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成本不断上涨的今天,涨价是餐厅提高客单价和营收最直接的方式。但大多数的餐厅并不敢随意涨价,生怕将客户给“赶跑”了。
那么,餐厅该采取何种策略,才能让客群心甘情愿多掏腰包?
餐厅的价格要跟着谁走?
在餐厅的营运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餐厅选择了涨价,有的餐厅保持了原价,有的餐厅选择了降价。
那么,在这样混乱的价格竞争中,餐厅到底该不该涨价?
参某认为,餐厅决定涨不涨价之前,必须整明白,餐厅的定价标准是什么?
感兴趣的读者,可查看参某上周整理的文章《餐厅“定价”策略里的“陷阱”——低!低!再低!然并卵…》。
在考虑定价的时候,很多餐饮老板喜欢拿同行的价格来进行参考,并围绕同行的价格区间进行上下调整,以保持餐厅的竞争力。
乍一看,这种方法非常聪明而且简单易操作。然而,这确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定价方法。
从正常的商业逻辑来看,决定产品定价的是主要因素是餐厅的运营成本和利润占比。
而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同一质量的同一道产品,不同的餐厅所需要支付的营运成本是有所差别的。这主要体现在供应链和出品管理这两个维度上。
其次,餐厅的不同定位策略,也决定了菜品的定价逻辑。好比如外婆家3块钱一份的麻婆豆腐,这道产品的低价策略,主要起到招揽客流的作用。
因此,成本导向和需求导向才是餐厅定价的策略方向,也是餐厅决定涨不涨价的根本因素。
为什么有的餐厅不涨价?
原材料成本、店铺房租、人工费用等运营成本的上涨,让餐厅的涨价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然而在这样的趋势面前,却有餐厅选择了不涨价。
这里面的逻辑是什么?
1)让利给消费者
创建于1999年的万岁寿司是国内最早的回转寿司品牌之一。目前万岁寿司已经遍布全国20余个省份,拥有一百余家分店。
在过去十八年的发展中,不论市场如何变化,采购价或高或低,万岁寿司的斤装三文鱼始终以46元的价格对外销售。
对此,万岁寿司董事总经理何荣万表示,这样的策略对于餐厅的运营有一定的压力。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餐厅往往需要为此倒贴。但是万岁寿司仍然坚持1年365天不间断销售这款产品。在何荣万看来,餐厅与其花费大量的营销成本去引流,还不如将营销费用节省下来,回馈给客户。
2)严格控制营运成本
Franco Manca是英国最炙手可热的快休闲披萨连锁。大多数的消费者认为,Franco Manca吸引他们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超值的性价比。
然而,Franco Manca并不是一个仅仅依靠低廉价格打天下的餐饮品牌。事实上,Franco Manca 的食材和烹饪器具并不便宜。同时Franco Manca的披萨味道较为不错,餐厅的内饰设计也时髦。可以说,Franco Manca在同一价格区间内为消费者提供了最好的服务。
那么,Franco Manca是如何控制营运成本?
为了保持菜品的质量,Franco Manca 选择了在空间上面省钱,来维持低定价。餐厅的装修都比较简单,材料低廉。
同时,餐厅的面积基本都在 100 平米以下,而且大多数门店都将房租开支控制在毛利的 5% 以下,这和动辄两三百平米起的竞争对手相比,就显得非常轻巧。此外,Franco Manca 在翻台率和出品效率上下了狠功夫,以此来保证餐厅的营收和利润。
如何涨价才能让顾客接受?
在大多数情况下,面对运营成本的提升,涨价是餐厅维持盈利能力的常用手段。
那么,餐厅该如何巧妙地涨价,让客户心甘情愿地买单?
为此,参某整理了目前在业内比较流行的几个涨价方法。
1)PI值涨价策略
今年年中,海底捞郑州门店进行了部分产品的调价。有的涨了几块,有的涨了十几块。但是,大多数的消费者在用餐过后却没有感觉到太明显的涨价,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海底捞是根据PI值和价格弹性系数这两个因素进行价格调整。PI值,也叫千人购买率,也可以称为商品的购买指数、商品的人气度或是商品的聚客指数。
PI值与价格敏感度的关系十分密切,PI值高的商品是价格敏感商品。PI值高,说明该商品被客户的关注度高,购买频率也高,这类商品会在客户心中形成一个固定的价格区间,商品价格稍有变动就会引起客户的注意。
商品PI值往往与商品的定价、毛利率呈现反比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同类商品中,PI值越高,定价越低,商品的毛利率也越低;反之,PI值越低,定价高,毛利也高。
涨价之前,海底捞在郑州的客单价基本上在70-90元,涨价之后,基本上还是这样一个区间。这样操作,可以减少顾客的心理落差。
2)新品迭代策略
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你的产品买单,是提升餐厅利润率的核心问题。对于有研发能力的餐饮店,推新品是个不错的“间接涨价法”。
在消费者的认知中,不同品类的产品对应不同的消费能力。这一观念,限制了很多餐厅提价和议价空间,使得餐厅的盈利能力被限制在一个范围之内。为了改善这一现状,Kao铺将引入利润高的爆品产品替代餐厅固有产品,比如寿司。在kao铺创始人吕强看来,爆品迭代的运作方式,比起简单粗暴的升价要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
3)组合套餐策略
在快餐厅的套餐组合下,很多消费者甚至可能完全不会关注单品本来的价格。
而在很多中餐馆,餐厅中任何两个菜品之间都有可能建立连接:顾客点餐是某几种菜品的排列组合,这好似在网状结构上画出了一条条线,这一条条线正是餐厅需要为顾客备餐的产品线。
因此餐厅的定价不应孤立地考虑单品的价格,而应考虑一条条备餐产品线的价格。套餐定价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糊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概念,也可以减少消费者的心理落差。
涨价对商户来说,是保障盈利的重要手段,也是一次危险的尝试。
涨价的过程中一旦发生差错,很容易造成客群流失,前期的积累全部浪费。而成功跨过这一步,店铺就能进入良性循环。
同时,涨价也是沉淀忠实客户的过程。
原创声明:本文属餐饮界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谋长?导读:房租涨价,原料涨价,员工工资上涨,所有成本都在涨涨涨!餐厅老板怎么办?菜品涨价?可是顾客又不乐意了:你涨价了,我走人还不成?
既然涨价不可避免,同时餐厅又不想流失太多顾客,要想鱼和熊掌兼得,真的就没有办法了吗?
当然不是,笔者这就为您支上几招,降低顾客对价格的敏感度,让涨价“润物细无声”~
涨价也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最不能轻易动的就是招牌菜。所谓招牌菜就是购买频率、顾客的关注度比较高的菜品。
01
招牌菜不涨价
菜单上其他的菜,价格如何,客人可能并不怎么在意,但是招牌菜这样的产品就不同了。这类商品会在客户心中形成一个固定的价格区间,商品价格稍有变动就会引起客户的注意。
因此招牌菜还是尽量不要涨价,继续保持低价,可以起到引流的作用,然后在其他单品上涨价,那么客人的敏感度会小一些。
02
PI值涨价策略:即购买频率高的菜品涨价
海底捞对部分产品的调价,有的涨了几块,有的涨了十几块。但是,大多数的消费者在用餐过后却没有感觉到太明显的涨价,这是为什么?
6招“温柔”涨价法,不仅餐厅利润蹭蹭涨,顾客还很喜欢!
>03
一边涨价一边打折
因为海底捞根据PI值和价格弹性系数这两个因素进行了价格调整。
PI值,也叫千人购买率,也可以称为商品的购买指数、商品的人气度或是商品的聚客指数。
PI值高,说明该商品被客户的关注度高,购买频率也高。
产品PI值往往与商品的定价、毛利率呈现反比的关系。
也就是说在同类商品中,PI值越高,定价越低,产品的毛利率也越低;反之,PI值越高,定价高,毛利也高。
涨价之前,海底捞的客单价基本上在70~90元。涨价之后,基本上还是这样一个区间。这样操作,可以减少顾客的心理落差。
对于不得不涨的菜品,餐厅可以先把产品价格往上涨,同时加大优惠力度,淡化涨价对顾客消费的影响。然后慢慢地降低优惠力度,或者缩小优惠活动的幅度,改为特价单品或代金券。
从整体看,店铺活动力度依然很大,但是店铺单品价格已不知不觉地上涨了。
6招“温柔”涨价法,不仅餐厅利润蹭蹭涨,顾客还很喜欢!
>此外,涨价最好是分多次、小幅度地上调产品价格,让用户有个慢慢接受的过程。每次涨价后的一个周期,要分析涨价对客单量的影响。待客单量逐渐恢复稳定后,再开始新一轮的提价。
04
推套餐组合
推套餐可不只是增加销量的方法,涨价也能用的到。
“咖啡+甜品优惠价格52元,同系列饮品第二杯立减3元。”
一杯饮品从15元涨到18元,第二杯立减3元,原本总计30元,优惠下来两杯成了33元,实际上单倍价格已经涨到16.5元,但消费者反而更容易接受这样的“隐性涨价”。
在快餐厅的套餐组合下,很多消费者甚至可能完全不会关注单品本来的价格。而在很多中餐馆,老板应该明白,餐厅中所有菜品呈现出一个网状结构,任何两个菜品之间都有可能建立连接:
顾客点餐是某几种菜品的排列组合,这好似在网状结构上画出了一条条线,这一条条线正是餐厅需要为顾客备餐的产品线。
6招“温柔”涨价法,不仅餐厅利润蹭蹭涨,顾客还很喜欢!
>05
重新设计不一样的菜单
菜品要涨价,如果为了图省事而在原有菜单上贴价格贴纸,既不美观,也会让顾客一眼就看出,反而影响声誉。
因此餐厅最好规划好多款要涨价的产品,统一更新一次菜单设计,并在设计中注意以下几点:
招牌菜大篇幅设计,突出特色菜。
菜单名字颜色加深,价格放小并且颜色减淡,最好不要在菜单上使用“¥”符号。
不要用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的价格来排列菜品,必须把菜单顺序打乱。
升级产品名:比如原本菜单上“酸菜鱼”卖48元,重新设计菜名为“老坛酸菜鱼”价格就可以提升为58元。
6招“温柔”涨价法,不仅餐厅利润蹭蹭涨,顾客还很喜欢!
>06
引入利润高的爆品代替固有产品
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产品买单,是提升餐厅利润率的核心问题。对于有研发能力的餐饮店,推新品是个不错的“间接涨价法”。
在消费者的认知中,不同品类的产品对应不同的消费能力。这一观念,限制了很多餐厅提价和议价空间,使得餐厅的盈利能力被限制在一个范围之内。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餐厅可以引入利润高的爆品产品替代餐厅固有产品。爆品迭代的运作方式,比起简单粗暴的涨价要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
着节节攀高的房租、工资,不少餐饮老板陷入焦虑,吃饭也不香了,睡觉也不沉了,一口气也爬不了五楼了——要涨价吗?涨了,客户流失怎么办?不涨,自己亏钱做慈善?
涨还是不涨?怎么涨?
首先,我们来看看涨价这件事,大品牌是怎么做的。
星巴克去年在中国市场全面涨价,平均单价上调一元,但根据财报数据显示,整体客单价上涨4%,交易单数下降了1%,销售额同期增长了3%。
麦当劳在美国去年推出了9美元的高价套餐,同店销售额增加了2.3%。
总结两大品牌的涨价规律无非是从增加顾客关怀去入手。
加强对核心顾客群体的维护成本,在涨价的同时用更多附加值的东西去安抚老顾客,增加了许多涨价后的配套服务。星巴克推出了咖啡融合冰淇淋的新品,限时尝鲜价,麦当劳则更加注重食材品质,同时也推出了1美元超值套餐来做引流。
作为餐厅,涨价最怕的是客群流失,然而流失顾客往往与三个因素有关,价格敏感度,涨价比例,增值服务。价格敏感度相同的两家餐厅,涨价比例越高,客群流失越大,增值服务做的越好,流失顾客越少。总而言之,想要涨价,你就得有对的起这个价格的配套服务。
在涨价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了解你的客户群体,了解他们对价格的心理预期,顾客粘性如何,周围有没有同品类的竞对等。
然后就要考虑升级配套服务,大餐厅可以提升装修,增加用用餐体验。小餐厅可以从赠送等位小吃,更换餐具等来实现。
做好准备工作,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对我们的菜品进行涨价。
1、别动引流款
2017年,内参君曾经仔细分析过郑州海底捞的涨价套路。这家店从锅底到菜品,几乎全线上涨,最高单品涨了16元。
他们所用的招数,是参考“PI值”和“价格弹性系数” 。
PI值即千人购买率,反映了菜品人气。PI高,说明人气高,带流量,一涨就会被用户发现。因此PI高的招牌虾滑、肥牛等就涨了2元,而PI低的猪脑花则涨了12元。
价格弹性系数,越低则越是刚需。 比如系数很低的蔬菜,就算涨价了,客人也会出于习惯点一份。
< class="pgc-img">>小杨生煎也用了这种手法,去年的涨价中,牛肉汤从9元涨到了10元,大虾生煎从18元涨到了20元,而高 PI 的基础款小杨生煎,则保持8块不变。
但这并不绝对,在其它品类中,通过对流量菜本身的升级,也能达到涨价效果 。
比如老乡鸡的招牌菜——肥西老母鸡鸡汤,从14元一路涨到20元,餐厅的“底气”是——烹饪用水从普通水换为了农夫山泉天然水。菜品升级了,涨价也就变得容易了。
2、 推新品
2008年面粉价格全面上涨,重庆一家远近闻名的馒头店随即决定保持原有商品价格不变:增加豆沙馒头、杂粮馒头、糍粑块等价值感高的新品,通过更新菜单来实现涨价的目的。
依靠衍生品,这家店至今仍然屹立不倒,延续着他的传说。
同样,麦当劳、肯德基去年在保持基础菜单之外,推出了星厨系列、小龙虾汉堡等历史最高价新品。外婆家则连续十几年保留了3块钱麻婆豆腐,把单店千万级的流水,托付给了其它高利润新品。
3、增加套餐,捆绑销售
套餐已经成了快餐店的标配。
汉堡王、麦当劳、西少爷等品牌,通过把利润高低不同的产品打包销售,降低了单品价格,却保持住了利润。
主打驴肉火烧的倔驴帮,在招牌火烧之外,推出了四款驴火套餐,将客单价从单点的十几元,提高到25元左右。
位于北京的汤师傅热干面,也计划在今年推出多款30~40块的套餐,“套餐对于顾客和商家来说,是双赢的选择 ”,店长张汉鼎告诉内参君。
呷哺呷哺早在2014年,便推出了团购29.9元的单人套餐,随后这几年不断升级套餐内容,采用更好品质的肉类、蔬菜等,目前套餐均价已经达到了50元左右,涵盖了锅底、调料、肉品、拼盘四种,单店的客单价则达到了70元左右。
当然,呷哺的涨价带有一定转型色彩,它从2017年起,正在试图从快餐火锅转向轻正餐。
< class="pgc-img">>总结
涨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有的时候涨价并不是为提升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构建品牌知名度,涨价牵一发而动全身,餐厅必须有配套的升级打法,让顾客体会到“涨价”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价值,从而降低对价格的敏感度。
温馨提示:更多外卖运营技巧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外卖运营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