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末,来自上海普陀、静安等多个区的上千位“团长”加入多个“一点点奶茶上海团购团长群”微信群,通过群主发布的团购链接购买盲盒奶茶。5月1日,群主以不同的理由多次推迟原定下午配送的近8000杯奶茶,不少在次日凌晨才收到奶茶的“团长”发现,奶茶由杭州市多家一点点门店制作,最早的制作时间距离收货时间相差近24小时,奶茶规格也和订购时有所出入。(5月4日东方网)
消费者团购的下午茶变成了“隔夜奶茶”,而且并非本地门店制作,乃是外地门店制作、跨省配送,团购价格比官方价高出一大截,到手的奶茶规格亦有很大出入。显然,这是一次充满槽点的购物体验,导致众多消费者不满,纷纷要求退货、退款,引发一场“团购奶茶”的消费维权风波事件。跨省团购“隔夜奶茶”弊端多多,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对消费者权益构成侵害,亦潜藏着巨大的食品安全风险。
现做奶茶是门店现场加工制作,口味佳,但保鲜时间短,需要尽快饮用,如果放置时间过长,就会导致食材发生变化,影响奶茶的口感、质量。上海市消保委此前发布的奶茶抽样测试显示,即使是没有开封的奶茶,菌落总数也会随时间推移成倍增长。如一款奥利奥蛋糕奶茶,2小时菌落总数为48000 CFU/mL,4小时达到150000 CFU/mL,6小时达到230000 CFU/mL。可见,“隔夜奶茶”不仅口感会变差,更严重的是存在食品质量隐患,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目前,奶茶包装上一般都会标注最佳饮用时间,比如“请于2小时内饮用”是从奶茶制作完成时开始计算,而非送达时间,还需注意外卖30~50分钟的时间差。如果超过2小时,就可能带来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需要保持警惕了。可以想见,当消费者拿到“隔夜奶茶”时,心理是怎样的失落,一次简单平常的团购消费,却变成了食品安全的大冒险,真是让人无法接受。
近期,有不少“团长”在朋友圈和其他社交平台发布奶茶、快餐等团购信息,声称由上海周边地区的门店制作,送往上海后再配送。一般当天下单,次日可收货。这种消费模式,主要是受到疫情防控的影响,上海本地相关食物供应不足,从外地制作、配送,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供应压力。但是,因为异地采购配送时间长、饮品保存不当等,容易产生食物变质现象,严重危害消费权益和健康,消费者还是慎重选择为好。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团长”在发布团购信息时,声称是本地门店制作、配送,可实际是从其他地方的门店购买后转卖,这就是故意隐瞒关键信息,构成了消费欺诈行为,埋下不可测的食品安全隐患,监管部门可及时介入调查,予以纠错、处罚,并要求“团长”赔偿消费者损失。
(来源:东方网)
料升级、产品迭代、营销创新,曾被贴上“不健康”“路边摊”等标签的奶茶行业脱胎换骨。资本加持下,新中式茶饮距离诞生“星巴克量级”品牌还有多远。
从路边摊到新茶饮:“奶茶江湖”的升级之路
“欢迎光临,百香好喝!”自从“百香果茶饮”系列成为夏天的主打商品后,每个上班日,小白都要把这句话重复数百次。
这家位于长沙市开福区蔡锷路上的“一点点”奶茶加盟店,自开张以来,就因其热情的服务和持续不断的客流,成为老城老街上的“新亮点”。
这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曾被贴上“口味差”“不健康”“路边摊”等标签的奶茶行业,经过大浪淘沙,已基本完成了品牌化的过程。自2016年以来,伴随着“喜茶”“一点点”等网红茶品牌的出现,“新中式茶饮”这一细分领域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势头。
好茶、鲜奶、时令水果……全面升级原材料后,瞄准年轻消费群体推出创新产品,同时利用口碑、互联网甚至AI技术、3D打印等手段积极营销,茶饮行业在获得市场知名度的同时,也引起了资本的关注。数家奶茶品牌获得融资后,中国可能诞生“星巴克式”的茶饮店已成为时下流行的说法。
不过,有多家“网红”餐饮店败走市场的先例在前,能否留住“喜新厌旧”的消费者,或许才是所有茶饮店最迫切要面对的问题。
“但凡是个奶茶店,都在排队”
“跟您确认一下:中杯百香果三重奏,去冰三分甜,加红豆。一共12元。”顾客扫码支付、订单打出,小白又快速利落地卖出了一杯饮品,“下一位!”在他身后的操作台上,三位负责备料、调制的同事忙得不可开交。在柜台外侧,则有六七位顾客在排队等待点单。
从早十点开门,到晚十点闭店,这种场景是这家门店的常态,“几乎很少出现门前没顾客的情况。”小白回忆说。除了到店消费,店里每天还要分配两三个人手专门应对不断涌来的外卖订单。
在北京朝阳大悦城,因为购买人数太多,“喜茶”不得不在门店外辟出两块区域:一块用于排队,一块用于等候点单。遇上周末,为了买到一杯茶,很可能要耗上两个多小时。即便如此,一些年轻人依然心甘情愿地在拐了三四个弯的队伍中等待着。
自2016年兴起的新中式茶饮热,经过两个四季,又延续到今年夏天。随着网红品牌不断增多,这一市场还有继续扩大的态势。“但凡是个奶茶店,都在排队。”有消费者开玩笑说。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奶茶”的概念自台湾进入大陆市场,陪伴了80后、90后的成长。但由于早期奶茶由茶粉、奶精勾兑“无茶又无奶”,既不健康也不美味,很快被消费升级的年轻人抛弃。随后出现的用真茶甚至真奶的街头品牌,也在以星巴克为代表的连锁咖啡店的挤压下难以出头。
风水轮流转。在茶饮行业,每隔六七年就会有一次升级换代。这一次,主打精品茶的新中式茶饮,遇到开始注重养身、逐渐远离碳酸饮料、酒精饮料甚至咖啡饮品的年轻消费者,走红成了理所当然之事。
脱胎换骨,街边茶饮成潮品
在操作间的墙壁上,一张用马克笔绘制的大表格很容易引起注意。小白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表格里记录着每种原料的到店时间和使用时限。有些要求新鲜的材料保质期只有三四个小时,“时间到了,没用完也要换掉。”看得见的鲜奶、时令水果,尝得到的茶味、奶油味……升级原材料,成为奶茶店翻身的第一步。
有了好的原材料,还要有创新的产品。通过专业萃取设备泡出的中式纯茶,加上由牛奶、淡奶油、芝士等制成的颇具英式风格的奶盖,并加入各类新鲜水果调制,“新中式茶饮”的概念应运而生。不同于传统奶茶店缺少互动、客户体验差的缺陷,“客制化”也成为新茶饮获得年轻消费者青睐的原因之一。
以一点点奶茶为例,除了饮品甜度可以自由选择外,门店还准备了包括椰果、红豆在内的五种免费配料和奶霜、冰淇淋等收费配料供顾客自由搭配。一时间,“如何配出好喝的饮料”成为热门话题,还有网友总结出了各种“搭配公式”,小白笑言,时不时有顾客带着“公式”来点单,“有些搭配店员都没试过。”
出生在互联网时代的新中式茶饮,自然深谙营销的重要。今年新晋网红品牌“答案茶”(已更名为1314茶)CEO谷铁峰就直言不讳地表示,好酒也怕巷子深,“测试了多个社交平台后,我们最终把抖音作为了营销的主平台。”
顾客在腰封留下问题,门店通过AI技术在答案库中索检匹配度高的答案,用3D打印技术把答案打印在奶霜上……这杯被称为“黑科技”的奶茶确实被抖音带火了,仅用了两个月,答案茶已在全国签约300多家加盟店,已营业的门店日均产出1000杯奶茶,日销售额在1.5万元左右。
资本加持,“网”住消费者是发展关键
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咖啡及其他饮品店销售额合计926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以新中式茶饮为代表的其他饮品店销售额413亿元,同比增长14.5%。尽管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坚持认为“茶饮行业风口未到”,但“随风而动”的资本已经开始布局抢滩。
从2016年起,新中式茶饮品牌融资消息就一直不断。喜茶和奈雪的茶各自获得近1亿元A轮融资;因味茶获得刘强东5亿元投资;一点点获美亚1亿美元融资。进入2018年,喜茶和奈雪的茶又分别获得B轮和A+轮融资,答案茶也获得2000万元A轮融资……
资本涌动、门槛较低、模式简单,新中式茶饮的前景看起来一片光明。就连在中国称霸多年的星巴克,最近几年也感受到来自中国茶饮的威胁。
尽管“造出一个星巴克量级的茶饮品牌”,已成为业内越来越响亮的呼声,但此前多家网红餐饮店败走市场的案例,也像一口随时敲响的警钟:网红奶茶能红多久?
今年5月,在广州举行的“中国特许加盟展·广州站”上,展会负责人徐燕发现,一面是茶饮参展品牌由去年的18家增加到今年的70多家,另一方面是此前三五年一直活跃的一些茶饮品牌已经退展甚至关张。徐燕表示,要打造出真正的品牌,门店只是表面功夫,背后的供应链管理、品质把控才是“硬骨头”。“入门容易,做大困难,这是茶饮店的普遍特点。”徐燕总结说。
除了品牌的锻造,消费者的“多变”同样是巨大的挑战。答案茶的走红就表明,对年轻消费者来说,茶饮的解渴功能正逐渐淡化。买一杯网红奶茶,已是一种休闲方式、社交方式,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新更潮的休闲、社交方式早晚会出现,靠什么留住消费者,这才是网红奶茶们急需给出“答案”的问题。
茶是当代年轻人的心头好,
被誉为“人间续命神仙水”。
这不,突然间“秋天的一杯奶茶”
就火遍朋友圈……
但这个“网红梗”
可不是适合所有人的,
苏州不少“00后”就翻车了!
< class="pgc-img">>01
“00后”爱喝奶茶,牙烂了!
“疼疼疼,疼啊……”近日,在苏州华夏口腔医院,“00”后女孩小溪(化名)正躺在病椅上,接受口腔医生手术治疗。
< class="pgc-img">>“因为刚做完种植手术,这几天要尽量吃一些凉的半流食物或者是全流质的食物。拆线之前也要吃软质食物,尽量用另外一边的牙齿咀嚼。” 该院牙体牙髓病科主治医师李仁静一边叮嘱小溪,一边招手让另一位“00后”的患者准备。
年纪轻轻,牙齿怎么弄成了这样?
原来小溪从小就不喜欢喝白开水,自从五年前爱上喝奶茶后,每天至少3杯!“我喜欢一边玩手机一边喝。又喜欢熬夜,晚上简单刷几下牙就躺下了”。
< class="pgc-img">>李医生表示,正是因小溪喜欢喝奶茶,长期不注重口腔卫生,导致年纪轻轻就丧失了正常的咀嚼功能,“我们口腔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它们会捕捉进入我们口腔中的糖分,而牙菌斑里的细菌又会把糖分进行转化,成为某些酸性物质溶解组成牙釉质的羟磷灰石晶体,长久以往,就会使牙齿脱钙、软化”。
< class="pgc-img">>事实上,奶茶里并没有奶,也没有茶,都是奶茶和奶精。
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的珍珠奶茶比较试验对其中的含糖量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显示,检测的10款珍珠奶茶一半属于高糖饮料,其中一点点波霸奶茶含糖量最高(9.30g/100g),维星铁观音珍珠奶茶最低(3.8g/100g)。即便所谓的“不加糖”的奶茶,含糖量也在2.2~7.9g/100g之间。
< class="pgc-img">> “奶茶含糖量高,还有珍珠、芋圆、椰果等配料,在咀嚼的过程中又很容易粘在牙齿的窝沟缝隙里,不注意口腔卫生,比如刷牙不彻底或者没有饭后漱口、刷牙的习惯,齿缝里的食物残渣就会成为细菌繁殖的沃土。”李医生解释说,不仅是奶茶,其他碳酸饮料、高糖饮料食物对我们口腔健康的影响是一样的,“我们医院曾接诊过一个90后小伙,他酷爱喝碳酸饮料。28颗牙齿有22颗是坏牙”。
02
这些人不适合喝奶茶!
除了牙齿吃不消
血糖飙升、脑血管爆掉、胃食道反流……
小小一杯奶茶带来的健康威胁数不胜数
< class="pgc-img">>看苏州记者走访多家医院发现,苏州虽然没有出现因为喝奶茶进急诊病例,但多位医生却坐不住了。
< class="pgc-img">>苏州人爱喝奶茶,在2017年度的线下使用口碑消费调查,苏州消费总金额全国排名第八。其中,奶茶的年度消费金额打败了咖啡、面包,是2017年餐饮类目里的最火单品之一。口碑上,苏州人平均每个人的年度奶茶花费达到100元。而随着“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火了,苏州的奶茶销量更是冲上云霄。
苏州市立医院东区内分泌科主治医师方美凤介绍,奶茶中不仅有糖,还有一定量的咖啡因含量,糖尿病患者一定要严格控制饮食,不要以为没症状就可以饮食自由。市面上大部分的奶茶等饮料,都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 class="pgc-img">>此外,鉴于奶茶中的咖啡因含量,为保护骨骼健康,避免骨质疏松,皮肤偏白、体重较轻、户外运动较少的女性,以及老人、儿童和孕妇应远离咖啡因类饮料的摄入。
< class="pgc-img">>“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议每天添加糖的摄入量应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方医生表示,部分奶茶,只要喝上一杯,就已经超过了正常人体一天当中添加糖的摄入量。而长期的高糖摄入会使蛋白质流失,从而使皮肤变老,也会增加糖尿病风险和心血管风险。
< class="pgc-img">>因此,“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真不是你想喝就可以随意喝的。
奶茶可以偶尔品尝
但不要贪杯哦!
(来源:看苏州,编辑/程梦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