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网讯 记者梁怿韬摄影报道 10月21日,位于广州北京路商圈的肯德基首家广府文化主题餐厅——光明广场肯德基餐厅重装开业。该餐厅由广东肯德基联合广州越秀区文化发展促进会,邀请广州本土著名绘画家、设计师及非遗大师历时数月精心打造而成。2017年是广东肯德基的粤文化元年,作为粤文化之旅系列活动之一,10月21日,光明广场餐厅举办了首场颇具广府文化特色的非遗拾趣活动。肯德基特别邀请了广州最年轻的讲古传承人彭嘉志、通草画传承人苏昕与被称为“新广州人”的20多位外来工孩子们一起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广府风格的肯德基光明广场餐厅
“食过返寻味” 凸显广府韵味
还记得小时候的生活吗?住过的骑楼街、吃过的鸡公榄、登过的越秀山、陪妈妈去了很多次的大佛寺、还有榕树下最爱听的那位讲古人……走进肯德基广府文化主题餐厅,迎面看到的就是这幅3米多高的大型手绘墙:以广府大道为主题,利用广州景点建筑画面结合广府人文和非遗元素来体现,一步一景的画面里都是广州人记忆中最熟悉的生活场景。作为广州最热闹的“年味”载体,广府庙会民俗文化巡游场景也跃然墙上——“广府巡游图”沿着墙壁曲折展开的手绘长卷让每个顾客都能感受到新年的热闹与吉祥喜庆。餐厅正中蜿蜒的镬耳屋与象征吉利永长的中式回文创意结合而成隔断屏风,恰是相互辉映的一柔一刚,虽隔断了空间但成就了经典。
粤剧的纹饰、戏服的云肩、花市的四季花卉几种非遗元素在剪纸大师李秀枝的手中,以精湛技艺融合创作而成“广府彩云肩”系列作品。金绢黑底的搭配更给传统剪纸增添了时尚的味道。一幅幅旧时光化为静止的光影艺术悄然置于墙上,诉说着广州人最朴实真挚的街坊情。丰富包容的广府文化经久不衰,而传统的韵味总能让人“食过返寻味”!
粤味讲古用“听”认识广州
“北京路双门底有三段古(故事),关帝庙建成你们知道有什么渊源典故吗?……”肯德基广府文化主题餐厅内,讲古佬彭嘉志一袭长衫、手拿一把折扇,用他独特的抑扬顿挫的声音,声情并茂地讲述北京路街头巷尾的民间小故事。现场小朋友们目不转睛,听得滋滋有味。“第一次来北京路这家肯德基,看到熟悉的广府韵味,在这里讲古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作为羊城最年轻的讲古艺人和非遗传人,彭嘉志对于广府文化的历史可谓了如指掌,“广州每一条街巷,每一道风景都隐藏着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它们是蕴含着千年历史文化沉淀所在。北京路广府韵味浓郁,作为广府发源地,文化源远流长,许多广州人的童年与回忆都汇聚在北京路的街头巷尾里,了解广州,不妨从这里开始。”
作为新广州人,这些外来工的孩子们努力适应着父母工作的这个城市。今天,他们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粤语讲古,用“听”的方式、通过粤人粤音来认识广州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发展,小朋友们纷纷表示“哇,广州听起来真的很有趣,比自己看故事书好玩呢!”
小朋友在广府风格的肯德基光明广场餐厅参与非遗文化活动
彩绘通草画拾趣美好时光
线条随性,造型生动,色彩浓艳……当通草画传人苏昕给孩子们展示那些画在材质独特的“宣纸”上的画面时,虽然成品的时间19世纪已经久远,但当时广州日常的生活场景还是那么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眼前。
“老师,这画上的是什么?颜色好像油画呢……”看多了教科书上精致的现代插画,小朋友们对画上穿着古色古香的小人儿十分好奇。在老师的指导下,现场小朋友们兴奋地拿着水彩笔,小心翼翼的在材质独特的通草纸上涂涂画画起来,生动的舞狮、搞怪的大头佛在他们的笔下变幻斑斓的色彩,生动了起来。“很高兴有机会能向孩子们展示通草画的文化与技艺,”苏昕表示,“希望以后还能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让这些广府的非遗文化焕发光彩。”
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
近年来,广东省政府大力倡导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越秀区政府更要将北京路打造为文化核心区。“在最广府的街,开最广府的店。”广东肯德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将光明广场肯德基餐厅打造为广府文化主题餐厅,也是为消费者提供不同感受广府文化的平台与场所。”
据了解,2017年是肯德基进入中国30周年,广东肯德基在省内持续打造了粤文化系列主题餐厅,从江门的五邑主题餐厅,佛山岭南建筑主题餐厅、功夫与陶瓷主题餐厅,到广州广府文化主题餐厅,肯德基不断融入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和广东人们的日常生活。广府文化主题餐厅作为肯德基粤文化之旅中最重要一站也将持续与越秀区文化发展促进会等携手开展系列文化主题活动,助力广府文化展现更多生机。
在一家粤菜餐厅,食客一边品尝熟悉的广式点心,一边叹茶。
一间地道的西关风情特色粤菜餐厅应该是怎样的? 9月12日下午,广州荔湾区召开2023年荔湾区实施标准化战略推进会暨《粤菜餐厅西关风情特色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发布会,会上发布由荔湾区牵头制定的《粤菜餐厅西关风情特色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从服务流程、菜品、店面装饰、氛围等各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行业标准。
推动西关风情粤菜餐厅的服务标准化
俗话说“食在广州,味在西关”,餐饮是广州荔湾区名扬海内外的一张名片。古有“西关有财货之地,肉林酒海,无寒暑,无昼夜”,今有“百步必有小食”,艇仔粥、肠粉、云吞面、马蹄糕、咸煎饼等西关美食流传至今,莲香楼、陶陶居、广州酒家等许多老字号茶楼在西关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为更好地推动荔湾区餐饮行业品质提升,以高标准带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荔湾区牵头制定《粤菜餐厅西关风情特色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昨日发布会上,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宣读标准发布公告,并对标准起草单位及起草人代表颁发牌匾和证书。会上还通报2022、2023年度获得荔湾区实施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单位名单,并对有关单位颁发资助证书。
记者看到,该标准在餐饮业常规服务标准外增加了许多“西关风情”标准。比如,在斟茶的同时,宜根据顾客需要,向顾客介绍“一盅两件、揭盖续水、叩手茶礼”等西关风俗和历史故事;菜式有鸡,体现广东地区“无鸡不成宴”的风俗;婚宴、弥月宴菜式有炒丁类,体现添丁发财的寓意,生日(寿)宴应有寿桃寿面,不上豆腐和凉瓜等;房屋外观布局采用厅园结合布局,整体外观采用西关大屋、骑街楼或竹筒屋等西关建筑……
附录中还列举了餐厅常用粤语、西关文化习俗、宴会菜谱、西关风情装修元素、粤语方言和粤语童谣、西关点心宴、西关风情宴、西关美食、粤剧粤曲等简单的资料性内容,帮助全方位了解西关美食以及背后体现的西关文化,甚至可以说得上是打造一间地道西关风情特色粤菜餐厅的“百宝书”。
泮溪酒家顾问黎天焯表示,此举将推动西关风情粤菜餐厅的服务标准化,“虽然同一款菜品会因厨师的不同有味道的差异,但上菜菜品入口的温度,接待、婚宴等服务流程都是可标准化的”。
“以前离开很多年的华侨回到西关,总是想找回最传统的味觉记忆,以街头‘油炸鬼’为例,他们想看到记忆中的画面、吃回以前的味道。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标准化,不仅要保证食物的安全、对风味的保留,传承饮食精神,还要有符合当代人的需求。”美食家、中国小吃委员会执行主席、广东省食文化研究会会长庄臣表示。
吉祥物“慧食猫”亮相
广府人对“吃”的这种执着与追求,慢慢形成了闻名海内外的广府饮食文化,在“十三行”商贸历史推动影响下逐渐成形的“西关美食”品牌可以说极具代表性。自明清以来,广州老西关一带孕育出了一大批茶楼食肆和做本土小吃的小商贩,时至今日,这些餐饮老字号和广州本土名小吃仍然扎根荔湾,不少外地游客来广州“搵食”都知道“寻味广州,味在西关”,足可见“西关美食”的吸引力和号召力。
为擦亮“食在广州、味在西关”的金字招牌,让西关美食乃至广州美食文化深入人心,今年,荔湾区多措并举推动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荔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总工程师刘海洋介绍,今年初,荔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了《荔湾区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工作方案》,持续开展了逢源街等餐饮行业品质提升先行示范街区行动的试点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上下九美食一条街至大西关地区(上下九-永庆坊)岭南特色商圈餐饮示范区建设。同时,该局以宝源路、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为重点,持续开展西关美食品质提升行动,先后引导升级8家特色餐饮企业落户荔湾历史建筑,并指导荔湾区非遗协会发布广式拉肠、广式云吞面等西关传统小吃团体标准,激发传统餐饮文化的创造力。此外,前期该局还联合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品味西关”品牌徽标,由累计13.6万人次广泛参与投票评选征集、确定“品味西关”品牌徽标。
当天,现场举行“品味西关”品牌徽标、吉祥物首发仪式以及宣传大使、推广大使授牌仪式,首次播放“品味西关”西关美食宣传片、吉祥物“慧食猫”动画。富有西关特色元素专属的“粤”字徽标,憨态可掬、有感染力的“慧食猫”,将“品味西关”这个品牌具象化,进一步提高西关美食餐饮行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多 通讯员荔宣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庄小龙
[ 编辑: 佘湘娥 ]
013年3月30日,在广州北京路,靠近南关戏院的位置,一家餐厅开业了。以广州人最熟悉,也最喜爱的食材“鸡”为主题,烹调方式也以粤菜传统的“煲”去演绎。
“大龙凤”其实是在广东传统艺术——粤剧上衍生出来的一个词。所谓“大龙凤”,是香港六十年代初一个粤剧团的名字。这个粤剧团,有几个能拿得出手的好戏,例如《凤阁恩仇未了情》、《蛮汉刁妻》、《痴凤狂龙》等。
而全店从老板到员工,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都希望“做出好戏给大家睇!”故取名:“大龙凤”。
经过数年的耕耘,“大龙凤”把粤剧元素玩得更加极致,从Logo,到餐厅设计、从餐具到员工服饰……“大龙凤”完成了一次自我蜕变!摩登时尚的餐厅环境,粤剧文化的融入,更好的用餐体验。如今大龙凤已有8家分店,遍布广州、佛山、广西南宁。
走入大龙凤里面,仿佛走入了时光走廊,走入了广东粤剧盛行的那些年,想起了一段又一段的花旦小生谱写出来的流光飞舞。以前看粤剧的时候都觉得花旦们的装束很漂亮,最记得那句:“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到现在粤剧越来越少了,更觉得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一种情怀。
那么“大龙凤”餐厅主打鸡煲,它都有哪些好吃的?
麻辣鸡煲:“麻辣鸡煲”就是大龙凤干煲中的标志性产品了。自推出以来,人气一直很高。无论你是浅尝,还是挑战,都难忘那阵嘴唇跳舞的感觉。满足年轻人爱刺激,喜欢吃辣的口味需要。
广正鸡煲:广正鸡煲随大龙凤北京路店开业推出市场,被食客誉为“最经典、最贴合老广口味”的鸡煲,让外地朋友能够一品粤菜风味,让地道老广吃出一份情怀。
除此之外,还有椰子鸡煲、鲍鱼鸡煲等,满足你对鸡煲的所有想象!
国鸡是我国三黄鸡、优质鸡、黄羽肉鸡的统称,包括中国特有的本土肉鸡品种和中国特色的肉鸡配套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保存中国独有的育种知识产权以及国鸡文化,国鸡文化推广联盟成立了!联盟致力于通过整合行业企业、专家高校、渠道企业、餐饮企业、媒体等资源,推广国鸡文化。
【策划】新牧网 新禽况
【统筹】林礼广
【记者】李嘉隆
【作者】 李嘉隆
【来源】 国鸡文化南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