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放在烤架上,设置好程序,机器便能自动完成烧烤,在第八届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上,一台自动烧烤机器吸引了不少人围观。烤架上的肉串正“滋滋”冒油,不到半分钟,机械臂举起烤架自动翻面,刷油、撒料等操作一气呵成。几分钟后,一份烤肉串便制作完成。
由商务部、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等承办的2023第八届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近日在湖南长沙举办。博览会上,食品餐饮行业的新技术、新趋势、新业态随处可见。15个专业展区内,来自全国各地和韩国、泰国、澳大利亚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多件产品同台亮相,吸引观众现场逛展20多万人次。
“上午10点,第一批游客就已经到店,有八成是外地游客。”广东佛山市顺德区松记食店负责人说,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店里的消费热度比往年高了不少,每天接待顾客量和营业额都有明显增长。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2022年国庆假期增长8.6%。
当前,随着全国各地促消费政策加快落地,各地消费季蓬勃开展,多样化特色化餐饮消费供给不断丰富,餐饮消费潜力得到明显释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8月份,全国餐饮收入32818亿元,同比增长19.4%。8月份,餐饮收入4212亿元,增长12.4%。
今年以来,商务部积极组织各地开展“中华美食荟”系列餐饮促消费活动,推广当地特色美食,带动餐饮消费持续回暖。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第八届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作为“2023消费提振年”重点展会活动之一,可以发挥国家级展会平台功能,对进一步扩大餐饮消费,促进食品行业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带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展会期间,20余场高规格、高质量、高水平的活动先后亮相。
餐饮业是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点领域,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餐饮消费市场的潜力仍然很大。聚焦消费新需求,不断增加优质供给,提升供需适配性,餐饮业有望加速回暖。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王东堂表示,餐饮业在扩大消费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当前餐饮行业复苏呈现新气象,集聚新动能。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从培育创新发展动能、加强产业发展支撑、优化产业发展模式、积极营造发展环境等方面发力,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市场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在当今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中,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深入探讨餐饮市场消费需求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提升餐饮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一、餐饮市场消费需求的特点和趋势
1.健康饮食的兴起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饮食已经成为餐饮市场的主流趋势。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材的新鲜、营养和无污染等方面,对于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等不健康食品的消费逐渐减少。因此,餐饮企业应该加强健康食材的采购和烹饪,以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2.个性化需求的增加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餐饮市场的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明显。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快餐和套餐,而是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务。因此,餐饮企业应该加强个性化服务的设计和提供,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3.线上点餐的普及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支付的发展,线上点餐已经成为餐饮市场的新常态。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第三方平台等途径进行点餐,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因此,餐饮企业应该加强线上平台的开发和运营,以提高消费者的点餐体验和便利性。
< class="pgc-img">餐饮市场消费需求
>二、如何满足餐饮市场消费需求
1.加强食材的采购和烹饪管理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餐饮企业应该加强食材的采购和烹饪管理。首先,应该选择优质的食材供应商,确保食材的新鲜、营养和无污染等方面符合标准。其次,应该加强烹饪工艺的研发和管理,推出健康、美味的菜品和饮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口味和营养需求。
2.提供个性化服务和体验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餐饮企业应该加强个性化服务和体验的设计和提供。首先,应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进行定制化的服务,提供符合消费者口味和需求的菜品和饮品。其次,应该加强环境和服务的质量,提供舒适、愉悦的就餐环境和贴心的服务,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3.加强线上平台的开发和运营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线上点餐的需求,餐饮企业应该加强线上平台的开发和运营。首先,应该开发功能完善、操作简便的手机APP或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点餐平台,提供便捷的点餐体验。其次,应该加强平台的推广和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用户黏性,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使用线上平台进行点餐。同时,应该注重线上平台的售后服务和客户关系管理,及时解决消费者的问题和反馈,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 class="pgc-img">餐饮市场消费需求
>综上所述,餐饮市场消费需求的特点和趋势不断变化,餐饮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加强食材的采购和烹饪管理、提供个性化服务和体验以及加强线上平台的开发和运营等措施,可以提高餐饮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024年第一季度,调味品行业内多家头部企业交出一份营业收入、归属净利润双增的成绩单。
据公告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海天味业营收同比增长10.21%至76.94亿元,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11.85%至19.19亿元;而中炬高新营收同比提升8.64%至14.85亿元,,归属净利润同比提升59.7%至2.39亿元;中炬高新另披露,其中,美味鲜公司实现营收14.61亿元,同比提高10.20%,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44亿元,同比增加59.75%,主要是采购单价下降、产品结构优化及收入增加影响。
此外,千禾味业、天味食品、莲花健康一季度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28%、11.34%、26.45%,达到8.95亿元、8.53亿元、5.76亿元;一季度归属净利润分别同比提高6.66%、37.2%、134.54%,达到1.55亿元、1.76亿元、4922.33万元。针对归属净利润变动原因,天味食品将其概括为“主要系销售增长、主要原材料采购成本下降及投资收益增加所致”,莲花健康认为主要系“报告期,销售规模上涨,销售净利率提高”。
受益于餐饮恢复、成本压力减小等原因而实现业绩遇喜,有多家券商对调味品行业今年发展态势进行预测。其中,开源证券在研报中分析称,2024年Q1调味品上市公司营收扭转下滑态势,企业收入出现恢复性增长,主要原因一是春节时点后移,同时餐饮逐渐恢复,场景释放带来终端消费回暖;二是龙头公司加强对于终端市场投放,促进渠道秩序恢复。同时成本压力缓解,2024年调味品板块有望逐季改善。
谈及“调味品板块库存恢复良性,B端延续改善态势”,方正证券也在最新研报中总结称,2023年,调味品行业在餐饮行业持续复苏下呈现改善态势,且库存逐步恢复良性,动销环比改善。2024年Q1,由于今年春节假期偏长,返乡人数增加,餐饮市场复苏加速。受益于下游餐饮市场需求带动,调味品行业整体表现较好,动销平稳,经销商备货积极性较高,品牌方提升物流效率,整体库存降低至良性水平。目前头部品牌均加大餐饮市场费用投入,加速小品牌出清,预计未来调味品市场总量趋于集中化,利好行业龙头,本地品牌转向细分市场保留生存空间。展望全年,库存恢复至良性水平下,动销有望持续改善。成本端来看,2024年原材料及包材价格多数仍处于下行通道,伴随成本回落,利润端弹性有望释放。
具体至产品层面,考虑到饮食绿色化、健康化风潮,“有机”、“零添加”、“低盐”等也被标记为近两年调味品较为典型的趋势性概念。据马上赢情报站公众号文章分析,自2023年Q1至2024年Q1,调味品类目中与“有机”概念相关产品均维持在200款以上,且仍有较为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其市占率更是稳步提升。其次,相较于“有机”,“零添加”概念在调味品类目中则更加常见,与其相关的商品数量也从2023年Q1的484款不断提升至2024年Q1的876款,增幅显著。同时,调味品市场中“零添加”概念商品的市占率也呈现出上涨的态势,逐渐接近4%。再者,“低盐、低钠”虽为除“有机”、“零添加”外的另一重要趋势,但其商品数量与市占率的变动却更加波折。“低盐、低钠”概念的商品数量与市占率在2023年Q3达到峰值后便有所下跌,至2024年Q1才有所放缓。但从数据上看,“低盐、低钠”概念商品总体仍保持在350款以上,且其市占率也并未跌至0.4%以下,其未来的发展走势仍可以期待。
瞄准各类细分赛道,头部调味品企业在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更多竞争对手发力与产品差异化等难题,而其也正在用时间证明,能否在主动求新求变之路中站稳市场。
编辑/王璨
(综合自企业公告、“宇光看食饮”公众号、“分析师泽华观食饮”公众号、“马上赢情报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