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好,喜欢喝含糖饮料(包括奶茶),我会长胖或得糖尿病吗?
斌姐答疑
相信大家之前看过一篇新闻报道:
广州29岁女生林小姐出现口干腹痛头晕等症状,多脏器出现衰竭,送医院后被确诊为爆发型糖尿病并送进了ICU。医生称,她入院前几天曾喝十几支甜饮料,平日常喝奶茶。
该事件一时之间冲上了微博热搜,引发热议。
< class="pgc-img">>糖尿病和喝含糖饮料到底有没有关系?
经常喝含糖饮料是引发肥胖和糖尿病的诱因,至于是否一定会患病,取决于你的基因、摄入量以及生活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过有关成人和儿童糖摄入的指南,其中强烈推荐人们终生限制游离糖的摄入量。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都建议把游离糖的摄入量限制在每天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最好能进一步限制在5%以下。
< class="pgc-img">>5%~10%的糖究竟有多少?
以成年男子一般每天饮食摄入2000大卡能量为例来计算,占总能量的10%则为200千卡,换算成克数为50克糖,而最佳状态5%以下就是低于25克糖。
一听可口可乐含糖35克,一瓶500毫升的芬达含糖27.9克,而大部分市售甜饮料的含糖量都在8%~12%之间,喝一瓶就很容易超量。奶茶的含糖量就更可怕了,一杯500毫升的奶茶,含糖量最高的达到100多克,最少的也有40多克。
所以,该怎么做,你懂的!
< class="pgc-img">>喝“0蔗糖”的甜饮料可以吗?
用代糖来代替游离糖,缺乏证据来证明它们对人体的各种慢性病能起到预防效果。只是单从甜味剂的特性来看,它本身的热量很少,不会升高血糖水平。
很多人长期食用代糖食品其实是不对的,代糖食品只是帮助糖尿病人或者健康人群戒掉过量甜食、控制能量摄入的一个过渡,切不可作为长期摄入的甜食「替代品」。
正如研究所说,人工代糖虽然暂时欺骗了你的味觉,满足感官需求,却调戏了固有的胰岛素作用机制,从而带来肥胖和糖尿病的隐患。
< class="pgc-img">>哪些不经意的小习惯是戒糖大敌?
日常餐桌上的“隐形糖”很容易被忽视,稍不小心,吃进来糖的数量十分可观。
比如说:很多人喝粥要放糖;喝咖啡要加糖;银耳汤要用冰糖煮;梨汤要用冰糖炖;吃粽子要加蜂蜜;汤圆里面也有糖;拌凉菜为了中和醋的酸味常常放点糖;红烧菜为了增鲜提色要放点糖(比如一份红烧肉含糖40~50克,无锡排骨含糖75克,红烧鱼、鱼香肉丝等含糖25~30克);糖醋类的菜放糖的数量相当可观,如果是荔枝肉之类浓甜菜肴,其中的含糖量可能高达15%。
你平时喜欢喝含糖饮料吗?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作者简介:儿童营养师王斌,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国家高级营养讲师。擅于将医学与现代营养知识相结合,专注于母婴营养健康领域,手把手教你科学喂养孩子!
在上街,只要是有小孩子或者小姐姐的地方就会有奶茶店的存在,走在街上时不时地就会看见漂亮的小姐姐一起走,然后手里拿着某牌子的奶茶,谈笑风生很是高兴。特别是现在天气回暖,奶茶店的人气也变得高涨起来了,有些人几天喝不到奶茶还会难受。好像已经绕晕在奶茶的“真香定律”里了。
< class="pgc-img">>虽然奶茶好喝,但是对于奶茶的制作时会用到什么“料”,那些“料”对于身体有没有危害呢?经常喝呢?“上海疾控”的公众号曾经发表一篇文章表示,奶茶健不健康,主要是看它的材料还有做法。
一:奶茶里面的“奶”和“茶”都是真材实料吗?
其实正宗额奶茶使用牛奶加上砖茶经过熬煮然后制作而成的,但是味道不会像现在市面上的奶茶一样,一杯比一杯甜,但是营养价值却一个比一个低,根本和正宗的奶茶没法儿比。因为奶茶店用的“奶”不是真正的牛奶,而是植脂末,也就是奶精,制作的原料就是氢化植物油还有葡萄糖浆等,加上一点可以美化口味的香料,就成了奶茶里面的“奶”,竟然比正宗的牛奶还白还香。喝起来香,但是确实对人体存在着威胁,饮用过多就会对人体的肝脏还有神经系统造成危害。
二:一杯奶茶就是一颗“热量炸弹”,“无糖”是不是真的?
上海市的消费者保护委员会,曾经对在上海售卖的各个牌子的差不多甜度的奶茶做了实验,实验结果表示,几杯奶茶的含糖量都在34克左右,这还仅仅是平均数,更高的已经有六十多克了。已经超出中国适合居民每天最好摄入不超过25克的标准了。不仅是含糖量还有大量的脂肪,假如一杯奶茶含有30克的脂肪,那么就需要2个小时的骑行才会被消耗掉。经常喝对于人体的健康是没有好处的,容易导致发胖不说,还不利于口腔环境的健康,还会患上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奶茶里面含有的乳酸还有丙酮酸都是需要人体里的大量的钙物质还有镁物质去中和的,所以就很容易导致身体发生骨质疏松。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建议,人体每天摄入的反式脂肪最好不要超过2.2克,而一杯奶茶中含有的反式脂肪已经达到2.7克之多,要是经常喝就会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三:喝一杯奶茶睁眼到天亮?又是为什么?
上海消费者保护协会经过调查与实验,发现几杯奶茶里面含有的咖啡因平均已经有两百多毫克,最高已经有四百多毫克,而一杯美式咖啡含有的咖啡因只有七八十毫克,也就是说一杯奶茶已经比得上3杯的咖啡了。红牛都知道吧,是一款提神的功能型饮料,而一杯奶茶已经可以和7杯红牛差不多了。要是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每天摄入的咖啡因已经有200毫克,可能会导致心跳加速还有影响睡眠质量。长期如此,对于身体也是不利的。特别是孕妇、儿童还有患有心脏病的人不适合喝,咖啡因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看完这三点,肯定会有人提出疑问,那奶茶这么多的害处,还能喝吗?要是实在是想喝,每个月可以喝一杯,切勿贪杯,但最好还是忍住吧。外面的奶茶不能喝,但是在家里也可以和家人一起做一做奶茶,不仅干净健康还可以促进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增长自己的技能,何乐而不为?
< class="pgc-img">>想喝健康奶茶,教你简单方法
原材料:红茶、牛奶、糖
为了不影响饮用的口感,红茶可以用茶包代替,这样就省去了过滤茶叶的步骤。然后烧开大概500毫升的水,放进红茶茶包,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放,正常是7个左右就是刚好的,然后小火煮20分钟左右,揭开锅盖就是一杯香浓的红茶了。
要是想要味道更加的丰富一点,想要什么玫瑰味儿的或者薄荷味儿,就可以在里面放点花瓣或者薄荷叶一起熬煮。煮好之后就可以把茶包还有花瓣叶子用筷子夹掉就可以了。火不关,赶紧倒入牛奶,然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糖,等到锅里没有糖珠,就可以关火,一杯香浓的奶茶就大功告成了。也可以在里面加入点冰块,说不定味道会更好。
< class="pgc-img">>综上所述,奶茶虽然美味,但是也要适量,里面添加什么“料”,你都不知道。实在想喝就可以按照上面的做法,做一杯简易版的奶茶一样可以满足你的“奶茶瘾”。
参考文献:
1. 《网上疯传一杯奶茶=13块方糖 真相在这里》——科普中国 2017-11-01
2. 《这四个奶茶内幕,太多人从没听说过→》——上观新闻 2020-05-09
3. 《喝奶茶到底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光明网 2022-03-12
韩国泡菜芝士卷外焦里嫩满口留香”“里脊肉串3串15元、4串18元”……5月25日晚,记者来到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义乌小商品城夜市,放眼望去,这里的大道上和两旁小巷里分布着各式各样的摊位,小吃、烧烤、玩具、饰品一应俱全。在很多人眼里这里是南京最大的夜市一条街。时至初夏,当天白天气温已至30摄氏度,而晚间为25摄氏度。较为宜人的温度,正是夏日夜市吸引消费者的天然资本。但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夜市红红火火,一些夜市却冷冷清清,而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对当下夜市的现状也有着诸多不满。有些是“热锅”,有些仍是“冷灶”,夜市发展差异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境遇不同的夜市街区
热情的不只有顾客,还有摊主。记者走访发现,在义乌小商品城夜市,不仅有很多晚上兼职出摊的摊主,还有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选择在这里打第一份工——摆摊。不少年轻摊主就是从附近的大学毕业后,来这里卖起了货。摆摊卖鸡尾酒的韩小河告诉记者,这里背靠大学城,有很多大学生顾客,每年寒暑假期间也有住户“兜底”,一年四季生意都很好,这几个月,他每天都能卖出几百元的酒。近期,各地陆续出台鼓励夜市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他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包括夜市在内的夜间经济兴起,主要原因还是夜市能满足年轻人的精神需求以及当下政策的带动。”江苏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蒋昭乙认为,年轻人生活节奏快,白天压力较大,夜间的消费娱乐成为年轻人喜欢的解压方式。
热闹并不是每个夜市的主基调。位于南京市建邺区的紫金1912·玖悦荟港风夜市,在2023年刚开业时曾一度成为南京最热门的夜市和网红打卡点之一,不仅消费者蜂拥而至,也吸引了“郭阿姨月亮馍” 和“朱姐烤苕皮”等众多南京网红摊主入驻。近日,当记者晚上9点左右来到紫金1912·玖悦荟夜市采访时,却发现这里没有了往日的热闹,不少摊位已经闲置,一些摊位上还积满灰尘,前来逛夜市的顾客并不多。“差不多从今年年初开始,这里人就越来越少了,摊位变少,卖的东西也不吸引人,没人来了。”一位仍“坚守”在街区的摊主告诉记者。而包括“郭阿姨月亮馍”在内的诸多网红摊主,也早已相继撤离。“郭阿姨”郭静告诉记者,因为这里的生意越来越差,自己在今年春节之前就离开了。“刚开业的时候生意很好,又是新夜市,又打着老三江夜市的招牌,那会儿我的月亮馍一天能卖约400个,到了年底一天连200个都卖不出去了。”郭静还告诉记者,在她离开紫金1912·玖悦荟夜市之前,月亮馍日销量已经下降到50个左右,入不敷出。
烟火热气中的冷思考
夜市烟火虽热,一些问题仍值得关注。部分摊主告诉记者,虽然夜市愈发火热,但摊位费、管理费也随之上涨,让自己的经营压力不降反增。刚大学毕业的杨玲,因为还没找到心仪的工作,在了解到义乌小商品城夜市的人气后,选择来这里全职摆摊,卖些玛瑙手镯和饰品。杨玲表示,虽然这里生意不错,但每个月的摊位费却高达4000元,有些让人吃不消。虽然夏季是夜市旺季,但仍有一些摊主因为摊位费较高,权衡得失后不得不闭店。记者了解到,在义乌小商品城夜市、南湖夜市等热门夜市中,流动性摊位费通常在2000元到4000元,门店的年租金最高甚至超过30万元。“今年已经给我们涨了3次摊位费了,从去年年底的1500元涨到了现在的2500元,生意哪有这么好做。”在秦淮区多个夜市都有毛绒玩具摊位的李女士表示。
摊位费受夜市人气高低和夜市地段的影响较大,即使是义乌小商品城这样生意较好的夜市街区,也无法保证摊主的生意红火。在义乌小商品城夜市卖了4年里脊串的“猪大里脊”老板徐涛,看到了很多摊主走红,也见证了更多摊位的消失。“走的人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就我的店前面这条街,有时候一个月能换好几家,很多店铺干不满3个月就走了。”徐涛表示,他的门店年租金17万元,而这6平方米左右的所谓“门店”更像一个铁皮箱。徐涛告诉记者,最容易离开的往往是新摊主,因为目前夜市产品同质化严重,他们没法和老品牌竞争。
在一些摊主口中,摊位费成本的上涨造成了商品涨价。记者走访多家夜市后发现,其售卖的很多商品,如今价格甚至已经赶超大型商业中心门店。很多摊位上,一杯奶茶的价格在18元至30元,一支烤串价格在20元至35元,比很多商业中心的店铺还要贵。夜市里一份200多克的“老北京爆肚”则卖出40多元的高价,其中一半还是粉丝等填充物。即使是没有任何管理费、摊位费的“鬼市”,以及越来越多的自发组织的夜市,其商品价格同样居高不下。
出圈“利器”还需差异化打造
夜市经济为何冷热不均?在“郭阿姨”看来,紫金1912·玖悦荟夜市的管理到位、支持充分,但选址存在问题。“我们在新街口、义乌小商品城夜市的生意都很好,包括三江学院,因为那些地方都有稳定的、大量的外地人来消费,这边还是本地人居多。”像这样的例子,在各地都有不少,省内一些夜市在开放几个月后就草草收场,其背后暴露出的则是城市在打造夜市经济时,对夜市选址并没有认真规划,忽视了消费者来源、交通便利性等问题,以及在部分地区,夜市过于饱和、同质化严重。
同时,夜市的迅速发展,造成传统夜市和商场夜市、“鬼市”的竞争愈发激烈。如今可谓处处有夜市,商场和景区每逢节假日有临时的夜市,部分商场的室外广场和室内大厅还有常设的夜间市集。更加自由、产品更丰富的“鬼市”也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鬼市”因为无人管理,售卖商品的种类以及娱乐形式更加多元,消费者甚至可以在“鬼市”欣赏歌舞表演。去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野摊”受“鬼市”影响,在南京各处出现,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食品卫生等管理问题。
“发展夜市经济,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都有着重要意义,但夜市经济也不可盲目发展。一是会造成投资和城市空间的浪费,二是夜市作为打造城市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追求数量往往会忽视管理,最终反而损害了城市形象。”蒋昭乙认为,从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可以看到,夜市已经是城市出圈最直接、最有传播力的产业,而发展夜市经济,需要深入挖掘、应用城市历史文化元素,鼓励本土老字号品牌参与,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夜市经济模式,同时做好选址、产业规划,避免资源浪费。(孙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