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菜品的味道品质是决定餐厅是否能够长久经营的关键因素。许多餐厅总会遇见餐品出品不稳定的问题,餐品味道时好时坏,对餐厅的口碑造成影响。
< class="pgc-img">>但是保证餐品的品质,是餐厅管理中的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想要保证菜品的出品质量,首先要知道造成餐品出品质量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1、食材原料质量不好
对于厨师来说,好的食材是完成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厨艺多么高明的厨师,倘若是利用即将变味的肉、枯黄的蔬菜、变质的海鲜等做出来的菜品,和采用新鲜食材制作出来的菜品,在餐品的品质呈现上还是会有很大的差距。
< class="pgc-img">>2、餐品质量无标准化
以酸菜鱼为例,在一盆酸菜鱼里,酸菜的量是否有规定的标准?酸菜和辣椒的比例应该是多少?对于酸菜鱼来说,酸菜就是这道菜的灵魂,但倘若餐厅没有一个标准数值,很容易让厨师在制作过程中产生多放或者少放的状况,直接影响这道菜的口感。
3、后厨环境脏乱差
在厨房中,苍蝇乱飞、老鼠横行、食材胡乱堆积在一起,在这样的环境下做出来的餐品,质量怎么能得到保证?
食材胡乱堆积易造成原材料之间串味,例如,将牛羊肉等味道较大的食材同蔬菜堆积在一起,会让蔬菜沾染上肉的味道。
4、流程操作不规范
有些虽然规定了厨房操作的流程规范,但没有有效的监管制度,导致厨房出品的各个环节可能都出现了不规范的地方。比如,在处理食材时不尽心,导致食材没处理干净,影响餐品品质。
或者是制定了菜品的标准,但是厨师却不按照标准来制作,随心所欲。例如,炖汤时原料的配比、火候、时间都是需要有一定的标准。但是不少厨师却经常根据自己的经验,随意更改炖汤的配比与时间,造成餐品的品质不稳定。
5、设备工具不保养
厨房的机器、工具不进行保养,容易生产出不良品。需要爆炒的时候,煤气火气却不够大、一锅多用,炒完海鲜后立马炒牛肉......
< class="pgc-img">>在器具没有得到良好的保养情况下,会影响餐品的质量。因此,做好保养机器的工作,对于餐品出品质量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保证餐厅餐品的出品稳定,不让顾客在同一家店吃同一道菜品却吃出不同味道,是餐厅留住顾客的关键。
><>品不稳定,就会引来顾客投诉甚至流失回头客。那么作为出品主要负责部门,后厨该如何保证出品的稳定呢?到底有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标准化的后厨管理制度?
有一位大厨告诉红餐君,其实只要做好几个标准就能保证出品的稳定。
标准菜谱是前提
标准菜谱是统一各类菜品的标准,它是菜品加工数量、质量的依据,使菜品质量基本稳定,有利于成本核算和控制要求:
进货标准化
结合食品安全法,根据菜品标准化菜单中主配料的选料要求进行采购,具体要求为:
计量器帮助厨师定量
列出标准菜单,把握好进货程序后,就必须加强对加工过程的监管,以达到厨房工作人员的正常标准化操作。具体要求是:
配菜量化分档
配菜是菜肴保质保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成本控制的核心。配菜要本着节约和标准进行工作,具体要求是:
烹调过程标准化
烹调是菜品由生到熟、由冷到热的过程,是菜品上桌前一个重要的步骤。原来的厨师多以经验烹调,但实际上这个过程,同样可以实现标准化。
流程标准最重要
操作过程的标准很重要,但最为重要的,是整个流程也要标准化起来。
小结
都说中餐难标准化,但是其实是可以实现绝大部分的标准化的。餐厅出品要想稳定,就需要将一些因素固定下来,比如食材、操作手法、分量等,只有将烹饪过程可控,才能有好的菜品呈现。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来源:红餐网)
><>定,是很多餐厅都会出现的问题,这个责任,当然无可避免的是后厨的责任。今天介绍的这位总厨,就花了很多时间四处学习厨政管理经验,并结合餐厅情况,设计了一套适合餐厅的标准化厨管理念。
经过三四年的推广、落实、调整,才把标准化的后厨建成并稳定下来。用他的话来总结,就是标准化后厨要做好六步十八细节。
?
第一步
标准菜谱是前题
▼
标准菜谱是统一各类菜品的标准,它是菜品加工数量、质量的依据,使菜品质量基本稳定,有利于成本核算和控制要求:
1、标准菜谱基本上是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主辅料配方,规定制作程序,明确装盘形式、盛器规格及味型,指明菜肴的出净率、成本、毛利率和售价。
2、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叙述,叙述中应明确标出烹调的温度和时间对菜点质量的直接影响,应列出操作时加热温度和时间范围,以及制作中菜点达到的程度。
3、标准化菜单需配上图片,以供日常工作中参考。
第二步
进货也要标准化
▼
结合食品安全法,根据菜品标准化菜单中主配料的选料要求进行采购,具体要求为:
1、让食材供应商标准化起来,每次必须带着个人身份证、营业执照复印件、原料检疫证来送货,否则无条件拒收。
2、将所需原材料的标准,包括色泽、味道、质感及形状,每千克约含个数等写在购料单上,提前发给送货人,要求供货商必须按照购料单进行送货,达不到要求的拒绝进入厨房。
3、采购回的原料必须按照六T原则,分类摆放,本着先进先出的原则,不仅要做到荤素原料分开,未加工的食材与加工后的也要分开存放,合理使用。
第三步
计量器帮助厨师定量
▼
列出标准菜单,把握好进货程序后,就必须加强对加工过程的监管,以达到厨房工作人员的正常标准化操作。具体要求是:
1、由行政总厨主持,采用定期每月一次对原料加工人员的培训, 确保日常的加工人员掌握加工标准。
2、加工的过程也是一个监督的过程,因为质量直接关系到菜肴的色、香、味、形,加工人员凡遇到不符合要求的原料,可以拒绝其进入菜品加工程序。遇到此类情况,一方面要追究采购人员的责任,另一方面要设计如何将不合格的原料处理后另作别用(如形状不合格的可以大块变小块,颜色不合格的可以清烹变酱烹,但是不可食用的一定要处理丢弃)。
3、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工具的必须使用,严禁出现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直觉来进行加工,必须确保加工过的成品或半成品不浪费。电子秤、小台秤、天秤、尺子、温度计是后厨不可缺少的计量工具。
第四步
配菜量化分档
▼
配菜是菜肴保质保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成本控制的核心。配菜要本着节约和标准进行工作,具体要求是:
1、配菜时要严格按照标准菜单的份量进行配制,即使无关紧要的小配料,也不能随意更换。例如本应该用胡萝卜片做配料,却随便切几片黄瓜片配上,是不允许的。菜单上是什么料就用什么料,绝对要实现菜品稳定标准。
2、配菜时,必须使用称量工具,就是前面讲到的电子秤、尺子等。将原料用尺子比着切配后,分档上秤称量,再分放在保鲜袋中,保存起来。
3、正常菜品在开餐前,仅限配置3~5份,其余在接到单子后方可配制,以保证菜肴的新鲜与安全。
4、总厨在餐中进行抽查审核,如遇漏配、错配的失误,由责任人承担,进行相应的处罚。
第五步
烹调过程也标准
▼
烹调是菜品由生到熟、由冷到热的过程,是菜品上桌前一个重要的步骤。原来的厨师多以经验烹调,但实际上这个过程,同样可以实现标准化。
1、菜品烹制时,必须按照标准菜单中明确标注的主配料进行操作,出菜口有总厨进行质量监督,对配菜与标准菜谱上的图片不一致的菜品,立即制止退回。
2、菜品在装盘前,必须保证菜肴的成熟度。色泽、味道、质地方面要做到与标准化菜单中所标注的一致。
3、装盘时,菜品的盛器与装饰不能混用,严格按照标准菜谱的图片和说明进行操作。
第六步
流程标准最重要
▼
操作过程的标准很重要,但是最为重要的,是整个流程也要标准化起来。
1、在我们的后厨,多处贴着不同岗位的流程图,随时提醒着大家按照什么样的流程来工作。
2、每个厨师工作牌的背面,是该职位的工作流程图表,每个厨师都要按照自己的工作流程来完成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