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新闻记者 石倩
5月26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武汉餐饮业协会获悉,首届武汉“荆楚地标美食”和首届地标美食餐厅候选名单出炉,目前正在公示期。
2023年9月,武汉被授予“全国十大旅游美食城市”称号,为了让荣誉更加名副其实。在武汉市商务局指导下,市商务发展促进中心、大众点评、美团的支持下,湖北省烹饪酒店行业协会和武汉餐饮业协会共同举办首届武汉“荆楚地标美食”评选。
按照组委会制定的规则,参加评选的餐厅在大众点评、美团平台“出品正向好评”率排名前 100 名且经评审菜谱中的楚菜比例达到 45%,授予“武汉地标美食餐厅”称号;提交的3道楚菜菜品使用的均为湖北食材和湖北烹饪方式,经评定颁发地标美食证书。
经过申请报名、菜品上美团点评、协会组织全媒体宣传、媒体全方位宣传等阶段,目前首届武汉“荆楚地标美食”和首届地标美食餐厅候选名单出炉。据武汉餐饮业协会统计,活动期间,消费者在点评“荆楚美食大推荐”话题下参与评价,共产生7074篇笔记,总体曝光量在1023.2万人次。
首届武汉“荆楚地标美食”候选名单包括艳阳天黄焖肉圆、艳阳天红焖武昌鱼、肥肥虾庄极品霸王油焖虾、雅和睿景生态园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随州三鲜、湖锦酒楼辣得跳、楚天粤海国际大酒店私房烧土鳝等近200道菜品。
首届地标美食餐厅候选名单包括湖北三五醇酒店、武汉湖锦酒楼、艳阳天非遗楚菜、武汉小蓝鲸酒店、丽华园、牛者烧肉等110家餐厅。
上述评选结果自5月25日开始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自公示之日起计算)。公示期内,对公示名单有异议的单位和个人,可通过电子邮件书面形式向异议受理单位反映。反映情况须实事求是,并提供所反映问题的佐证材料。以单位名义反映的,应加盖单位公章并提供联系方式;以个人名义反映的,应署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及联系方式,以便了解核实有关情况。受理邮箱为whcyyxh@163.com。
武汉餐饮业协会方面介绍,本次公示通过后,将举行地标餐厅和地标美食颁奖大会,同期召开地标美食产业大会,以此共同建设武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旅游强市,促进地标产业与餐饮产业的繁荣发展。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987年11月,已经完成全球化的肯德基,经过在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新加坡的多次“试水”,正式在北京前门大街开出中国内地的第一家“肯德基家乡鸡”,开业首日就高达数十万的营业额,不仅让世界各大餐饮巨头看到了中国这一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也让国内餐饮人看到了一种从没见过的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1990年,肯德基开放加盟。从此,连锁加盟这一模式在中国开始了长达30年的本土化之路。
当前,中国本土连锁餐企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公开数据显示,正新鸡排、华莱士、绝味鸭脖、蜜雪冰城等本土连锁餐饮品牌已率先跨入“万店俱乐部”,还有近百个餐饮品牌也达到了千店规模。
新京报制图
2023年餐饮连锁化率提高2%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餐饮业的总收入同比增长20.4%,达到5.29万亿元,首次突破5万亿大关。同时,餐饮业的连锁化率达到21%,比上一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
新京报制图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认为,如果说2023年餐饮业20%的收入增长凸显了餐饮市场景气的回暖,21%的连锁化率则折射出行业发展质量的提高。“连锁化率是直观体现餐饮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也是餐饮业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先导性指标。”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这一轮餐饮市场增长中,连锁餐饮品牌贡献的成绩亮眼。
新京报制图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显示,2023年国内餐饮行业迎来新一轮连锁化,国内大型连锁餐饮企业(门店千家以上)拥有的门店数占到全部连锁门店的24%,比上一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其中,2023年肯德基和瑞幸咖啡加入了万店俱乐部,这也让国内连锁餐饮突破万店规模的企业达到6家。在中国餐饮连锁百强品牌中,加盟阵营占据压倒性席位,足以证明加盟模式在推动行业规模化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新京报制图
“万店基因”多存在于“小吃小喝”
《2024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显示,在本轮餐饮连锁化的过程中,小吃快餐品类稳居门店数第一,在2023年,占比为连锁店总数的48%。截至2023年底,国内门店数在6000家以上的有塔斯汀、杨国福麻辣烫、张亮麻辣烫以及多个新茶饮品牌,“小吃小喝”成为最有冲击“万店”可能的品类。而已经进入“万店俱乐部”的6个品牌均为快餐小吃以及茶饮、咖啡品牌。
新京报制图
红餐网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餐饮行业相关融资事件共发生了175起,与2022年的238起相比大幅减少。在2023年获融资的餐饮品牌中,“小吃小喝”类型占据了相当大的部分,小吃和饮品两大赛道共产生85起融资事件。《2024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显示,2023年“小吃小喝”项目的投融资占比提升9.8个百分点,达到72.2%。在快餐赛道,由塔斯汀带火的中式汉堡品类在2023年收获了7笔融资;2024年2月,夸父炸串宣布完成B轮融资,至此融资额近5亿元人民币,成为近年来小吃连锁总融资额最高的品牌。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会长邢颖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中国餐饮的趋势是要发展“小店战略”,不只是快餐小吃,包括湘菜等菜系的迅速发展正是实践了“小店战略”:“很多湘菜品牌店铺小型化、投资轻量化、装修简约化,同时菜单也一改以前数百道菜的体量,精简后更突出了产品特色化。”
悦来品牌战略创始人杨洪将“万店连锁”的标准之一,归结为易开店、易选址、易投资。他认为,相比于选址定位于商业中心的餐饮品牌,聚焦社区门店选址的项目更容易开出更多的店。这也是华莱士、蜜雪冰城等为何能迅速达到万店目标的原因之一。其次,从加盟连锁相关数据看,绝大多数加盟投资者更热衷于单店投资额30万元以内的项目。例如,投资1家张亮麻辣烫或杨国福麻辣烫门店,基本不超过30万元,而夸父炸串投入15万元左右即可开店。“易操作”还体现在人员少,例如,1家华莱士门店的员工一般在3-5人,所有员工经过全岗培训后,都可以在任意岗位上岗。
“小吃小喝”品类的餐饮连锁品牌与“三易”的画像基本吻合。
业内认为,之所以“小吃小喝”项目成为资本和市场的新宠,是因为其轻资产项目经济负担小,经营策略灵活,市场响应迅速。这也反映了在后疫情时代,资本更倾向于选择风险低、回报快的项目。
门店模型多元化
新京报记者同时注意到,近年来,一些品牌实现了“堂食大店+卫星店+快闪店”等多种门店模型矩阵式发展。2023年,老乡鸡、农耕记、海底捞等均在尝试品牌卫星店的新模式。
实际上,百胜中国此前就在尝试“卫星店”模式。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屈翠容曾表示,必胜客在2022年新开门店中约有5%是小店或者卫星店,而这一类型门店在肯德基新开门店中占比约有50%。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湘菜品牌农耕记目前已经开出了近200家品牌卫星店,遍布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月销量达千单,对主品牌营收贡献率已达30%。老乡鸡目前在全国开了6家品牌卫星店,海底捞也针对“外卖”摸索出了自己的小店模型——“海底捞·下饭火锅菜”外卖专营店。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认为,未来3至5年,促消费注定是经济的重头戏,而牵引消费进化的一大动力源,是今年以来被高频提及的“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包含能带来产业传导作用的新制造,能提高传统行业附加值的新服务,以及把单点发展转化成网络发展的新业态。餐饮连锁品牌发挥外卖和数字化优势,探索卫星店模式,提升门店的综合产能,正是2023年以来餐饮门店经营模式上涌现出来的“新质生产力”。
品牌的尽头是加盟
通过梳理近半年启动加盟的餐饮品牌,新京报记者发现一个突出的现象:曾经坚守直营的标杆品牌,纷纷开始宣布开放加盟。
2023年12月,和府捞面宣布开放“联营”,并发展“5000+事业合伙人”,正式进入“直营+联营”模式;2024年1月,乐凯撒开放单店特许经营、区域特许经营;2024年2月,九毛九宣布逐步开放太二和山外面酸汤火锅的加盟与合作;2024年3月,海底捞发布公告,将推行加盟特许经营模式,进一步推动餐厅扩张;珮姐重庆火锅开放特许加盟,开始发展城市合伙人……有业内人士笑称,在餐饮的“鄙视链”中,以前是直营质疑加盟,现在“风向”变了,过去“浓眉大眼”的直营标杆也开放加盟了。
加盟对于餐饮品牌来说,到底是直营品牌迫于压力,还是品牌已经走过了初级发展阶段,“品牌的尽头是加盟”才是真理?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给出如下分析:首先,从餐饮品牌方面来看,疫情冲击下,品牌连锁直营门店运营成本高、管理成本高、资金压力大,前店规模瓶颈限制供应链效能发挥等发展痛点暴露无遗。因此头部餐饮品牌纷纷选择协作面更大、资金成本压力更小、发展速度更快的加盟模式。在价格、品质相同的情况下,相较于直营模式,加盟模式各方面成本总体核算下来,可以压缩30%左右。
从创业者方面来说,很多创业者资金实力不足,抗风险能力薄弱,很容易从市场繁荣期的“小而美”变成市场低迷期的“小而没”。因此,很多创业者选择连锁加盟,推动了中小规模连锁的发展。
夸父炸串创始人袁泽陆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夸父炸串的加盟商里面,有的是做“轰炸大鱿鱼”的,或者摆摊卖铁板烤串的。“在加盟了夸父炸串之后,他们感受非常深的是,不是自己不能吃苦,而是过去在‘红利阶段’,‘瞎干’就行了,但现在靠蛮力不行了,只能跟着品牌一起走。”袁泽陆认为,品牌给了加盟商非常多的智慧和经验的分享,加盟连锁实际上是一个“最佳实践经验提纯”,然后复制给所有门店进行共享。
新京报记者 王萍 于桂桂
编辑 王琳
校对 翟永军
作不易,喜欢我的作品,请大家点点关注,给个支持,拜谢。
餐饮行业风云变幻,曾经叱咤风云的连锁巨头如今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消费者口味的变化和对用餐体验的升级需求,一些老牌连锁餐厅似乎正在失去往日的光环。与此同时,街边小店和大排档却异军突起,赢得了越来越多食客的青睐。这种反差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为何曾经高高在上的连锁品牌,如今却难以满足消费者的胃口?
事件经过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餐饮行业的竞争早已不再局限于菜品本身。各大连锁品牌纷纷将目光投向了网络平台和各种榜单,希望通过数据和流量来吸引顾客。然而,这种策略是否真的能打动消费者的心呢?
< class="pgc-img">>回顾餐饮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连锁餐厅在中国开始蓬勃发展。当时,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品牌迅速占领了市场,紧接着,本土品牌如真功夫、西贝莜面村等也迅速崛起。这些连锁品牌凭借标准化的管理、统一的品质和便捷的服务,一度成为城市餐饮的主力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的需求在悄然发生变化。曾经让人趋之若鹜的连锁餐厅,如今却频频遭遇吐槽。有食客抱怨,某知名连锁品牌的菜品虽然摆盘精美,但味道却平平无奇,甚至不如街边小店。更有人亲眼目睹了后厨直接将预制菜加热出餐的场景,这无疑戳中了许多人对连锁餐厅"工业化生产"的质疑。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街边小店和大排档却赢得了越来越多食客的青睐。他们的秘诀何在?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一锅热气腾腾、锅气十足的炒粉中。现炒现卖,每道菜都带着厨师的温度和心意,这种烟火气十足的体验,正是许多人在连锁餐厅中所缺失的。
< class="pgc-img">>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餐饮收入达到49721亿元,同比增长20.4%。然而,这个增长主要来自于中小型餐饮企业和个体户。相比之下,一些大型连锁餐饮企业的业绩增长却显得相对乏力。这种现象不禁让人思考:连锁餐厅究竟输在了哪里?
首先,标准化带来的弊端开始显现。虽然标准化操作保证了品质的稳定,但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厨师的发挥空间,导致菜品缺乏灵魂和特色。其次,为了追求效率和降低成本,许多连锁餐厅大量使用预制菜,这虽然提高了出餐速度,但也让食物失去了应有的新鲜度和口感。再者,一些连锁品牌过于注重外在形象和营销,忽视了对菜品本身的投入,导致"华而不实"的现象普遍存在。
相比之下,街边小店和大排档则凭借其灵活多变的经营方式和对食材的用心,赢得了消费者的好感。他们可以根据季节和客人喜好及时调整菜单,每道菜都是现点现做,保证了最佳的口感和温度。虽然环境可能不如连锁餐厅精致,但"性价比高"这个优势却深得人心。
这种变化背后,反映出的是消费者心理的微妙转变。曾几何时,人们追捧连锁品牌,是因为它代表着品质保证和社会地位。但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真实"的用餐体验。他们不再满足于精美但缺乏灵魂的摆盘,而是渴望能够品尝到厨师用心烹饪的美味。
< class="pgc-img">>有意思的是,这种变化也影响了餐饮行业的就业市场。据统计,2023年我国餐饮业从业人员达到280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了5.2%。然而,这个增长主要集中在中小型餐饮企业和个体户。一些技艺精湛的厨师也开始从大型连锁餐厅跳槽到小店,因为他们觉得在那里能够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面对这种局面,一些头脑灵活的连锁品牌开始尝试改变。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菜单,减少预制菜的使用,增加现场烹饪的比例。有的品牌甚至开始尝试"半开放式厨房",让顾客可以看到厨师的烹饪过程,增加用餐的趣味性和信任度。
不过,改变并非易事。很多连锁餐厅面临着成本上升、人力资源紧张等问题。如何在保持效率的同时提升菜品质量,成为了他们面临的一大难题。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的连锁餐饮或许需要走向"小而美"的方向,通过缩小规模来提升品质和服务。
与此同时,一些街边小店和大排档也在不断进化。他们开始注重卫生条件的改善,提升店面形象,甚至尝试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这种良性竞争,无疑会推动整个餐饮行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在这场餐饮业的变革中,最终的赢家其实是消费者。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场合选择不同类型的餐厅。无论是连锁品牌还是街边小店,只有真正做到"以客为本",用心打造每一道菜品,才能在这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class="pgc-img">>说到底,餐饮业的本质还是"吃"字。再华丽的包装,再响亮的品牌,如果吃不到嘴里,终究是空中楼阁。正如一位资深美食家所说:"真正的美食,应该是能够打动人心的。它不仅满足了我们的口腹之欲,更能唤起我们对生活的热爱。"
这场餐饮界的变革,引发了网友们热烈的讨论。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老饕达人:"说真的,我宁愿去路边摊吃个热腾腾的煎饼果子,也不想在连锁店里吃那些冷冰冰的预制菜。味道才是王道啊!"
小确幸:"我觉得吧,连锁店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环境好,适合约会啊。但是要是单纯为了吃,我还是选大排档。"
吃货联盟:"连锁店现在是真的不行了。上次去某某品牌吃饭,菜品又贵又难吃,服务员还爱答不理的。以后再也不去了!"
生活家:"其实我觉得连锁店和小店各有优势。关键是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场合选择。不过连锁店确实需要改进一下菜品质量了。"
< class="pgc-img">>美食侦探:"我倒是觉得,连锁店如果能把工业化和手工制作结合起来,未必不能东山再起。关键是要用心经营,别光顾着赚快钱。"
烟火人生:"说白了,我们要的就是那口烟火气。连锁店太工业化了,感觉吃的不是饭,是塑料。"
餐饮行业的这场变革,折射出的是消费者需求的深刻变化。从追求品牌到注重实质,从崇尚高大上到回归烟火气,消费者用自己的选择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美食。对于餐饮从业者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无论是连锁品牌还是街边小店,只有始终把美味和真诚放在首位,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笑到最后。毕竟,美食的本质,从来都不是外表的光鲜亮丽,而是能否打动人心的味道。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或许我们都该放慢脚步,好好品味一下舌尖上的美好。
对此,各位看官你怎么看的?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