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体商场优势:
1.一二线城市综合体人流量大,三四线城市的综合体晚市和节假日人流量大。
2.综合体的主力消费群体年轻化,适合品牌时尚化的餐饮。
3.综合体商场商管处会定期搞引流活动,增加商场人气与客流量。
4.综合体人群集中,品牌曝光度高,适合宣传,提升品牌价值,特别是高加盟类的品牌。
5.综合体统一管理,环境卫生好,综合服务品质高,间接地提升餐饮门店的档次。
6.综合体会综合考虑餐饮品牌结构,同一品类最多两家店,降低直接竞争,扩大了单品类的店面生存空间。
7.综合体商场做餐饮各种证件手续流程办理简单方便,商管会协助解决。
8.综合体商场品牌更新快,机会多。
9.综合体商场的房租无需年付,一般是季度交付,初期投资相对压力小。
< class="pgc-img">>综合体商场的劣势:
1.物业房租成本高,比正常周边市场的费用要高。
2.综合体商场员工工资偏高,人员流动性较大,不稳定。员工今天在这家,明天就有可能在另一家。
3.综合体商场品牌更新快,老旧牌品或门店易更换迭代。最多三年,一直存在的门店就要重装。
4.综合体商场单品类餐饮门店数少,基本上生意不好的店面就要更换,不会再给坚守改变的机会,顾客不喜欢就代表吸引不了流量,商场管理处也就不喜欢,就会想办法调整。
5.综合体商场主流消费年轻化,针对中年以上消费的品牌不适合进商场,以招待高消费的品牌更不适合。
6.综合体管理一般都是统一的,尤其是节假日活动都是统一进行的,必须要做。而日常各店活动也不断,导致综合体所有餐饮门店一直都要做活动,不做活动人气就下降。
7.综合体餐饮的团购套餐多,毛利不高的餐饮品牌不适合进入,因为第三方平台费用高,套餐折扣高。
8.因为商场人流量变动大,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固定消费人群少,没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餐饮回头客很难做,也就是没有稳定的客源,需要靠商场的人气带动生存。商场无人气,此类型的餐饮门店也就没有人气。
近一次去购物中心,你为了啥?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进入购物中心的理由从“买身衣服”变成了“找个餐厅吃饭”。
近两年,餐饮品牌在购物中心的势头越来越猛,无论是面积还是数量,都取得了大幅的提升。
< class="pgc-img">>如今一切皆可网购,而餐饮则成为了线下商场最好的引流手段,重要性被不断放大。
没有餐饮,商场还真活不下去!
为什么餐饮在商场里的地位会不断提高呢?餐饮和商场的结合在这些年里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想要入驻商超进行餐饮创业的小伙伴应该注意哪些关键呢?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看一看吧!
相互磨合、迭代:“商超餐饮”与“餐饮商超”
近些年,商场和餐饮结合的愈发紧密,餐饮品牌成为了商场的引流“利器”,而进驻商场,也成为了品牌提升自身“身价”和快速拓店的重要方式。
从时间线来看,在早期时更多的是餐饮品牌在适应商场的节奏,为了进入商超,品牌对自身的业务进行重新的打磨梳理,成为了为商场而生的“商超餐饮”品牌。
而此后,商场也为餐饮品牌的入驻进行了很多改变,甚至定制了专门的“餐饮商超”。
1.商超餐饮:简化制作,降低SKU
在餐饮与商场结合的初期,可以说餐饮品牌借助商场的“流量红利”快速拓展。
因此,为了入驻和适应商超,很多餐饮品牌都进行了大幅调整。
以西贝为例,商超为西贝的爆发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2014年7月,西贝为了更加贴合商超的属性,对产品、工艺等进行了大幅调整:核心工艺从厨师,前置到中央厨房;菜品精简到60道左右;降低门店生产复杂度,提升菜品稳定性;设置明档,以此吸引客流。
< class="pgc-img">>除西贝外,还有大量的品牌为了适应商超而大幅调整,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降低SKU,无论是正餐还是快餐,在进入商超之前品牌都大幅度对SKU进行了下调,以此降低原料管理节点和控制门店成本。
2.对原料进行排列组合,虽然精简了SKU和原料,但很多品牌通过对原料的排列组合,同样可以呈现很多产品。
3.简化烹饪方式,受场地和成本所限,很多品牌在进入商场前都对产品的烹饪方法进行了精简,这样在拓店时也能够降低店内购置烹饪设备所需投入。
2.餐饮商超:品牌聚集、引流利器
在餐饮品牌进行调整,并且在全国各地的商场里“遍地开花”后,餐饮品牌快速引流的特点开始凸显。
尤其是在电商快速发展之后,消费者来到商场的理由也从购物逐渐转为了餐饮消费,因此,越来越多的商场开始以餐饮为主打,为餐饮品牌设立了种种入驻便利,如最知名的“海底捞免租”, 甚至很多商超设立了专门的餐饮街等。
比如位于中关村的食宝街,在商超之外专门设置了室外和室内的美食街,众多茶饮、小吃、正餐品牌纷纷入驻,如今1期、2期先后开业,生意都十分火爆,甚至成为了当地的地标,为周边新中关等商圈带来了大量客流。
< class="pgc-img">>再如“新晋网红”SKP—S,商场位于北京寸土寸金的国贸,LV、GUCCI等众多国际一线奢侈品牌品牌齐聚一堂,但LV的楼下却开着小满茶田、喜家德、廖记棒棒鸡等餐饮品牌。
在这样高级的商圈之中,相对平价的餐饮品牌仍有一席之地,可见餐饮对于商超的价值已经被逐渐放大,成为了重要的引流手段。
商超红利不断,创业者该入驻么?
在看到商超给餐饮品牌带来的红利后,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选择入驻商超进行餐饮创业,这会是一个好选择么?下面我就来说说商超开店的利与弊。
优势一:相对稳定的客流
与街边店对比,商超的客流更为稳定,尤其是当众多餐饮品牌“扎堆”形成群居效应后,门店的辐射范围也会被大幅扩散。
此外,消费者的“目的性”也会更强,当消费者来到商超的美食街,一定是奔着就餐来的,那么品牌只需要做好转化,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客流。
优势二:更加优秀的环境
相较于街边店的不可控,商圈对区域内品牌的卫生、环境、广告等都会有着严格的管理,因此环境相对来说更加优秀和可控。
优势三:相对更高的客单价
因为入驻了商圈,所以品牌的价值感也会水涨船高,产品更能卖得上价格了,虽然房租成本同样相对较高,但这对于品牌在其他位置的分店来说,同样有着整体品牌的价值感提升。
虽然优势众多,但我们也要看到商超创业一些相对“不友好”的地方,以此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准确判断。
< class="pgc-img">>摩登、奢侈的SKP-S商场仍旧有很多平价餐饮品牌入驻
劣势一:房租贵
商超创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更高的房租,并且有着非常高的入驻门槛,如果是自创品牌,那么在有一定名气之前很难入驻,并且就算入驻了也会因为房租贵导致容错率极低。
所以入驻商超更应该选择成熟的品牌进行加盟创业,以此获得对场地的议价权。
劣势二:竞争激烈
能够入驻商超的品牌大多有一定的名气,如何能够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客流,成为了每一个品牌最为关注的话题。
如果没有足够的品牌势能、营销活动、空间设计,那么面对如此激烈的同行竞争,一定是“九死一生”。
劣势三:潮汐属性
此外,根据商超特性的不同,如休闲类、办公楼附近、儿童类,客流会有一定的潮汐属性,创业者必须将自己品牌的消费场景和时段与商超进行比对,如果在休闲类商超做日常快餐,那么门店的收益一定会大打折扣。
< class="pgc-img">>什么样的品牌适合入驻商超?
在明白商超餐饮创业的优势与劣势后,到底什么类型的品牌适合在这里开店创业呢?
1.知名品牌
对于商超餐饮而言,客流相对稳定,如何形成更高的转化呢,品牌知名度无疑是最强武器。
并且凭借品牌的知名度,可以获得和商场的议价权以及位置选择权,这都让门店有了更高的成活几率。
毋庸置疑,对于创业者而言,相对于进行独立创业,不如选择一个知名的品牌进行加盟,门店的存活率和盈利能力都会更高更强。
2.更“新”的品牌
这里的新并不是指一个全新的品牌,而是在品类、产品、设计上都有着“新花样”的品牌。
相对于社区店更重视“复购”,消费者来到商圈就餐更希望“猎奇”,并且商圈消费者的主要构成就是年轻人,如果品牌缺乏创新,那么很难吸引到顾客。
< class="pgc-img">>3.经典且唯一
如果很难找到更“新”的品牌,那么不如选择一个“经典且唯一”的品牌。
所谓经典是指非常成熟的品类,如烤鱼、烧烤、火锅等,唯一是指在商圈内没有同品类的竞争对手,如果同时满足两个条件,那么在商超的品牌战争中,无疑已经拥有了先天的优势与条件。
结语
如今,消费者的习惯已经发生改变。
人们越来越少因为缺一件东西而到购物中心,餐饮不再是一个单独买东西的地方,而成为了一站式的体验中心,餐饮在其中扮演着最为关键的角色。
而随着商场的种种扶持、利好向餐饮倾斜,商超餐饮也展现着无与伦比的活力。
对创业者而言,只要找准合适的品牌,商超一定会成为成功开店的捷径。
在,商业综合体内餐饮无疑成了最火的业态。过去商业综合体中购物、餐饮、娱乐的比例通常为7:2:1,而现在,餐饮业已经超过了整个业态的50%,有的甚至高达80%。想在商场开餐饮店,就得有些准备!
入驻转型老商场要注意什么
一些转型的老商场,可能各方面都不错,但有一个非常致命的缺点,就是规划时根本没有对上下排水、排烟排污和天然气等消防问题做考虑。
即便是后期花重金对商场进行改造,无非也就是接入天然气,修一些排烟管道而已,在真正的功能上,比现在那些从最开始就规划的商场餐饮相比,有很大的不足。
因此,在面对一些老旧商场的选择时,尽量多去现场了解,看看上下排水,排烟排污等设施的完备程度,尤其是看这些老旧商场的整体改造规划,某种程度上来说,即便是餐饮相关设施改造得很好,但因为所在城市消费者对这个商场曾经定位的固化认知,也并不是最佳的首选方案。
位置假象问题
如何看待商场的招商说明
一些商场,虽然修在最繁华的地段,但门口有很多人流,并不代表商场内部就有很多人流。有些商场里面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的人流如织,但同一时间,旁边的商场里面可能就只有稀稀拉拉几个人。
因此,好的口岸,并不代表有好的商场内部人流量,这是一个常识性认识,切不可仅仅看到商场在黄金口岸上,就理所当然的认为这里以后一定人满为患。
尤其是那些来不来,就说什么自己具有某独家优势之类的话,切不可盲目相信,吹牛不打草稿,在这个行业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品牌商家问题
背靠大树并不好乘凉
有些商场在招商时,首先以各种非常诱人的条件,去吸引一些市场上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餐饮品牌,然后再借此去找其他餐饮商家,让后来的那些商家,错以为商场实力超强,可以跟着这些知名商家分一杯羹。但现实呢?很多时候都并非如此。
如果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各种关系,直接找到招商广告上说的那些知名商家,询问一下他们是否真的要进入,只是有意向,还是已经签订合同,是加盟还是直营?是开分店还是开旗舰店,通过这些信息就可以看出这个品牌进入这个商场的欲望程度。
但,即便是一切信息都表明是利好,也并非就高枕无忧,甚至要更加小心。原因很简单,一个太强势的品牌,在商场开业后,往往是最大的吸客效应,当自身实力不够时,不仅无法分别人的一杯羹,可怕的是在明显对比情况下,自己当成别人好生意的陪衬,不仅没生意,还遭受严重的心灵打击和煎熬。
所以,如果某商场有一两家知名商家入驻,要适当小心一点,自己如果完全不具备品牌优势的情况下,最好避其锋芒,别奢望去和他们正面的竞争。但是,如果这家商场邀请了很多知名品牌的入住,意味着多品牌情况下的吸客效应可能会出现,跟着去一起赚吆喝,也没问题,但需要注意商场内的位置。
商场承诺问题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商场在招商时,会给予各种开业后的承诺,比如各种物业优惠呀,费用减免呀之类的,针对这些承诺,大家要注意两个方面:
其一,是这些承诺目前的到位程度,比如有一家店,商场在开业前承诺会与旁边第三方停车场合作,解决停车的问题,但结果呢?根本解决不了,导致开业后完全没停车位。
其二,是不要在乎小恩小惠,死盯着他们在开业后的宣传承诺,这对于一个新商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问题,一个商场如果没有人流,就算给你免两年房租又能如何?你照样承担不起高昂的人工费用和其他杂费,更主要的是你完全看不到希望,早早就败退了。
因此,面对商场的各种承诺,不要被那些装修减免和房租减免等优惠吸引得昏了脑壳,必须得明白的是:对于一家新餐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节约多少成本,而是有多少客人。因此,着重看商场在营销宣传上的投入计划和预算承诺等,如果一个商场有很高的宣传预算,那至少比不宣传的靠谱很多。
如何考核商场的运营水平?
下面这些方向是值得参考的(指标根据各商场状况自行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