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的都市街头,一杯茉莉奶白奶茶,仿佛就是喧嚣中的一抹静谧,带给人一丝清甜的慰藉。这就是茉莉奶白奶茶,一款融合了东方茶韵与西式奶香的独特饮品。
茉莉奶白奶茶,顾名思义,其核心元素便是那洁白如雪的鲜奶与芬芳四溢的茉莉花茶。鲜奶的醇厚与茉莉花茶的清雅,在杯中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卷,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温柔唤醒。
< class="pgc-img">>茉莉奶白加盟费:
1、单店合作服务费5万:合同期2年,符合要求,免费续约
2、保证金1万/店:一次性缴纳,合约解除无息退还
3、店员培训费用1万:培训20天,共7人
4、选址评估费3000:提供选址评估服务
5、线上平台开店费用3万:线上营销费(外卖,点评,开业营销)
6、品牌管理费:实收营业额3%,外卖平台投流2% 、产品上新、市场活动 门店稽核运营管理费用
7、设备费10万起:大设备及操作台/台面小设备
合计:35万不含门店租赁和硬装修成本
< class="pgc-img">>注意事项:
基础费用说明:上述费用为茉莉奶白加盟的基础费用,实际投资金额可能会根据店铺的具体位置、面积、装修风格以及当地市场情况等因素有所变动。
门店租赁和硬装修成本:这些费用并未包含在上述基础费用中,加盟商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另行准备。
市场调研和财务预算:在决定加盟前,建议加盟商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财务预算,以确保投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为对实体经营不易有一定感知的人,对近年来街头常见、品牌不一的奶茶连锁店盈亏状况早就颇为好奇。不久前刚好看到了一篇10万+的刷屏公众号文章,直指几乎所有奶茶加盟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就是“坑”,本质上就是厂家在割加盟者的韭菜,90%都赔钱,剩下的10%也基本是勉强维持赚不到什么钱,甚至“妻离子散一屁股债”。甚是“于我心有戚戚焉”,直到我去了一趟长沙。
长沙街头有一个生存了五六年的本土奶茶品牌,名字四个字,装修与logo均主打古风,密集程度已经达到了就差隔壁并排开店。店内装饰、餐具和周边都有古风元素,杯身上印着泼墨山水画,收银小票底部还会配上带韵味的诗句,这些可以理解为噱头,奇怪的是每家店都在排队,哪怕面对面开了两家,也是各自一条长队。这光靠噱头肯定不行,第一反应应该是雇了“黄牛”党充场。
我与同事几天内特意选了不同地点的几处店面,选择了不同品种的奶茶,现场排队“尽调”了一把。得出了两个结论:
一是该品牌奶茶用料考究,保证了味道的确还不错。
二是尽管我们人生经验有限,但足以发现排队的应该不是黄牛。
特别是我在其他场合试探性地随机问了几个本地消费者之后,他们给出的是发自内心的肯定答案,甚至对其他一两个在其他一二线城市大名鼎鼎的现泡奶茶排头兵嗤之以鼻。这自发的拥护与火爆的经营状况,不禁使我开始反思,是否奶茶加盟真的不挣钱?
从均价5~10元,爱开在学校周边,原料以冲泡粉剂为主的“台湾奶茶”“珍珠奶茶”铺子开始,到以售卖由鲜茶叶和品质牛奶现泡,均价15~35元为主,选址则更偏向商圈和写字楼的奶茶品牌。应该说整个奶茶消费市场在走向健康、天然,并且目标群体开始升级,从以往主要面向学生群体开始转向25~35岁的那群更具购买力的年轻人。
与喝咖啡做一个通俗的比较,既然进星巴克点一杯咖啡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那么国内新式奶茶同样可以承载更多品牌价值和体验,也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仅从店员的现场操作流程来看,现在的两者倒是并无太大区别。“1点点”等头部奶茶品牌均采用了标准操作程序(又称SOP,即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来管理旗下的近千家加盟门店,SOP对茶汤的纯度、奶茶的甜度、奶盖的厚度做出了极为细致的规定。
即便是传统奶茶,“香飘飘”在年复一年绕地球N圈的同时,也给A股奉献了一家质地相当不错的上市公司。因而也就不难理解现在的品牌奶茶将目光盯上年轻人、公司人的同时,资本大鳄将眼光盯上这些奶茶品牌。一些奶茶品牌已经获得动辄数千万乃至上亿元的A轮融资,得以设立工厂并加速开店。
与坚果零食、夜宵生鲜、运动健身、鲜花电商一样,资本的入场赋予了新品牌们更多的可能性,也有了“掀桌子”推倒重来的能力。在资本看来,与年轻人喜欢拿星巴克作为表明自己生活方式的标签一样,最好的前景就是奶茶有一天也成为这种标签,消费者拿着这么一杯,感觉自己像过上了有情调的生活。资本与奶茶加盟商同样期待着人们拿起一杯咖啡时的心情是什么样,拿起一杯茶饮时的心情就是什么样。“消费升级”“新一代生活方式”这些痕迹要打在那些明星茶饮品牌之上,毕竟它们有着高频消费、高现金流、高吸客能力的特性。并且这些奶茶品牌已经直接促成了产业链上游——茶叶的更新迭代,越来越多的奶茶品牌开始与茶叶生产商展开在口味与口感等源头方面的合作。
这又使得话题转回到一开始奶茶加盟到底能不能挣钱之上,难道资本也一并看走了眼?
显然问题不在于该不该加盟,而是在于选了什么品牌去加盟,是“爱惜羽毛”、加盟门槛苛刻的头部品牌,还是加盟费不贵,但品牌没有历史沉淀,甚至是“捞一票就走”的类山寨品牌;加盟模式是形而上的似是而非与“散养”,还是品牌方身体力行,标准执行一字不差等等。
据悉,目前除了喜茶等极少数奶茶品牌,大多奶茶在做出品牌效应后,还是会考虑利用加盟制扩张来“借力”,这本是无可厚非的“双赢”之举。强势品牌侧重于提供统一产品,只要加盟商管理得当,完全可以将产品非常标准化地呈现给消费者。一味强调“商家明明自己可以挣钱,为什么要带非亲非故的你一起玩”,可能属于对底层商业逻辑不甚明了的键盘党。
以某一二线城市常见的头部奶茶品牌(来自于我国宝岛台湾)为例,尽管属于消费者追捧多年的现象级品牌之一,但其开放加盟的时间要在之前两家知名品牌(加盟店均过千家)之后,迄今也不过数百家,以加盟和管理制度严苛著称。这也就不难理解其国内数百家加盟店能将产品和服务品质始终维持在一定水平。据加盟店主自爆进入经营稳定期仍经常遭受来自总部的压力,后者会不定时派管理层到店内检查卫生和物料保质期,派神秘顾客到店内购买产品,检查店员的仪表妆容、服务态度、奶茶质量。总部还会每月一次对所有门店的综合成绩排名,靠后的门店会上“黑榜”。这样质量的加盟店又有什么理由会被消费者遗忘而挣不到钱呢?
回到文初提及的长沙本土该奶茶品牌,根据舆情检测与相关数据库营销数据,其在微博被提及的条数在所有奶茶品牌中排名第三,仅次于两大成名已久的全国性奶茶品牌。不过据其自称,尚未开展加盟甚至直营店迄今也未在长沙以外落地。假设这一品牌放开加盟,是否也是“坑”,也是要开始“割韭菜”呢?恐怕人人争先,想被“坑”、被“割”也不见得有机会。
简而言之,包括但不限于奶茶这个行业,可能的确存在50%以上乃至更高的倒闭率,但是对凭实力脱颖而出,又有历史沉淀、加盟管理得当的品牌并不适用,其给品牌与加盟商带来利益是大概率事件,不清楚为何要一棍子把全行业一起打死?
作者系财经专栏作者
(校对:颜京宁)
|
州第一家喜小茶,也成为了最后一家喜小茶。2022 年 11 月 2 日的喜茶,也成了最后宣告不开放加盟,要直营保证品控的喜茶。
这一周,广州城投大厦的喜小茶饮料厂关闭,也标志着喜茶这一试验性品牌的结束。这一周,喜茶也确认开放加盟业务,将在非一线城市以合适的店型展开事业合伙业务。
< class="pgc-img">>喜小茶没了,因为喜茶变便宜了
打从一开始,喜小茶存在的理由就是为主品牌喜茶探索下沉市场的可能性。在它的微信公众号上,喜小茶的定位是「提供合适、刚好的产品,在合格的标准上尽可能实惠」。
便宜、实惠,这是喜小茶的关键词。2020 年开业时,他们主打鲜奶制造,实惠多料。当时的产品定价区间时 6-16 元——打不过蜜雪冰城,但是比主品牌喜茶便宜了不少。
< class="pgc-img">>目前唯一能看到的喜小茶成绩单是 2021 年发布的《喜小茶一周年小报告》,它在珠三角地区一共有 22 家门店,全年卖出了 280 万杯饮品。用这个报告来计算,那就是每家店一年卖出了 12.73 万杯饮品,每天每家店大概能卖出 350 杯饮品。
这个成绩不算很差,但肯定没有达到喜茶的目标。要知道,喜茶创始人聂云宸曾透露过喜茶门店平均出杯量近 2000 杯/天,单店单月营业额平均在 100 万以上。虽然这是最初新茶饮蓬勃生长的成绩,但差距也颇大。
< class="pgc-img">>招商证券曾经调研过喜茶,他们的结论是喜茶一杯奶茶店每天卖出 800 杯,才可开始实现盈利。喜小茶门店的成本没那么高,但客单价也远不如喜茶,一天如果只能卖 350 杯,恐怕是担不起喜茶最初想要用它打造新品牌、探索新市场厚望的。
当然,卖得饮料没那么多是一回事,喜小茶不复存在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喜茶本身也变得更便宜了。喜茶也承认这一点,他们对媒体表示,随着喜茶价格调整,喜小茶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
换句话说,喜茶价格都已经低到 9 元一杯了,6 元多一杯的喜小茶也没必要继续了。两个品牌名字关联度高,用的品牌势能相同,不如在新茶饮增速没那么快的时候专注推广更有潜力的主品牌。
< class="pgc-img">▲ 两个品牌区别度不高,连 logo 都一样
>这是喜茶的选择。
从原先冲击更高价格的 138 元的大颗猫山王榴莲到下探 9 元的新茶饮,喜茶年初向消费者承诺的不再推出 29 元以上的饮品新品,还承诺不再涨价都标志着,新茶饮的中场战事全在下沉市场。
< class="pgc-img">▲ 两个新茶饮品牌都推出过贵价猫山王榴莲
>告别野蛮生长,新茶饮都在下沉
如果忘了曾经喜茶、奈雪的贵,可能会对品牌今天的便宜缺少认知。
单年的奈雪招股书显示,2020 年前三季度的客单价为 43.3 元,在中国高端现制茶饮连锁店中位居前列,行业均值约为人民币 35 元。
不是喜茶、奈雪 35 元,是整个行业平均客单价在 35 元,喜茶、奈雪这两个标志性品牌还要更贵。买一杯 40+ 的奶茶在 2 年前不新鲜,但在今天却是一件不常见的事。
< class="pgc-img">▲ 2020 年的市场和今天相比完全不同
>今天,奈雪的客单价也一路下滑。在 2022 年中期业绩报告会上,奈雪 2021.01-2022.08 的客单价基本都在下降。
或许正是品牌发现了这个趋势,新茶饮们才不由自主地一同选择了降价。
现在的喜茶 9-29 元,奈雪也多为 20 元以下的新品。曾经的喜茶、奈雪把猫山王榴莲饮品卖到 88 甚至 138 元,但在新茶饮没那么受关注的时候,降价让自己成为更多消费者的选择成了重中之重。
< class="pgc-img">▲喜茶价格降幅对比. 图片来自:开菠萝财经
>「喜茶自由」有了,但喜茶、奈雪和其他新茶饮品牌的差别也没那么大了。疯狂内卷的新茶饮市场,让所有品牌都压力不小。近些年的新茶饮品牌其实动作更多了,发新品更频繁,搞联名更频繁,但是出圈的茶饮变少了。
今年喜茶的喜柿多多评价就不错,单日最高销量高达 10 万杯,是国庆假期期间各地喜茶门店销量第一的单品。它的评价很好,卖得也不错,但你提到柿子茶可不一定能立刻想到喜茶。作为对比,当年的芝芝葡萄、芝芝桃桃可现在还是喜茶的代表呢。
< class="pgc-img">>原因很简单,新茶饮真的太「卷」了。
喜茶柿子茶好喝,跟上的品牌还更多,不仅是奈雪的茶、伏小桃推出了柿子茶,就连只有本地人知道的小而美饮品店也纷纷跟上。当你推出一个新品大受欢迎,那叫品牌特色。但当行业所有品牌都推出了这种新品,你也只能出现在视频博主的评测视频中,看看哪个柿子味重,哪个和茶底结合更自然。
< class="pgc-img">>受伤的不只是喜茶,而是所有已经成熟的新茶饮品牌。像奈雪的茶推出的霸气一升桃、霸气一桶瓜评价也不错,系列上架一周销量均超一百万杯。但也没谁会觉得这是奈雪特色,毕竟霸王杯、霸王桶也实在是太多了。
当饮品本身拉不出差距,降价、下沉是远远不够的。
< class="pgc-img">>醒醒曾经是喜茶的忠实消费者,但她对近年喜茶的印象只是「新品变多了,排队变少了」。
这不一定是件好事。因为当年的她是路过一家喜茶排队只要半小时必喝的资深顾客,买完还想发个朋友圈。现在的她不再纠结于品牌,对她来说这些品牌和一点点、coco 没什么区别,就只是纠结一下今天想喝贵的还是便宜的。
最主要我感觉还是这种果茶变多了,有很多小品牌也会做这种鲜果茶,味道其实差不多少。
卷到了极致,新茶饮品牌赚钱更难了。
< class="pgc-img">▲ 同类柿子饮品无敌多
>太卷了,喜茶奈雪还能怎么赚钱
奈雪流血上市,收入下滑,喜茶开店放缓的同时,砍掉副品牌。摆在他们前面的问题其实是一样的——怎样才能赚钱?
为了赚钱,曾经坚定不开放加盟的喜茶也松口了。今天,喜茶通过《中国饮品快报》对外宣布:
< class="pgc-img">>喜茶将在非一线城市以合适的店型开展事业合伙业务。
喜茶解释,为了让更多用户能更快地喝到喜茶,感受喜茶的品质与酷,在全国门店已全面实行门店合伙人机制的基础上,喜茶将依托于十年来已经积累的经验、能力和资源,在非一线城市以合适的店型展开事业合伙业务。
喜茶会对事业合伙人进行严格筛选和充分赋能,并将在品牌、产品、品控、食安、营运、培训、供应链等方面为事业合伙人提供支持。
终究还是开放了加盟,让人意外也不意外。
意外在于开放加盟后,品牌饮品的品控肯定会大受影响,这和品牌原先宣称展现的形象仍有差距,毕竟创始人的承诺仍在耳畔,想不到今天就开放了加盟。不意外在于,茶饮行业,对于品牌来说,加盟就是一条能够盈利的持续的道路。
蜜雪冰城的招股书告诉我们,卖奶茶不赚钱,但给加盟商卖材料赚钱。蜜雪冰城招股书显示,从 2019 年开始,总营收中占比在 85% 以上的一直是「向加盟商销售各类制作现制饮品和现制冰淇淋所需食材及包装材料」的业务。
< class="pgc-img">▲ 蜜雪冰城招股书
>对比蜜雪冰城高达 99.8% 的加盟比例,与其说是卖奶茶,还不如说这个品牌主要靠给加盟商卖材料赚钱。
蜜雪冰城 2 万店是这么来的,但 2 万店之下的第二品牌也是这么来的,这就是书亦烧仙草。
截止 2021 年 8 月底,书亦烧仙草共开设门店 6861 家。官网显示的加盟信息中,首批物料费用为 4.5 万元,单店首月费用 40 万+,还有加盟合作费,剩下的就是源远流长的食材和包装费了。至少目前 7000 家左右的店铺已经证明了,这个路子走得通。
< class="pgc-img">>所以喜茶也这么做了,保证一线城市品控,在非一线城市加盟扩张是他们相处的新解法。
没开放加盟的奈雪则还在降本增效的路上。这种向写字楼延伸的轻门店是奈雪押宝的关键,它没有现烘面包房,店员更少,成本更低。奈雪自己也发现,Pro 店已被充分验证,未来现有的标准店也将陆续转为 PRO 店,将降低成本做到极致。
< class="pgc-img">>2022 年中期业绩报告中,自动化也是奈雪发展的方向,不仅有自动制茶机,未来还要奶盖机、茶汤均质器等。其实说到底还是为了省人力,并且保证单位时间内能够做出的茶饮更多。但这也只是为了降低成本,如果成本已经低到极致还无法盈利,奈雪或许也得开加盟了。
喜茶、奈雪,这曾是新茶饮浪潮中最瞩目的两个品牌,一同寻找新茶饮的盈利良方。现在,喜茶选择了加盟,奈雪则还在不断尝试。
< class="pgc-img">>但对消费者而言,他们关心的永远是这杯茶是不是像以前一样好喝,是不是还能更便宜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