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新闻记者 | 李烨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长沙在这个儿童节后多了一个“5A级景区”——一家专卖辣条的零食集合店。
这家叫“零食很辣”的门店出自量贩零食品牌“零食很忙”之手,6月1日开始正式营业。该店把同类型的辣条陈列在一起,例如满墙的辣味鸭脖、泡椒凤爪、熟食素菜等,售价最低的有5毛。在社交网络上有消费者形容它为“辣条天堂”。
零食很忙方面称,零食很辣店内共有超2200款辣味零食,包括卫龙、麻辣王子、双仔等品牌的辣条、肉制品、熟食素菜等多个品类的产品。店内商品采用挂包的陈列方式,以提升SKU。
这不是零食很忙首次开出这种极具特色的门店。
今年上半年,它开出的“超级零食很忙”和“零食很大”,都以超大包装零食为卖点,并在当时成为长沙热门网红打卡地。而“零食很辣”的门店,实际上是“零食很大”的旧址,后者也搬迁到门店面积更大的新位置,距离旧址不过200米距离。
“零食很辣”垂直类型门店的开设,在消费趋势上已有一定基础。目前中国的零食行业变得更加细分,在烘焙糕点、膨化类、糖果巧克力、坚果炒货、休闲卤制品、果脯蜜饯、饼干等大类基础上,有了更加精专的区别。
比如肉类零食,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2027年中国肉类零食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市场上的肉类零食包括鸭脖、鸭翅、鸭头、鸭肝、鸭掌、鸭肠、鸭胗、鸭心、猪蹄酱、猪肉肠、猪肉脯、猪肉干、牛肉干/牛肉条、凤爪、鸡翅、鸡胗、鸡腿、排骨、牛里脊等。
里斯品类创新战略咨询也向界面新闻表示,仅是“0添加”概念,现在就已在食品行业有了多种表现形式,例如甜味食品饮料内的“0糖”、辣条的“0油”“0反式脂肪”等。
而聚焦到辣条,艾媒数据显示该市场持续扩容,2021-2023年从729亿增长至819亿元,预计2026年将达950亿元,而由于目前辣条本身适配的消费场景较多,但市场又分散,因此还有更大潜在空间。
从零食行业整体来说,零食很忙这类集合店更本质意义是线下的流量入口。
安信证券一份报告显示,零食行业品类渠道分散,消费者追求性价比,供给端方面SKU众多,但零售渠道分散而多元化;需求端来说,休闲零食单品价值量低,是冲动消费型和体验型产品。因此,把握好渠道是零食企业发展的重点——零食量贩店扮演的角色像是一个线下版的拼多多。
渠道属性是零食量贩店在行业内较强竞争力的一方面体现,而这里能容纳的零食品牌、品类越多,在分散的市场里,对于合作的零食品牌来说或许更有意义——起码是作为产品的展示,增大其曝光和触达,也正因此零食很辣里面需要尽量多的陈列商品。
那么,超2200款商品是一个什么概念?可以对照的样本是山姆、Costco等会员制商超,它们的SKU数量在4000左右,而山姆等的占地面积在1万平米,“零食很辣”在280平左右。
但渠道互相之间,及渠道与品牌之间都存在竞争关系。
一方面,已经拥有商品力和品牌效应的零食品牌往往会选择开出自己的线下门店,对零食集合店发起冲击,比如良品铺子、三只松鼠;另一方面,集合店这种业态本身已经越开越多,当店内商品的差异化不够明显,很容易分散有限的消费者。
一名零食很忙的供应商告诉界面新闻,他们直接从像自己一样的生产工厂拿货,直采优势和价格战策略确实让连锁零食门店的在县城、乡镇区域直接碾压一些依赖经销商的小超市和小食品店。
但有零食量贩店的加盟商向界面新闻透露,生意越来越难做,因为短短两年时间,他所在的城市就有各类零食品牌接近30家,包括十多家赵一鸣、几家好想来,还有几家更小的品牌或独立品牌店,此外还有良品铺子、来伊份等零食店。
同时,零食集合店的模式是从工厂拿货,缩短价值链,让休闲食品的即时消费属性与便捷的实体店铺布局高度匹配,但这是一项低毛利生意,尤其是当零食集合店想要引入更多“头部品牌零食”来吸引消费者的时候。目前其红利也面临见顶。
一名从事连锁招商的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零食量贩店的整体毛利从2022年的30%下滑到现在的18%,原因正是在于集合店开始有意识地剔除部分小企业供应商,更换为具备一定知名度的厂家供应,因为即便是下沉市场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在意品牌知名度”,这让毛利损耗较快。
零食集合店仍在激进扩张,甚至开始了“抢人大战”。
今年的3月19日,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在2023年合并后的首次大型公开活动上,零食很忙创始人晏周提出了“奔赴万店规模”的扩张计划,截至最新公布,他们目前门店已达9000家。
同时该公司还公布了较为强势的加盟政策。在此之前,该公司还在社交平台上发出鼓励加盟者紧贴对手开店的政策——竞争补贴则包括,在竞争对手高销售额门店100米范围开店,额外补贴该门店租金的50%或门店转让费用的50%;在与竞争对手打价格战时,补贴毛利率至15%等。
目前零食很忙方面暂未透露是否会有更多“零食很x”类型门店开出,但激烈竞争正促使着头部零食集合店想出更多吸引消费者的法子。
短期来看,“零食很辣”,包括此前的“零食很大”等,从营销效果上来说能让消费者感到新奇,从而为零食很忙带来曝光。比如“零食很大”就在五一节假取得总计318万元的营业额。
但长期来说,零食集合店还需在自身所售商品上做出更本质的差异化创新,而不是仅仅一个低价线下陈列渠道,才能具备更强竞争力。
新闻 记者 孙一鹏 唐逸涵
清淡的浙江人,在“辣消费”上动了心思。
近年来,“辣文化”与“辣消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根据《2024年度辣消费大数据分析报告》,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国餐饮市场中的辣味菜品已从2019年的18.3万道,增长至24.6万道。《美团餐饮报告》的口味偏好调查数据也显示,52%的消费者偏爱辣味。
浙江早就看到了这个风口。去年年初,浙江便曾组团前往江西、湖南等“辣省”调研美食。不久前,浙江最拿得出手的“辣都”衢州更是先声夺人。衢州“长三角第一辣街”正式开街。还不满半个月,客流量就达6.5万人次,仅美食城内17家新开餐饮店铺营业额达200万元。
位于衢州的“长三角第一辣街”,共享联盟·柯城供图
浙江“辣都”祭出的第一招颇费了一番心思——
首先,衢州“抢注”了长三角地区首家以“辣”为主题的集成式美食街区。
700米的长街上,不仅分布着130多家鲜辣风味的衢州土菜馆,还集结了川渝麻辣、贵州酸辣、湖南香辣等全国经典辣味美食城。
“目前,美食城已入驻17家百平方米的大型餐饮企业,我们还将继续招引全国乃至全球的辣味美食,不断丰富餐饮业态。”负责人郑建林告诉潮新闻记者,未来,还会有更多来自四川、新疆、墨西哥等地的辣味美食落座于此。
再者,这条“辣街”的操盘手很不一般。
经营“辣街”的同时,郑建林和他的团队还是重庆李子坝、柯城麻蓬“金庸武侠村”等热门打卡地的“操盘手”。
“把专业的事交专业的人做。”衢州市供销联社理事会副主任陈晶告诉潮新闻记者,未来,要把“长三角第一辣街”培育成为辣文化及“衢州味道”集中交流、展示、体验和宣传的有效载体,力争让衢州成为长三角地区吃辣第一个想到的城市。
同时,“辣街”背后,衢州的“辣”产业链也在加速形成。
陈晶告诉潮新闻记者,一条以“辣”为媒的供应链体系目前已初步形成。“据不完全统计,仅杭州、宁波两地,以鲜辣为特色的衢州菜餐饮门店就已超过4000家,‘衢辣’有市场有潜力。”陈晶介绍道。
当下,衢州正通过授权北京、杭州等地部分餐饮店“衢州味道”餐饮区域公用品牌的方式,让更地道的衢州菜走出衢州出现在更多的餐桌上。
未来,衢州将由“三衢味”提供食材统一给缺乏地道辣味食材的地区供货,计划今年内完成挂牌店不少于30家,预计到2025年底实现授权店300家,建成核心食材基地50个、配送中心5个。
“长三角第一辣街”内景,共享联盟·柯城供图
清淡的浙江人,为何要进军“辣消费”?
从更大的层面看,打造“辣”美食品牌,是浙江在“美食经济”的大潮下顺势而为的举措。
第一,在“辣消费”方面,看似“清淡”的浙江,实则市场广阔。
以“江西小炒”为例。来自美团的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浙江省便拥有多达1700余家江西小炒门店。“门店的平均日客流量在300人次左右,辣味菜品占销售总额的60%以上。”一位在杭经营南昌小炒的老板告诉潮新闻记者。
浙江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则告诉潮新闻记者,外来人口占高、年轻化趋势明显的浙江,对辣味美食的需求正在日益凸显。但对比长沙、南昌等“辣消费”聚集地,浙江在“辣”美食场景的聚集度与融合性仍有待提高。“辣街”便是浙江提高辣味美食聚合度,打造辣味美食中心的有益尝试。
图源视觉中国
第二,通过“辣”美食提升地区知名度,带动消费活力,也正在成为趋势。
去年以来,以淄博、天水等地为代表的“网红城市”,正是先后凭借烧烤、麻辣烫等“辣”食品出圈。
在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肖亮看来,“辣消费”愈发成为风潮,最核心的原因在于餐饮本就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
去年一季度,因“烧烤”而走红的淄博便在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金融业等领域分别增长9.7%、10.2%、8.2%,增速分别较2022年提高5.7个、6.4个、2.3个百分点。“辣消费的背后,是文旅、产业、就业等多个方面。”肖亮说。
经济学者盘和林则认为,以美食定义城市,实质上是以地名绑定美食。“浙江的做法,也是在长三角抢占辣味美食的地域冠名权,以‘辣’的小切口,展示浙江在人文、产业、消费等领域的多元化。”
未来,浙江将如何抓好“辣消费”所带来的消费机遇?
今年4月,《关于促进浙江省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便已面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下一步,浙江还将从餐饮生产要素支撑、品牌培育、市场拓展改革、大众餐饮消费、财政金融补贴等多方面,统筹优化提升美食产业。通过‘政策+活动’双轮驱动,打响浙江美食的全国美誉度。”浙江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未来,我们或许可以期待有更多像“辣街”一样的辣消费美食中心出现在浙江,带来更多热辣滚烫的机遇和惊喜。
“转载请注明出处”
源:央广网
立秋刚过,辣椒飘香,眼下正值辣椒采摘时节,走进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野洞河镇,只见火红的辣椒硕果满枝,一派生机勃勃、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村民们正忙碌地穿梭在田间地头,熟练地采摘着这一季的辣椒果实。
农户正在采摘辣椒(黄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看,这辣椒多诱人。”泥巴寨村种植户徐光忠边忙活边笑着说:“我请了邻里乡亲帮忙一起采摘,今年种植了30多亩辣椒,亩产在1200公斤左右,按照2.7元每斤的价格,预计总收入能突破20万元大关。”
据了解,野洞河镇各村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号召,大力发展辣椒产业。栽种时节,政府不仅组织专家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还提前对接市场,确保辣椒销路畅通无阻,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种植热情。
农户正在采摘辣椒(黄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今年以来,该镇已累计种植辣椒面积4520亩,主要品种为市场需求旺盛的朝天椒与线椒等优质辣椒。此次辣椒种植项目,吸引了近500家农户积极参与,形成了良好的产业联动效应;农户们通过土地流转、技术学习及参与种植管理,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增收。据初步估算,本季辣椒总产量将达到500万公斤左右,有望为当地带来超过3000万元的经济收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这里的辣椒品质上乘,我很有信心。”客商吴大琴对泥巴寨村的辣椒赞不绝口,并表示已与当地农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都将准时赴约,收购成熟的辣椒,“我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帮助乡亲们解决后顾之忧,一起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下一步,野洞河镇将继续深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探索创新,进一步整合土地资源,加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同时,也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更加磅礴的力量。(姜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