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年以来,餐饮行业在疫情期间坚强前行,虽然在疫情期间倒下了很多,但也出现了一些比疫前活得还滋润的餐饮店。
很多人把失败的责任归结于疫情对行业的打击,但是在我看来,正常年份的2016-2018年,同样有大批餐饮创业者汹涌入市餐饮行来,而且倒闭的数量远远多于2019-2021年的数量!
只是你的关门,你的倒闭没有理由可找,也没有人关心你的倒闭,因为你们都是自愿投入餐饮创业大军,都是想来餐饮行来赚钱的!
通过对正常年份餐饮店倒闭的观察与总结,总结出以下八大原因,供后来者学习借鉴。
< class="pgc-img">>一、选址不对应该是首要原因
餐饮对人流量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有多少户居民,有多少人每天经过你的店面,有多少人会进店消费,这都是一个比例问题,人流量越大的位置,获得客户的机会就会更多。
餐饮老手拿位置,都是战略性的选择,只要看上的位置,就一定要“想办法”(注意:并不是不计成本)拿下。
而刚入行的餐饮新手,往往都是拿相对便宜的店面位置。
二、产品及价位不对应该是第二位的原因了
很多人问我,是“先选择产品?还是先选位置?”。其实,应该是“根据产品找位置,根据位置上产品”,二者是不可分离开来的。
2018年,粉面类产品火了一把,就有人异想天开,看见长沙太平老街是长沙每天人流量最高的地方,就把米粉和快餐饮开到了这条街!
梦想着每天只要有千分之一的人进店消费,每天也有上千人进度,选对了位置赚钱一定很容易!
结果,没有人干满三个月的,高人流量的地方,租金一定不便宜,另外都是来逛街的,为别人来游泳的游客,对这类刚需产品没有兴趣。
< class="pgc-img">>三、人群需求定位也不准是第三个原因了
在长沙市太平街和在拆迁社区开咖啡店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对人群的消费定位没有很好的了解。
自我心中想提供的,并不是客户想要的!
四、心态不对应该是一个原因
低估了餐饮的难度,认为餐饮是刚需,人都是要吃喝的,我们只要开了店,就有人要饿要渴,饿了就要吃饭,喝了就要喝的,吃的喝的我们这里就有,就是为你开的!
但结果是,客户不来,客户不进店!开业的一波促销就是最高的营业额,然后逐天下降!
< class="pgc-img">>五、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产品
倒下的最多的就是自认为产品很好的,自认为自己很牛的,而不做现代营销。
六、竞争压力大
由于餐饮行业飞跃发展,进行餐饮行业的门槛不高,投资餐饮店的创业者越来越多,凡是有人地方都已有餐饮店了,连大商场的超市都拿出面积,能改造成餐饮的,都改造成餐饮档口了。
但餐饮市场只有那么大,消费群体就那么广,餐饮店的数量增多,所以竞争往往避免不了,优胜劣汰,自然而然就会有许多人认为餐饮店不好做。
七、管理原因
管理餐饮店比管理一个企业更难,一个小小的餐饮店,就涉及到厨师(菜品)、采购(物料的好坏与成本)和店员(服务质量)、营销(线上线下的推广)、收银(接待及财务),看上去简单的事,其实都是很专业的。
八、没有营销,不懂营销
餐饮水深火热,餐饮没有稀缺,客户吃喝的已不是产品,而是消费的你传递给客户的信息!
近这三年,餐饮业过得很不容易,只要一个城市的疫情出现聚集性感染,餐饮店就可能面临着闭店的风险。很多店铺就是在开开关关之中度过的,能够不赔本就已经很不错。
随着病毒的毒性变弱,餐饮业的人其实是很希望放开的。因为放开之后,店里的客流量实际上是可能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情况的。
可现实恰恰相反,因为消费者不敢进店消费了,很多餐饮业的人感受到了更大的冷意。或许,放开之后的几个月内才是餐饮业真正的冬天。
< class="pgc-img">>我认识几个本地的餐饮店创业者,其中一个披萨店的老板表示,自从放开以后,店铺的营收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降,几乎到了腰斩的程度。放开以前,平均一天的营业额是11000元左右。放开之后,店铺平均一天的营业额降到了5000-6000元之间。
除去房租人工之后,尽管还有得赚,但是收益下降了很多,内心五味杂陈。
其实营收腰斩并不可怕,无非就是少赚一点,或者是暂时不赚钱而已。餐饮店最怕的是员工感染,这就麻烦大了,这会影响餐饮店的服务质量。
我有一个朋友做的是中高端的中餐馆,服务员就有几十个,厨师也有10个左右。由于店铺味道不错,价格可以接受,几乎每天晚上饭点过去都要排队,生意相当不错。可是在放开之后,有一个服务员率先出现了感染症状。出现感染之后,饭店也及时让这位员工在家休息,不过很快其他员工也陆续出现了发烧、咳嗽等症状,不得已之下,只能暂时关门,放假一周。等员工全部康复之后再重新开门营业。
可能有人会说:“这只是你接触到的餐饮人而已,肯定有业绩比较好的”。
不可否认,肯定有企业做得比较好,就算是感染率比较高的当下,依然令人惊艳。但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整体情况,这才能说明更多数人的真实状况。
就在今天,我还刷到了一个北京的网友分享北京国贸现状的视频。这里是北京最热门的地段之一,正常情况下,这里的人每天都很多。可是最近几天,商场里空荡荡的,当人们不去商场逛的时候,商家营收下降也就很正常了。
< class="pgc-img">>因此,如果最近几天,餐饮店的收入不降反升,那么这家店的老板一定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经营者,我们完全可以放下姿态虚心求教。
不过这种店铺很少见,我们还是应该专注于餐饮经营的“道”,不管发生任何情况,它都是管用的。
餐饮行业的未来到底该怎么走呢?
我们能够想到的好像只有干净、卫生、食材好、服务好等,我们很多人的努力点位好像也只能止步于此。
我们可以好好想一想,只要做到这些,生意就一定会变好吗?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大概率可以变好,但是如果疫情一直在呢?
好像一切都不奏效了,难道我们因此就不开餐饮店了吗?
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未来的餐饮店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变得更好呢?(先不要急着看下面的内容,看看我们的想法是否一致?)
干净、卫生、食材好、服务好等,这些都是餐饮店的标配,并不足以让我们穿越寒冬,因为消费者不是不喜欢吃,而不是不敢到店里吃,谁也不知道哪个服务员或者是顾客已经感染,万一把自己感染了,岂不是得不偿失?
因此,所有餐饮人接下来需要思考一件事,那就是怎样让顾客吃到既美味又实惠,还要安全的食物,只要你能够率先做到,你就会比竞争对手拥有了先发优势。
如果只说相对安全,叫外卖肯定是不错的一种方法。毕竟最大程度避免了我们与外人的接触,如果对于外卖还不放心,可以在接收外卖的时候进行外包装的消毒。
< class="pgc-img">>可是外卖存在着一个天然的缺陷,那就是抽成太高。小品牌的餐饮店抽成已经超过20%,甚至接近30%。这些原本是餐饮店的利润,现在都给了平台。餐饮店也不可能白做一顿饭,也要从中赚钱,最终如果餐饮店想要让价格保持优势,那么就要在食材上偷工减料。如果想要保持食材质量,那么价格就会出现虚高的情况。实体店2元/瓶的小瓶装可乐,到了外卖平台上就要卖到6元/瓶,这就是典型的价格虚高。给消费者造成的心理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换句话说,餐饮店想要让产品价格不虚高、食材质量靠谱,那么就有可能要打造自己的点单系统以及配送系统。
一提到点单系统和配送系统,人们就可能感觉很麻烦,其实不一定真的去开发一个APP,有时候只需要一个群聊天就搞定了,前提是我们需要将这些用户全部拉到群里。
要想把顾客拉到一个群里,那么就要重视私域的打造,让店铺与消费者直接对接,不仅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反馈,也可以将优惠直接回馈给用户,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这项工作其实很简单,只需要给进店的用户一点好处,就有可能加到他们的个人账号,并且拉到群里。
假设我们可以添加到5000个附近的消费者,那么我们就会不缺顾客。因为只要这些用户每个月到店三次,我们店每个月就能有15000加人次消费,按照人均50元计算,一个月的营收就可以达到75万元。这还是不包括散客的情况下,如果加上之后,可能会轻松突破80万元。
这种社群运营的方法可能会有点土,但是这是打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最后一站,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点单的频率。
其实已经有企业这样做了,而且是世界级的品牌,那就是麦当劳。它喜欢讲各个地区的消费者拉到各自地区的群里边,通过发优惠券的方式保持群里的活跃度。既能让群感觉有意思,还能让消费者享受到实惠,何乐而不为呢?
私域其实不仅是餐饮行业有效提高业绩的好方法,也会是很多行业都应该尝试的方法,它可以帮你在特殊的环境里依然保持着强劲地增长能力。
< class="pgc-img">>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颠覆式创新与新商业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业的世界里,没有被淘汰的行业,只有被颠覆出局的企业,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颠覆式创新与商业模式重构上。一家公司或者一位老板,如果颠覆与重构能力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
请记住:没有创新力,哪有想象力;没有想象力,何来竞争力!
新一轮疫情叠加影响,今年3月份以来,全国餐饮收入持续下滑。餐饮业该如何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对此,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
疫情给我国餐饮业发展带来空前压力。江苏省扬州市泰兴商会副会长杨万华认为,疫情对餐饮业产生了很大影响:一是餐饮业经营成本显著提升,转行群体较2021年显著增加。其中,原材料约占餐饮企业成本的一半,由于当前运输成本增加,高品质生鲜原材料成本较高;约占总成本20%至25%的人工成本也不断上涨,而且受职业发展渠道窄、工作时间长、员工流动性大等因素影响,招工越来越困难,直接影响企业运营效率;餐饮企业还多在营业前签订承租合同,导致疫情房租成本高企。中国饭店协会调查的数据显示,有77.5%的商户反映,他们的压力主要来自于门店租金。二是我国居民饮食偏好与消费观发生一定变化。受疫情影响,一些人消费趋于保守,减少了外出就餐次数,大家也更关注身体健康,对食物的营养、口味等要求随之提高。
重压之下,餐饮行业不断谋求突围;消费习惯的变化,也让餐饮市场呈现新趋势新特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淑翠表示,目前餐饮业主要呈现出三大显著特点和趋势:一是外卖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外卖收入占餐饮总收入的20%以上,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用餐方式。二是预制菜成为行业发展关注点。数据显示,我国2021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近3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0%左右。疫情持续影响下,预制菜需求市场旺盛,相关餐饮企业和资本不断进入。三是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餐饮企业正在向移动互联网、外卖餐饮应用场景转变。此外,线上外卖订单的产生、追踪等,均对行业数字化提出进一步要求。
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温兴琦建议,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在严守疫情防控规定前提下,坚持提供高品质的线下餐饮体验服务的同时,充分利用线下积累的品牌声誉与人气资源,快速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加大无接触送餐提供力度和范围。促进跨界协同发展。充分整合餐饮业产业链,加快促进餐饮业与其他产业领域跨界融合,联合推出满足疫情背景下消费者需求的全新产品和服务,打造餐饮服务“基本功能+主题文化+消费体验”的平台优势,实现餐饮业跨行业、跨品类、跨渠道、跨场景发展。重塑行业商业模式。一方面,调整经营主线,进一步精准定位,塑造核心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巩固和提升财务管控能力,科学合理控制扩张开店规模和成本支出,确保现金流安全。加强市场环境和发展趋势研判,加大新产品和服务开发及优化力度,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拓展市场范围和销售渠道。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周湘智则建议,树立系统思维,把餐饮链上企业纳入扶助重点,鼓励零售电商对口餐饮行业上下游企业开展线上订单、非接触配送等新兴服务;以应急周转资金为重点向相关行业主体提供资金支持,提升其系统性抗风险能力;进一步落实物流行业减税降费措施,降低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强化供需响应,打造更多现象级餐饮消费产品线,开发更多颜值在线、好玩有趣、辨识度高的网红爆款,实现感官联动。更新线上互动交流方式,用好社群营销,做大圈层消费规模,把消费者加入到需求、产品、评测、传播、营销五大共创生态圈中来。围绕疫情引发的特殊合同纠纷,要主动介入、及时做好摸排化解工作,充分利用调解、ODR等多元化解机制,合法、和谐、高效解决,以免对行业造成二次伤害。 (经济日报记者 李彦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