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省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到今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广州、深圳商场、超市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
哪些塑料制品不能再生产销售?哪些领域不能再使用塑料产品?受影响较大的餐饮等企业如何应对?记者走访广东部分大型连锁商超、餐饮店等发现,多家零售商家已在推动减塑,部分餐饮企业正在寻找可替代品,部分洋快餐则先行一步,使用可降解吸管和打包袋。
不过,当前国内生产的可降解环保餐具、包装产品的价格尚高,相关包装产品的性能不好,部分商家还在寻找、探索更多解决方案。
《南方日报》8月27日A11版报道
年底发泡塑料餐具禁止制售
近年来,广东一次性塑料用品消耗量持续上升。据行业协会统计,2019年全省消耗的一次性塑料袋、包装、餐具等已累计55.5万吨,近三年年均增长16%。
省发展改革委表示,此次《意见》从塑料管理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入手,突出塑料污染治理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有效性,有序推进,避免一禁了之。
此次大家最关注的,是《意见》对具体限禁的塑料制品的界定。
《意见》明确禁止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以及泡沫塑料制成的一次性塑料餐具。以塑料棒为基材制造的一次性棉签,也将不能再制售,但不包括相关医疗器械。
同样,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也在禁止范围内,也就是为起到磨砂、去角质、清洁等作用,有意添加粒径小于5毫米的固体塑料颗粒的淋洗类化妆品和牙膏、牙粉等。
广州商超做减塑推广活动
年底广深商场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意见》对不同领域的塑料制品使用进行限定。
对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意见》明确到今年底,广州、深圳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以及餐饮打包外卖和各类展会上,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对于集贸市场的规范和限制则相对宽松,但到2025年底,上述区域的集贸市场也将全面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需要额外说明的是,根据国家规定,不包括基于卫生及食品安全目的,用于盛装散装生鲜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预包装袋、连卷袋、保鲜袋等。
对于使用较多的一次性塑料餐具,《意见》明确,今年底全省范围的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但不包括牛奶、饮料等食品外包装上自带的塑料吸管。顾客用餐时,也不得主动提供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但不包括预包装食品使用的一次性塑料餐具。
另外,到2022年底,全省范围内星级宾馆、酒店等场所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
此次“限塑令”不止于限制,也推广应用替代、规范回收和末端处置。《意见》提出应用替代产品,在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推广使用环保布袋、纸袋等非塑制品和可降解购物袋,在餐饮外卖领域推广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植物纤维餐盒等生物基产品、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产品。
多家中式餐饮积极寻找环保餐具
纵观整个《意见》,餐饮业、商场将受到不小影响。近日记者走访广州部分餐厅、超市,发现部分打包外卖仍在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袋和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吸管的使用率也较高。
星巴克、麦当劳等西式餐饮连锁企业在“限塑”方面走得更快。在广州一家星巴克店,记者发现店内提供的吸管、杯子、隔热垫等均为纸制品,可直饮杯盖为可回收材料。
“公司总部早宣布,2020年在全球范围内停止使用塑料吸管。”星巴克中国有关人士表示,到去年年底,全国门店已经100%完成塑料吸管的全面替换。
同样,今年6月底,麦当劳中国也宣布,将在食品包装上进一步减塑,逐步停用塑料吸管。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近千家麦当劳的堂食和外带已停用塑料吸管。
面对“限塑令”,中式餐饮企业还在探索。“我们正在测试纸质、秸杆等多种可降解材质吸管,原有的塑料饭盒则准备用锡纸包装代替。”旗下拥有探鱼、撒椒等品牌的深圳甘棠明善餐饮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预计下月,上述环保制品将替换门店正在使用的不可降解塑料餐具。
“下一步可能会采用环保型购物袋、保温袋。”广州酒家集团有关人士称,自“限塑令”颁布后,日常经营已基本不再使用塑料吸管,并推出纸质包装纸袋。广州大同酒家也正寻找可替代餐具餐盒,包括纸浆饭盒、牛皮纸饭盒。
另外,广东多家连锁超市正在积极“减塑”“限塑”。记者走访时发现,不少商超已在店内醒目处宣传,倡导消费者自带购物篮、循环使用购物袋等。
“我有带环保袋,但五花肉、黄花鱼这类生鲜,不单独用塑料袋装着很脏的。”在广州一家百佳永辉超市,采购食品的市民杨阿姨说,“若超市能提供可降解的袋子,肯定支持。”
在广州家乐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超市已向市民“有偿”提供可降解塑料袋,并提供环保购物袋,“也正在物色包装耗材、加工材料、一次性餐具等方面的、有全生物可降解材料的供应商”。
记者走访的其他商超负责人也表示,正逐步减少供应免费塑料袋,但需要时间过渡。
近日,记者在云南大理等地的沃尔玛店和农贸市场走访时,发现这些场所已改用环保的无纺布袋。“目前全国所有山姆会员商店,以及吉林、云南、江苏的沃尔玛购物广场已全部使用100%生物可降解塑料购物袋。”沃尔玛中国公司表示,目前广东门店尚未完全使用可降解购物袋,但“关注到广东的相关政策后,正积极寻求优质的可降解产品”。
部分企业担忧可降解餐具成本高性能差
“限塑令”在国内提出并倡导至今已有十多年,然而在农贸市场、超市和外卖市场,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仍旧普遍。
记者从广东零售、餐饮行业获悉,“限塑”行动收效不太理想,一方面是由于国内替代品难找,即便找到也不太适用;另一方面,可降解餐具、包装袋等成本过高。
“可降解餐具比不可降解的贵至少三分之一。”广州一家知名餐饮企业负责人陈明(化名)算了一笔账:根据日常外卖量估算,该酒家每月消耗的一次性餐具需要1.5万—2万套,若改用可降解餐具,每月外卖包装成本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从目前的测试情况看,可降解纸质饭盒密封性不太好,容易发生洒漏。”陈明还指出,不少可降解餐具的质量和安全让人担心。
记者获悉,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正着手制定相关指引,拟为餐饮企业筛选和推荐一批生产质量、性价比高的食品包装生产企业;同时,该协会还拟以联合采购模式,为企业们改用环保包装减负。
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程钢建议,有条件的餐饮企业可与环保材料生产企业一起联合研发,生产安全适用的环保餐具。
事实上,部分外资餐饮企业早就为“限塑令”寻找到了解决方案。
记者从百胜中国公司获悉,目前该公司旗下肯德基店里使用的可循环餐篮,是自主研发的。该用品现在部分门店试点,之后将在全国6000多家门店使用。公司负责人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该公司通过可循环餐篮节约用纸超2000吨,餐厅垃圾总量平均下降约20%。
星巴克研发团队也于多年前开始研发塑料吸管的替代方案,2019年4月推出可直接饮用的冷饮杯盖,该盖由可回收材质制成。对于需要使用吸管的饮料,则提供纸质吸管。
近年来外卖市场发展迅速,该领域也成为“限塑”的重点监管区。记者了解到,饿了么、美团两大外卖平台近年来也在探索最优方案。
“追踪分析外卖垃圾的全生命周期,采取的措施包括:上游源头减量、包装升级,以及下游的回收分类与循环利用。”美团负责人介绍,其外卖APP上线“无需餐具选项”,引导用户下单时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同时为提升商家执行率,该平台实施了《无需餐具商户规则》,让消费者与平台一起监督“无需餐具”环保订单的商家执行情况。
该平台也持续引入包装袋、餐盒、餐具等多品类供应商,解决商户环保选购需求。“至今在北上广深等地免费投放全生物降解塑料袋超过1500万个,投放便携环保筷套装近万双。”美团表示,该平台还与政府、社区、高校、NGO、餐饮商家及回收企业等建立合作,探索塑料餐盒分类回收模式。
【记者】欧志葵 张子俊 吴哲 实习生 王娟
【策划统筹】谢庆裕 何雪峰
【作者】 欧志葵;张子俊;吴哲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源:红餐网
作者:李晓
食安问题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如今很多餐饮企业也都不敢松懈。但是除了食安问题,另外一个问题也正成为“杀死”餐饮企业的重大隐忧,那就是环保问题。
< class="pgc-img">>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韩秀云就曾在“2021中国餐饮产业峰会暨首届中国餐饮产业红牛奖盛典”上提醒过在座的餐饮人:
“餐饮企业现在就要考虑‘碳排放’问题。未来,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行业都会有‘碳排放’的指标。如果你的店不符合碳的绿化标准,可能就要关门了。”
这一“预言”,其实早已经成为现实。
< class="pgc-img">>被勒令关店!
深圳一湘菜馆因“餐饮油烟扰民”被罚
餐厅的环保问题,到底有多重要呢?未来,它将会直接关系到餐厅的生死存亡。这不是危言耸听。深圳已经有餐厅尝到了这个“苦果”。
位于深圳福田区的某湘菜馆选址在一个商住混合的大厦,由于大厦没有设立专用烟管,餐厅只得私设排烟通道。但是因为餐厅排放的油烟大多直接排放到花园,导致住户投诉不断。
2019年,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福田管理局执法人员到该大厦的某湘菜餐厅进行现场检查,发现该餐厅设置有6个炒炉,虽安装有油烟净化器,但炒菜产生的油烟却直接排入大厦的消防烟道内,导致整栋大厦的过道楼梯油烟味严重。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经过进一步核实,执法人员发现大厦没有配套的排油烟专用烟道,并不符合设立产生油烟异味餐企的条件。
随后,福田区生态环境部门对该湘菜餐厅“在未配套专用烟道的商住综合楼新建、改建、扩建产生油烟的餐饮服务项目”依法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要求其改正违法行为。
结果,餐厅依然没有按要求整改,最终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一条、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该湘菜餐厅被处以罚款十万元的行政处罚,并对其经营场所予以关闭。
处罚结果送达后,餐厅依然在营业,最后被福田区生态环境部门诉至法院强制执行。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事后,该餐厅不服行政处罚,向龙岗法院提起环境行政诉讼,称餐厅已依法领取营业执照,装修时经得物业管理处同意,此后也和业委会沟通过油烟整改方案,加上油烟检测达标,并非违规排放,如果被法院责令停业将会导致损失严重。
但是,由于小区业主强烈反对,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听证审查后,该餐厅还是没有逃过被关停的命运。
而该湘菜餐厅也是深圳市生态环境部门决定责令关闭,并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首宗案件。
< class="pgc-img">>环保问题,
已经成为餐企的另一个大“隐患”
深圳湘菜馆的案例,并非个案。这些年,因为环保问题被处罚或被勒令停业整改的餐厅越来越多。
- 湖南长沙12家餐厅由于把生活垃圾和厨余垃圾“混装”,被处于300元至1000元的行政处罚。
- 海南海口市两家餐厅因为违规使用塑料餐具,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分别被处以了1000元和3000元罚款。
- 广东佛山一家餐饮店由于超标排放油烟,收到城管部门开出的12500元罚单。
- 南京一家火锅店因为油烟管道噪声超标被要求整改。
- 浙江新昌县某餐饮店未取得城市排水证向城镇污水管网排放污水,造成了市政污水管网排污口、管线弱电井堵塞,被有关部门罚款3万元,并责令自行清理因其餐饮排污而堵塞的市政管网。
- 2021年4月19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第二轮市级“点穴式”执法专项行动。首日检查,发现49家餐饮企业存在着环境问题,其中油烟问题、设备清洁问题居多,问题餐企大多数是小规模餐饮企业,但是也不乏海底捞、云海肴等知名餐企。
……
而在各大城市的居民投诉中,关于餐饮油烟、噪声、排污等的投诉比例均占到了整个大气污染方面生态环境投诉举报案件中的首位。
毫无疑问,餐厅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众多餐企的难题。
< class="pgc-img">>不想餐厅被迫“死”,
餐饮老板必须从现在开始重视环保问题
“2021中国餐饮产业峰会暨首届中国餐饮产业红牛奖盛典”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韩秀云在阐述餐饮行业的发展趋势时,曾提到一个词“碳中和”,她认为随着国家新规划新发展的要求,以后碳的排放量会受到控制,这对餐饮企业很重要。
而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当下需要十分关注环保问题,包括厨余垃圾、噪音、油烟、排污等。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干餐饮的“死法”很多,有选址不当,加盟受骗等客观因素,也有经营不当资金断裂、用人不当的主观因素。但是,最无辜的“死法”却是因为忽视环境环保法规的“被迫死”。
随着现在办证行政审批流程的简化,很多餐饮企业经营者拿到工商证照后,往往会忽略所须配套的环保条件和设施,最后因为油烟直排等污染扰民问题而被投诉不断。
红餐网(ID:hongcan18)提醒各位餐饮老板,如果不想因为一时大意或者侥幸心理而让餐厅“被迫死”,现在就要查漏补缺:查看自己的油烟管道是否安装到位,清理到位;噪声是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厨余垃圾是否有按要求处理;排污是否达到了标准……
千万不要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经营多年都没事,不会有事的。也不要为了省电或者省钱,在环保设备上抠抠索索,不然等有关部门查上门或者被人投诉,等待你的将是一纸处罚通知书。
停业整顿、罚款都是轻的,如果直接来一出强制停止营业,那才是对餐厅的灭顶之灾。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和环保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
而碳中和目标提出,必定会让餐饮业的环保问题更受关注,未来这同样是业内关注的焦点。
备注:“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方式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js_underline_content autoTypeSetting24psection " id="js_content">杜绝餐饮浪费
从这些小事做起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王小虎 责编 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