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员工的自我要求一:面带微笑
有一家餐饮企业打出的广告是我们的笑容0元。
希尔顿大酒店推行阳光服务,他们的服务理念是,我们最值得引以为豪的,是我们阳光般的笑容。也就是这缕“希尔顿的阳光”,使希尔顿酒店在业界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影响。
当前,很多服务行业对这方面也作出了明确要求:面带笑容,是表示对顾客的友好和欢迎,也是给自己和别人好的心情。
微笑,是一种职业要求,是服务水平高低的标志,也是服务人员素质与文明程度的外在体现。服务人员的微笑应该是自然的、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服务人员在平时要注意养成这种美好的微笑。
餐饮员工的自我要求二:着装整齐
曾经在一些酒店的前面,都竖着一块牌子:“衣冠不整者禁止入内。”这句话,我想,首先应该是对员工说的。
古人有贵宾或上级来访时,必“整装肃立”。著名成功家陈安之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销售界的成功人士,半夜里有电话来访,于是马上从床上起来,梳头、换西装、系领带等,然后才拿起电话。
这个人的太太问他,别人又看不见,穿睡衣接电话也可以啊。这个人说,别人看不见,但我自己知道,我不能不尊重我的客户。
着装整齐,是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不仅在衣着上,在心里也要这么想。
餐饮员工的自我要求三:轻装上阵
有时候,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可能因为心里有事放不下,造成无缘无故的出错,当然,也有可能是受了点气。这就是我要说的轻装上阵的第一个意思,放下思想包袱去工作。
还有一个就是身上不要带手机及其它物品,只带工作相关的东西,不要顾客正在点菜,你接个电话,或者顾客看着你的时候,你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玩具或者什么东西来,这些都是不好的行为,都是对顾客的不尊重或对工作的不负责任。
餐饮员工的自我要求四:换位思考
员工之间的换位思考,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员工与顾客的换位。假定自己是顾客,进入不太熟悉的环境,而且是第一次上餐饮场所,甚至身体还有些不适,我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服务?
二是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换位。我需要什么样的同事,那么同事就需要什么样的我。每一位员工,先要做好自己需要的那个“我”。
三是员工与管理者或老板之间的换位。不要从我需要什么样的老板去考虑问题,而是要从老板需要什么样的“我”去考虑。
只有通过这几个换位,持续地把“我”做好了,才有资格谈其它的东西。
餐饮员工的自我要求五:言行一致
言行一致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道德,是做人最基础的标准。
言行一致就是要求员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接待任何一位顾客,说的和做的,要名副其实,不要玩弄手段。同时也要求,员工之间对外的语言和行动保持一致。
餐饮员工的自我要求六:美化语言
对于服务行业来说,天天与客人打交道,每一份交易都需要与顾客交谈来完成,用礼貌语言接待宾客介绍饭菜,解答询问,不仅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而且有助于扩大语言的交际功能。所以服务员必须讲究礼貌语言,做到态度从容、言词委婉、语气柔和。
服务员要达到语言美,除了从工作生活中学习,还要从文化艺术方面去学习,并在平时进行暗中训练,对自己要说的每一句话进行精简、提炼,做到字字珠玑,句句流畅,表达清楚。
餐饮员工的自我要求七:充满自信行动和应变能力
俗话说,人生百年。可毛主席有诗云:“自信人生两百年”。意思就是说,自信的人,就比别人多活了一倍的时间。
不仅如此,自信还表示对工作有绝对把握,能对顾客较好的服务,能使自己在工作时,不因忙乱或其它原因做错事。自信的人还让人感到信任,值得信赖。
服务行业的一切工作,都以有质量、有信誉地服务顾客为宗旨,任何一项程序、制度,都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进行灵活的处理。
尤其在紧要关头,可能没有上级在你边上,可能需要你马上处理,这时候,就是凸显你工作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时候,你必须授权给自己来使这件事情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因为这时候你已经别无选择。
比如,顾客的小孩摔倒了,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宝,你必须放下手头工作去关心小孩;顾客不小心把烫的水或汤淋到了身上,你必须马上协助他做一些简单的处理,同时请其它同事帮忙,尊重顾客意愿选择要不要送医院等。
延伸:餐饮服务员的十项要求
01
第一项要求:必须知道餐厅目标、价值观、信条和自己的工作范围。只有明确了解餐厅的目标,才能确定自己的目标。而清晰、具体、可行的目标,是让自己努力的动力和方向,明白了餐厅的价值观,才能知道自己工作的价值,而非“做一天服务员端一天盘子”,知道自我的工作范围,则是有序开展工作的首要条件。
02
第二项要求:在服务工作中,要做到尽量使用客人的名字称呼客人,预见并满足客人的需求,热情亲切地送别客人。收集顾客的信息,即有利于餐厅有效顾客信息的掌握,也为自己的人脉提升起到帮助。而使用客人的姓氏称呼客人,不仅能让客人感到有面子,也是服务人员拉近顾客距离的有效方式。
03
第三项要求:工作时间不应使用客用设施设备,在任何时间、地点,行动都应该以客为先。顾客愿意掏腰包,餐厅才能盈利,换言之才能为员工发工资,提供其他福利。所以,餐厅的一切都应以客人为先,作为工作人员必须深刻认识到这点。
04
第四项要求:保证对你面前3米内的客人和员工微笑致意,并让电话中的客人听到你的微笑。微笑是世界最通用的语言,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最有效的桥梁。
05
第五项要求:为满足顾客的需求,充分运用餐厅给你的权力,直至寻求总经理的帮助。不向顾客提供“NO”服务,是餐厅服务员工的原则性要求。只要是合理要求,餐厅都必须想方设法满足,对超出自我权限的,则应在第一时间向上级领导进行汇报,而不是以此为理由拒绝客人。
06
第六项要求:员工必须不断认识餐厅存在的缺点,并提出你的改进建议,使餐厅的服务和质量更加完美。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就失去了继续进步的方向和目标,骄兵必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07
第七项要求:积极沟通,消除部门之间的偏见。移动的经典广告语“沟通从心开始”,不管什么样的矛盾和误会,只要真诚、用心的沟通都是可以解决的。餐厅在运作的过程中,由于部门间的配合,必然会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如果不及时沟通解决,就必将影响到对客服务和正常的经营。
08
第八项要求:把每一次客人投诉视作改善服务的机会,顾客投诉说明愿意给予餐厅改进的机会,否则就会在这次的不满意后,再不踏入餐厅,成为一次性顾客。所以,餐厅首先要留住每一位顾客,从而发展更多的顾客。而慎重、正确对待每一位顾客的投诉、不满、抱怨就是基础。
09
第九项要求:制服要干净整洁、合身,鞋要擦亮,仪容仪表端正大方,上岗时要充满自信。自信、饱满、激情的面貌,能给客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相反,形象邋遢,也会让客人对餐厅的整体卫生、形象、品质产生怀疑。
10
第十项要求:爱护餐厅财产,发现设备设施破损时必须立即报修。具有端正的心态,将每天的工作,都当成是自己创业的铺垫。才能让自己真正走上创业路时,更加的顺畅、平坦,否则在工作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到了自己坐上老板的位置,才发现一无所知,到时就后悔已晚。
图片来源于网络
< class="pgc-img">>先生将自己的就餐经历发在微博上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3月23日讯(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刘梦婷 林玟珊 叶梅 )随着疫情风险逐步降低,深圳的餐饮业逐渐复苏,部分餐饮企业恢复了堂食,消费者入店前皆须测量体温及实名登记。但除了姓名、电话、证件号码,还要上传照片,这样的登记内容是否侵犯了消费者隐私?近日,有网友向深圳新闻网记者反映,自己在一知名品牌连锁餐饮店就餐时遭遇了上述的经历。该网友质疑,商家疑似自行设计二维码,假借防疫之名过度收集客户信息。日前,记者就此事进行了调查。
20日晚上,王先生在餐厅扫码后出现的“网站不完全可信”的提醒。
餐厅扫码出现“网站不完全可信”提醒
据了解,20日晚,网友王先生和朋友前往该餐厅吃饭,餐厅工作人员要求其扫描二维码并录入个人信息,表示该流程系商场要求。但王先生表示,需要扫的二维码并不是深圳统一公布的二维码,而是疑似为餐厅自行设计的二维码——不仅需要填写个人姓名、电话号码、证件号码,还要上传照片。并且,扫码后页面弹出了“网站不完全可信”的提醒,让王先生产生了质疑。
“为什么不能使用统一的’i深圳’等官方平台登记信息呢?”王先生对于在自己不了解的网页填写诸多私人信息感到担忧。他表示,现场工作人员除了展示二维码,也没有任何关于这个二维码的声明。“我认为餐厅是借着防疫的名义,过度收集客户信息”。
而后,王先生将自己的的就餐经历发在微博上并@餐厅,希望得到合理解释。该餐厅回应称,因疫情接近尾声,现餐饮恢复堂食,也是存在非常高的风险,为了顾客就餐安全,餐厅严格按照派出所街道办的要求,对进入门店客人扫码登记。
目前该餐厅进行顾客信息登记的二维码已被替换成深圳统一公布的平台。
餐厅二维码已更换为官方平台
记者就这一问题与餐厅核实,得到的表述则与微博上不同。餐厅工作人员表示二维码是其餐厅所在商场统一发放的,而被问到是否为所在街道办统一发放,工作人员则表示不确定。
记者随即致电商场工作人员,了解到,商场方面并未统一给餐厅发放收集顾客信息的二维码,一般是餐厅自己负责统计餐厅来往客人的信息。
针对餐厅如何规范登记顾客信息,记者了解到,2月26日,深圳市发布《餐饮服务业新冠肺炎防控及复工复产工作指引》,指导餐饮行业逐步恢复堂食服务。在该《指引》中,规定餐饮经营单位应建立用餐人员可追溯制度,每桌至少要求一名就餐客人出示身份证明,或通过采取登记其“i深圳”APP登记信息及联系方式以备查验跟踪。做好用餐台账,对每一桌客人相关信息、用餐时间、消毒记录等做好登记,以备查验、跟踪。
23日,记者前往该餐厅,并未发现网友所反映出现的二维码,目前进行顾客信息登记的平台已被替换成深圳统一公布的“i深圳”app二维码。
走访未发现涉及身份证及照片等信息登记情况
那么其他知名品牌餐饮店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印力中心、华强北九方等多家商场发现,包括凑凑、吉野家、元气寿司、太二、太兴、千味涮、拾味馆在内的餐厅,用餐者在门口都需要进行姓名、电话、用餐人数、体温等信息的纸质化登记;撒椒则需要在门口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号使用无纸化填写,不过填写的信息也是姓名、电话、户籍、用餐人数等,并未出现涉及身份证及照片信息。
律师:未授权的采集主体,公民可拒填个人信息
这类情况是否属于信息过度收集,市民遇到类似情况如何保障自己的隐私和权益?
记者就此采访了广东丹柱律师事务所律师张伟。她表示,此次疫情发生后,进办公楼、餐厅、旅游场所等公众场所都需要扫码登记或者出示个人信息,但像被投诉餐厅一样自己设置二维码的,若未经有权机构的授权及被收集个人信息的个人同意,则可能涉嫌非法采集公民个人信息。
“疫情期间,为保障用餐顾客的安全,商场餐厅进行信息收集的举措没有问题,市民也理当进行配合,但是信息收集的过程需要保护好顾客隐私,不可过度”,张伟表示。
她表示,目前疫情期间具有法定强制收集权限的机构主要有三大类: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街道、乡镇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制定防疫应急预案中明确的信息收集主体。收集个人信息的范围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对不同人群的分类为准。
张伟建议,出入公众场合扫码填写个人信息时,须仔细甄别信息采集主体,若是法定的信息采集主体,为配合国家对疫情的控制,建议如实填写申报;若非法定主体,则有权要求对方出示授权采集公民信息的相关文件,若属于未授权的采集主体,则公民可以拒绝填写个人信息,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投诉。
文 | 周卓然
微博Vlog博主“曹导”近日发布的一个视频登上了热搜,原因是在她在体验做美团外卖骑手的几天中,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歧视”。
而其中最被网友们热议的对象,就是全国年销售额最高的奢侈品高端商场——北京SKP。
在视频中,SKP的保安明确表示穿着“美团骑手”服装不能进入商场,想要进入只有将衣服换掉,或"套件外套进入”。这种阻碍导致曹导陷入了取餐超时的绝望中,引发了公众对于外卖行业的共情。
对于SKP的做法是否侵害了职业平等,许多网友都发出了质疑:“高端商场就高人一等吗?” 其中一部分人认为,SKP设置的限制是看人下菜碟的表现,是歧视某些特定工种、激化阶层矛盾。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外卖员取餐是一种职业行为,而商场也有规范性管理的需求,不必将其上升到“歧视”的层面。
可见,双方争议的核心在在于 “外卖工服”是否能成为一种合理的权利限制标准。这和一些高级餐厅设定Dress Code不同,职业服装具有更显性的身份标识,是一个人获得社会认同的符号,它不应当被分为三六九等。
事实上,这次触发舆论的命门并非仅仅在于“歧视”,而在于这种行为引发了群体的不安全感。
从SKP保安的回应中可以知道,SKP并没有限制外卖人员进入,只是希望限制穿着了外卖工服的人员进入,这似乎意味着当一类人的职业身份外露,他反而优先丧失了作为消费者的权利,而成为了被某个场所进行身份审查的目标。
因此,这种审视是否还会发生在别的特定人群身上,就变成了一个令人担忧的未知数。而基于某一个特定职业群体的区别对待,则伤害了社会的公共情感。
事实上,商场是否能够人为地为某一类特定群体设置入门的障碍,是一个超越了权利范畴的问题。
上海国域达律师事务所的杨旺律师对界面时尚表示,SKP的事件显示出了企业经营自主管理权和外卖小哥自身权利的冲突。一方面,我国的法律规定了人人平等的原则,如果只是身上有标识就遭到限制,而不是衣衫不整的情况,则很可能存在人格权被侵犯的情况。
但另一方面,商场也有自主经营管理权,可以决定什么人可以进店消费。杨旺认为,这种条款如果遭到起诉,一般会被判定条款无效。
这意味着除非对簿公堂,法律的手也无法过于积极地去干预企业自主经营的疆域。SKP作为一个定位高端的商场,它有一定的权限,能够对自己的经营环境进行规划,来提供与消费者提供的溢价相匹配的服务和氛围。
只是,其中的利益平衡非常考验企业经营的智慧。
随着外卖行业的高速发展,如今的都市人都已经形成了高频的外卖消费习惯,这也使得入驻各大办公区、购物中心的餐饮商户几乎都开通了外卖服务。
但是,外卖业的激烈竞争也制造了制度性的恶,比如公司为了提高竞争力,压缩外卖小哥的送餐时间,导致其订单分配过于紧凑。如果送餐超时,赔偿责任则由外卖员自行承担,而顾客对于外卖员超时的差评将会导致其绩效进一步降低。
对于一个基础工种来说,这种倒扣工资的做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导致我们在一些场合也能常看到外卖员奔跑撞人、抢车道等不良行为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承载这些商户的商业体是否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取送外卖在正常且有序的状态下进行,就是各凭本事了。
从目前来看,大型商业体出于管理目标,基本都采用了设置统一取餐点的做法。此前在上海,环贸写字楼也曾命明令禁止外卖人员进入写字楼。据写字楼的说法,这是为了维护写字楼里的办公管理秩序。
同时,环贸写字楼设置了办公楼的外卖交接点,并为其配备了解暑电风扇。但据一些网友表示,由于凉亭太小,许多外卖人员还是只有在太阳下暴晒。
而在本次事件升温后,北京SKP也在7月12日做出回应,称商场有固定的外卖取餐模式,为外卖人员准备了专门的等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