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红餐网
作者: 陈漠
外卖早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火锅等大正餐由于食材、包装等原因,外卖比例一直较小。
在堂食难在短期内恢复的背景下,本来不适合做外卖的火锅等,只能走上了外卖之路。这次疫情,会成为外卖在餐饮再次实现飞跃的起点吗?
< class="pgc-img">>2月21日,“重庆人3天点了1万单火锅外卖”登上微博热搜,央视也报道了一家火锅店通过外卖实现了盈亏平衡。很多原本不方便外卖的餐企,也开始想办法推外卖,并表示会在疫后延续外卖业务。
虽然外卖早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大多局限在快餐、简餐和烧烤等少数品类。像火锅、串串、传统大正餐以及日料、西餐等品类,由于食材、包装等原因,不适合外卖,外卖比例一直较小。
但这次疫情,让本来不适合做外卖的品类,也走上了外卖之路。像火锅这样拥有强大群众基础的品类,通过这次疫情,是否会再次改变外卖甚至上下游在餐饮业的地位呢?
01 火锅只做外卖也能盈亏平衡
“重庆人3天点了1万单火锅外卖”,这对很多网友而言,只是调侃打趣的数字。但对这一个月来一筹莫展的广大餐饮人而言,却是个强心剂。
红餐网(ID:hongcan18)近日也采访到这家火锅店——土货火锅的合伙人张伟。“如果每天能做到100多单外卖的话,基本就能达到盈亏平衡,现在我们每天能卖出150单左右。”张伟说。
< class="pgc-img">>△疫情前的土货火锅
土货火锅位于重庆网红景点洪崖洞附近,800多平方摆了40余张桌子。当疫情爆发,张伟第一时间选择了休业,“休业前一天,我们还做了100多单。”春节假期结束,市场还是一片沉寂,张伟开始和伙伴们合计能不能试着做外卖,“我们必须自救啊”。
2月4日,土货火锅的外卖服务正式上线。“店里的火锅,除了定制的底料,还要单独加入辣椒、花椒、葱等,调制出自己的味道。”为了保证口味,土货将底料和其他原料调配好,一起外卖到顾客手中。
< class="pgc-img">>△重新配比的外卖底料
刚开始上线外卖,生意很一般,一天只有几单,一是顾客不知道外卖信息,二是担心安全,“顾客最关心的第一是口味和店里一不一样,其次就是安全,运输的安全、吃的安全。”张伟说,菜品还能联系到仍能保障供货的供应商永辉,每天采购,“刚开始最难的是买防疫用品,口罩、酒精都断货,防护服也是好不容易才搞到。”
在这个特殊时期要做外卖,员工、顾客的安全必须保证,每个送餐的司机,甚至后厨员工都要全副武装,口罩、手套、防护服一样不少。到了小区,将餐食放在方便收取的位置,打电话让顾客下楼,远远地看着顾客取走才能离开。
< class="pgc-img">>同时张伟没有使用外卖平台,送餐由达达等跑腿平台以及自己的员工承担,包括张伟和几个合伙人在内,都成了外卖小哥。
客服也都采用人工,“我们觉得这样更有温度”,张伟说,很多顾客还和客服成了朋友,“在家憋久了,客人也想找人聊天,甚至有阿姨还想帮我们客服小妹牵红线。”虽然这样比较耗时间,但张伟认为是值得的,这也是一种品牌形象的塑造,也是在做客户维系。
< class="pgc-img">>△顾客与客服的聊天记录
通过一段时间口碑的积累、顾客的转推荐,土货的外卖从前几天每天几单,在几天后迅速增长到了50单以上,10天左右每天的单量突破100单。张伟说每天的订单还在往上涨,现在基本都能迈过盈亏平衡点。
02 火锅外卖全面开花,正餐也通过外卖自救
土货不是唯一做火锅外卖的。以成都、重庆为首,北上广深等多地,都有相当多的火锅品牌推出外卖业务。
1 火锅外卖全面开花
火锅原本不是个能和外卖完美融合的品类,近年一些火锅虽然也推出外卖了服务,但形式更像“火锅底料版的冒菜”,没有点火加热 、等沸腾了涮菜的步骤,严格说起来或许都不能称之为火锅。
但疫情改变了这个状态,为了止损、延续营业,重庆很多火锅品牌都走上了外卖的探索道路。
就像重庆朝天门火锅,往年春节期间洪崖洞一个店每天翻台约5-6轮,单日营收可达10万以上,受疫情影响,门店暂停营业,损失惨重。春节假期后,他们就开始着手筹备外卖。
< class="pgc-img">>朝天门采用套餐+单点的形式,而且考虑到现在多是一家人“困”在一起,有老人有小孩,还推出了养生板栗鸡套餐,能满足更多家庭的需求。据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重庆各门店单店每天平均有几十单外卖订单,单量还在上升。
除了重庆,成都的火锅外卖也“卖爆了”。
小龙坎相关负责人表示,其800家线下实体门店在2月14日前,闭店率达到93%,预计全国门店损失在每月4亿左右。
为尽早挽回损失,小龙坎开通了103家门店的外卖业务,火爆程度也超出他们的想象。“现在每天订单是疫情前的5倍左右,营业额是10倍左右。”以成都华阳店为例,单日订单量破350,成都整体的外卖单日订单量达2000+。
< class="pgc-img">>而与火锅同宗同源的串串,也开始了自己的外卖旅途。但因为和火锅过于相似,如何凸显串串的特性成了一个问题。
重庆必吃榜上的串串品牌——饿狼串说负责人就表示,他们从堂食菜单中整理了50个SKU,其中串串菜品20个,火锅份菜30个,“我们保留了串串的产品特性,并且为串串产品设计了专属包装,加强消费者的安全感和体验感。”以此保留串串品类灵活多样的特性,与火锅外卖产品形成差异化,不能让顾客模糊了品牌印象。
< class="pgc-img">>此外,海底捞、蜀大侠、香天下、大龙燚、佩姐等一众火锅知名品牌,都推出了火锅外卖,盒马在近日也推出了火锅锅底以及净菜套餐。可以说,在川渝火锅外卖已经全面开花。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复工的不确定性,广州、长沙、深圳、北京等地的各类火锅都推出了外卖服务。据相关媒体回收的1500余份火锅店调查问卷数据显示,54.16%火锅企业的自救涉足了外卖、售卖火锅底料、拓展其它零售业务。
< class="pgc-img">>
2“不做外卖”的正餐开始接入外卖业务
除了火锅,很多原本不做外卖,或不方便做外卖的正餐,也开始探索自己的外卖业务。比如主打辣椒炒肉的正餐品牌费大厨辣椒炒肉。
“以前我们根本没考虑过要做外卖,怕味道上打折扣”,厨师出身的费大厨创始人费良慧说。辣椒炒肉对湖南人来说是无法割舍的“白月光”,对口感要求甚高。费大厨的辣椒炒肉为了保证锅气、肉和辣椒的口感,堂食时都要在锅底点上小酒精灯保持温度。
< class="pgc-img">>△堂食的费大厨辣椒炒肉要加温保持热度
但要做外卖,不仅温度没法很好地保持,热气闷在外卖容器中,很容易让肉、辣椒吸收过多水分。“这也是我们一直没有推出外卖的原因,但现在我们正在着手解决这些问题”。目前,费大厨的外卖菜品仍在研究阶段,也在公众号发出问卷,调查消费者点菜的意愿,调整外卖菜单,预计将于3月3日左右开始推出外卖业务。
酸菜鱼领头羊太二也不甘落后,于近日推出外卖,瞬间点燃食客的热情,有消息称由于太火爆,太二只接受了几个小时的订单就又关闭了外卖平台。
< class="pgc-img">>烤鱼、烤肉、酸菜鱼、牛肉煲等原本不怎么做外卖的品类,以及很多星级酒店的餐厅,也都开始加入外卖大军。
03 江湖救急之后, 外卖面临的问题
可以说,外卖正在疫情下拯救越来越多的餐企,但大正餐进入外卖的难点也和它的优点一样突出。
1 外卖平台收点高
在我们对多家餐企的采访中,外卖平台提点费太高,几乎是共同的难点。
朝天门相关负责人就说,外卖平台10~25%不等的提点费率,加上买平台的流量产品做推广,门店基本没有利润。饿狼串说负责人也表示:“平台佣金相当于线上房租,加上门店租金,我们相当于承受双重租金,平台还有强制折扣、推广费,商家没什么利润。 ”土货的张伟也提到这个问题,所以他最后选择不上平台,全靠公号、朋友圈、抖音等社交平台拉流量。
和土货一样选择的还有蜀大侠。
“平台上外卖营收即使每天有30多万,但真正利润有多少?通过微信公众号做外卖,没有扣点,还提前拿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利润。”
蜀大侠在外卖一开始,就利用已经运营成熟的社交平台,发放抵用券、推出1折秒杀等活动激活用户。限时秒杀的一天内,卖出2700多张券,预计拉动全年营业额约419万,会员商场访问量高达60万,是平时的50倍。
< class="pgc-img">>蜀大侠也因此关注到私域流量和社群的重要性,并迅速调整营销战略:在疫后会转战刚需品类、调整用工结构,甚至开通快餐外卖,彻底激活自有外卖平台,“我们计划让顾客不仅可以堂食火锅、点外卖,也可以点蜀大侠的员工餐。”
但很多火锅连锁如果未来没有像蜀大侠这样继续做外卖生意的打算,就像太二,外卖只做一个月,那是否应该在外卖上过多投入,可能是一大问题。
2月23日,重庆火锅协会宣布,将牵头打造一个火锅外卖平台,据悉目前有超过80家餐企的150家门店加入了这个平台。
2 消费者习惯
平台问题之外,由于火锅外卖、江湖菜等大正餐的客单价,相对快餐你、简餐等品类而言较高,而且像火锅外卖,一般家庭通常会吃不止一餐,并且一周不会多次就餐,这些都导致复购频次较低。
< class="pgc-img">>而且这类餐食具有较强的社交属性,大多数消费者还是更习惯堂食,疫情之后需求有限。加之目前火锅品类中品牌林立,去掉门店特色、社交、场景体验的火锅外卖,各品牌间的差异性减少,竞争更加激烈。
不少相关人士就表示,对疫情之后的火锅等外卖不看好,提醒商家谨慎对待。
04 是否开启新篇章?交给未来回答
不过,从目前全国的状态来看,外卖业务对餐饮品类的覆盖肯定又近了一步,也带来更多想法、解决方法,并且极可能带动更多餐企进入餐饮食品化、零售化的道路。譬如蜀大侠。
而像费大厨辣椒炒肉、烤鱼、烤肉等要做外卖,肯定要从包装、外卖半径,或是其他方面,想尽办法解决口味保持的问题;酒店则推出有品质的商务套餐、团餐;重庆火锅协会搭建火锅外卖平台,一定不是个短期动作,不仅在疫情期间,而是在往后,外卖都将成为火锅经营的“另一条腿”,这个平台能在日后发挥多大能量,是否会颠覆目前外卖平台的形势也值得期待……
< class="pgc-img">>?△部分高星酒店外卖统计
这一切,其实都在打破传统餐饮的边界,给餐饮人带来新的启发,引领同行的思维发散,甚至推动上游包装厂商的升级。
这些是会在现有品牌中显示出效果,还是在未来成就新的优势品牌,可能还要交给时间去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疫情,已经在重塑餐饮的形式与格局。
源:上游新闻·重庆商报
从饿了么点一份自己店里的外卖火锅到家里,上淘宝直播边吃边给自家火锅底料带货——这是近日重庆佩姐老火锅电商部门员工的日常。
受疫情的影响,重庆火锅门店大量暂闭,但全民对火锅的渴望已经无法按捺。近日重庆火锅上演突围战:上线外卖配送,集结在饿了么平台推出“云火锅节”,在淘宝开动直播,推陈出新底料销量再进新一轮爆涨。
站在阿里巴巴数字化平台上,重庆火锅在抗击疫情中花式“云复工”,趟出了一条数字化路子。
商家直播吃火锅,网友弹幕“云点菜”
这两天,不少吃货已经开始盘算着疫情结束后第一顿大餐吃什么了。在直播间里,重庆麻辣火锅已香气四溢。
近日,珮姐、德庄、小龙坎等重庆火锅店,纷纷开启了“吃播模式”,火锅底料厂家“渝冬来”也支起手机,直播制作火锅底料过程。
这些夜晚开动的热腾腾火锅直播,让宅在家中吃货更加蠢蠢欲动。仅2月23日一晚,就有上万人围观火锅店的深夜吃播。不少网友隔着屏幕帮忙掐点算时间,眼看肉质变老比主播还着急;还有不少网友在弹幕区“云点菜”:给我涮一个毛肚、麻辣牛肉来两块……
这样的模式,对于重庆火锅行是全新体验。据阿里巴巴行业运营人员介绍,线下门店暂时关闭的情况下,餐厅转到线上做直播,可以直接带动线上产品的售卖。2月17日凌晨,小龙坎开通淘宝直播带货,短短十分钟,就卖出上万份自热小火锅,同比增长1200%。
除了“带货”,对于更多的餐饮企业来说,直播也是疫情期间拓展顾客的重要渠道。在直播间,重庆火锅商家真实的后厨场景、诱人的吃播画面,全方位地为消费者展示餐厅的特色美食,成为线下餐厅“圈粉”的新路径。
据悉,为帮助线下餐饮企业渡过疫情困境,目前淘宝直播正在搭建“深夜食堂”吃播专场,预计在本月底上线。届时,重庆火锅将作为网友们呼声最高的美食,将率先集体开播。
外卖变刚需,重庆火锅成下午茶新宠
除了线上开路,重庆火锅实体门店也在研究云复工。据重庆火锅协会会长何永智介绍,受疫情影响,火锅店无法开业,但同时市场有很大的需求。正因为如此,往年对外卖并不热衷的火锅店,纷纷开启了外卖模式。
“我今天中午就给自己点了一单外卖,感觉蛮好的。” 何永智在采访中分享体验。该协会与重庆商务委联手推出无接触买卖配送服务,目前有超百家门店参与。
据了解,日前饿了么,也在平台上启动“2020重庆宅家火锅节”。截至2月20日,已有近20个火锅品牌报名参与。比如,以前线下门店生意都火爆排队的镇三关,其下的5家门店一起上线饿了么。
饿了么小哥在重庆街头送火锅外卖
重庆市民的火锅习惯也在改变。饿了么数据显示,在2月11日到2月18日这一周,几乎每6份火锅外卖里,就有1份是在下午茶时段订的。火锅竟然成重庆下午茶新宠,而为了吃上一顿好火锅,重庆也很舍得花。饿了么数据显示,近期重庆火锅的高额外卖占比越来越高,100元以上占比达到了34%;最贵的火锅一单消费了985元。
饿了么重庆负责人介绍,预计本月将有包括白乐天毛肚火锅馆、大队长花园火锅、哈儿土火锅、红九格老火锅、莺花渡火锅、老厂长火锅等近30个品牌100家门店集体转型外卖。
外送搭配直播,让火锅底料销售增百倍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服务业发展处副处长郑海涛日前接受采访中,表示鼓励重庆更多火锅店记住淘宝、饿了么等平台,开通线上直播,开展无接触式的外卖配送服务,满足复工复产的工业企业和居家的居民消费需求。
“我们员工陆续在复工了。”珮姐老火锅电商负责人介绍,佩姐老火锅先前已经开始在公众号与饿了么等平台推进外卖服务,上周加入淘宝直播,多位在家办公的员工,设置主题轮番上阵直播。在最近的一场淘宝直播里,主播从饿了么下单外卖火锅,向全国吃货直播外送火锅体验,为自家火锅底料打call,实现了“一播多用”。
佩姐老火锅店直播涮火锅
开拓直播,转战外卖,重庆火锅行业和互联网展开新路径,线上底料销售也在疫情中保持良好的增长。
据天猫行业大食品工作人员千昱介绍,火锅底料一直广受喜爱,大家越来越习惯从淘宝天猫上去寻找钟意的各地火锅底料。疫情发生后,许多人宅在家中,对于吃的热情并未消减,特别是像火锅底料实惠单品,下单尤为勤快。其粗略估算天猫上的火锅底料交易额对比去年同期是百倍的增量。
重庆牛油火锅在这队伍中普遍保持增势。数据显示,十吉旗舰店、佩姐老火锅、德庄旗舰店火锅底料等多家火锅,都保持着至少是一倍以上的增长。行业商家评估,随着物流的逐步恢复,运转进入正轨,订单还会更加可观。
全国各行业陆续复工,各地正全力打好防疫、生产两场仗。而重庆火锅行业,联结阿里经济体等平台的力量,迈出了数字化步伐。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韦玥)
绳取楼下配送的火锅、凌晨打爆订餐电话、火锅店被迫半夜营业、与火锅合影秀恩爱......市民的朋友圈已经被火锅外卖攻占了。据了解,2月13日,市商委、重庆市火锅协会发起35个品牌上线无接触配送,截至目前已经有80家火锅品牌加入,销售额达数百万。在这场盛宴里,不少火锅品牌宣布运力告急,要自建配送体系。
市场:口口相传 火锅外卖爆单
“这样的配送就是安心!味道比我想象的好!”家住九龙坡区的李鹤发了一条朋友圈动态,配图里是火锅菜品,以及身着护目镜、口罩、手套、防护服等全副武装的配餐人员。
记者联系上李鹤,他告诉记者,之前他对火锅外卖的要求是比较低的,作为重庆人已经半个多月没吃火锅了,能沾沾火锅香气,满足下火锅胃好。
“结果味道比我想象的好,菜品也很新鲜。”他举例道,比如火锅锅底,以为就是工厂化的火锅底料,但实际是鲜锅料包,清晰可见白色的牛油块、绿色葱段、红色的辣椒等。
“一下调高了期待感,品尝之后,味道于堂食无异。”李鹤及其家人满意度大幅提高,便发了以上朋友圈,其后跟着的数十条留言:“哪家火锅?”“怎么点餐?”“这一套多少钱?”
秦妈火锅的外卖订单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随后采访了周师兄、秦妈、白乐天、佩姐等多家火锅品牌,相关负责人皆表示,上线无接触火锅外卖以来,并没有做推广宣传等活动,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产品已经从最开始的几单、十几单已经到如今的300、400单。
而火锅协会的数据显示,自2月13日到2月16日,此前35个品牌参与上线无接触配送,总量超过1万单,总销售额近300万。
300、400单是品牌火锅外卖天花板 ?运力之争打响
300、400单对于一家火锅品牌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春节期间,3间门店一天的量。”秦妈火锅品牌负责人曾伟表示,目前其订单是从秦妈南滨路店配送至全城的。用的是自己配送渠道,每天自有3、4架车全城跑,但运力已经捉襟见肘,准备再开放一家门店运营外卖,现在正全城寻找配送团队。
周师兄火锅师傅正在备菜
周师兄大刀腰片火锅也有着同样的需求。“品牌日单量已经站上400单,仅靠自家员工配送,已经不能满足粉丝需求了。“周师兄品牌创始人周到表示,已签下一家第三方团队纳入品牌的自配体系。经过培训后,并为每人发放配送防疫物资,包括护目镜、口罩、手套、防护服、酒精等,统一纳入无接触安全配送考核中。
据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了解,部分品牌已经在全城寻找配送资源,打算以自配的方式运营火锅外卖。难道美团、饿了么等平台的配送渠道不香吗?
周到称,在这特殊的时期,食品安全是消费者的痛点,而安全配送更是其中关键一环。周师兄配送体系,不仅是从头到脚的全副武装,在规范上也有诸多细节要求,如送达时给餐品包装喷酒精消毒等,这些无法适用于社会化物流体系。
曾伟表示,在疫情之前,秦妈便有火锅外卖。经过这段时间用户习惯的培养,重庆火锅外卖市场将稳步增长,自建物流体系不仅在管理上更得力,也将延展秦妈火锅的品牌性。
白乐天火锅
白乐天品牌负责人谢莉表示,自配能给到消费者更好体验,不仅是在无接触服务方面的探索,也能保证品牌在约定时间内送达。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品牌是因为平台方抽佣的问题,希望搭建自己的配送体系,降低成本。
除了运力 ,智能化、定制化物流体系也是关注重点
从记者了解的情况看,虽然部分品牌积极寻找配送资源,不过效果并不理想,运力仍是部分品牌待突破的瓶颈。
对此,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联系上了一城飞客董事长阮桢韬。据了解,一城飞客以品牌餐饮配送起家,目前已经为乡村基、KFC、呷哺呷哺等上百家大中型连锁餐饮商超提供物流服务,年承运量超20亿。
阮桢韬表示,受疫情影响,许多骑手暂时在老家等区域,暂未返岗,所以运力不足。
“现阶段,火锅品牌将城市内的工作人员集中起来,开展外卖配送业务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要自建物流体系,并不是每家品牌都合适。”他表示,这相当于重新开一条业务线,需要火锅品牌新搭建团队加以运营,这包括配送标准的制定、小程序的开发、线上营销等各方面,投入成本不菲。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品牌而言与第三方公司合作,运力的提供只是其中之一,智能化、定制化的物流配送解决方案更应该是各品牌关注的重点。
同时,他也表示在运力较稀缺的背景下,一些第三方团队对餐饮品牌也有着要求。比如是否有着长期做外卖的规划,能否达成长期合作、目前单量是否达到饱和等。
阮桢韬认为,虽然自建配送体系在品牌管理、营销上好处颇多。但成本也很重要,所以并非每一家都合适。“单量相对较少的,可以选择各外卖平台运力补充,完成配送;单量增长迅速的,也要考虑清楚,现阶段的特殊场景,以及未来是否将持续投入经营外卖生意。”
链接:火锅生包外卖是否会是伪需求?
据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了解,大约2015年,重庆曾有多个品牌企业涉水火锅生包外卖,其中也不乏推出配锅、配电磁炉等活动,但在消费者一波体验后,风潮迅速急转直下。在疫情之前,重庆火锅品牌更多专注于堂食,或推出火锅便当的方式抢占外卖市场。
那么时下的火锅生包外卖,是否只是特定场景、特定时间的需求?
周到表示,火锅便当的消费人群是白领等工作餐。而时下的火锅生包外卖,则是以家庭消费为主。这样的市场一直都是存在的。之前,火锅生包外卖未能持续风潮,很大程度是因为市场良莠不济,不少火锅产品不能做到门店口味与外卖口味同步,给到消费者较差的用户体验。而随着这段时间场景化的市场培育,以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火锅外卖必将占据一席之地。
阮桢韬称,一城飞客已经进入40多座城市,从其服务火锅品牌包括大龙燚、小龙坎、甲浦甲浦等,这些品牌火锅早已开通火锅生包外卖,并成为它们稳定获客、提高收入的渠道。所以并非是火锅外卖没有市场,而是这些年重庆火锅品牌把目光更多地投向线下。
行业观察人士刘然表示,时下越来越多的火锅品牌专注火锅外卖,这对火锅品牌内功是一场考量,比如是否是标准化输出,保证线上线下的味道一样;是否有中央厨房,提质增效;是否有稳定的供应商渠道,保证原材料质量等。同时它也是一次机会,让更多火锅人看到线上市场,加强品牌自律的同时,进行着自我更新。截至火锅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已经有80家火锅品牌参与火锅外卖无接触配送,未来或有更多品牌加入其中。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