噜咕噜——锅里辣油开始冒泡,热气混着香气直往上升,陈涛站在一大家子中间,给两个孩子往锅里挤虾滑……这是他们全家每周的固定安排,在家吃火锅。
40岁的陈涛去年告别广州,回到家乡河南驻马店泌阳县。作为“聚餐爱好者”的他给如今的县城生活打了8分满意度,这与当地便捷的餐饮生活不无关系:出家门沿街就是他常去的甜品店和“锅圈店”,后者提供包括火锅烧烤食材在内的多品类“一站式”购物服务。店内各种筒灯、射灯组合出明亮、温暖的氛围,在泌阳这座小城里格外显眼。
陈涛生活方式形成的背后,是以锅圈食汇为代表的连锁企业在下沉市场持续扩张:在其如今遍布全国的逾万家门店中,71%开在省会以下城市,县乡两级占43%;锅圈门店正如毛细血管般持续深入最基层的社区。
受访的多位锅圈方面人士、中部和沿海加盟商及消费者形成的一个共识是: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在逐渐释放,同时经历着需求升级与优质供给稀缺的错配,锅圈食汇正通过打造极致产业链效率、创新消费供给,以平价的方式做下沉市场“吃”的消费升级。
在外界眼中,用不到7年便实现万店规模并在港交所上市的锅圈,不断押重了火锅市场大繁荣、流量由商超向社区转变及“在家吃饭”需求不断扩容等一系列时机。当被问及“押宝秘诀”,锅圈食品董事长杨明超的答案却出奇的简单——“不是流量逻辑,是消费需求逻辑。”
“找到真实的消费需求并想法满足。”大道至简。
县乡消费者:分类购买显理性,吃好东西是“刚需”
陈涛的二孩上周刚过完生日,聚会前,他将新置的白色大理石长桌放在近40平方米的客厅里,定制了“双层熊出没蛋糕”,并在聚餐当天请亲友吃了一桌“锅圈”,但桌上摆的是从街边小摊入手的塑料茶杯,自己穿的是从小摊买的几十块的衬衫。
曾在美国和广州工作的陈涛如今回流到泌阳,在家吃火锅一直是他的心头好,异国他乡商超食材全品牌化的陈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没想到的是,如今在泌阳的家里也能吃一顿“有牌子”的正宗火锅,甚至能涮到脑花和墨鱼仔,价格还比堂食便宜。
锅圈进入前,这个人口约70万的县城里很难找到品控好又平价的火锅食材,种类丰富度更谈不上。而关于自己看似有些矛盾的消费习惯,陈涛称,“常在家聚餐,想把客厅布置得漂亮点,但自己穿什么不重要,钱主要花在孩子和吃上。”
陈涛家的购买习惯,是泌阳乃至县域消费者的一个缩影。
县域是链接城市与乡村的重要纽带,为进一步发挥县域商业对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促进作用,商务部等九部门8月份联合发布了《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持续推动供应链、物流配送、商品和服务下沉。
当前能够展望的是,包含县域在内的广袤下沉市场,在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下,受房价、生活成本相对较低等综合因素影响,消费潜力将持续被释放。麦肯锡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个人消费规模将达到65.3万亿元,超66%的增长将来自于包括三线及以下城市、县乡市场在内的下沉市场。而这样的潜力和需求也需要相关行业,包括锅圈在内的企业的持续挖掘和满足。
锅圈一些消费者和加盟商的看法提供了一个观察角度,下沉市场消费目前仍以“刚需”为主,购买倾向正日渐趋于“分类消费”:对某些品类不太在意品牌,对某些品类更在意品牌,特别是母婴、食品等民生类产品。
下沉市场存在大量家庭聚餐和吃好东西的“刚需”。
一方面是便利的场所和充裕的时间,受访者所在的河南、河北等县乡,120平方米的家庭住宅面积几乎是“标配”,两三层的小楼也随处可见;亲友住房之间,骑车最长也不过十几分钟,“组局”频繁、便利。
此外,县乡企事业单位居民下午5、6点下班是常态,而遍布乡镇的“计件制”工厂作业时间则更为灵活,此外,还有不少人经营着自己的小店,自己当老板;当地几个好友每人出2、30块钱搭伙吃饭极为常见。
在口味方面,随着近年来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城乡人口加速流动,消费者多区域生活工作趋于常态,带动县乡亲友“嘴巴越来越挑”,但下沉市场餐食供给的品质和丰富度有限。
河北保定市涞水县居民张永跃回忆,过去在家吃火锅要跑三个地方——肉铺、超市和菜站,且商品品类少、散装杂牌缺食安保障。“锅圈在县城是一种质量较高的新事物,带来了生活品质的提升”。河北邢台市宁晋县的锅圈门店老板赵玉涛同时谈到,“虾滑尤其受宝妈们喜欢,有人还自创了‘虾滑煎饼’……至少半数顾客对门店全品类陈列有感知。”
无论是从万店连锁品牌、全国统一供应链、700余种品类“一站式”供给的角度,乃至产品售价低于堂食 、“先入先出”的质量管理……锅圈门店这些特征,可谓一一切中了消费者痛点,以平价的方式满足了其对吃的消费升级。
河南周口市项城市秣陵镇的锅圈门店店主高冬冬提到一个细节,“以前当地连肉卷都买不到,毛肚这些更没有,而且大家也不大会吃,做出来的更像是大锅炖菜。开锅圈后,食材丰富了,但有居民曾反应炖出来的毛肚嚼不烂,后来才知道是做的方法不对,一些食材是适合涮,这就是锅圈带来的专业。”
从中部到沿海,万店背后不是简单的复制
“2019年开店时,想着一年能赚个5万块钱就很开心了。” 回忆加盟锅圈之初,高冬冬不由感叹。
高冬冬所在的秣陵镇,是河南东南部一个约7万人口的小镇,下辖29个行政村。镇上主街沿线多居民自建的两三层小楼,高冬冬在自家的一层经营着约60平方米的锅圈“标准店”,省去了房租,去年单店业绩做到了近百万营收。如今,高冬冬已陆续在临近的周口沈丘县的两个乡镇接连开了3家门店。
在他看来,产品力、便利性和专业度是门店业绩增长主要因素,他同时分享了几个有意思的观察:当地乡镇消费者在各种节庆尤其是过年时吃火锅越来越普遍,似乎厌倦了“除夕吃不完,从初一吃到初五”的炒菜;此外,主力消费者一部分是孩子的长辈,以及在当地服装厂上班的年轻女性,看似消费偏好不同的两类人却在吃上做出了相同的消费决策,前者买锅圈“给孩子吃着放心”,后者“向往更有品质的生活”。
高冬冬的门店是锅圈在中部省份县乡门店的一个侧写:店型“下沉”,既有面积偏大的标准店,在主街扩大曝光度,亦有兼顾成本收益的乡镇店或“店中店”;选址简单,特别在乡镇,通常都选在唯一一条主街上,门店间租金差不多,部分店甚至直接开在沿街的加盟商住房里;产品结构方面,鉴于高频消费人群尤兼顾家中老少喜好,红汤、清汤锅底各占半壁江山,且鱼虾类适合儿童的高蛋白餐食备货占比偏高。
高冬冬在秣陵县的家,一层经营着锅圈门店。
锅圈自河南起家,成立第三个月县城首店即落成,到覆盖该省全市县仅3年半。而外界知之甚少的是,在东部沿海区域,尽管人口规模、经济水平等与中西部有显著差异,但“锅圈速度”依然可被复制,例如,锅圈用不到4年即覆盖浙江全市县。
因地制宜,贯穿锅圈拓店和管理的全过程。锅圈一位浙江招商经理谈到,相较于中西部省区,当地市县经济发展程度、居民消费力等与省会城市差异没有太大,开店逻辑因而较为接近省会城市:店型都采用“标准店”;选址决策需参考客流量、租金、周边居民区消费特征等多种因素;此外,口味偏重的产品很受欢迎,当地工厂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尤其是外地年轻人,朋友间聚餐需求相对更多。
他同时强调,浙商对做买卖的需求尤其大,加盟商特别看重运招人员的“专业度”。浙江嘉兴桐乡市濮院镇一位加盟商谈到,选址方面从锅圈得到的帮助很有用。自己的首店原本开在一个老区菜场旁边,周边缺少住宅,后经锅圈运招团队持续建议,搬到了居民区环绕的主街,业绩由此显著提升。
而对于首次经营门店的“80后”浙江温州永嘉县加盟商叶斌而言,锅圈的一系列培训课程就像“游戏通关攻略”,一学就会。
如今,锅圈门店已覆盖中国内地31个省份,全链路供应链体系的创新性打造,基于此形成的极致产业链效率,以及品牌实力与品质口碑的强化等共同支撑起锅圈万店的扩张基础;而从辽阔雄浑的大西北到精致秀美的东部沿海,锅圈万店不仅是数量的叠加和简单的复制,足够“下沉”的运营管理模式,对不同地域、乃至不同社区居民消费习惯和口味偏好的精准把握,再反向作用于产品研发和生产,同样是其持续进击的根基支撑。
基于消费需求,从火锅、烧烤切入后,根据锅圈招股书,未来将积极拓展产品类别和组合,不断延申至露营、一人食等更多消费场景。正如投资人冯卫东此前断言,“锅圈这种业态有开万店的基础,但万店一定不是终点。”
从县城到一线 进击的加盟商与锅圈的“双线”扩张
张永跃因美食与便利性与锅圈结缘,早期在涞水县加盟三家门店,去年营收超500万;如今,他正筹划着在临近涞水的高碑店市继续开店。同时,在涞水、北京两边生活的他还将目光投向了北京,今年已在北京东城区和石景山区开了两家店。
关于从县城到一线城市的拓店节奏,他谈到,一线城市开店虽然成本较高,但消费力强,客单价也高,北京昌平区一位加盟商已开了7家店,“开锅圈没有地域限制。”
从锅圈招股书来看,截至今年4月,约1/3的加盟商经营超过一家门店,且自2020年到今年4月,其省会城市以上的门店数占比逐年递增。
万店之后,锅圈在全国的发展逻辑,据锅圈招股书,是省会及直辖市门店与县乡镇等“下沉”区域的“双线”扩张。
与此同时,杨明超进一步丰富了“下沉”的内涵,“锅圈的下沉,包含了县乡市场,还有最基层的社区。这种下沉,令我们和消费者距离近,嘴巴近,心也近。”如何做社区居民的好邻居,无论在全国哪个区域都是锅圈门店运营的重要考量。
支撑一个消费企业基业长青的因素中,“人”永远是最核心的。杨明超分享了一个洞察,“我们这个时代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会有更新的生活方式选择,饭要吃,但不一定那么麻烦,这就需要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我们相信这种发展趋势和未来,将不断强化品牌影响力,力争通过门店无处不在,形成竞争首选,再变成随手可得,慢慢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在大都市,深夜里锅圈门店温暖的光安抚着打拼人的胃和心,在县乡里,热气腾腾的锅圈锅气是家中温暖的场景,在煮涮炒烤中留住时光的香气。
河北邢台市宁晋县的一家锅圈门店,夜晚门店的门头灯一直亮到凌晨后,在这座小县城格外显眼,“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文中陈涛为化名)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金错刀频道
>你见过这个“红配绿”招牌吗?
虽然看起来有点土气,这几年,这个招牌悄悄遍布全国各地,无论县城还是一二线,颇有席卷中国之势。
它就是锅圈食汇。
< class="pgc-img">>小店不大,只有四五十平,但五脏俱全,从火锅到烧烤,从食材到设备都能买到。
很多人想不到,就这么一个土里土气的街边店,它居然年入40亿,3年营收141亿,最近还要上市了。
< class="pgc-img">>甚至市场上还有这么一种说法:河南两个地头蛇,前有蜜雪冰城,后有锅圈食汇。
虽然锅圈的名气目前还弱于蜜雪冰城,但比蜜雪冰城更狠的是,这个街边店,即使被加盟商指着鼻子骂,也不耽误它开一万家。
这个锅圈,凭啥凶猛速度如同开了挂?
< class="pgc-img">>蜜雪冰城舍友,
火到让茅台抢着送钱
想搞清楚这个街边店为何逆袭,还要从锅圈的过去说起。
很多人不知道,最初的锅圈,还是蜜雪冰城的舍友。
河南人杨明超,某天和儿子想在家吃火锅,到附近超市买食材,种类少,又很贵,没什么选择余地。
更倒霉的是,他在家吃火锅,因为不小心碰到电线还烫伤了腿。
< class="pgc-img">>有餐饮行业多年经验,当时他就琢磨,能不能自己做一个。
2003年,杨明超租了郑州一个工厂车间的东头,当时西头也有一家创业公司,叫蜜雪冰城。
在“去火锅店”和“外卖到家”之外,杨明超造出了“在家吃火锅”概念——卖材料。
< class="pgc-img">>既然是卖原料,就离不开抱供应商大腿,别人是发挥投资人的钞能力,而锅圈则是靠老乡帮老乡。
河南的一个县,让锅圈轻松搞定了行业最难啃的供应链硬骨头。
这个小县城里,有很多小公司只专注做一个品类:澄明食品做一个番茄,大家旺食品做一只鸡,和一肉业做一头牛,茂源羊业做一只羊,丸来丸去食品做一个丸子......当地人也很认这些牌子。
< class="pgc-img">>锅圈很有眼光,投资了这些同是老乡的供应商们,跟他们深度捆绑,这也让供应商80%的产能,都低价供给了锅圈。
有老乡帮忙,再加上第一个踩中“居家火锅”红利,在大本营河南,锅圈很快混的风生水起,2017年,锅圈首家线下门店在郑州开业,仅一年时间,门店数量就突破500家。
< class="pgc-img">>资本也是闻声而动,短短两年锅圈估值飙到130亿,茅台、三全、物美都是投资人,给它送过钱。
火起来以后,锅圈还发明了“锅区房”新概念,指的是小区位置附近有锅圈的房子。
据说有的房产中介,甚至把锅圈当成销售招牌:
“带顾客看房时,看到附近有锅圈,他就会下意识觉得这个地方比较便利,自然会对房子加分了。”
< class="pgc-img">>狂开10000家背后,
为何敢把命交给加盟商?
不光是大本营河南,锅圈这几年在河南之外的发展,也只能用狂飙来形容。
官网显示,截止今年3月,锅圈已经开了10000家店。
6年开万家店,这是什么水平?要知道,以开店狂魔著称的瑞幸,不过也才8000多家。
锅圈过去在河南狂飙,靠老乡,如今在国内,全靠加盟。
为了招揽加盟商,锅圈最开始抛出的诱惑也很诱人:0元加盟,还大胆给出承诺,保证大部分店铺10-12个月能收回本金。
< class="pgc-img">>但有的加盟商交完钱就傻眼了,卖了几个月还在亏钱,甚至一度有传言称锅圈是在割韭菜。
< class="pgc-img">>冒着人设崩塌的风险,也要头铁走加盟这条路,为啥锅圈敢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加盟商?
1.逼疯加盟商后,悄悄提高门槛
曾经,锅圈加盟商越来越多,悲欢也是各不相同。有人赚的盆满钵满,也有人不惜掏空老婆本,生意依旧惨淡。
锅圈的金字招牌固然火,但有一个逼疯所有加盟商的痛点,那就是贵!
房租、装修加上买材料一圈下来就要几十万,很多人开店不赚钱也是这个原因。
锅圈也发现了,所以这两年,锅圈在悄悄提高门槛,不是有钱就能加盟。
< class="pgc-img">>刀哥以咨询加盟为由,联系到锅圈北京市场负责人,对方坦言每天都有不少人来咨询,但想在昌平开加盟店,已经不赚钱了,也不建议小白来做。
因为针对具体地区,官方会有专门把控,现在昌平有40多家店,已把黄金位置占满。“从零扶持一个新店不容易啊,加盟商不赚钱就会来找我们。”
抛开赚不赚钱,至少从锅圈在对加盟商的教学上看,还是上心的。为了带新人,锅圈砸1500万元建立锅圈学堂,还请金牌店长做专访、直播授课。
< class="pgc-img">>很多人质疑锅圈这是在作秀、割韭菜,殊不知羊毛还要从羊身上出:
只有让加盟商先赚到钱,锅圈才能赚到钱。
2.基建狂魔,保命牌自己造
敢放开加盟,保命牌之一就是要掌握自己的供应链。
比如以加盟出名的蜜雪冰城、瑞幸都是妥妥的供应链大佬。
锅圈也不例外,目前在上游合作了600多家工厂,在上海、成都等地建立6座食材研发中心,据锅圈自己透露,产品有700多个SKU,超过90%是自研。
除了干这些,锅圈在全国还拥有17个现代化中心仓、30多个分仓冷配物流网络、1000多个冷冻前置仓,狠到连物流体系都自己从零干起。
< class="pgc-img">>为何要花如此大力气建供应链?答案还是为了向加盟商卖食材成品。
不愧是蜜雪冰城的前舍友,锅圈算是学到了精髓。最猛的时候,几个月就开了4000多家,截至2022年底,锅圈在全国已有一万家门店。
< class="pgc-img">>表面看,加盟带给锅圈的,是不花一分钱,就能开到全国。
实际上,锅圈靠着向加盟商卖材料,早已悄悄赚到百亿身价。
锅圈创始人曾如此解读,“锅圈不是做门店的,而是做供应链的。”
3.卖产品,不如卖点子
加盟商最缺的是火锅底料么?是烧烤架子么?当然不是。只有各种细微服务到位了,加盟商才愿意跟它合作。
锅圈知道,与其向加盟商卖底料,不如卖方案。
比如锅圈食汇的虾滑产品,会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给加盟商提供了120克、150克和200克等不同的规格,并给出相应进货建议。
< class="pgc-img">>有的加盟门店刚开业时,锅圈还会发一些拉新活动方案,包括加群下单送鸡蛋、给小朋友送气球。
杨明超说过,“店长兴,店就兴,店长强,发展势头就强。”
能搞定加盟商,自然也就能搞定用户。
< class="pgc-img">>锅圈能出圈,
每个懒人都有责任!
别看锅圈这么猛,其实它进军的火锅底料赛道,并不是个好做的生意。
在家吃火锅不新鲜。早有懒熊火锅主打“在家火锅+中餐”卖点。
< class="pgc-img">>而且加盟,早已不是什么创新模式,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更是各大电商平台玩腻的打法。
跟前人比,走加盟+配送的锅圈凭啥能活下来,还活得很滋润?
< class="pgc-img">>很多人觉得,跟火锅店比,锅圈明显胜在了便宜。跟生鲜超市比,它也有独特的优势。
一般的超市,原料买回来还要自己处理食材,而锅圈直接省去了用户买菜、择菜、洗菜、切菜、配菜等环节,用户想要店员洗菜的话,可以直接在订单备注。
< class="pgc-img">>这样一对比,锅圈的确亲民多了。
但刀哥觉得,它能火的关键,还是在于细分领域的极致。
目前锅圈食汇的SKU产品有700多种,很多独有的食材或设备,你去超市也好,去生鲜店也好,都难买到,毕竟光餐具就有30多种。
< class="pgc-img">>同时它还占了一个优势,那就是开在家门口的方便,同类型的对手都没它开店多,想吃什么直接就能买,也省去了在线上点单还要等待配送的麻烦。
跟火锅店比性价比,跟超市比服务,跟电商比效率,拿自己的长处,硬刚对手的短板。
这也应了那句调侃,锅圈能出圈,多亏了懒人。
< class="pgc-img">>更狠的是,锅圈还很懂人性,时不时搞点福利吸引用户。
刀哥的真实感受是,有次去锅圈买了一堆东西后,店员直接送个锅。
锅圈还相当土豪,经常搞出各种试吃:小龙虾、烤肉......上一次见到如此豪华的试吃,还是在山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去锅圈买烧烤,店员还会热心给消费者推荐营地。
< class="pgc-img">>很多加盟者后来在采访时也表示,对用户的关心,都是慢慢学来的。
表面上,锅圈秀服务给消费者看,实际上,是锅圈为自己拉来了可以忠诚“卖命”的合伙人。
< class="pgc-img">>在小领域干第一,小老弟也能迸发出老大哥的能量。
结语:
很多人,都曾被实体门店的天价火锅逼疯。
比如18元的5片土豆,前不久被骂上热搜。
还有某火锅品牌被曝出缺斤少两,有业内人士表示这都是行业心照不宣的小动作。
< class="pgc-img">>高溢价劝退人们去实体店里消费,选择宅家吃火锅,进而给锅圈们“钻空子”的机会。
当然,8岁的锅圈,也不是高枕无忧。
毕竟这行的门槛不算太高,锅圈拥有的服务、产品,以及一切能靠时间积累的成绩,同行慢慢来也可以抄走。
而且因为砸钱做供应链,年入40亿的风光背后,锅圈的净利润只有2.4亿,往深了说都是心酸。
< class="pgc-img">>但左手加盟抢占市场,右手供应链把控产品,即使暂时利润微薄,底气却很稳。
毕竟比起卷门店,卷价格,只专心卷产品可能更轻松。
与其跟风挖金子,不如轻松卖铲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篇作者 | 江源#4月财经新势力#
于回龙观华联的鱼乐贝贝门店已无人打理
给孩子在水育馆办的卡被擅自转到其他门店、还没享受服务直营店就“跑路”了……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发现,“鱼乐贝贝”水育馆多家门店被消费者投诉“失联”,在被工商及法院多次、多项处罚并监控后,该公司运营部门仍在“暗中”招揽加盟商。
事件
水育馆突然停业
会员被转到其他门店
小豪的妈妈告诉北青报记者,鱼乐贝贝水育馆是北京鱼乐贝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办的。2018年,她在北京市昌平区“龙锦苑”的鱼乐贝贝直营店,为孩子一次性缴纳了近2万元的费用,办了一张会员通卡,一共330余次游泳次数。“平时游泳要100多,办卡的话,游泳一次只要80元。”她说,店内员工还向她承诺,这张通卡,在全国任意一家鱼乐贝贝店都能使用。
据鱼乐贝贝官方数据显示,其从2011年开始在全国拓展了2000余家分店。小豪妈妈说,鱼乐贝贝官网主打“坚持不忽悠、坚持专注婴儿游泳、坚持做好售后”的口号,让很多家长对这个品牌的诚信度深信不疑,成为了当时最为火热的育儿项目。
但让小豪妈妈没想到的是,今年5月,她在鱼乐贝贝的家长群里无意间看到,“龙锦苑”的鱼乐贝贝店停业,并将各个会员转至回龙观华联店的消息。
“我特意去查看了手机,发现没收到任何通知转店的消息,要不是家长们相互转告,我都不知道呢。”小豪妈妈说,她之后到店内查看,发现门店已停业,自己卡内还剩余226次游泳次数未消费。
会员多米妈妈也在这家门店内办了张卡,充值了近2000元,剩余19次未消费。她告诉北青报记者,这家店是在4月13日在朋友圈发布信息称停业的,并擅自将店内所有家长的信息转至回龙观华联的鱼乐贝贝店去了。
多米妈妈说,当时很多家长试着拨打“龙锦苑”鱼乐贝贝店负责人的电话,但对方始终未接听。于是多人开始试图从鱼乐贝贝总部获取说法,但得到的回应是,“虽然是直营店,但转店事宜只能找门店协商。”官方客服承诺,回龙观华联的鱼乐贝贝店将于7月1日开业。
但该店至今也未正常开业。家长们表示,8月份发现该门店电话占线,鱼乐贝贝的官方客服电话也无人应答。
走访
涉事门店拖欠租金
总部电话无法接通
北青报记者跟随家长们来到回龙观华联的三楼,看到鱼乐贝贝店门大开,里面却空无一人。办公桌和设备上布满灰尘,“直营店”的牌匾立在柜子上。
通过向附近店家询问得知,这家店保持如今的状态已有两个月之久,一直无人打理,只是华联物业的工作人员照常来巡视。
同时家长们发现,自己在“鱼乐贝贝”APP内的通卡已被冻结,鱼乐贝贝官方显示的冻结理由为“该门店未缴纳任何保证金”。
“直营店没缴纳保证金,为什么冻结我们的卡?”经家长们自发统计,四天内已与116位涉事两家门店的会员取得联系,通卡被冻结的金额总额达31万余元,目前参与维权的会员人数仍在继续增加,受损失金额也在逐步上升。
涉事门店所在的华联商场物业值班经理告诉北青报记者,“不仅家长在找、员工在找,我们也在找,他们还拖欠我们半年的租金,大概50多万元。”商场方也曾多次与鱼乐贝贝总部及门店店长联系,谈预约门店复课、恢复营业等事宜。
“起初店长还愿意沟通,表示正在与总部协调会员延期的工作。但慢慢地也开始拒接电话,直至“失联”,总部电话也打不通了。”值班经理表示,目前已有家长报案,自己也去工商部门进行了备案,如果家长想向商场索赔,建议通过司法途径处理。
龙泽园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们通过多方寻找,发现鱼乐贝贝注册地及总部属于“完全失联”状态,已经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建议家长向“经侦”报案,并到法院提起诉讼。“我们行政部门现在能做的就是不让公司注销,保留它的主体,帮助会员及商场进行诉讼。”工作人员表示。
调查
多家门店陆续关停
“创业总监”仍在招揽加盟商
北青报记者随后还联系了北京处于营业状态的鱼乐贝贝水育馆门店,其中多家门店表示自己是加盟商,并非直营店。
“我们虽然用的是鱼乐贝贝品牌,但我们早就不合作了,因为他们管理不善,无端收费,所以我们都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了。”其中一家加盟商门店的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早先他们和鱼乐贝贝约定,公司有一段“帮扶期”,帮助门店进行运营,前期合作还算顺利,但到了后来,总部开始以“使用系统”或其他借口为由,要求每个月多缴纳1万至几万元不等的费用,于是被迫退出合作,开展自己的品牌。
随后北青报记者检索发现,鱼乐贝贝公司曾多次在特许经营合同纠纷中败诉,但一直不履行法定义务,还五次被法院列入失信名单。
不过,北京也有部分营业状态下的加盟店表示与总部对接正常,属于正常运营期间,并未发生经济纠葛和乱收费的现象。其中,位于槐房万达的鱼乐贝贝直营店工作人员表示,总部近期仍在招揽加盟商,不应该出现“跑路”的现象,详情还需致电官方电话。
随后,北青报记者多次拨打鱼乐贝贝总部客服电话,始终未收到回应。只能在官网的加盟板块进行留言。一个小时之后,一名自称鱼乐贝贝创业总监的人联系到了北青报记者。
自称鱼乐贝贝创业总监的人向北青报记者介绍,鱼乐贝贝目前有两种合作模式,一种是由加盟商自己找装修团队,收费金额在25.6万元左右,只包含选址、技术学习和设备提供。而另一种合作模式是由鱼乐贝贝直接帮助选址、装修、招聘、开业和技术培训,价格在70多万元左右。
当北青报记者提议现场进行考察时,遭到了对方的明确拒绝。
北青报记者通过网上投诉平台及媒体报道发现,“跑路”的鱼乐贝贝不止上文中提到的一家,经过与消费者核实,鱼乐贝贝位于北京房山加州水郡店、绿地店,丰台区马家堡店,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店,宣武区天虹店等门店均于近期关停,出现退费纠纷。包括济南、苏州、上海、沈阳等多地也都出现此类状况。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鱼乐贝贝法定代表人等自2018年开始,仅在北京就收到各区法院发布限制消费令高达21笔,鱼乐贝贝法定代表人张某名下四家公司仅剩鱼乐贝贝一家在业,但其占股仅1%。作为该公司最终受益人的宋某某在该公司占股99%,其名下五家公司也仅剩鱼乐贝贝一家在业。
而这家仅存下来的鱼乐贝贝公司,却因为未给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未经消防验收擅自投入使用、未按要求进行年付经营状况汇报和在宣传活动中有欺骗、误导行为,被工商部门九次处以行政处罚。
说法
客户可以根据合同及付款凭证
依法维权
中闻律师事务所杨建磊律师认为,公司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出现经营不善、关门闭店是正常的;但是企业是要有社会责任的,如果消费者数量众多,其毫无预兆的关门行为,不但会侵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会严重伤害社会风气,破坏诚信、友善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消费者不但应当积极维权,减少损失,而且作为主管机关的市场监督局也应当积极履责,对这类市场主体加强监督与管理。
如果鱼乐贝贝是在已经无法正常管理、经营的情况下,仍然实施大肆推广加盟,则其行为涉嫌诈骗,应依法向公安机关报警。
客户可以根据合同及付款凭证,依法向合同中记载的鱼乐贝贝主体提起相关诉讼;因消费者众多,也可以共同委托律师,形成集体诉讼。在法官审理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经济犯罪线索,法院也会依法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文并摄/王浩雄 统筹/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