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新华网
新华社重庆1月9日电 题:初判“疑似燃气泄漏燃爆”,现场救援难度较大——重庆武隆食堂坍塌事故调查
新华社记者柯高阳、周文冲
资料图片:1月7日,在重庆市武隆区凤山街道办事处食堂坍塌现场,救援人员在开展救援。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1月7日12时10分,重庆市武隆区凤山街道发生食堂坍塌事故,截至发稿时已致16人不幸遇难、10人受伤。现场救援进展如何?事故为何突然发生?燃气安全“最后一米”如何切实保障?新华社记者在事故现场多方走访,展开调查。
事发时正值午餐,现场救援难度较大
事故发生时,周边许多群众听到了爆炸声,随后现场升起大团的白色烟尘。陈女士是武隆区建设西路一家快餐店的店员,事发时她在店内听到一声巨响:“一开始以为是工地放炮,后来看到消防车、救护车才意识到出事了。”
事故发生后,来自消防、公安、武警等方面的600余名专业人员迅速前往救援。重庆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迅速赶赴事故现场指挥搜救救治工作。
参与救援的消防指战员告诉记者,他们赶到现场时看到食堂所在的一栋二层高小楼已被夷为平地,砖块、预制板、房梁等散落一地。“坍塌房屋使用的是沙砖,建造年代较为久远,整体强度相对较弱。”
记者了解到,坍塌房屋为二层砖混结构建筑,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凤山街道办事处机关内部食堂。街道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燃爆发生时正值午饭时间,20多名职工正在食堂就餐,燃爆发生时就餐职工没能来得及撤离。
记者发现此次救援难度不小。由于食堂位于街道办事处办公楼背后的山坡上,车辆无法通行,大型救援设备难以入场,救援人员只好用铁镐、铁锹和钢钎等工具将建筑材料挖出移开。为避免对被困人员造成二次伤害,消防救援人员用木板顶起坍塌的楼板,出动多只搜救犬在缝隙间搜寻被困人员。
此外,由于人员被困现场集中在不到100平方米的狭小空间,人员承载能力有限,救援人员只能轮番上场施救,对搜救进度造成很大影响。入夜后,夜间救援难度进一步增大。经过10多个小时紧张救援,目前,现场共搜救出26名被困人员,其中16人经抢救无效死亡,10名伤者中有1人伤情危重。
初判“疑似燃气泄漏燃爆” 国务院安委会挂牌督办事故查处
据现场应急指挥部调查,初步判断事故原因为疑似燃气泄漏燃爆。燃气泄漏使得食堂厨房充满天然气,遇明火后爆炸。
城市居民使用的燃气天然气主要成分为无色无味的甲烷CH4,天然气在入户前添加了臭味剂,以便用户及时发现燃气泄漏。此次燃气泄漏后,为何相关人员没能及时发现险情呢?燃气安全专家分析,由于厨房气味相对复杂,仅靠臭味可能无法准确判断。且厨房位于食堂的一角,距离餐厅座位有一定距离,就餐者可能也没闻到明显气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36条规定,餐饮等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燃气的,应当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目前酒店、餐馆等经营性商家的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安装率相对较高,机关、企业等单位内部食堂还没有强制要求。”现场参与事故处置的应急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事发食堂是否已安装相关装置、装置是否正常使用仍待进一步查明。7日午夜,现场救援工作结束后,相关部门已进场勘查,对事故起火点、明火来源、房屋结构等进行详细调查。
目前,重庆市委、市政府已成立了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事故调查组,依法依规调查事故原因和责任。国务院安委会决定,对重庆市武隆区凤山街道办事处食堂坍塌事故查处实行挂牌督办。
事故警示:燃气安全“最后一米”需紧盯
2021年6月13日,湖北十堰一社区集贸市场发生燃气爆炸,造成26人死亡、138人受伤;9月10日,辽宁大连一居民楼发生液化石油气泄漏爆炸;10月21日,辽宁沈阳一饭店发生天然气泄漏事故……近半年来已有多地发生燃气安全事故造成多人伤亡。
记者了解到,2021年下半年重庆市政府开展了全市燃气油气行业安全专项整治,并对燃气安全隐患发现较多的区县进行约谈督促整改,要求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武隆食堂坍塌事故的发生,又一次为燃气安全敲响警钟。
“燃气安全涉及建设、经营、输送、使用等各个环节,各项安全措施必须切实到位。”长期从事燃气安全研究的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彭世尼建议加快实施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建设燃气管网数字地图和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深查彻改全链条风险隐患,提升燃气安全水平。
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是提高燃气安全风险防控的方法之一。专家呼吁,应全面推进泄漏报警器、安全自闭阀等安全装置规范安装使用,筑牢安全防线。对各类企事业单位食堂等集中用气场所,应制定规范,要求强制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并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重庆市政协委员程德安建议,对家庭、单位燃气用户加强燃气安全使用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提高燃气安全意识,从用气主体这一源头上确保燃气安全,从而最大程度减少燃气安全事故的发生。
记者将持续关注事故调查进展。
要菜品好,又要服务佳,还要价格低,一个“内外兼修”的社区食堂,如何立于市场洪流,这是摆在它们面前最实际的问题。
在海棠溪街道海新街社区,一家名为“莎莎”的社区食堂半年时间里扭亏为盈,破题社区食堂运营之道,其中哪些经营理念与方式值得借鉴,记者近日来到这里,一探究竟。
品质为王:让每位老人吃得放心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在轻轨环线上浩站4A出口的左侧,顺着一小坡梯坎往上,就是海新街社区莎莎食堂所在。
上午11点过,记者来到莎莎食堂。一朵粉色的卡通花朵“莎莎”在路口迎接来往食客。走进食堂,一旁是干净整洁的桌椅,一旁的桌面上土豆烧鸡、青椒肉片、耙胡豆、炒笋尖……8种款式菜品冒着热气,看起来十分可口。
李敬远是莎莎食堂的铁粉。每天,他都是第一批来就餐的老人。当天,他正在用餐。“每天都是四荤四素八个菜,70岁以上老人12元。菜品新鲜,几乎天天不重样。”李敬远对于莎莎食堂的满意溢于言表,“菜品搭配得也很合理,不会一味的清淡,偶尔有一两道口味大的菜品,还能刺激我们老年人的食欲。”
“品质为王。”莎莎食堂的负责人吴少凯说着这话很有底气,莎莎食堂离上新街菜市场只有不到10分钟的路程,每天早上6点半,食堂采购员就会前往上新街菜市场买菜,“每天定量采购,如果差一点,10分钟内,新鲜蔬菜就能送到食堂来。”
剩菜剩饭怎么办?“所有的剩菜剩饭都不会留到第二天,一定会在当天处理掉。”吴少凯表示,会尽量控制剩饭剩菜的数量,“毕竟都是经营成本。”
服务至上:体验真正的宾至如归
< class="pgc-img">>家住敦厚街社区聚丰江山里的老陈几乎每天都会走上个10分钟,来到莎莎食堂用餐。老陈饭前需要服药,所以只要他一走进食堂,人刚落座,食堂工作人员刘大姐就会为他递上一杯热开水。
“确实贴心,这是在其他地方享受不到的服务。”老陈很感慨,“在这里,你能感受到食堂真心把你当自己人,把我们老人的需求记到了心里面。”
像老陈这样享受特殊服务的并不占少数,“来食堂的许多老人都有自己的一些习惯,我们都能记住。”刘大姐开始默背,“张大哥最喜欢一个人坐在角落用餐,李姐喝汤一定要用勺子,还有从江北五里店过来的莫老师,走之前要把他的茶杯添满水……”
让每一位走进莎莎食堂的老人都有宾至如归的感受是吴少凯对于服务的要求。在吴少凯看来,社区食堂既是老人的厨房,也是老人的“家”。如今,莎莎食堂每天的客流量接近200人次。吴少凯说:“办食堂不止是为了挣钱,让周边老年人有尊严地过好晚年生活也是他的心愿。”
订餐外卖:更大限度拓宽运营范围
< class="pgc-img">>一边是低廉的价格,一边是人工、水电气等固定成本支出,社区食堂要实现收支平衡,甚至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打开更宽的运营思路。怎样吸引更多客流量,莎莎食堂的秘诀就是“订餐”+“外卖”。
“我们采用多样化的运营模式,为老年人提供订餐、就餐、送餐等便捷服务。” 吴少凯表示,除了提供长期稳定的供餐服务外,部分社区食堂还延伸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把食堂变成了老年活动场所,“老年人享受到更优惠、更贴心的养老服务,社区食堂又有了盈利收入,实现了双赢。”
让社区食堂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吴少凯一直思考的难题,“未来,我们大概率会坚持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通过提供价格实惠、?花样繁多的餐饮服务,?吸引包括学生在内的更广泛人群使用社区食堂,成为‘全龄友好’的社交空间,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街道、社区又将如何帮助其发力?街道相关负责人透露,街道将?尽全力为社区食堂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帮助?解决服务成本问题,?鼓励更多辖区老人使用社区食堂服务,?支持社区食堂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和营养餐增加收入。?
华社重庆1月9日电 题:初判“疑似燃气泄漏燃爆”,现场救援难度较大——重庆武隆食堂坍塌事故调查
新华社记者柯高阳、周文冲
资料图片:1月7日,在重庆市武隆区凤山街道办事处食堂坍塌现场,救援人员在开展救援。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1月7日12时10分,重庆市武隆区凤山街道发生食堂坍塌事故,截至发稿时已致16人不幸遇难、10人受伤。现场救援进展如何?事故为何突然发生?燃气安全“最后一米”如何切实保障?新华社记者在事故现场多方走访,展开调查。
事发时正值午餐,现场救援难度较大
事故发生时,周边许多群众听到了爆炸声,随后现场升起大团的白色烟尘。陈女士是武隆区建设西路一家快餐店的店员,事发时她在店内听到一声巨响:“一开始以为是工地放炮,后来看到消防车、救护车才意识到出事了。”
事故发生后,来自消防、公安、武警等方面的600余名专业人员迅速前往救援。重庆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迅速赶赴事故现场指挥搜救救治工作。
参与救援的消防指战员告诉记者,他们赶到现场时看到食堂所在的一栋二层高小楼已被夷为平地,砖块、预制板、房梁等散落一地。“坍塌房屋使用的是沙砖,建造年代较为久远,整体强度相对较弱。”
记者了解到,坍塌房屋为二层砖混结构建筑,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凤山街道办事处机关内部食堂。街道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燃爆发生时正值午饭时间,20多名职工正在食堂就餐,燃爆发生时就餐职工没能来得及撤离。
记者发现此次救援难度不小。由于食堂位于街道办事处办公楼背后的山坡上,车辆无法通行,大型救援设备难以入场,救援人员只好用铁镐、铁锹和钢钎等工具将建筑材料挖出移开。为避免对被困人员造成二次伤害,消防救援人员用木板顶起坍塌的楼板,出动多只搜救犬在缝隙间搜寻被困人员。
此外,由于人员被困现场集中在不到100平方米的狭小空间,人员承载能力有限,救援人员只能轮番上场施救,对搜救进度造成很大影响。入夜后,夜间救援难度进一步增大。经过10多个小时紧张救援,目前,现场共搜救出26名被困人员,其中16人经抢救无效死亡,10名伤者中有1人伤情危重。
初判“疑似燃气泄漏燃爆” 国务院安委会挂牌督办事故查处
据现场应急指挥部调查,初步判断事故原因为疑似燃气泄漏燃爆。燃气泄漏使得食堂厨房充满天然气,遇明火后爆炸。
城市居民使用的燃气天然气主要成分为无色无味的甲烷CH4,天然气在入户前添加了臭味剂,以便用户及时发现燃气泄漏。此次燃气泄漏后,为何相关人员没能及时发现险情呢?燃气安全专家分析,由于厨房气味相对复杂,仅靠臭味可能无法准确判断。且厨房位于食堂的一角,距离餐厅座位有一定距离,就餐者可能也没闻到明显气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36条规定,餐饮等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燃气的,应当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目前酒店、餐馆等经营性商家的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安装率相对较高,机关、企业等单位内部食堂还没有强制要求。”现场参与事故处置的应急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事发食堂是否已安装相关装置、装置是否正常使用仍待进一步查明。7日午夜,现场救援工作结束后,相关部门已进场勘查,对事故起火点、明火来源、房屋结构等进行详细调查。
目前,重庆市委、市政府已成立了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事故调查组,依法依规调查事故原因和责任。国务院安委会决定,对重庆市武隆区凤山街道办事处食堂坍塌事故查处实行挂牌督办。
事故警示:燃气安全“最后一米”需紧盯
2021年6月13日,湖北十堰一社区集贸市场发生燃气爆炸,造成26人死亡、138人受伤;9月10日,辽宁大连一居民楼发生液化石油气泄漏爆炸;10月21日,辽宁沈阳一饭店发生天然气泄漏事故……近半年来已有多地发生燃气安全事故造成多人伤亡。
记者了解到,2021年下半年重庆市政府开展了全市燃气油气行业安全专项整治,并对燃气安全隐患发现较多的区县进行约谈督促整改,要求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武隆食堂坍塌事故的发生,又一次为燃气安全敲响警钟。
“燃气安全涉及建设、经营、输送、使用等各个环节,各项安全措施必须切实到位。”长期从事燃气安全研究的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彭世尼建议加快实施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建设燃气管网数字地图和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深查彻改全链条风险隐患,提升燃气安全水平。
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是提高燃气安全风险防控的方法之一。专家呼吁,应全面推进泄漏报警器、安全自闭阀等安全装置规范安装使用,筑牢安全防线。对各类企事业单位食堂等集中用气场所,应制定规范,要求强制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并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重庆市政协委员程德安建议,对家庭、单位燃气用户加强燃气安全使用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提高燃气安全意识,从用气主体这一源头上确保燃气安全,从而最大程度减少燃气安全事故的发生。
记者将持续关注事故调查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