巴巴齐肩(同年阿里巴巴117万人民币)。
商业的本质:不管市场怎么千变万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对客户需求持续的洞察。
70年代开始,开发即食食品,24小时营业
7--11把便利作为客户需要满足的第一需求,所有调整都是围着客户的需求在走。它洞察到了当时日本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单人、两人家庭,人口很少,做饭需求降低。
过去,人们吃饭是自己在家里做,或者是到外面餐馆里吃。伴随着男女平等,女性也在开始上班工作,没时间做饭。所以除了在家自己做和到外面餐馆吃,还有一种中间状态,既不想在家里自己做,又不想在外面餐馆吃。买半成品或者成品回家吃,这种需求在大幅度上升。为了满足新的需求,7-11 开始销售即食食品,通过微波炉加热,顾客能在店里吃,也可以带回家里吃。
并推出24小时营业。大大的方便了市民的需求。
80年代:推出便民基础事务
到了 80 年代,产生出一些新的需求,比如交税费,考驾驶证,各种报名等等。
这些公共服务,7-11 都能给代办, 7-11 在日本变成了公共服务公司。
2000 年代:抢占社区1000米
2000 年代,整个日本老龄化开始显现。这些老龄人年轻时正赶上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他们手中有大量财富。
为满足他们的需求,让老人近距离购物方便,7-11通过大量的开社区小店拦截这些流量。在人口密集区域,黄金地段,7--11的店垄断了整个社区。
7-11通过多点布局,能让顾客很方便的进店消费,通过刚需的商品,满足顾客需求。通过这些措施,7-11 在日本,台湾成了离消费者最近的场所。
三,资源整合
1,政策和物业支持,利用为社区服务的概念,比如,为社区老人提供某些服务,获得政策支持,通过政策优惠降低费用,通过社区物业联合减轻出资负担,争取社会的力量股份合作等。
2,招募社区退休或在家闲置人员,完成可以储存产品的制作加工,配送等服务,即降低了费用,又发挥本社区属性的特点,利用好社交经济,扩大社交圈。
3,整合附近特色餐厅,为社区中高端客户提供,私厨定制服务,传授技术等服务。
4,锁定特色原材料供货商,在保障品质的基础上,降低进货价格。
< class="pgc-img">>四,商业模式
1,社区小食堂扮演社区流量入口,通过满足居民吃喝的刚需需求,了解更多居民需求,拓展到更多服务场景,撬动更大的社区服务市场。
2,微利可持续,细水长流,社区小食堂服务的基本都是固定客户,靠的是回头客,不能赚快钱,赚大钱,让顾客感受到方便,实惠有价值才有可持续性。
3,以家庭厨房为中心,从生鲜到油盐酱醋,米面奶茶等原材料全方位供应,提供最基础的水饺,馄饨,面条,粥,家常菜,通过私人定制,团餐定制,送餐上门提高利润。
4,菜品不需要过于考究,新鲜安全,适合当地消费水平最重要,装修不必要豪华,简约温馨接地气,服务不需要虚头巴脑,亲切热情最好。
5,细分需求,刚需共性产品走量,个性需求增加粘性,细分口味提高利润,满足不同顾客需求。
6,整合资源,引入教育,健康,家政,特色菜等资源,与第三方品牌深度合作。
社区小食堂是一个新生事物,发展的过程也要因地制宜,稳妥推进,专业分析,明确定位,多咨询有关餐饮,商超等专业人士,对投入成本,运营费用,收益来源做出全面评估,才能真正做到有备无患。
我是开心一哥,餐饮行业我有我独特的见解,关注我你就是胜出者!
<>月31日,Today全新黑金形象店亮相武汉壹方北馆,据悉,Today将与武汉天地壹方北馆共同致力于提升商圈一站式消费体验。
< class="pgc-img">>该店以“新理念、新视野、新生活”为主题,融入简约时尚的现代元素,且对购物环境、售卖产品、用户体验都进行相应升级。
据介绍,黑金形象店是Today为核心商圈中高端购物消费量身定制的门店类型。“比如选品策略上,鲜食产品增加200%,进口商品增加110%,在形象和商品上更贴近壹方北馆‘妙享生活家’的理念,打造可逛、可买、可休憩的美妙购物体验。”Today负责人表示。
< class="pgc-img">>良好的购物体验,高效的产品刷新,以“门店为中心、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体验场景模式及“便利店+餐饮”的多业态集合,完善了生活服务业业态,使得Today成为各大商圈的“宠儿”。从Today新标准店的运营数据上看,其不仅线上导流作用强,线下聚客能力也远超传统卖场。位于越秀星汇维港第一立地的新越秀店, 自2018年9月开业以来,日平均客流量超2000人次,日商最高达20万元。
据悉,新越秀店目前已实现高阶用户月均购买6.5次高黏性复购率,坪效是传统超市的3-5倍。以城市化进程已进入稳定期的日本和台湾地区为例,其核心商圈及大型商场都将便利店规划在人流动线第一立地,并以展面较大的转角位为主,这也是因为便利店自带流量的特性、丰富的产品和贴心的服务体验,会让其成为聚客的流量引擎,且助力了核心商圈便捷、舒适、国际化的一站式消费体验。
< class="pgc-img">>壹方北馆作为武汉天地商业版图中具有独特意义的代表作,力求为周围5公里生活半径的中高端家庭带来多样化的美妙生活体验。其入市将是武汉天地商圈全面的完善与升级,高端社区商业的强力补充,建构多元商业精彩。
Today相关负责人表示, Today也将继续与武汉及全国各大商业体进一步展开战略合作,订制契合商圈定位、助力商圈全面升级的专属门店,实现共创共赢。(武汉发布 通讯员王苑)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近超市的风向又吹向了餐饮。物美、盒马、永辉、大润发、华联等大超市,甚至711、见福、罗森等便利店,都瞄向了“食堂”。在广州、北京、福州、武汉等地开始加码布局。
通过了解,它们目前开设的食堂或提供的平价自助餐等,主打就是高性价比,人均消费在20元左右,甚至有几十种菜品可选。
而我们更关注的是,物美、盒马、永辉这些超市缘何要争相做平价快餐?超市食堂将来是否会成为一种标配?超市+餐饮还有哪些想象空间?
物美、永辉们,争相开食堂
近期物美超市新开的“物美大食堂”引起业内关注。从菜品及价格方面看,主打荤素炒菜、自助餐等,其中,面食类碳水13元无限畅吃,炒菜类自助19.9元无限畅吃。从前期的尝试来看,还是取得较好效果。
物美方面计划今年在北京开出20家“物美大食堂”,天津的“物美大食堂”也在计划中。
而实际上,除了物美,一众头部的超市都瞄准了“食堂”业务。盒马鲜生、永辉超市、大润发也都先后有布局。
今年年初,永辉在福州、浙江等地就开起了“永辉食堂”,其特色是提供15元不限量自助快餐,涵盖小碗菜、饺子包点、麻辣烫、卤味熟食、牛排、日料等20多个菜品。甚至在浙江是 “论斤称重”,尝鲜价为1.98元/两。而之所以定价便宜,是其并以餐饮盈利为目的。
早在去年5月的股东大会上,永辉董事长张轩松就曾提到要将门店调优细化为:让门店更有体验感,卖场更有氛围、更有烟火味,进一步增加消费者黏性。
而今年6月,盒马在广州全市门店推出“平价快餐”服务,共上线近百款平价快餐,每天约推出20多款平价餐品,每个星期滚动一次,包括9元的梅州腌面,19.8元的三荤一素快餐等。
盒马相关负责人表示,盒马提供的是高性价比的便民快餐,满足周边社区老人、以及打工人的用餐需求,盒马不是跟风而是从开业至今一直在提供这类服务。
再有,华联超市也在部分门店设立了快餐档口,提供20~30多种现炒菜品。而大润发也做起了便民食堂,Olé精品超市内也在部分门店设立了快餐档口。
更值得注意的是,连便利店也不甘寂寞,开始做食堂了。此前7-ELEVEn在广州创新开设了全国首家小食堂模式门店,名为“7-ELEVEn小食堂”,主要提供包括西式快餐和中式米饭快餐,价格集中在6.9元-19.9元之间。
而超市、便利店为什么都看上了食堂生意?这背后的根本原因,还得从两端来看,消费端和超市端。
在我们看来,主打低价的食堂,在当下的消费环境更容易打动消费者,特别是针对追求性价比的年轻客群。这种“超市食堂”模式,对于上班族、社区消费群更受青睐。
同时对于超市端而言,“食堂”不仅能带动超市客流量增长,其连带消费才是为超市增收的主要动力。这也是超市挖掘潜在消费带动增长的有利途径之一。
超市+餐饮,流量转化才是目的
视线拉到行业来看。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小吃快餐市场规模较2022年增长12.6%。快餐业的增长也让商超们看到其潜力。
“单纯从餐饮行业来看,目前餐饮业的竞争更加白热化,大家都在存量市场中找新路子。而快餐正餐化,正餐快餐化成为一大趋势。离写字楼和社区更近的超市,有着天然做快餐的优势。“业内人士向我们表示。
而餐饮带来的流量,要转化为超市消费,才是商家最想要的结果。
以物美大食堂为例,其快餐带来的效益已经初步显现。从成绩来看,物美大食堂中关村门店每日客流量已经在1000人左右,单日营业额也超过2万元,通州龙湖店开业首日客流量也接近500人。
我们从三点来看其利处,一是获客、引流。传统超市最难的其实就是流量,而快餐属于高频消费品类,这能为超市带来持续且相对稳定的流量基础。二是进一步带动超市内其他商品的销售。三是对超市而言,其供应链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特别是自营方式,能有效控制成本。
当然还有一个点需要严格把控,就是一些超市平价食堂采用联营方式为主,对供应商的考量是关键。
以盒马为例,据悉盒马平价午餐的品质有严格把关,例如烧腊的合作商家供应商来自广州有一两百家连锁门店的大品牌。
我们认为,随着超市、便利店推出堂食网点数量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在超市或便利店用餐也会成为主要消费方式之一,而且预测未来会成为常态化。超市+餐饮也会带来更大的增长空间。
超市+餐饮,山姆、胖东来各有各招
超市+餐饮不单单只是做食堂。如山姆、胖东来能结合自身特色供应链、自有品牌,打造特色化餐饮,成为加分项。
实际上,此前不少商超都有跨界做餐饮。比如盒马鲜生开始即采用了“超市+生鲜餐饮+O2O”的商业模式,以生鲜供应链作为核心优势。
再看近年备受追捧的胖东来,其餐饮区一样非常吸引流量。据红餐网统计,胖东来餐饮区的“DL麻辣香锅”档口,日均能卖出600份麻辣香锅,周末还要再多30%;而“DL麻辣烫”档口每天至少放200多个号,饭点等位更是常态。
而会员店的代表山姆,不仅其新品频频上热搜。更有非常多的消费者,打卡山姆餐吧。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搜索“山姆餐吧”,会有大量分享的测评攻略,可见流量之大。
其不仅给消费者提供就餐便捷,同时将自身产品更好的通过餐饮提供给消费者,提升口碑又能稳住客流,并吸引更多消费者加入会员。
无论是超市内开食堂,还是餐吧,目前超市+餐饮的多样性已经显现。随着更多消费者选择物美、永辉、盒马、大润发以及胖东来等超市就餐,餐饮区也将成为超市的黄金区域。
「零售商业评论」认为,未来的“超市+餐饮”,会更多元化,通过自身供应链打造特色化、差异化的自营餐饮或许能成为一大亮点,超市也要下大力气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