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故宫火锅,来了!
在已经过去的2019年元宵节里,几乎所有品牌营销都在“故宫94年来首开夜场”的消息下失去了关注度。从消息公布那刻开始,包含“故宫”二字的词条屡次登上热搜,网友半夜抢票让官网陷入瘫痪,夜场门票被炒到5000块一张。
这些年故宫成绩斐然,2018年客流量就已经突破1500万人次,稳居世界博物馆界榜首。除门票收入外,现任院长单霁翔还曾透露,2017年时故宫的文创产品收入已经达到了15亿,超过了1500家A股公司。
故宫这座即将600岁的老建筑,正在以萌萌的、历史厚重感又兼具时尚的形象,以及越来越开放的姿态受到大众的欢迎。 文创生意风生水起的同时,故宫餐饮也没落下。
A 故宫咖啡馆,自带流量和光环
2018年12月初,故宫角楼咖啡营业,让游客们在紫禁城就能手捧一杯“康熙最爱巧克力”,将千里江山图一眼望尽。一下子就吸引大批年轻游客打卡,成了新晋网红咖啡店,排队如长龙。
B 故宫又上新,这次卖火锅
现在,又迎来一个新的大兄dei——故宫角楼餐厅。这回是在皇城根下开了一家火锅店,朱楼红墙,皑皑白雪,火锅的沸汤在神武门冒着热气......这家餐厅距离角楼咖啡不远,位于故宫博物院神武门东侧长房。
进去前,就有招牌指路,不用很大,看到火锅的照片就已经会忍不住加快脚步向前冲了。和角楼咖啡一样,里面的装修一点也不奢华,尽显宫廷气息。不同于角楼咖啡的是,角楼餐厅的面积足够宽敞,餐桌设施也更加现代化,在昏黄的灯光下,格外有氛围和格调。
走进去,就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皇家用膳的气派。墙面上挂满了清朝帝后的壁画。有意思的是这些壁画并不是在科普帝王个人信息,而是经过再设计,将帝王们与火锅联系了起来,文案很有趣,让人忍不住要多瞧瞧。
翻阅清宫膳食档案,发现历代帝后大年初一必吃火锅,康熙、雍正、乾隆、慈禧也都偏爱这一口。
吃火锅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除了墙上亲民的帝后像,就连菜单都成了圣旨卷轴。 除了让人赏心悦目的餐厅装饰,菜品也是让人心动不已。
128元的万寿菊花锅,也是最大程度上复原了慈禧的“菊花锅”。 据说是用鸡汤熬制,上面还飘着菊花瓣。在宫廷火锅的气息下吃着现代火锅的仪式感,传统与潮流结合的恰恰好。
02 抖音火锅一姐,红了!
如果说故宫的成功有其背后大IP的支撑,难以复制,那么我们不妨来看看重庆汇山城火锅的案例。
“重庆火锅一姐”张辉映,一个以跳舞撑起一家火锅店的可爱小姐姐;一个从兼职迎宾员跳成火锅店合伙人的励志网红;一个只要拍她跳舞发抖音,就能获赞几十万的流量担当。上万人专程去重庆汇山城火锅,就为看她跳舞。
A 抖音跳舞千千万,凭什么她火了?
总结张辉映相关抖音的评论留言,餐见君发现:
她之所以能火,就在于将传统的禾服与现代热舞结合起来,加之以丰富的表情,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虽然舞蹈占据主要的地位,但相比之下,衣服的特色更加鲜明,并且在汇山城的环境之下,就给人一种“舞姿比较夸张”的传统舞女的印象。
有人说,跳舞就能火,是不是太简单了?对啊,中国会跳舞的人太多了,跳得好的大神也太多了。不仅是科班出身,还有民间团体,都有很多很多大咖。而她却不是跳得最好的那个,但她却是跳得最用心、最仔细、最极致的那个。
B 抓住传统,放大特色
与此同时,火锅一姐还有另外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地域文化的重建,这也是旅游业的机遇。很多抖音网红都是如此,他们与明星最本质的不同,就是他们依赖于地理位置。如果你想见某个明星,不必一定要去某座城市,影视明星出现在荧屏里,歌手会“各地巡演”。
但如果你想见火锅一姐,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去重庆,去汇山城火锅。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互联网时代,理论上世界是趋同的,但抖音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同样能把个性化、地域性的东西放大。 如今大家都知道,重庆有个汇山城,汇山城有个张辉映。
餐饮是中国少有的,没有被完全破坏的文化服务领域,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地域性。也因此,很多创新、很多发展都需要从这个领域出发。
小 结
中国人相对而言善于模仿而不善于创造,正因如此,上述长期存在的需求直到今天才被人创造出相应的“产品”加以满足,或者说刚刚被“确认存在”。理论上讲,有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么之后的发展应该不愁了。
不过,是否理解故宫火锅与重庆汇山城的成功逻辑,才是模仿的关键。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推陈出新,历久弥新,才是传统文化应该带来的魅力,也是值得我们火锅人思考和借鉴的。 在此仅作一个大致的总结,以供有识之士参考。
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关注创业家公众号(ID:chuangyejia),读懂中国7000种赚钱生意 ]
能宫廷麻辣卤汁
>宫廷中万能的麻辣卤汁,可用于创业、打品牌、打招牌菜、经商、加盟的秘制配方,这款酱汁要活学活用,可以制作出更多创新的美味菜品。
< class="pgc-img">麻辣卤汁
>宫廷麻辣卤汁是一款万能的酱汁,可用于蘸料、火锅底料、铁板烧、凉菜调拌等等,活学活用。
详细配方比例:
>宫廷麻辣卤汁的详细配方比例:
< class="pgc-img">麻辣油280克
>麻辣油280克
< class="pgc-img">芝麻酱165克
>芝麻酱165克
< class="pgc-img">白糖7克
>白糖7克
< class="pgc-img">味精10克
>味精10克
< class="pgc-img">鸡精10克
>鸡精10克
< class="pgc-img">蒜瓣30克
>蒜瓣30克
< class="pgc-img">花椒粉5克
>花椒粉5克
< class="pgc-img">花椒油10克
>花椒油10克
< class="pgc-img">小火烧锅
>小火烧锅倒入麻辣油,
< class="pgc-img">锅中倒入辣椒油、蒜末
>锅中加入辣椒油、蒜末慢慢推搅翻炒至水汽沥干,
加入芝麻酱
>随即加入芝麻酱,漫小火推搅翻炒。
锅中加入花椒粉
>锅中加入花椒粉继续推搅翻炒
< class="pgc-img">味精、鸡精、白糖、
>锅中加入味精、鸡精、白糖小火推搅翻炒,
< class="pgc-img">加入花椒油
>最后加入花椒油慢慢煸炒
< class="pgc-img">推搅翻炒
>待卤汁表面冒泡时,持续小火翻炒1分钟后,关火,用锅中余温继续推搅翻炒2分钟。
出锅装入器皿中
>将麻辣卤汁出锅装入器皿中放凉,
< class="pgc-img">零添加保质期短
>放入冰箱可以保存7天,冷冻储存可以保存60天。
感谢观看,喜欢点赞、收藏加关注,获取更多美食资讯。
<>锅的江湖源远流长。
如果要找到火锅的起源,鼎应该是。鼎符合火锅的一切条件:本身就是容器,需要加热,用汤水煮。
看到过更接近火锅的文物是汉代的染炉,一种可以加热调料的青铜器,与它有关的一个常用词就是“染指”,很形象。和火锅真的很近了。
到宋代,火锅的吃法在民间已十分常见。
元代,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用来煮牛羊肉。
至清朝,火锅不仅在民间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清宫御膳食谱上有“野味火锅”,用料是山雉等野味。乾隆皇帝吃火锅成癖,他曾多次游江南,每到一地,都备有火锅。据说,乾隆大冬天办千叟宴,人数达到5000余人,如何解决菜饭上桌就凉了的问题?和珅就上了1550个多火锅。达到了菜品热热乎乎和场面热热乎乎的双重效果,成了历史上最大一次火锅盛宴。
沈阳的故宫作为清的龙兴之地历来受到清朝皇帝的重视。很多时候,自己有了什么好东西,也会在沈阳故宫准备一个备份。在清帝东巡祭祖的时候,也留下了不少皇帝御用珍品。所以,沈阳故宫馆藏也颇丰。
如今,珍藏在沈阳故宫的宝贝也“摆驾”了,在各处有巡展。在首都博物馆的“来自盛京——清代宫廷生活用品展”中有几件与火锅有关的文物。“美食不如美器”,虽然皇家御膳不知道啥味道,但皇家的“美器”还真是美。材质包括金、银、玉、瓷、象牙、漆、竹、木等,造型不仅别致,还都有着美好寓意的图案。
美器,看着真舒服!
< class="pgc-img">>银镀金寿字火碗
此套火碗由盖、碗、底架和火托四部分组成。碗盖顶部饰以镀金宝珠,盖身和碗身均满饰金色寿字;碗底为三足如意形支架,架底部中央为放置酒精的托盘,点燃后可为火碗保温。这件火碗做工精致、寓意吉祥,或专为宫廷寿宴所制,是清宫典型的膳食器皿之一。
< class="pgc-img">>元宝式火锅
< class="pgc-img">>一套用材考究的餐具
< class="pgc-img">>龙头纹银壶
< class="pgc-img">>银质刻龙纹高足杯
< class="pgc-img">>银鎏金刻花六足杯座
< class="pgc-img">>褐漆描金勾莲纹多穆壶
此壶为皮胎,通体漆褐色地,以金漆绘缠枝莲花纹饰;壶身由五道金线分割,每层之间均绘有一朵描金莲花;壶顶端为僧帽式造型,盖顶有铜葫芦形纽;壶把为铜链铜珠设计,便于提携。
推荐相关阅读:
看盛唐审美,勾勒自己心中的大唐贵妃
爱上博物馆之首博展出的清代几位皇帝的盛京皇宫旧藏画像
首博之他全是沾了姐姐的光,墓中玉器比皇妃都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