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胡萌)外卖餐饮服务不经意间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角,其中安全监管工作作为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摆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
目前我国已初步奠定了以《食品安全法》、《电子商务法》两项法律为支柱,以《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三项规定为指导的监管体系。
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各地小餐饮入网经营的门槛不统一,现行法律法规对外卖平台的监管要求不够明确具体,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外卖一些具体的环节未提出相应的标准要求。
具体来看,当前对于没有食品经营许可证、但已获得小餐饮登记备案凭证的餐饮商户,能否入驻外卖平台,各地监管部门做法不统一,有22个省份明确允许或试点允许,其余省市有的尚未明确,有的则明令禁止。
此外,目前的法律法规仅规定外卖平台对外卖商户负有抽查和监测的义务,没有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导致入驻平台的外卖商户处在监管缺位的状态。
对此,台盟中央两会提出三大建议:一是在全国层面颁布统一的指导规范,使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小餐饮依法入网经营,使线上线下统一要求。并依据国家指导意见,对地方外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法规、规章等进行修订完善,将所有餐饮商户的经营活动纳入监管视野,实现“看得见”、“管得好”,使全国外卖餐饮许可、备案全覆盖。
强化外卖平台的监管责任。一是对外卖平台抽查和监测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对外卖商户线上抽查、监测的范围、数量和频率,以及对被举报或有负面评价的商户是否进行线下抽查、监测等提出要求。二是对外卖商户进行风险等级评估。由外卖平台利用技术优势,从外卖商户信用和食品安全两个维度,对外卖商户进行风险分级,根据风险等级,对外卖商户进行告诫、处罚、清退等处理,实现对外卖商户的闭环管理。
三、由市场监管部门、标准制定组织以及行业协会,对外卖食品制作、餐具、包装、配送工具、配送员行为等进行统一规范,制定行业标准。例如,统一外卖食品餐盒规格、使用无毒无害安全包装、配送工具的清洁消毒、配送员安全驾驶确保无洒漏等进行规范,并首先在一些大的、知名的外卖平台推广运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胡萌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陈荻雁
<>/外卖头条(wm88766)
每天早上一开门,顾客就在门前排队,“阿大葱油饼”被BBC的美食节目报道后,一下成为了“网红”。
不过像阿大葱油饼、梦花街馄饨等知名的网红小吃,由于房屋属性等原因,他们无法办理食品经营许可,因此未纳入到政府监管范围,食品卫生状况较差,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在《上海市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监督管理办法(试行)》颁发前,这些无证的小店,被称之为“黑作坊”,不仅是相关监管部门要依法取缔的,当然也被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等外卖平台拒之门外。
《上海市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监督管理办法(试行)》颁布以后,目前,上海已有21个街镇193家小型餐饮获得备案通过,其店内全部张贴“便民饮食”专用标识。这意味着,符合申请资质的小餐饮,也将获得有效临时证件。
小餐饮可以送外卖吗?
《办法》规定,经临时备案小型餐饮提供者可以从事网络订餐。但是,应当符合与其网上经营供应量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加工条件,并符合餐饮配送食品安全管理要求。
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申请临时备案的,应当符合哪些要求?
申请临时备案的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在经营场所、设施设备、餐厨垃圾和餐厨废弃油脂处置、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要求和条件,应当与同等类型和规模的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小型餐饮一样,符合以下要求:
(一)经营场所位于固定建筑物内,与公共厕所、倒粪池、化粪池、污水池、垃圾场等污染源直线距离25米以上,经营场所内无圈养、宰杀活的禽畜类动物的区域;
(二)经营场所不兼用于个人日常生活,具有合理的工艺流程布局,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符合餐厨垃圾、餐厨废弃油脂处置的相关要求;
(三)具有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经营场所和设备设施
经临时备案的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经营的食品品种有限制吗?
有限制。经临时备案的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经营可以经营品种包括各类热加工糕点、自制饮品和热食类食品。
其中,经营场所在居民小区内的,可经营品种限定为蒸煮糕点、自制饮品和不产生油烟、废气、异味的热食类食品。
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如何申请临时备案?
申请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的,应当向所在地的街镇提交以下材料:
1.临时备案申请表;
2.经营负责人身份证明,如委托其他人代办的,还应当提供代理人的身份证明;
3.食品从业人员有效健康证明;
4.合法使用房屋证明或区政府规定的其他房屋使用证明材料,租赁场所经营的还需提供租赁协议;
5.符合临时备案条件、餐厨废弃油脂和餐厨垃圾处置、油烟和烟尘等污染物排放的食品安全和环保要求的承诺。
街镇办理临时备案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征求相关部门、经营场所周围居民、物业等有关方面的意见。
对于予以临时备案的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街镇应发放《便民饮食店临时备案公示卡》,并将备案信息通报所在地的市场监管、环保、房屋管理、消防、城管执法、绿化市容等部门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临时备案办理工作,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关注头条号,回复“办法‘’查看全文)
【评论区】阅读完毕
>进一步深化浙江省“证照分离”改革,加快推进食品小作坊、小食杂店、小餐饮店“三小”行业“准入即准营”,从2020年10月1日起,浙江省全面取消“食品小作坊、小食杂店、小餐饮店”登记证,实行“三小”行业“多证合一”改革,申请人领取营业执照后,即可开展经营活动。
据悉,前期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已在宁波开展试点,市民崔先生在象山市场监管局窗口人员的指导下,快速领取了“多证合一”后的“三小”行业营业执照。
据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原来办理“三小”行业经营,申请人需提供多份材料并经多个平台进行申报,同时申领营业执照和食品生产经营登记证。改革后,申请人只需登陆一个平台、一次填报,即可完成“三小”行业执照领取,无须再办理食品生产经营登记证,实现“准入即准营”,大大提升群众办事的体验感。10月1日起,这项改革将在全省实施。
下一步,浙江省聚焦“全覆盖、零许可、数字化、强监管”改革目标,围绕“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优化服务”四种改革方式,在率先实现“告知承诺事项破百项”改革基础上,更大力度推进“证照分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