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记者 蒋政 北京报道
“官方辟谣。”对近日被传将赴港上市的消息,锅圈食汇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外界关注这家公司并非没有理由。作为国内火锅烧烤食材一站式购物品牌之一,其背后代表的火锅烧烤食材的细分赛道,正在吸引诸多玩家进入。三全食品日前推出涮烤汇项目,满足家庭消费者一站式采购火锅、烧烤需求。海天味业线上推出火锅食材,即日进军线下。有行业人士提到,目前同类型的企业有1000多家,规模大小不一。
疫情导致在家聚会和用餐频次增加,并促使上述一站式采购消费激增。但是,这一需求的可持续性仍然存疑。专注于消费品领域的凯珩资本创始人吴志伟认为,火锅和烧烤的市场容量巨大。包括锅圈、涮烤汇在内的业态是行业的新模式。但需注意的是,在家吃火锅的场景是否为高频需求。
“在日常消费领域,消费频次、消费产品是否刚需、产品价格都直接决定着商业模式是否成功。从目前来看,这一模式的可持续性还有待观察。”吴志伟说。
入局者众
三全食品推出的“涮烤汇”日前在河南省郑州市一家商超正式亮相。这一项目在终端以超市中的场景化集中陈列出现,满足家庭消费者一站式采购火锅和烧烤需求。未来计划在全国打造5000个以上陈列终端。
“这是我们初试的项目,目前正在运行中。将来具体走向还不能下定论。”三全食品董秘李鸿凯告诉记者。
目前,提供火锅烧烤市场一站式购物的品牌有很多,但是通过商超渠道的品牌还不多见。
事实上,这并不是三全食品第一次接触这一细分赛道。2017年,三全食品5000万元投资锅圈食汇,这是一个主打火锅烧烤食材一站式购物平台,通过开设线下专卖店的形式,目前已经扩张至3600家门店。
也就是说,在投资锅圈食汇近一年后,三全食品推出了自己的品牌。两大品牌均是抢夺在家消费火锅这一场景,未来在业务和消费人群上将有重叠,或将形成正面竞争。
但锅圈食汇相关负责人认为,三全食品和锅圈食汇在销售渠道和品类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化。从目前来看,三全食品主做商超,锅圈食汇是线下专卖店。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认为,火锅烧烤是餐饮渠道的细分品类,在新生代成为消费主力之后,这一赛道的市场容量越来越大。但是,这个赛道要想做好,也需要做到规范化、资本化、专业化、品牌化和规模化。目前这个行业处于导入阶段。
只是,这似乎并不影响资本关注这一领域。近日,锅圈食汇已传出要赴港上市的消息。媒体引述知情人士透露,锅圈食汇正考虑明年年初在香港上市,并希望筹集4亿至5亿美元(约31.2亿至39亿港元)。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否认了这一消息。根据其发来的信息显示,公司IPO计划暂不方便透露。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火锅和烧烤食材是标准化程度高、包装食品程度高的一个品类,且市场容量相对很大,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就低,所以资本相对更加关注这一领域。
仅在河南,除了锅圈食汇之外,还有涮便利等品牌。川鼎汇、九品锅、锅奢等品牌也在极力进行扩张。另有信息显示,8月11日,海天味业在其官方旗舰店推出首款海天牌火锅底料,有韩式辣牛肉、新疆番茄等四种口味,不日将进入线下销售。
深挖护城河
有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各地主打火锅烧烤市场一站式购物的品牌不下千家,规模大小也是不一,这就导致市场品牌鱼龙混杂。
在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看来,这一业态的准入门槛并不是很高。生产制造端,产能是过剩的,品牌方做好整合即可;冷链等项目可自建,也可寻找第三方服务。但是,要想做好这门生意,则对品牌方提出很高的要求。
“核心竞争力在于消费场景下的食材整合能力,这对品牌的供应链能力和研发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业内多家一站式购物平台选择快速扩张的原因,就是希望通过扩张保证足够规模,然后反过来强化供应链能力。”文志宏说。
记者注意到,虽同为一站式购物平台,各个品牌的核心产品的侧重也有所不同。
锅圈食汇产品较为均衡,但尚处于优选阶段,自主研发的产品占比较少。
而三全食品作为食品制造商,研发能力有很大优势,但只是销售自家产品,产品种类难免单一。
从山东起家的锅奢,利用区域优势,打造海鲜供应链条。
对于品牌方而言,通过规模可降低运营成本。而对于加盟商而言,是否盈利才是唯一标准。锅圈食汇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就曾遭遇质疑。
有媒体曾经报道,锅圈食汇在线上平台的销售并不是很乐观,招商人员声称“25万元启动资金,1年回本”的承诺也引发质疑。
锅圈食汇的招商政策是不收取加盟费,统一要求选址一家临街60~80平方米的店面,标准店铺启动资金需要25万~28万元。此前,锅圈食汇打出“10个月或1年回本”的“承诺”。
根据媒体报道,有业内人士计算,按照零售业的净利推算,如果10个月回本,那每天的营业额需达2.7万元,这对门店客流和单价要求很高,并不容易实现。
文志宏提到,通常情况下,偏向于生鲜食品类的商铺,门店终端毛利应在30%左右。如果毛利过高,终端产品价格就会没有优势。毛利过低的话,加盟商就难以生存。
“这涉及到门店商品构成、陈列以及服务,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文志宏说。
对于加盟店的盈利和存活率情况,锅圈食汇方面并未向记者透露具体数据,只表示:“通过运营培训、技术支撑、产品服务等多维度帮助合作伙伴。”
但其提供的另外一个数据显示,锅圈食汇门店销售2020年保持了大体量规模增长,同比去年增长400%。
“加盟连锁行业比较常见的现象是,门店数量速度发展很快,但是具体门店的经营情况并不均衡。这与门店选址、服务以及商品配送等有很大关系。”文志宏说。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火锅烧烤食材供应商,包括锅圈在内的多个品牌,其实与安井食品、海欣食品生产制造企业,并不存在竞争关系。
相反,后者还可以为一站式购物平台提供产品。锅圈食汇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和上游近500家厂商达成合作,其中30多家为上市合作企业,提供产品加工、包装和质检。
风口还是泡沫?
公开数据显示,5万亿的餐饮市场,火锅品类独占两成拥有万亿市场规模。但餐饮行业尤其是中式餐饮向来不是资本市场的宠儿。不过火锅以及奶茶因为食材标准化程度高、消费频次高等颇受外界关注。
锅圈食汇仅成立3年多时间, 累计融资额达到近10亿元人民币。但相较于奶茶市场一波波倒闭的前浪和涌进来的后浪,火锅烧烤食材供应,尤其是一站式供应的模式还尚未接受市场长时间的考验。
吴志伟认为,疫情期间的居家就餐频次增加,这也使得在家吃火锅的频次增加。同类主打火锅烧烤食材的品牌业绩提升也是在意料之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家吃火锅是一个低频需求,并且线下门店也有距离限制,流量能否支撑门店运营,从长久来看还有待观察。
“另外,满足在家吃火锅的渠道可以有很多种,比如超市、菜市场、社区生鲜店、叮咚等线上APP等,不一定需要专业的火锅食材供应商。”他说。
根据他的投资逻辑,对于消费领域的初创品牌,其更关注消费频次、产品刚需以及价格等三方面因素。
“消费频次决定了市场容量有多大,低频的产品需谨慎;消费产品是否为刚需同样重要。对于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来说,买菜和买肉是刚需。消费者完全可以在买菜买肉的同时,顺手购买丸子等冷冻产品;最后就是价格。越是高频消费的产品,消费者对于价格越敏感。”吴志伟说。
有行业人士向记者提醒,需警惕部分品牌方冲量圈钱,然后卖出套现。
事实上,类似事件在餐饮领域并不少见,奶茶就是其中之一。以能占卜获得众多粉丝的答案茶一度风靡一时,并且通过放开加盟迅速扩张。但是截至目前,这一品牌在市场上几乎没有了声音,很多门店也都销声匿迹。与此同时,网红茶饮同质化、新品创新迟缓等问题都使得整个市场呈现出疲态,消费者的热情也逐渐消退。
不同于奶茶市场,火锅烧烤食材一站式购物概念从兴起至今也不过三年时间左右,该模式能否走通、长久盈利能力如何,依然值得外界关注。包括锅圈食汇在内的入局者们,也需要在市场的巨变中不断地证明自己。
—原标题:2021年中国自热火锅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 食材安全隐患成为行业掣肘
自热火锅行业主要品牌:目前中国自热火锅行业主要品牌有海底捞(06862.HK)、小龙坎、自嗨锅、莫小仙、食族人、德庄、三只松鼠(300783.SZ)、百草味、良品铺子(603719.SH)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自热火锅行业渗透率分析、中国自热火锅行业市场规模、中国自热火锅体验度差的原因分析
疫情下自热火锅迎来了爆发
近两年来,懒人经济快速发展,便利、个性化的自热方便类食品备受消费者青睐,从自热米饭、自热面条到自热麻辣烫、自热酸菜鱼,各种自热速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其中自热火锅具有方便的食用条件和口味特色,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欢迎。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推动下,自热火锅等方便食品迎来了爆发。
< class="pgc-img">>多方玩家参与
随着自热火锅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进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市场上有350多个自热火锅品牌。主要包括传统火锅企业:海底捞、小龙坎、德庄;新兴品牌:自嗨锅、莫小仙;休闲零食企业: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百草味等。
< class="pgc-img">>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消费者消费过自热小火锅的比例达到66.0%,另外有27.5%的潜在自热小火锅消费者将考虑尝试自热小火锅,行业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
< class="pgc-img">>随着人们对自热火锅的需求提升,我国自热火锅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20年我国自热火锅行业市场规模约为97.55亿元,同比增长63.2%。
< class="pgc-img">>食材安全隐患成为行业掣肘
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行业标准欠缺、食品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有22.7%的消费者表示试过自热小火锅但以后不会再消费了。超过35%的消费者对自热火锅体验度差的原因是“食材不新鲜”、“感觉不健康”、“有安全隐患”等。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火锅连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 class="pgc-img">>要:火锅底料不仅可用来制作火锅汤底,还能创造出诸如麻辣香锅、毛血旺、串串香等丰富多样的美食,深受国内民众喜爱。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民众的消费能力稳步上升,火锅底料的应用领域愈发广泛,市场需求日益旺盛,显示出巨大的行业发展潜力。2023年我国火锅底料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300亿元大关。
一、定义及分类
火锅底料是以动、植物油脂、辣椒、花椒、食盐、味精、香辛料、豆瓣酱等为主要原料,按一定配方和工艺加工制成的,用于调制火锅汤的调味料。火锅底料按照原料的不同分为动物油型火锅底料和植物油型火锅底料。按照感官的不同分为辣汤型火锅底料和清汤型火锅底料。
< class="pgc-img">>二、行业政策
食品饮料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为了推进食品饮料产业发展,突出区域食品饮料发展特色,国家、四川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火锅调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空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提到,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支持绿色食品等重大项目建设,完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食品制造产业加快跃向万亿级,壮大绿色食品产业链,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万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地区特色食品发展,打造区域性特色产业。
< class="pgc-img">>三、行业壁垒
1、食品质量安全壁垒
国家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重视,近年来,不断出台一系列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政策法规,加强对行业的监管,使一批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的企业退出市场。修订后正式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扩大了食品安全监管范围,建立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对于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食品生产企业的处罚力度更大。而构建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对企业提出了很高的管理、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要求。因此,严格的质量控制要求和行业监管体系提高了本行业的进入门槛。
2、营销网络壁垒
作为快速消费品行业,“小食品、大流通”的特征使得营销网络的建设相当重要。火锅底料的销售渠道和零售商非常多,渠道维护和控制难度较大,投入和维护成本较高,且需要具备很强的销售和管理经验。新企业要想进入本行业,不仅需要在销售渠道建设上投入巨额资金,而且还需要较长的渠道和销售队伍建设周期,难以在短时间内搭建起完善的营销网络体系。
3、品牌壁垒
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食品消费要求的提高,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口味、营养、功能等特质,而品牌正是产品上述诸多特性的综合体现。随着行业集中度提高,行业内优势企业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取得了较高的市场认知度和影响力。新进入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塑造并维护一个知名品牌,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4、技术与研发壁垒
我国消费者由温饱型饮食向健康型饮食迈进的步伐逐渐加快,消费心理日臻成熟,对产品的健康性、天然性、营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加工工艺和产品配方难以满足市场长期需求。因此,业内大型企业纷纷改善生产工艺,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同时持续不断进行新产品和新配方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及时开发出符合客户需求变化的新产品、差异化产品,相对新进入者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研发优势,也建立了进入本行业的技术和研发壁垒。
四、产业链
火锅底料行业上游主要为原材料和包装材料。原材料包括牛油、葱、姜、蒜、清油、番茄、香料、辣椒等,底料核心原料为牛油,其原料主要为牛屠宰后附着在两边的牛肚油,供给极大程度上取决于牛肉的需求量,且我国禁止进口,因此供给不够稳定。而其他农副产品原料中,底料生产需采购的种类相对基础调味品更多,构成分散,减少了单一原料价格暴涨对于企业利润的侵蚀。下游主要是终端消费者以及餐饮企业,通过农贸市场、商超、零售商等渠道进入居民消费及餐饮领域。零售、餐饮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以及消费者饮食习惯向绿色、健康、多样化的转变,对川味复合调味料的市场容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本文转自智研产业百科平台,如需获取更多行业信息和定制服务,可进入智研咨询搜索查看。
智研产业百科是智研咨询推出的产研工具平台,致力于为您提供全方位的百科式产业信息查询服务。智研咨询践行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的企业使命,完善和丰富企业方法论,依托产业百科平台提升信息价值,持续为行业发展及企业投资决策赋能。火锅底料产业百科作为火锅底料产业一站式系统化研究工具,全面归纳了火锅底料产业知识信息,内容涵盖火锅底料产业的定义、分类、政策、产业链、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并依靠信息技术建立智能互链的行业知识图谱,为行研从业者及相关投资者提供深入的洞察力和全面的信息。
智研咨询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并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