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聚饮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 火锅,作为四川最具代表性的美食名片,一直深受食客喜爱。对于川渝人来说,火锅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亲朋好友围坐在这一锅沸腾的红火旁,边吃边聊何其畅快。
四川火锅和重庆火锅最大的区别在于锅底。重庆火锅选用牛油,口感醇厚浓郁;四川火锅多以清油(菜籽油)为主要原料,口感清爽柔和。为了追求味道纯正的四川火锅,1985年,二十出头的肖守建从化工厂辞职,在望江宾馆开起了第一家火锅店——望江火锅。
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肖守建的个体经营生涯从几张桌子开始了。当时由于底料配比不当,生意不太理想。肖守建每日收集食客意见,来往于不同火锅店反复品尝,琢磨炒料方法。又赴重庆,在知名火锅品牌“桥头”学习钻研。每日学习心得都记录在日记本上,配料种类、比例、产地、口感……30年来,心得日记垒起来有几米高,可以出书了。
想要做好一锅火锅底料,至少需要上千次翻炒。炒料不能操之过急,需要在绿豆般大小的火苗下手工翻炒近1个小时,才能让清油的清香本味完全散发。这是一个枯燥而又辛苦的过程,但也只有经历过这些在灶台旁边与火辣蒸汽相伴的时光,才能沉淀出属于自己的特色。也正是这股对产品的精益求精,促使肖守建摒弃传统香料的使用,只为激发出食材本身的自然原味。
1985年创办“望江火锅”让肖守建与火锅结缘;后来开“小月轩”、“五味轩”鱼火锅,孕育出纯清油火锅概念的雏形。2005年,“麻辣空间”横空出世,宣告最终专注于纯清油火锅,此时的肖守建和火锅再也无法割舍。
选择清油不光是为了追求口感,更是为了健康。纯清油火锅的选料极为讲究,原料必须采用纯正菜籽油,成品才清香爽口。相比牛油火锅的火辣刺激,清油火锅更加柔和,回香持久。清油火锅不油腻,也不辣肠胃,人体对菜籽油有效吸收率为99%。
“麻辣空间”作为清油火锅始创品牌,对火锅味型定位有创新之功。肖守建大胆地将“麻在先,辣在后”定为麻辣空间的口味特色。一开始因其特色太过张扬备受业内质疑,但肖守建坚定自己的想法——以“麻”开路,入口瞬间强势侵占味蕾;以“辣”垫后,增加火锅留香时间,回味无穷。这招出奇制胜,受到了意想不到的追捧。
这股特别的“麻味”,来源于九叶青花椒。云南“日照充足、四季差异较小”,给九叶青花椒营造了缓慢生长的环境。每年8、9月,这里都会飘出沁人心脾的椒香。早期,肖守建采购食材全靠自己尝判断,任何食材“入口知味”。为了找寻到最适合的配料,他从川渝寻觅到了云南。即使需要驱车上千公里山路才能抵达原材料地,肖守建仍然坚持每年亲自前往产地挑选花椒,这是对食材的尊重,也是对品牌的责任。
“香味”,则要归功于清油。油质清淡、香味适中的菜籽油是清油锅底的“主角”,也是决定味道好坏的关键。植物油能充分吸收青花椒的鲜麻味,两者融合出无法复制的麻辣鲜香。四川盛产菜籽油,色泽金黄透亮、气味芳香。当年产的一级菜籽油为原料,制成的清油火锅辣度适中,香而不腻、辣而不燥。
青花椒与清油相逢,让嘴巴跳舞是麻辣空间带给食客最爽快的味蕾体验。青花椒裹挟着让舌尖律动的能量,清油则一改牛油的厚重,两者相辅相成,味道鲜明。相对牛油来说,清油的胆固醇近乎为0 ,脂肪含量也仅为牛油的1/6。食客接受度高,符合现代人健康饮食的诉求,这也正是麻辣空间的魅力所在。
付出和回报总是成正比的,从中国名火锅到中国餐饮名店、中国十大火锅品牌、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麻辣空间立足西部,“麻辣”了中国。
三十年时光荏苒,从最初几张桌子的小店,到连锁企业,再到火锅产业,肖守建对火锅的情怀始终如一。现在的麻辣空间,门店不仅遍布全国各地,还拓展到了海外市场,天然不油腻,健康不上火,更符合未来国际市场的需求。作为一个“快乐时尚”的清油火锅品牌,麻辣空间也将继续秉承着健康理念,实现麻辣中国、沸腾世界的梦想,让世界品味到四川的火锅!
>目前的创业领域,如果说比较稳妥的创业途径,我认为就是在农村。在传统制造业举步维艰的时候,许多农村加工企业却具备旺盛的生命力。那么,一年纯利润10万以上的农村加工厂项目有哪些?我认为以下几个都比较稳妥,推荐一下。
< class="pgc-img">>农村木炭加工厂
这个加工项目在农村投资不大,就地取材,一年想挣到10万元纯利润一点都不难。近期“木炭”一直都是市面畅销的燃料产品,用于取暖、炉灶火锅、户外烧烤等等,随着物价的上涨,木炭价格也在一直上扬,一般一件10斤装的纸箱木炭,零售价格可以卖到40-50元,大件100斤一袋装能卖到了300元,而且需求量都比较大。在农村一些木材加工厂剩余的木料比较多,包括一些杂木和下脚料都可以低价收购过来烧木炭。做这门生意除了供货给经销商外,自己还可以开拓销售渠道,这样的话,利润会更高,比如多联系一些火锅店、烧烤夜宵城、农家乐等,这些商家都是长期大量需求的。所以说,这个加工项目,值得推荐。
< class="pgc-img">>农村粉面加工厂
当前的农村,盛产不少农作物,有玉米、花生、芝麻、土豆、红薯等等,而这些都是比较好的食物资源,现在的人都喜欢吃农村的东西,因为没有污染,是绿色的食品。在南方就有一些创业者,利用设备做起了红薯粉,专门收购村里的红薯做原材料,把这些作物打碎,再吊浆过滤、晒干,最后漏丝成粉条晾干就成了红薯粉,现在市面上吃的酸辣粉就是用的成品红薯粉。这种农作物制成的粉面非常受市场欢迎,一般干红薯粉零售都卖到10多元一斤,批发给商家和经销商都是6元一斤,假如一天销售300斤,纯收入都不低于1000元,而且这样的作物加工成本不高,但产品市场长期需求的,在农村就是一个稳妥赚钱的途径。
< class="pgc-img">>农村编织品加工厂
在目前市场上,农村编织类制品销售势头正火。这些编织制品也比较容易上手,简单易学。比如利用竹子编织竹篮、竹箕、衣服收纳筐或者利用当地丰富的玉米棒皮、桑柳条等自然资源,编织成坐垫、床垫、茶盘等手工艺品。一般来说,编织类的制品是非常赚钱的,一个竹筐也能卖30元左右。假如按最低数量一天能卖30只的话,每天的收入也有900元左右。而且还可以投放到网上去卖,这种编织制品不用愁销路问题。所以,目前在农村开办一个编织品加工厂,想一年10万元的纯利润应该是很轻松。
< class="pgc-img">>农村颗粒饲料加工厂
这个农村加工厂项目,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曾经多次推送过,理由就是在当前的农村,这个加工项目特别好。随着现在农村养殖户的增加,对于家禽饲料的需求也一直在增加,抓住养殖户的这个需求在农村办一家饲料加工厂,就是一个不错的小投资办厂项目。而饲料加工厂所需的一些加工设备价格也不是太高,也在大部分人的接受范围之内,原料就是就地取材,成本非常低。所以,目前在农村开办一个颗粒饲料加工厂,那就是财源滚滚。
< class="pgc-img">>综上所述,以上这几个农村加工厂项目,想一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纯利润,实现起来都不是太难,运营起来也相对稳妥。所以,这里推荐给有意向到农村创业的创业者,仅供作为市场调研。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交流这么些,感谢阅读。
我是实体经济守望者,关注我,有更多创业知识与您分享。
/薛立全
董城是204国道上的一个村庄,窄窄的温凉河把一马平川的田野分成南北两岸,董城位于北岸的河沿上,属胶州市管辖,南岸则是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王台新城。
初识董城,缘于驴肉。七八年前临近春节的一天,我早起去胶州办事,走的就是204国道。胶州的事办的很顺利,没到中午就开始返程,当走到董城村东头时,在204国道西侧的路边上,人们正在杀驴卖肉。水泥抹平的地面上,躺着刚刚放倒的大驴,目测足有五六百斤重,屠夫流利的剥皮、开膛、倒腾内脏,现场升腾起类似蘑菇云状的白雾。我平生第一次看到这般景象,挤进人群看起了热闹。屠夫一番忙碌拾掇停当后,就开始大卸八块,现场售卖。此时正是采购年货时节,我满心欢喜地购买了十多斤,为这意外收获而欣喜不已。
驴肉放到车上,已接近正午,由于没吃早餐,肚子饿的咕咕直叫。在我刚要上车时,抬头发现前方有个农家饭店,我锁好车门,径直走进了这家餐馆。室内面积不大,安放着几张小桌,典型的农家乐风格。落座后,询问老板娘得知,这家餐馆和驴肉经营户是一家,店里的驴肉是从门口屠宰点取来的新鲜货,香菜生炒驴肉是小店的招牌菜。我是学食品出身,知道肉品宰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后熟过程,营养最佳,但我还是固执的喜欢现杀鲜肉加工出的菜品,钟情鲜肉炒出的那种有嚼劲的纤维质感和越嚼越鲜香的特殊口感。我点了一盘生炒驴肉,外加已经遗忘菜名的一个配菜和主食,独自享用起来。这盘生炒驴肉火候恰到好处,肉片薄而纹理清晰,咀嚼软硬适中,鲜香浓郁,偏重的盐味正适合我的口味,香菜翠绿点缀,色泽诱人。也可能是肚子饿的原因,我很快就把一盘香菜炒驴肉一扫而光,感觉从没吃过如此好吃的驴肉,这家小店给我留下了美好印象。
C君是我几十年的朋友,有很深的交情和共同语言,前几年他从公务员岗位上提前退休,和他弟弟一起经营了一家超市。C君很超脱,超市的日常由其弟弟、弟妹打理,他更多的时间是看看书、会会朋友,自从他退休后,我们见面的机会更多了,感情更深了。我忌酒以后,不很愿意参加大场面的聚会,但与性情相投的朋友还是很愿意在一起畅聊的。
多日不见C君,甚是思念。有天清晨,我电话邀约C君去董城吃味道不错的小店牛肉,既为寻味解馋,更为休闲郊游。C君接到我的电话后,没有答应,也没拒绝,他告诉我,好友薛先生的家就是董城村,他多次说过要组织去他村里吃驴肉。薛先生我也认识,C君在场时我和他坐过多次,人很真诚,也很义气,温和顺从,善良正直,我对其颇有好感。第二天一早,C君给我来电话说,薛先生中午安排在红石崖吃饭。薛先生的爱人开车拉着我们前去饭店,在路上薛先生说:“本来今天想去董城吃驴肉火锅,早晨7点就给火锅店老板打电话订桌,遗憾的是当天的桌已全部订满,没办法,今天中午就只能改在红石崖吃饭!” 薛先生继续说道“董城驴肉火锅生意太火爆了,要订桌一般都要提前二三天预约!”从薛先生的描述中我才明白,他说的这家火锅店肯定不是我多年前去的那家小餐馆。饭桌上,薛先生介绍了董城村薛姓的来历,明朝末期,有三户薛姓先民从薛家岛迁往董城立村,历经几百年,开枝散叶,繁衍生息,如此说来,我和董城的薛姓还有宗亲血缘关系。薛先生对着我继续说:“还有更巧的事呢!董城驴肉的老板与你同名同姓,一字不差,改天一定让你俩见见面、认识认识!”我很感好奇,又很期待。
近几年,我喜欢写点文字,记录一下生活和心得,美食也是我经常抒写的题材,如此人气爆棚的美食,又有同名同姓店老板的奇缘,写作时机自然不能错过,我满怀信心,期待成文。
转眼过去了几个月时间,由于疫情影响,大家都不愿意到饭店聚餐。本轮疫情刚过,薛先即打来电话,约C君和我同去董城吃驴肉火锅。这一次,薛先生接受了上次的教训,提前二天订好了就餐房间,当天上午,我开车拉着C君早早到达了酒店。
酒店位于王台镇繁华地段,青砖白缝的立面装饰,尽显明清建筑风格,建筑物上方“董城驴肉火锅”的巨型字牌招人眼目,大门两侧“董城笑迎八方客,肉香诚待四海朋”的对联,让顾客有如沐春风、宾至如归的感觉。
走进酒店大门,雅间和大厅是中式装修,既庄重大气、古香古色,又典雅温馨、通透明亮,大厅的四周,是酒店的雅间,房间名称以“家”的主题命名,家德、家仁、家信、家乐、家礼、家悦等不一而足,于饮食中弘扬着家的文化。中央大厅是火锅城通常采用的隔断式布局,十五个台位均匀分布,既显整齐,又不局促。
C君和我走进预定房间落座不久,薛先生和薛老板就走了进来,按辈分薛先生比薛老板长一辈,薛老板把薛先生让到了上位。薛老板中等身材,身形微胖,面色白皙,言语真诚干练。简短寒暄后,我和薛老板互加了微信,彼此之间有点神交已久的感觉。薛老板看着我微信发给他的名字,对我说:“俺叔前几天电话跟我说,你和我的名字一样,我想你名字里的‘全’肯定是泉水的’泉’,不可能完全一样的!没想到咱俩的名字还真是一模一样,太巧了!不过,我以前名字里的‘全’还真是泉水的’泉’!”听了他的介绍,我哈哈大笑起来,其实,我名字里的“全”曾经也用过泉水的“泉”字。我上小学起,就用“薛立全”这个学名,到谈恋爱时,我的爱人认为我名字里的“全”太土气,执意让我把名字改成“薛立泉”,听从爱人的建议,以后不管公事私事、大小场合一律用“薛立泉”三个字,由此造成档案里的名字混乱,但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的处级干部任命前夕,组织部找到了单位领导,核实我的真实名字,档案里的名字与身份证的名字显然不同,为此,还受到了单位主要领导的批评,从此我又改回了身份证上的真实姓名。
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我告诉薛老板要写一篇关于董城驴肉的文章,请他谈一谈创业史,薛老板很配合,愉快的打开了话匣子。
薛老板所在的董城村,历史上就是一个屠宰专业村,主要屠宰牛、羊、猪等,肉品销往周边地区,重点是青岛市区。薛老板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生人,中学毕业后就被父亲送去青岛的市场卖肉,后来还从事过屠宰、经商、建筑等十多个行业,辗转多年收效不大,在经历了商场摸爬滚打后,薛老板认定自己的出路还是要回到董城村的传统产业上。经过市场调研,他把创业目标定位在驴肉屠宰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上。创业初始,市场上正是假冒伪劣盛行时期,董城的屠宰行业受到不良风气影响,肉品存在注水掺假行为,致使董城肉品的市场认可度下降,有段时间董城的肉很难找到客户,几百年创建的品牌毁于一旦。薛老板是一个较真的人,更是一个视诚信如生命的人,他说服家人,把创业的注册商标命名为“董城驴肉”,他决心从自己做起,一点一滴积累诚信,扶正传统品牌声誉,创立百年老店。
他从内蒙精选活驴,用专用卡车运来董城,在厂区内设置暂养区,科学合理喂养,确保营养和健康。加工过程中选用最优质的真材实料,再加上成百上千次的配方研发,加工出货真价实、口味独特的驴肉制品,由于市场上驴肉产品众多,如此把控质量的驴肉显然没有价格竞争优势,很多销售渠道打不进去,只能靠口口相传,积累口碑。初心不忘的薛老板,不为眼前利益所动,苦苦坚守,直到多年后,才开始盈利。
近几年,薛老板依靠质量兴店的初心收到了回报,平均每天加工活驴两头以上,节假日成倍增加,产品供不应求。经营范围真正做成了完整的驴产业链条,分成生鲜肉品、熟肉制品、驴胶产品、驴肉火锅、驴肉大锅灶台等五大板块。驴胶是指驴皮经过处理后熬制而成的胶块,薛老板专门从东阿高薪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制作,质量过硬,味道纯正,一经投放市场,受到热烈追捧,驴胶具有滋阴、润肺、补血、止血的功效,是上好的天然补品。随着产业板块的增多,薛老板对经营也做了分工,其中的驴肉火锅、驴肉大锅灶台由薛老板的儿子、儿媳打理,其它仍由薛老板自己全面把控。
说话间,服务员开始上菜。驴身上的肉被分割成10多个部位,分别装盘,里脊肉、后颈肉、肋间肉、前腿肉、后腿肉、驴三件、驴腰子等陆续上桌,鲜肉蔬菜搭配,摆成了漂亮的造型,增加着客人的食欲。我起身去调料间,在10多钟调料器皿中选取了五六种调料,其中的秘制驴肉调料是必选的品种。回到桌上,火锅已开,薛老板逐一介绍各个部位驴肉的特点和涮烫火候,驴肉片切得薄似蝉翼,一般只需涮烫八九秒钟,涮好的驴肉,蘸上复合的秘制调料,送入口中,肉质细嫩,软烂适中,入口即化,回味留香,董城驴肉火锅的口味的确与众不同。薛老板介绍说,自从驴肉火锅火爆以后,每天都有暗暗来店搜集信息的人,从肉品品种到摆盘样式,从店内装饰倒菜品价格,都在抄袭模仿。薛老板坚信,外来者只能学到皮毛,学不到内在的质量为先的经营理念,学不到本店使用真材实料的真功夫,也因此,董城驴肉一直被模仿,从没被超越。也有许多火锅店老板慕名前来商谈加盟之事,有些甚至给出很诱人的加盟条件,但薛老板态度坚决,他认为目前还不具备管控加盟店全面质量体系的条件,只坚持做好直营店,把董城牌驴肉做的更加扎实,更加深入人心。
鉴于董城驴肉火锅供不应求的局面,薛老板在王台镇又选好了一个地角,面积是现在的几倍之多,工程年内就能交工,下年即可装修开业。在发展直营店上,薛老板和儿子有不同的想法,儿子觉得现在工艺、管理各方面趋于成熟,应尽快多发展几家连锁店,实现规模快速扩大。薛老板则认为目前从原料、半成品精选把控、管理人员培养等方面,还不能支撑发展更多的店面,要稳打稳扎,积累口碑,培育品牌,不挣快钱。薛老板还给儿子定下了一条原则,近几年最多只能再开一家新店。
吃饭的间隙,我特意起身到大厅里观看一下就餐情况,拍摄几张照片。此时刚过中午12点,雅间和大厅里的餐桌已全部坐满顾客,服务员来回穿梭送菜,顾客吃的热气腾腾,欢声笑语,不绝于耳。看来,董城驴肉火锅的火爆还真是名不虚传。
用餐后,薛老板执意要去他办公室坐坐。他的办公室位于董城村的工业产业园内,离火锅店仅有一千多米距离。车刚到办公室门口停下,我一眼就认出这就是几年前现场杀驴卖肉的地方,原来我多年前买的驴肉就是薛老板家的产品,那家小餐馆已不复存在,门头改成了别的用途。走进薛老板的办公室,房间宽敞典雅,挂满文人字画,很有文化气息。落座不久,薛老板的儿子也来了,我们漫无边际的闲聊,主要聊一些创建品牌,打造百年老店的想法和看法。闲聊中,明显能感觉到小薛老板对其父亲打造品牌的良苦用心,理解的非常透彻,认为品牌是火锅店的灵魂,质量是火锅店的生命,要用万般努力,呵护好火锅店的质量和声誉,立足长远,从长计议,永续发展。听着小薛经理的述说,我由衷替薛老板高兴,庆幸薛老板开创的事业后继有人,期待董城驴肉品牌的明天更加辉煌!
回城的路上,董城驴肉的余香仍在脑海萦绕,我默默在想,小薛经理的下一家火锅店会开在哪里呢?城区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愿他的火锅店能开在新区中心位置,那样,再也不用长途奔袭,在家门口就可享用独一无二的驴肉美味!
作者简介:薛立全,青岛市黄岛区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散文作品发表在《齐鲁晚报》《青岛日报》《青岛晚报》《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西海岸报》《散文百家》《西部散文选刊》《青年文学家》《神州文学》《散文圈》《当代散文》等报刊。
壹点号靓丽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