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焦虑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常态,而餐饮人的职场焦虑,显得尤为普遍。
餐饮人为什么会焦虑?又到底在焦虑什么?
< class="pgc-img">>凌晨3点,虎哥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失眠早已成为虎哥的常态。尽管他才刚刚步入30岁,但身为厨师的他,最近一年经常掉头发,晚上也总是失眠。他整个人的状态,要说自己40多了,怕是别人也不会不信。
只是这次失眠不同,他仿佛被抽走了一件很重要的东西,一下子心里变得空落落的。
共事了5年的兄弟们今晚刚给他办了一场欢送会。而明天,他就要离开这座奋斗了多年的城市,而且他还决定彻底地离开餐饮业。
他知道,即使再继续待下去,也依然无法看清路在何方——都说“三十而立”,现在这样让我怎么“立”?
3000万餐饮从业者中,像虎哥这样感到焦虑的不在少数。红餐(ID:hongcan18)的后台就经常会有餐饮朋友这样留言:
“现在做的餐饮不是我喜欢的,一直很想试试别的工作,但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已经快30岁了,工作还是没有起色,一无所成。”
“这个行业工资太低了,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攒够‘老婆本’……”
……
餐饮人普遍存在职场焦虑,红餐近日针对这一状况的调查结果也佐证了这一点。
结果显示,不焦虑的餐饮人仅占4%,而高达67%的人表示非常焦虑。
累死累活,最后还赚不到钱
2018年,我国餐饮业的市场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未来仍将呈现持续快速上升的态势,前景可期。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到底是什么让为数众多的餐饮人集体陷入了职场焦虑?
①工资低,付出和收入难成正比
放在全社会全行业来看,餐饮行业工资低,而且工作强度大,这俨然是不争的事实。红餐上述调查的结果也显示,有21%的餐饮人认为,他们的职场焦虑来自于工作压力太大,超负荷工作是常态。如果说超负荷工作能换来不错的收入,那倒也罢了,可现实却是,如此付出到头来也还是存不到钱。
小美是一家餐厅的咨客,自从过年回来,一贯乐观开朗的她竟然也有唉声叹气、愁眉不展的时候,原来房东要涨房租了。
她在纠结要不要离开这个行业,去一个工资更高的行业重新开始,毕竟刚进来的时候工资就很低,而且这3年还基本没怎么涨,现在眼看着就要入不敷出了。
但是真要离开,她也舍不得,入行3年多来,她已经爱上了这个行业,哪怕工作时间很长,但人际关系很简单,同事就像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
红餐(ID:hongcan18)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大多数餐厅的一线员工,工资水平都在4000元以下,其中很多人的工资甚至不足3000元。而从2015年至今,每年餐饮业平均月薪涨幅在200元左右。
对此,一位餐饮老板给出了这样的解释:近几年选择进入餐饮业的年轻人逐年减少,为了平衡供需关系,企业只能通过涨薪来吸引更多的人才,而老员工相对比较稳定,所以一般情况下,企业涨薪不会优先考虑老员工。
②天花板低,一眼就能看到十年后的自己
30岁的虎哥要离开,是因为看不清未来。25岁的小胡要离开,则是因为一眼就能看到头。
小胡身边有很多资历比自己老5年甚至是10年的餐饮人,他们长期在厨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同样的工作,工资却并不比他高多少。
在他们身上,小胡仿佛看到了10年后的自己。
“是不是很滑稽?10年前你在颠勺,拿4000块钱的工资;10年后你还在颠勺,拿6000块钱。”小胡苦笑道,“而且要是真的再这样干10年,你说我出去还能找到其他工作吗?”
③没尊严,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
抛开工资低和发展前景有限不说,餐饮人的职场焦虑还有一个主要来源,即自己的身心健康、人格尊严都得不到保障。
南京某快餐店服务员小婷因为不小心弄洒了客人的豆浆,被对方足足骂了十多分钟,不光要她赔礼道歉,甚至还说了很多难听的话,说服务员的工作就是低等人做的,说她一辈子只配当服务员伺候别人。
而小婷只是当天刚入职的新人,为了服务好客人,她已经接受了好几天的专业培训,头天晚上还在宿舍对着镜子练习微笑,一整天下来,将近十个小时,她一直跑前跑后,端菜收桌子,连水都来不及喝一口,她勤快又小心,尽量让自己不出错,可还是没想到,第一天就遭到了客人的严词辱骂。
“杀人不过头点地,就弄洒了一点豆浆而已,至于这样骂我吗?” 小婷越想越委屈,刚上班的那股兴奋劲儿瞬间消失了。可是她不敢怼回去,头一天上班就给餐厅惹麻烦,“那我还怎么干下去啊?”
而除了来自客人的不尊重,更让不少餐饮人心寒的,是餐厅老板和同事的不理解。
红餐(ID:hongcan18)调查数据显示,4%的职场焦虑来源于下属和上司的不理解。
餐饮人的职场焦虑,要如何调节?
①积极向上,别让焦虑成为原地踏步的借口
红餐调查发现,在存在职场焦虑的餐饮人中,觉得自己很差劲、比不上别人的高达24%;另有26%的人感到恐慌,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而他们的焦虑无非在于自己的能力撑不起野心 。事实上,进入职场之后,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个近乎停滞的缓慢上升的阶段。
2017年,中国青年报对2000名正在或曾在北上广深工作或读书的受访者进行过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已经离开和在考虑离开北上广深的受访者达71.0%。这种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事业原地踏步、没有飞跃。
那么,如何消除这种焦虑?
今年20多岁的小翟,前女友曾因为嫌弃他是干餐饮的而分手,他为此焦虑烦闷了半年,后来自己调整了心态,重新规划职业方向,慢慢爱上了餐饮行业,工作也逐渐走上了正轨,如今成为了山东某连锁餐企最年轻的副厨师长。
可以说,焦虑是全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单只存在于餐饮人身上。而且焦虑其实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想要去哪里。而如果你知道去哪儿,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
②擦亮眼睛,远离不能给员工撑腰的餐企
“良禽择木而栖”,虽然餐饮人找到一份好工作不容易,但是我们依然需要好好地找一家值得自己付出时间和精力的餐厅。
红餐专栏作者赖林萍曾分享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很多年前,在她做店总的餐厅,有个服务员被醉酒的客人调戏,甚至还反锁了包房,不让其他人进。“我直接带厨房的人,拿着菜刀把门给踹开了,并且要求他当场给我们的服务员赔礼道歉,砸坏的东西也要他赔。”
狼虎会发起人西哥也讲过一个类似的案例:当年在他们餐厅,有个顾客落下的手机被服务员捡到,交给了前台,前台也完璧归赵,但希望顾客用座机打自己手机来验证一下,没想到这个顾客对着前台反手就是一耳光,“老子直接带着保安队追着砍了半条街”。
“士为知己者死”,遇到这样的餐厅老板,有谁不愿意跟着干?
而在职业发展方面,餐饮人在择业时,是完全可以从多种渠道了解到企业的相关情况的。比如王品,作为台湾第一大连锁餐饮集团,它通过创立新品牌的方式,帮助企业内部有能力的高层实现创业梦;此外,王品还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入职满一年的店长以上管理人员都可以加入员工持股计划。
这样做的效果是,目前王品集团旗下的餐饮品牌多达27个,员工更是超过了2万人,然而离职率只有5%,中高层离职率更是不及1%。
员工与企业既然是双向选择,餐饮人自己首先要成为值得选的,当然也要挑一个值得选的企业。
③摆正心态,自重者人重之
红餐前述调查数据还显示,有11%的餐饮人感到焦虑,是因为行业社会地位太低,常常被人看不起,受到委屈无处倾诉。
实事求是地说,当今社会对服务业确实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偏见,其中餐饮业尤甚。“顾客就是上帝,我既然花了钱,你乖乖听话就是了。”这种心态相当普遍。面对这样的顾客,难免受到委屈甚至侮辱。
一方面,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毕竟“玻璃心”是无论如何做不了服务业的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行得正、立得住,首先做到自我尊重。
近日西安一餐厅的服务员想偷换顾客带去的茅台酒,结果被当场发现;此前海底捞某门店也传出有男服务员尾随女顾客去厕所,同样被顾客当场发现。这样的人,怎么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何况餐饮业的社会地位本身就很低。
“自重者,人重之”,要想扭转社会大众对餐饮业的认知,就需要每一个餐饮人做好自己。
可以拿电竞行业来类比。长期以来,在不少人尤其是不少学生家长眼里,玩电竞就是打游戏,玩电竞的人都是不务正业的。不过,自从去年12月以来,持有这种认知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因为就在那个月,我们国家的一支电竞队在世界顶级赛事中勇夺冠军,当时央视等主流媒体争相进行了报道。今年1月,人社部更是将电子竞技运营师、电子竞技员列为新职业。玩电竞不再等同于打游戏了!
做餐饮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一样可以昂首挺胸!
结 语
今年1月,网易云课堂发布的2019年《寒冬下职场人生存状态报告》中显示,有63%的职场人对当前的就业环境感到焦虑。焦虑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餐饮人也不例外。
而另有数据表明,2020年餐饮行业的规模将超过5万亿,而餐饮从业人员将从现有的3000万增加到4000万。
行业前景大好,作为其中的一员,你真的有时间焦虑吗?
>底捞也“顶”不住了!
大数据监测显示:从2022年1月1日到5月中旬,海底捞在全国闭店68家,其中,深圳占据榜首,闭店8家,北京和郑州这两个主战场分别关闭4家,分列二到三位。通过大数据捕捉到,海底捞上半年有68家门店连续30天未能营业,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之为“闭店”。
作为国内餐饮一哥的海底捞究竟遭遇了什么?
成本失衡压顶 “343”结构倍显沉重
受疫情影响,餐饮商户受困房租等原因,陷入“关店潮”中,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的小微商户首当其冲,被疫情严重波及,而像海底捞这种资金雄厚、体量庞大的餐饮巨头,也并未在反复“停摆”中得以幸免。
海底捞这个稳居火锅行业领军地位的品牌,在2021年底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啄木鸟计划”,关闭了约300家门店。近期相关数据显示,在“啄木鸟计划”后,2022年海底捞上半年仍有68家门店“闭店”,连续30天未能营业,接连不断的收缩动作背后,是餐饮业“三座大山”的魔咒。
< class="pgc-img">>国内餐饮行业中,房租、原材料、人工一直是压在餐企身上难以撼动的三座大山,也是在总成本中占比最高的三项。据相关人员实地调研走访50多家餐饮商户发现,在三项主要成本中,房租最高可占比营业额四分之一,考虑到餐饮行业中,小微商户数量超过8成,因缺乏规模优势,房租议价能力不高,租金成本可能会在20%-30%之间,因此在整个餐饮成本中呈现出“343”的趋势,即房租、原材料、人工的成本占比分别为30%、40%和30%。
其中,房租作为一项商家经营与否都要正常交租的硬性成本,在遇到例如疫情等不可抗的外部因素时,对商家造成的资金压力最大。疫情之下,“343”结构倍显沉重,以房租为代表的成本失衡,无疑也是海底捞等头部餐企面临的困境。
闭店潮背后是成本失衡
毋庸置疑,房租、原材料、人工成本“三座大山”是限制餐饮企业提升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海底捞“啄木鸟计划”以及持续的“闭店”行为,代表了其遭遇了一定的挑战和挫折。
大数据监测显示,从1月1日到5月中旬,海底捞在全国闭店68家,主要集中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从闭店铺面来看,深圳南油商圈、荔枝公园商圈、人民南商圈为“重灾区”;郑州则是二七广场商圈、新区CBD商圈;北京则是王府井商圈、大望路商圈,显然,疫情之下海底捞正悄然远离租金高企的大“商圈”,房租压力之大可见一斑。
< class="pgc-img">>从海底捞闭店率(闭店门店÷在营门店)来看,一线、新一线城市的闭店率主要在10%以内,最高的是深圳为16%;二线闭店率略高,在10%-20%;而“四五线城市”的闭店率则直线升高,30%以上的城市很多。大量的小城市,由于原本的门店基数少,再碰上闭店,不少城市闭店率达到50%,甚至100%。
目前,疫情反复下,国内餐饮行业仍处于恢复阶段,审视新形势下的危与机,合理估算线上和线下经营比例,优化成本结构,才是海底捞能否走出困境的关键。
西方国家就俄乌冲突对俄罗斯施加严厉经济制裁、包括限制俄能源贸易后,推动国际能源价格大涨,多国通胀压力加剧。
近来,希腊的燃油价格和电力价格不断飙升,有当地商家表示,本轮能源危机的严重程度甚至已经超过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
总台记者 王玉国:虽然已经进入了4月下旬,但是雅典近来遭遇了多日极端天气的侵袭,气温下降了10摄氏度左右。不少居民又穿上了厚衣服,而他们的取暖费用也相应地增加了。
这家海鲜餐厅位于雅典卫城脚下的普拉卡观光街。中午时分,服务员们在户外就餐区点起了九个明火取暖炉。进入2022年以来,燃气价格持续上升,商家每天为此要多支付不少燃气费。
海鲜餐厅老板 马诺利斯:(液化天然气)现在是22欧元(约合154元人民币)一罐,去年是15欧元(约合105元人民币)一罐。
此外,希腊供电的价格也不断上升,很多商家和家庭的电费增长了一倍多。今年70岁的马诺利斯表示,近50年来曾经历过多次能源危机,但这次的情况颇为严重。
海鲜餐厅老板 马诺利斯:能源危机以前也发生过,在20世纪80年代和1972年。但不是大规模的,不像这次这么严重。
马诺利斯表示,能源危机也导致大多数食材价格快速上涨。俄乌冲突爆发近两个月来,希腊玉米食用油的价格升高了60%以上。面对这种情况,自己的餐厅也小幅上调了菜品的价格。
海鲜餐厅老板 马诺利斯:菜品价格我们也上调了一些,在10至15个百分点。不能涨太多,否则顾客就不来了。
根据希腊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主要受能源成本上升影响,希腊今年3月通货膨胀率达8.9%,创下27年来新高。从能源价格来看,当月希腊电力价格同比上涨79.3%,天然气价格同比上涨68.3%,取暖用油价格同比上涨58.5%。相关机构预计未来几个月希腊通胀率的上升趋势可能还会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