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餐饮业作为刚需,号称“穿越周期”,但其在经营上的酸甜苦辣外人一般难以想象。券商中国记者梳理近期港股和内地相关板块上市公司数据,发现诸多有意思的细节。
根据《福布斯亚洲》杂志8月29日发布最新的新加坡50大富豪榜显示,人气火锅连锁店海底捞集团创始人张勇首次入榜,即挤下远东机构(Far East Organization)的黄志祥和黄志达兄弟,以138亿美元身家(净资产)登上首富之位。
利润率低至0.3%!
今年7月18日,港股上市的港式茶餐厅经营者翠华公布了公司2019年年报,即2018年3月31日至2019年3月31日期间的财报。
财报显示,翠华2019财年的利润率仅为0.3%!而这一数据在2018年尚为4.4%,下滑幅度实在惊人。
而利润率0.3%,这也意味着翠华每销售100元,才赚到3毛钱,将将保本!
作为老牌港式茶餐厅经营的代表,翠华就算不属行业头牌,但也属业界知名。公司年报此番公示的超低利润率,足以让聪明的投资者据此“一叶知秋”,餐饮行业虽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现金流,但确实也“揾食艰难”。
实际上,不仅港股公司翠华,就连已在A股上市多年的老牌餐饮公司全聚德、西安饮食等,也都遭遇了赚钱难的问题。
根据全聚德发布的半年报,公司预计2019年1月至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区间为2571.57万元至6428.92万元,虽然还能赚钱,但净利润下滑幅度达到50%之上。
西安饮食干脆不赚钱,公司在半年报中预计2019年1月至9月累计净利润为亏损2000万元以上,下滑幅度远超400%。
看完这些数据,作为一个创业者或投资者,你还会因为餐饮业是个低门槛的行业而贸然闯入吗?
138亿美元!餐饮聚富新标杆
所谓行有行规。再难赚钱的行业,只要找对了打开密码的正确方式,赚个盘满钵满也并非不可能。
以卖麻辣烫起家的海底捞,造就了行业的百亿富豪,谁又能说餐饮业赚钱不可能?
实际上,除了海底捞张勇,呷哺呷哺贺光启夫妇、味千拉面潘慰等也都身家上亿。因此,用“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来形容餐饮业的赚钱格局其实并不算过分。
提及海底捞的成功,核心竞争力是分析人士绕不开的话题,而海底捞核心竞争力就是服务的观点则得到最多的公认。
对于这一点,张勇有着自己独到的感悟,他认为服务特别好的话,有时食客对菜品的评价也会发生改变,不那么好吃的火锅也变得好吃了。对于餐饮业而言,只有好的服务才会带来回头率,如果没有回头,就没有出路,有了回头,才能以小博大。
市场大但“众口难调”
2018年,我国餐饮服务市场收入规模达到了4.27万亿元,东吴证券预计未来5年内该市场将以9.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并于2024年达7.16万亿元。可见,这一广阔的“钱景”孕育着诸多的商机。
不过,餐饮业又是一个“众口难调”的行业,赚钱与不赚钱可谓泾渭分明。所以,做餐饮的人也经常把两种“累”挂在嘴边——生意好的时候身累,生意不好的时候心累。
先说餐饮的不赚钱吧。不赚钱也就意味着踩到了“坑”,而后又不能及时填坑所致。
且不说翠华0.3%的利润率,强如海底捞,其2019年上半年的净利率也仅为7.8%,而且还较2018年上半年同期的8.8%下降了1个百分点,
这样的利润率数据在一众行业中难言出色。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翠华,还是海底捞,在对低位数据或下滑数据的解释中,都强调了员工成本提高对利润所造成的影响。情况确乎如此,近年员工成本都在明显上升,这是一个明眼就能看得着的问题,也成为了餐饮创投者第一个需要面对的“坑”。
除此之外,趋高的店面租金和上游食材价格,同样也是餐饮创投者绕不开的“坑”。近年店租跟涨房价,有时候涨幅甚至高于房价涨幅,这也令餐饮创投者难以应接。从目前公开的关店数据来看,平均每家店的生命周期不到2年,较高的店租也成为了关店行为中不容忽视的因素。
其实,最大的“坑”还是来自食品安全卫生。随着行业监管越来越严格,如果店家未能严格饯行安全卫生标准,分分钟都有可能把自己给“坑”没了。
自带穿越周期属性
有人说,餐饮业就跟月球一样,尽管到处都是“坑”,但也因为具有“洼地”的效应,所以才会惹来创投者竞相“逐月”。
市场人士认为,餐饮业作为任何朝代不可或缺的行业,本身就具备穿越周期的属性。身处其中想要求得发展,难就难在能否与时俱进,并在不断积淀中迎来爆发。
从目前的宏观环境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流通扩大消费,提出了20条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这本身就为餐饮业提供了可有作为的洼地。《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第十二条指出,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鼓励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与文化、旅游、休闲等紧密结合,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开设深夜营业专区、24小时便利店和“深夜食堂”等特色餐饮街区。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发展,“科技餐饮”将迎来巨大发展空间。根据Analysys易观千帆检测数据显示,互联网餐饮外卖月度活跃用户整体保持上涨态势,截止2018年底,餐饮外卖月活人数达10288.5万人。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一大批餐饮企业会变身新餐饮,在实现全面的互联网化后,能轻松通过科技节省运营成本,并提高服务效率。
总而言之,餐饮业是个不缺坑的洼地,只有深耕其中,才有可能迎来财富的飞跃。须知,海底捞也不是一夜之间赚得所有铜板的,人家今时迎来“沸腾”一刻,也是“煎熬”了超过二十年的。
(责任编辑:赵金博)
月6日上午,百胜中国公布2024第二季度财报。本季度总收入达到26.8亿美元。若不计及外币影响,总收入增长4%。本季度核心经营利润增长12%。百胜中国同店交易量增长显著且利润率稳健。
财报表示,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百胜中国将继续通过门店扩张、产品创新、拓展市场、模式创新等方式来推动长远可持续发展。
肯悦咖啡与必胜客wow店成两大增长潜力股
截至2024年6月30日,百胜中国的门店总数达到15423家,其中包括10931家肯德基和3504家必胜客门店。本季度,百胜中国净新增401家门店,其中25%为加盟店。
百胜中国的外卖销售收入保持了过去十年来的双位数增长,本季度同比增长11%。外卖约占肯德基和必胜客餐厅收入的38%。数字订单收入达22亿美元,约占公司餐厅收入的90%,持续彰显公司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成效。
纵观百胜中国第二季度的成绩单,此番增长得益于在业务各个方面持续推动创新和增强韧性。据了解,百胜中国重新审视了业务中的每一个关键流程和成本要素,通过创新提升了运营效率和应变能力。
此外,公司结合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必胜客所有门店推广了智能系统iKitchen,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学习算法等科技助力一线运营,能有效提高厨房生产效率,iKitchen还可以结合订单内容、餐厅现场产能,准确预估每一个订单的出餐时间。
KCOFFEE 在肯德基所有门店均有销售,值得一提的是,2024 年上半年,KCOFFEE售出了近1.2亿杯,同比增长 36%,销售额突破了 10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6%。
在突破业务模式上,刚刚达到3500家门店的必胜客推出WOW 店模式。截至 7 月底,必胜客已将 100 多家现有门店改造成WOW店模式,首批新店同店销售增长显著。必胜客正在加快WOW店模式的推广速度,预计到今年年底,WOW店数量将增加一倍以上。
把握中国市场的长期增长机遇
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其中明确提出,要发展餐饮消费细分领域,同时支持餐饮消费智能升级。
百胜中国在第二季度交出的成绩单,再次证明其具有前瞻性的发展策略,以及对中国市场的持续信心。
百胜中国方面表示,集团将继续通过门店扩张、产品创新、拓展市场、模式创新等方式来推动长远可持续发展。例如灵活的新店模式使其能够在不同城市层级和战略位置上实现有效渗透,肯德基小镇Mini店模式正在帮助肯德基进一步解锁低线城市。公司还在战略位置中发现了机会:如大学校园、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和旅游景点等,例如,肯德基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新开的门店。
“凭借在行业中的领先能力和规模,我们不仅能够有效应对挑战,更能将其转化为我们的竞争优势。我们相信,我们有能力充分把握中国市场的长期增长机遇。”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屈翠容(JoeyWat)表示。
南方+记者 李劼
【作者】 李劼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真的完全没想到,关键是不知道让利幅度有多少!”对上周五美团股价大跌,深圳一位基金经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达了这样的担忧。
2月18日对美团-W(03690.HK)创始人王兴来说,不是一个好日子。外卖平台将要下调餐饮商家服务费标准的消息一经发布,美团股价在18日下午出现了大幅跳水,收盘报188港元,下跌14.86%。
美团2021年的三季报显示,“餐饮外卖”业务依然占据公司营业收入超过一半的水平,但该业务的经营利润,却不如“到店、酒店及旅游”的四分之一;而“新业务”(共享骑行、生鲜、买菜等)的大幅投入是美团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
“餐饮外卖”占营收过半,经营利润率仅3.3%
2月18日,发改委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表示,将引导外卖等互联网平台企业进一步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降低相关餐饮企业经营成本;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对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域内的餐饮企业,给予阶段性商户服务费优惠。
2021年三季报显示,美团的“餐饮外卖”业务的营业收入为264.85亿元,占营业总收入488.29亿元的54.2%,不过该业务的经营利润率仅有3.3%。三季度公司餐饮外卖完成订单笔数为40.13亿笔,由此可见平均每笔订单给美团带来的营业收入为6.29元。
美团表示,尽管受到德尔塔变种病毒、极端天气及行业进入增长平稳期等因素影响,餐饮外卖分部业务于2021年第三季度仍然保持强韧增长。餐饮外卖业务交易金额于季内同比增长29.5%,至1971亿元。餐饮外卖日均交易笔数同比增长24.9%,至4360万笔;收入同比增长28.0%,至265亿元。经营溢利于2021年第三季度同比增加14%,至8.76亿元,而该项业务的经营利润率则由3.7%下降至3.3%。
“市场把短期增长长期化,过去的预期太高,崩跌是很正常的”,玄甲金融CEO林佳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美团外卖业务净利率不高,一旦收费下降几个百分点的话,可能外卖业务也就处于亏损边缘了,这是市场短期恐慌的来源。而从其他竞争对手来看,对商家让利力度更大一些,之前市场预期美团可以通过提升佣金来增加收入,但目前这种预期遭到逆转。
“尽管我们在这些方面已取得不错的进展,我们仍然注意到订单调度系统的复杂性且存在很多关键变量。基于以人为本的运营方针,我们将继续探索并改进该系统。我们也将提高算法及系统的透明度、听取各方反馈并反复迭代,以及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美团也表示,“我们在超过15个城市推出优质夜宵商家的特别促销活动,并与许多奶茶品牌合作推出季节性促销活动以刺激奶茶销量。受惠于上述营运策略,季度交易用户数及平均下单频次均创新高,对消费者而言,我们的餐饮外卖业务不仅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服务,还覆盖了更多的消费场景。”
东兴证券分析师石伟晶表示,当前美团外卖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但“骑手+两轮电动车”的配送模式受到各种时空条件的限制,边际成本变化不显著。对于美团而言,从提升配送效率的角度,配送调度算法优化、设备升级均可以帮助其解决当下一些配送中的实际问题。中长期来看,人力配送受限于时空、政策、劳动力等因素,运力存在较大缺口。相比之下,无人配送在补充运力的同时对人力需求较少,成为一条可行的路。但当前仍受到技术、成本和政策等方面的制约,因此仍为符合条件的局部场景下探索,大规模真实场景应用还需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预计还需5年到10年的发展期。
“买菜”等新业务巨亏,能靠“到店、酒店及旅游”翻身幺?
“本来以为反垄断政策见底了,以后都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引发一轮反弹。不过现在逻辑又改变了,以后压缩了本来盈利很薄的外卖利润。新业务又在亏损过程中。利润预期自然会影响自由现金流,这样就要杀估值了。”上述深圳基金经理表示。
美团表示,2021年第三季度,新业务及其他分部的收入同比增加66.7%至137亿元,主要受零售业务以及共享骑行服务增长带动。2021年第三季度,该分部的经营亏损同比及环比均增长,至109亿元,而经营亏损率环比则继续下降2.7个百分点至79.5%。
“凭借我们过去数个季度在冷链物流方面的持续投资,我们得以在夏季将稳定质量的生鲜和冻品实时配送到消费者手中。”“美团买菜方面,我们的用户基数及交易金额持续增长,得益于我们通过缩短配送时长以及扩充鲜食与快消品类选择进一步提升消费者体验。”
“为什么新业务一年要烧几百亿元,而且选择了低毛利的生鲜、买菜方向,这到底是不是战略错误?”对此,林佳义认为这方面试错成本实在太高。
“到店、酒店及旅游”则是美团的盈利亮点。美团表示,尽管受到德尔塔变种病毒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仍录得稳定增长。2021年第三季度收入仍然同比增加33.1%至86亿元。经营溢利由2020年第三季度的28亿元增加35.8%至2021年同期的38亿元,而经营利润率则由43.0%略微增加至43.9%。
由此可见,从美团三季度经营利润总额来看,“到店、酒店及旅游”是“餐饮外卖”的四倍以上。
对此,上述深圳基金经理表示,餐饮外卖其实主要是获取客户流量上的考虑,利润占比本来就不高,现在就是不知道让利幅度到底要到什么程度;“到店、酒店及旅游”则是美团可靠的利润来源,如果未来疫情逐步结束,那么这方面美团的利润依然有大幅增长空间,未来能不能重新扭亏为盈,更关键看新业务的巨大投入能否带来亏损缩窄。
西南证券分析师陈泽敏表示,公司到店业务规模效应显现,丰富品类满足用户消费需求。完善的日常消费场景,其中医美、健康、剧本杀桌游、宠物护理等新兴商业板块相较于传统餐饮到店业务变现率空间更大,或可带动到店业务高速增长。
“美团的酒旅业务主要依托平台高频次外卖业务积累的用户流量和消费数据,将其转化为新增酒店预订交易用户。”陈泽敏称,低获客成本建立低价壁垒或可征服价格敏感性更高的00后。目前00后作为线上化接受度最高的群体,在线酒店用户渗透率仅为18.7%,或成为未来线上酒旅消费主力军,为行业空间贡献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