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用餐的方式,对于很多人来说最喜欢吃肯定就是自助餐了,只要交一定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让人感到非常的爽。自助餐小编也很喜欢吃,里面的食材多,而且还没有人催人,只要不浪费食物,你想怎么吃都可以。关于自助餐的主题也有很多,像海鲜自助餐、火锅自助餐、牛排自助餐等等,都是非常的受欢迎。
< class="pgc-img">>自助餐不怕你吃不饱,就怕你吃不够本。对于食量大的人来说,吃自助餐最起码是可以吃够本的,但是,对于食量小的人来说,那根本就是在浪费钱,因为吃不够本。所以,很多人在吃自助餐的时候,都会吃一些价格比较贵的食物。在自助餐厅有这样几道隐形的贵菜,老板一般都会放在角落,你发现了吗?自助餐厅老板的经营之道,将隐形贵菜放在最角落,想吃却找不到!
第一道:烤肉
烤肉在自助餐厅也是很常见的,但是,一般老板都不会放在很显眼的地方,毕竟现在的肉价那么高,顾客吃肉的话,那一定会亏本的,所以,为了降低成本,就将肉放在角落里面,这样大家就很难找到了,或者被其他的食物所吸引了,很难顾得上吃肉了。可见,自助餐厅的老板也是很聪明的了。
< class="pgc-img">>第二道:寿司
寿司在自助餐厅也是少不了的,但是,你知道吗?寿司也算是一种隐形的贵菜了。因为寿司里面的食材价格不菲,对于高档的自助餐厅来说,做寿司使用的食材都是真材实料的,而不是虽然的搭配,所以,吃寿司也是可以吃回本的。寿司外面是海苔,不值什么钱,但是,寿司里面的鱼子酱可是很珍贵的食材了吧,所以,多吃几个寿司也是很划算的。但是,寿司毕竟是米饭制作出来的,吃多了容易饱腹,这样就很难吃其他的食物了,所以,不要吃的太多了。
< class="pgc-img">>第三道:牛肉
在自助餐厅的牛肉也是很好吃的,牛肉很有嚼劲,而且味道很好,脂肪少,蛋白质高,对于注重身材的人来说,是非常的适合了。牛肉的价格一直是居高不下的,所以,在自助餐厅多吃牛肉也是很够本的了,不过,对于肠胃不好的人来说,牛肉还是少吃一些为好了,毕竟不容易消化,容易造成便秘的。
< class="pgc-img">>第四道:海鲜
海鲜也是老板最想藏的食物了,海鲜的价格也不低,尤其是不靠海的内地来说,海鲜的价格可是很贵的。所以,为了让食客少吃海鲜,老板也会将海鲜放在很不起眼的方法,然后周围放入很多诱人的食物,这样,大家被其他的食物吸引了,就不太想吃海鲜了,可见自助餐厅的老板越是很聪明了。
< class="pgc-img">>今天的美食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朋友们,你们对于《自助餐厅老板的经营之道,将隐形贵菜放在最角落,想吃却找不到!》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不妨在评论区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回复您,感谢您的评价,谢谢!
< class="pgc-img">>庆,中国的“火锅之都”;洪崖洞,新网红打卡点,人流量仅次于故宫……
火锅、洪崖洞作为重庆的两张城市名片,这都与一个名为“何永智”的人有关。正如她的微信签名写着"洪崖洞洞主、鸳鸯火锅发明人"。
11月,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何永智过完66岁的生日。37年前的同一天,从3口锅、3张桌子、16平米门店起步,她和丈夫一起创立“小天鹅”,视它为孩子,付出所有的爱,扭亏为盈,不断创新;将重庆火锅开在全球,她被外媒称为“中国的火锅皇后”。中途遇到经营危机,她63岁再返火锅一线。
而洪崖洞的修建亦是万分曲折。一度摔断腿、资金断裂……她多次在事业悬崖边上绝境重生。在何永智位于嘉陵江畔的家中谈起这一切,她脸上始终带着笑,音调比普通人高8度、语速快2拍。
从做火锅到跨行修洪崖洞,再重返火锅一线 ,何永智的出发点都因两个字:热爱。这足以让一个生命燃烧。
< class="pgc-img">>回想这30多年,我初中文化,从3张桌子、3口锅和3000元人民币开始创业,把小天鹅这个品牌从小做到大,还做成了洪崖洞,真的很感慨。
01
童年的味道
我的祖籍在重庆南岸区,背靠大山。祖辈们就生活在这里,是些靠天吃饭、老实巴交的农民。
母亲先后生了10个孩子,最终存活了6个。我出生于1953年。在那物质贫乏、物资紧缺的岁月,有6个孩子、2个大人共8口人的家庭,温饱都成问题。
好在母亲很会做火锅。每逢寒冬,我们全家围炉而坐,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聊天说笑,其乐融融,也不觉得生活苦。
也许正是在母亲的耳濡目染影响下,我对火锅产生了浓烈的情感。此后,我和火锅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02
从3口锅起步,辞掉铁饭碗做火锅
18岁,初中刚刚毕业后,我就当了知青。此后,我还做过裁缝,在国企当临时工,挑过沙、挑过水、设计过皮鞋,最终一步步成为技术人员。
1979年,我和长光结婚了。我们凑600元买了一个30平米的婚房。3年后,本想着换一个更大的新房,我们卖掉原来的房子,3000元,厚厚的一叠人民币。结果钱还没捂热,丈夫转身买下一个16平米的门店,他要辞职下海。
那是1982年,也是改革开放四年中私营企业最为活跃的一年,一直渴望经商的丈夫也按耐不住。但当时大家普遍看不起个体户,砸了铁饭碗,也就没了退路。我太了解丈夫的性格,还是选择了支持。
那年,我生了一对双胞胎:4月女儿出生;11月创下“小天鹅”品牌。我们从16平米的3张桌子、3口锅起步。
为什么选择做火锅?因为热爱。对我而言,火锅是最有家味、最美味的食物。
< class="pgc-img">>
但结果不遂人愿,一连三个月都在亏本,我和丈夫快沉不住气了,再这样下去,我们将可能倾家荡产了!
这时,我的兄弟姐妹开始劝我:“你把店卖掉,回去好好上班算了。”我犹豫着,在心里不停地对自己说:“再看看,好好再做做,努力一下,会不会有转机。”
或许是上苍怜悯我们的艰辛,果然,有了转机。
有一个周末是我们开业以来生意最好的一天。营业款有200多元,扣除成本,我们净赚60元,相当于我们两人在单位上班一个月的工资之和。那夜,我和丈夫彻夜未眠。思来想去,我决定辞去国企的工作。
我想只要我用心经营,火锅店的生意一定会一天好过一天。我要投入所有的精力,一门心思来打理火锅店。如果当时选择了放弃,小天鹅绝对没有今天。人最需要的就是一点坚持。
我辞职后,后来又招了两位临时工。狭窄的店变得更加捉襟见肘,就只好拉上一条帘子,地板上一边睡着工人,一边睡着我们…
每当深夜来临,我和丈夫躺在散发着火锅味的地上时,畅想着未来。我们聊得最多的就是那些早期下海成为“万元户”的人,给自己打气。
当时,我最大的心愿是在餐馆的对面拥有一套房子,打开窗就能看到店。我们也不用睡在店里的地板上,还可以把女儿接回来和我们一起住。
< class="pgc-img">>因热情周到,被称为“阿庆嫂”
03
把企业当成孩子,
“火锅皇后”推动重庆成为“火锅之都”
真正让生意红火的,是鸳鸯火锅的发明。这看似是最简单的创意,也是一个最赚钱的生意。
这也是市场倒逼我们,如果要在行业里活下去,就需要不断地创新。
后来,我决定推行“自助餐火锅”这种新颖方式,一开始就吸引了更多人。表面上看起来我们是在吃亏,但从长远来看,我们是在“占便宜”。
假如我们时时想占顾客的便宜,舍不得让利,那么我们的小天鹅就会经营不下去,从长远来看其实是在吃大亏。正是这个朴素的经营理念,让我的小天鹅火锅更火了。自助火锅让小天鹅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高潮。
我陆陆续续把那栋楼的二楼、三楼全都买了下来。从6平方米小店,到后来120多平方米的三层火锅小楼,我们只用了两年时间。
不久,我怀孕了,也想着把孩子生下来。
继续经营小天鹅,还是生孩子?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最艰难的选之一。为了保住小天鹅,我只好流产。每当夜深人静,回顾这一路时,孩子都是潜藏在我们夫妻内心深处未了的心愿。
从此,我完全打消了再生孩子的念头,集中精力经营我的小天鹅,我要把对未曾出世的孩子的爱都倾注在小天鹅身上。
后来我又陆续发明了子母火锅、回转火锅、荔枝味火锅,第一个在火锅城引入大型歌舞表演,完全改变了赤膊在街边大排档吃火锅的传统……
我大胆地在行业开创特许经营方式,2000年以后,小天鹅火锅店以每年30余家的速度向全国辐射。第二年被评为“全国餐饮连锁十强”,总资产也达到了4.9亿。小天鹅彻底火了!
此外,我还创办了重庆火锅协会,连续13年担任会长。市政府率领我们举办万人火锅宴,此后申报了吉尼斯纪录——全世界最大规模十万人一起吃火锅的记录,这在古今中外都是绝无仅有的。
重庆因火锅业荣膺全球的“中国火锅之都”,火锅成为重庆的魅力名片。重庆火锅也走向了全球。
很多记者采访结束后,这样评价我:“你是当之无愧的火锅皇后!”
“没有月亮,我们可以看星光;失去星光,还有温暖的眼光;抱着希望,等待就少点感伤……”
这是当时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阿信》里的主题曲。阿信是我的榜样,没想到有一天媒体也用“中国阿信”这个称号对我进行了报道。
04
因为喜欢,即使是“死路”,也一定要做
小天鹅一路高歌猛进。
2001年时,我突然得到了一个消息:重庆要打造洪崖洞,修成能体现巴渝文化风情的吊脚楼。我激动不已。
我就是在吊脚楼里边爬来爬去长大的。在我心中,吊脚楼之于重庆,就如同胡同之于北京、弄堂之于上海。如果火锅是重庆的魂,那吊脚楼就是重庆的根。
我对吊脚楼情有独钟。我说“我要去参加竞标!”当时集团7个人有5个人反对,从做生意的角度来考虑,竞标洪崖洞的修建实在是太冒险了。但我觉得洪崖洞不是简单的金钱投资,它是在传承巴渝文化,这个传承的过程,我一定要参加。
最终,在我饱含热泪,把对吊脚楼、对巴渝文化的感情讲给所有董事时,他们沉默了,由反对变为支持。
那时政府公开向社会招标,小天鹅是唯一一个没做过房地产的企业。“我一定要建好洪崖洞”,我在心里默默地发誓。我太想接下这个项目来了却我的巴渝情结。如果不能中标,那将是我一生的遗憾。
我把对巴渝文化的感情,全部融入到了标书中,把项目名称定位在“洪崖洞民俗风貌区”。用心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是感人的。最终我们成功竞标。
魂牵梦绕的洪崖洞工程终于到了自己的手里,我激动得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当我真正拿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才知道这是个烫手的山芋。因为它在一个悬崖边上,一块完全不可用的地。我带着一群人踏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又到了国外。有人看完后说:
“何总,这个项目若做了,只有一条路,就是死路。”我吓惨了。
后来有人出五千万让我把当时两千多万的项目转出去。因为要配合城市总体规划,小天鹅有2年没有动工,外界开始质疑,风凉话也席卷而来:
一个开火锅店的,修什么洪崖洞?没那个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好强的我丝毫没有动摇,既然接下了这个工程,上了这条船,就不能轻易下船,我更不能砸了千辛万苦创下的“小天鹅”这个品牌。要么流芳百世,要么就是遗臭万年。
洪崖洞对我来说是生死关,我只有一条路能走,那就是勇往直前。
05
坐着轮椅、拄着双拐,修出洪崖洞
从2001年中标,到2002年设计、2003年开工,洪崖洞成了我生命中的唯一。
为了把洪崖洞设计得更有创意,我到全国各地考察,在乔家大院踩空摔断了腿。那个时期,我只能躺在病房里,头脑却前所未有的清醒,浮现各种图形。我在病房亲手改了11000张图纸,每天开8次会议。
< class="pgc-img">>从医院出来后,我坐上了轮椅。即便在炎热的夏天,我依然每天坚持去工地。天晴要去,下雨打着伞也要去。
有人说:何总,您的腿都断了,您就在家里休养吧。您有亿万资产, 何必每天坐着轮椅被人抬上抬下地去工作?
我笑笑说:“即使坐着轮椅、拄着双拐,我也要坐出、拄出风度气质。既然上天给了我一个洪崖洞,哪怕我的腿摔断,都是它赋予我的传奇。”
我曾无数次走遍了洪崖洞的角角落落。哪里有仓库,哪里有开关,我都清清楚楚。历经种种曲折,最终我们用了5年修完洪崖洞,共11层高。而为了打造出我心中理想的洪崖洞,最初的预算仅仅只有9000万元,最终建成共花了3.85亿元。
2006年9月29日,洪崖洞正式开市,重庆市市长亲自剪彩。洪崖洞成为AAAA级旅游景区,这让我更加坚信一个朴素的道理:
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否,不在于事前别人的认可与否,而在于自己是否足够坚持和热爱。自己认准了的事情,就应该克服一切困难,义无反顾地去做。
06
小天鹅遇危机,63岁再回企业
洪崖洞一路艰难地推动,小天鹅火锅却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早在2006年,小天鹅集团打造完成的洪崖洞虽然开市了,但还需要一个培育过程。洪崖洞所投入的钱已经让我们没有更多的钱再投进火锅。在这紧要关头,红遍大半个中国的小天鹅受到了国际风投基金的青睐。
我们成为中国第二家引进风险投资的餐饮企业,与红杉资本、海纳亚洲合作,也开启小天鹅火锅的国际化和职业化进程,我放权给职业管理团队。
2013年,我在60岁生日晚宴上说:
我是一步一步发现自己的智慧。今天,我又回到了30岁创建小天鹅的这种感觉,有激情、有梦想。我相信,再干30年,我还有这份激情!
我相信,人活百岁不是梦,因此,我在此许下心愿:
希望我还能活第二个60岁,还能一手拉着梦想,一手牵着现实,让梦想因现实的支撑而得以实现,让现实因拥有梦想得以升华。我们所有人,只要去挖掘、展现、绽放心中的梦想跟现实,每个人的生命会更加精彩!
转眼到了2017年,我发现小天鹅火锅越做越不行,即便扩张了很多店,但盈利的并不多。火锅行业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竞争很激烈。
小天鹅火锅是我创业的起点,它就是我的孩子,我急得晚上都睡不着觉,我不能眼看着它萎缩!我一定要把这一生完美地收官。
63岁时,阔别10年,我正式宣布带领小天鹅回归初心。
这十年给了我很沉痛的教训,做餐饮是要非常懂行的人,做实体和做金融不一样;而创始人是企业的灵魂,若不在,品牌肯定受影响。
但庆幸的是“小天鹅”品牌还在,我就还有机会。我把心从集团其他的事业上收了回来,重新组建精良的管理团队,关闭经营不善的火锅门店,止血。
为了小天鹅,我也要当网红!我成为打造的网红,在抖音上有12.5万粉丝,还经常更新内容。小天鹅这张“老面孔”要成为“新网红”。
这两年,我们在触底反弹。小天鹅火锅业重新走上正轨,我女儿也逐渐接班,管理团队做得也不错。我一生中从未像现在内心这么轻松过。
现在,重庆成了网红城市,洪崖洞也成为老重庆“历史文化游”和“都市魅力一日游”指定景点,火遍了天,一年约有1700万的游客,人流量在中国仅次于故宫。
洪崖洞已经成为重庆市的另一张城市名片。我还要再复制打造另一个洪崖洞。
< class="pgc-img">>洪崖洞是小天鹅集团的产业。我相信只要洪崖洞在,小天鹅会活到100岁。
07
选你所爱,爱你所选
我今年66岁了。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还保持着一股冲劲?到底在追求什么?
因为热爱。我始终保持对事业、对生活的热爱。
重庆是我的家乡,我热爱这座城市。我自己的生活要快快乐乐,还很想为这座城市做点什么。在我看来,美食、美景、美业是重庆的三张名片,我要成为重庆“三美”的缔造者。我成立了三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要将“重庆美女(女企业家)”打造为重庆市的第三张城市名片。
我很喜欢一段话,这是对我最恰如其分的描述:
“有的人,上帝给他一切,唯独没有给翅膀;有的人,上帝什么也没给他,唯独给了梦想。何永智属于后者。”
人不是因为累而变老,而是因为没有梦想而变老。
生命如歌,激情似火。一个人,要做好事业,必须充满激情。激情是胜利的旗帜,是志在必得的勇敢。
只有热爱,人才能拥有梦想,对事业充满激情。选你所爱,爱你所选。
本文参考了传记《何永智:生命必须更精彩》部分内容。
| 观潮新消费,作者 | 沃特尔,编辑 | 杜仲
沉寂几年后,自助餐正卷土重来。
作为一种明码标价的餐饮形式,自助餐往往不会被消费者归入“消费刺客”的范畴,它更像是一个擂台,“期待”着食客的挑战——能吃你就来。
上台打擂的人,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吃回本。进门默念“水果开胃、多吃海鲜、少吃碳水、不喝饮料、沙拉溜缝儿”的“几步吃垮自助餐厅教程”之后,你已经走进了一个精心编织的圈套,因为激起挑战的欲望本身就是一种套路。
你或许会赚,商家永远不亏;钱包舒服了,胃里却翻江倒海;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赚了,于是自助餐行业凉了半截;当消费开始分层,一批平价自助春风吹又生。
3元早餐自助、9.9元下午茶自助、18.8元盒饭自助、28.8元轻食自助、59.9元火锅自助……当自助披上“性价比”的外衣,平价能否创造奇迹?
卷土重来?
今年4月,新浪财经在微博发起了一项“午饭要花多少钱”的小调查,参与投票的3万人中,午餐花费30元以内的人群占比超过9成。
(来源:新浪财经)
南城香创始人汪国玉也曾提到,“顾客一顿饭的预算是30元,哪怕只贵一块钱,生意就会丢掉一大半”。
连CBD的打工人都开始追求午餐性价比,平价自助的风就找到了切入的时机。于是,以价低量大著称的东北盒饭披上自助的外衣,火出圈了。
在各写字楼与住宅区附近,一批不到20元的东北自助盒饭接连涌现。煎炒烹炸、荤素搭配、饮料自选,几十道菜随便吃,直接击穿低价,让打工人梦回大学食堂。
聚焦细分需求,从“大而全”到“小而美”,是此次“自助复兴”的典型特征之一。
比如,同样意识到打工人对于“穷鬼套餐”需求的南城香,接连推出了3元自助早餐和19.9元自助火锅,以自助的形式实现引流。
3元自助早餐,其实是“租”一个碗,豆浆、粥、饮料、牛奶等7款流食不限量,但包子、油条等主食需要单点;19.9元自助火锅,则是素菜不限量,想吃肉则要升级37.8元的牛羊肉单人火锅套餐。
嘉禾一品的自助早餐则更贴近传统模式,15元价位,提供包括粥品、包子、粗粮、小吃、小菜、饮品在内的30余款产品。
性价比午餐领域,自助面条同样走量大管饱的路线。北京建国饭店推出了28.8元的“传统手工现场手擀面自助餐”,面条随便吃,卤子无限续;深圳八大怪自助面馆15元/位,同样免费续面,并提供多款浇头、小菜。
此外,烘焙、甜品等行业也加入了自助的浪潮。39.9元、58.8元、158元,面包行业出现了一批自助餐厅,在美食博主的轮番打卡下,成了面包星人的快乐老家。甜品行业不甘示弱,从9.9元的下午茶自助到198元的甜点自助,“如何吃回本”又成了喜闻乐见的话题。
自助的风也吹回了火锅行业。
老字号东来顺在2020年就试水过68元/位的自助火锅;小肥羊火锅在2021年推出了138元—228元的自助套餐;吉野家也在上新了火锅产品后,推出了68元/位的火锅自助;海底捞自助模式也在近期回归,平价小火锅升级并更名为“小嗨火锅”,实行点单+自助并行的双模式,还推出了59.9元的自助一人食套餐。
今年以来,鸿姐老火锅先是在上海万体馆店试水单人118元午市自助餐,后将午市自助升级为了全天自助;哥老官推出了多种自助套餐,99元畅吃牛蛙、小吃和甜品,119元套餐则包含毛肚、百叶、牛舌等菜品;神搓搓火锅·酒馆也将上海地区的个别门店改成了自助模式,提供99元/人午市自助和138元/人晚市自助。
自助火锅的玩法分为三种,一是全线采用自助模式;二是推出限时、限店或限品的自助套餐;三是部分品类的自助模式,比如30元畅享鲜切牛肉,但锅底、小料与其他菜品按正常价格出售。
对火锅品牌而言,推出自助模式是为了更好地抓住餐饮行业价格下行的趋势,限时、限品、限店、限券的“组合拳”,则是在留住客流的同时保证利润空间。
从某种程度上看,自助火锅依然是“小而美”的模式,商家不需要重组门店模型,而是在现有货品的基础上微调销售结构。这也是目前很多餐饮门店有能力也有意愿推出自助套餐的关键原因。
而从价格也可以看出,除细分化外,平价化是此次“自助复兴”的另一大典型特征。即使是60元左右的自助面包、100元以上的自助火锅,相比于以往的客单价也略有下滑,低价本就是自助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平价化与细分化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衍生出了多样化的趋势。在传统的自助烤肉、自助西餐、自助火锅基础上,出现了自助盒饭、自助面包、自助甜品等新品类,同时也出现了非传统餐饮品牌跨界的趋势。
比如,酒店自助向非房客市场开放,费尔蒙、喜来登、希尔顿以及北京新国贸饭店等推出了自助餐卡;商超也开始布局自助堂食,永辉超市开设了15元自助食堂,物美超市则推出了13元和19.9元两档不同价位的自助餐服务。
(来源:物美超市官博)
无论是东北大盒饭、南城香的“穷鬼套餐”还是商超大食堂,本质仍是快餐的生意,与传统认知中按照教程慢慢吃的自助餐并不相符,而下午茶也不是大众消费市场的刚需。通过魔性爆改引入自助模式,打上性价比的标签,目标是寻求新的客流与增量。
因此,这股新刮来的自助风,并非餐饮行业的“病急乱投医”,而是性价比路线的延续,自助只是形式,而非目的。
起起落落?
一时之间,除了老牌自助餐品牌,似乎所有餐饮行业都要被自助重做一遍。
而要理解为何自助餐得以迎来第二春,就要先了解这个行业因何陷入沉寂。
自助餐起源于欧洲,其形式仍与当前欧美家庭招待客人的方式类似,将食物统一摆放,食客用餐盘自取。这种形式演化为现代自助餐模式后,在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崛起,物质生活从相对匮乏走向富足,外出就餐的选择逐渐多样化,但潜意识里保留着对于种类和数量的追求,大而全、不限量的自助模式简单粗暴,在固定价格下不设上限,在“吃饱即是吃好”的中国消费者心中,量变足以引发质变。
即使到今天,这种观念仍未彻底消失。提起最豪横的吃法,要么是满汉全席,要么是“把餐单上的都来一遍”。而自助餐正是这么做的,将餐单上的食材罗列任取,融汇中西琳琅满目,牛排海鲜不一而足,刺激着消费者挑战的欲望。
于是,从2000年开始,在金钱豹、好伦哥等品牌的带领下,自助餐横扫中高端餐饮市场。
好伦哥是国内第一家美式比萨自助餐厅,最初的定价为39元,是很多学生群体对于西餐的初印象;金钱豹定位高端自助,海鲜、牛排、鹅肝酱等贵价菜品不限量供应,蹭到“顶流”哈根达斯的热度后,甚至成为“社交货币”。
巅峰时期,据美团发布的《中国餐饮报告(白皮书2017)》数据,2016年自助餐营业额曾达到11.5亿元,占餐饮市场的12%,仅次于火锅,并以0.2%的同比增幅成为硕果仅存的正增长品类。
但到了2017年,随着金钱豹最后一家门店的关闭,自助餐行业拉开了大逃亡的帷幕。
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全国的自助餐厅数量为37576家,这与2016年初的数字基本持平,但相比2016年秋季已下滑了18%。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自助餐新增企业数量断崖式暴跌,新增注册量仅为1618家,同比下降35.6%,且创下了10年以来的新低。
天眼查数据则显示,截至2022年11月,全国33012家经营自助餐业务的公司中,还在经营中的仅剩17278家,倒下了近一半。
自助餐行业的巅峰期,永远地留在了消费者的记忆中。
实际上,自助餐行业的发展逻辑从一开始就是畸形的,其基础建立在一组反市场的关系上——商家与消费者下意识的对立关系。
在自助餐这种餐饮形式风靡之后,各类教程大行其道,是顺应了消费者“吃回本”的核心需求,但这并不是其他餐饮赛道的主流需求。从这一角度看,“吃回本”的本质是性价比,也是自助这一餐饮形式卷土重来的重要原因。
尽管“吃回本”教程在食客圈里逐渐达成共识,但上万家自助餐厅退出历史舞台,并不是被吃垮的。
有调查显示,餐饮行业的食材成本基本维持在营业额的30%—35%之间。
在这项成本环节,自助餐品牌的优势在于量大,通过大量采购获得议价权,进而压低食材价格。比如,零售市场百元1斤的螃蟹,自助餐厅可以拿到百元5斤的价格。消费者以为百元价位的自助餐吃几只大闸蟹就能回本,这是按照市场价计算的,自助餐厅可不会主动解释。
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自助餐厅还会适度“放宽”对食材品质的要求。比如,新鲜鲍鱼市场零售价约为20元/只,而冷冻鲍鱼只要5元/只;海鲜餐厅的蒜蓉扇贝吃的是扇贝,自助餐厅的蒜蓉扇贝吃的是蒜蓉。
除此之外,自助餐的成本控制也不仅体现在食材上,还有一套精心验证过的模式。
自助餐厅服务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摆放食物,保证供应充足,减少了点菜、传菜、计价收银等环节,节省了人力成本。对于高价食材,可以主动控制供应频率,甚至采取限量供应的模式,防止消费者“回本”。
同时,通过规定就餐时长保证翻台率,避免无限期就餐;增加碳酸饮料、冰淇淋、甜品、水果等品类,挤占消费者的胃容量;设置押金与浪费罚款机制,限制取餐的数量。
更重要的是,“吃垮自助餐厅”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自助餐品牌主要靠客流实现盈利,单一食客能否吃回本的参考价值并不大,品牌要找的是客流与食量的平均值,并以此为基础赚差价。
而“吃垮自助餐厅”的想法出现在消费者的脑海时,自助餐品牌已经赢了;大家都这么想,他们就赚麻了。
银子是硬的,但肠胃是软的。自助餐的前半段,每一口都是金钱的味道,后半段的每一口都像是后悔药。吃多了胃里难受,吃少了心里不爽,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吃自助餐都不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
自助餐的生意建立在消费者对于自身食欲的认知错位之上,但也因此而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口味的独特性被过大的摄入量稀释,俗话说吃一顿顶一年;体验感也被胃里或心里的不舒服感放大,直到这部分记忆被大脑封存,重新被激起挑战的欲望。
当然,也有一批消费者可以吃回本,或者压根儿没有吃回本的想法,只是享受美食本身。但这部分消费者难以成为自助餐产业继续生长的土壤,因为单一食客的就餐频率有限。
从不同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自助餐行业总会在某个市场的经济上行期迎来爆发,又在经济繁荣后被精致特色饮食所取代。
只追求吃饱的时代早已远去,新一代消费群体追求健康饮食、兼顾口感、服务周到。不过,消费市场的发展所衍生出的多元化需求,也为自助餐留下了复苏的空间。
何去何从?
比格比萨创始人赵志强曾提到,“如果你把一个品牌定义为自助餐厅,那么一定会失败,如果聚焦产品,那么你一定会做成。顾客去吃比格,不再因为我们是自助餐厅,而是因为我们的比萨好吃。”
想明白了这个问题,才能重新加入自助餐行业的争夺战。
根据餐里眼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截至2024年5月,全国自助餐品类相关门店数量已经达到5.7万家,突破了前两年在1万多家徘徊的门槛。
根据前文所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推出了自助形式的餐饮企业,并非主营自助餐的企业。
当消费升级的趋势逼近门槛,理性消费回归,尽管消费分层的趋势重新梳理消费行为,但在每一个价格段中,对于性价比的追求都是主流。
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自助餐发展报告2024》数据显示,从自助餐的人均消费变化趋势来看,2022—2024年自助餐的人均消费有下滑趋势。
截至2024年7月,全国自助餐人均消费在80元及以下的门店数占比为52.6%,比2023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人均消费在100元及以下的门店数占比为66.9%,比2023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
于是,新式平价自助崛起,收割价格敏感度高的用户,用户的追求也不再是“吃回本”,而是在固定预算内尽量满足多样化的用餐需求。这是对新一代消费群体“该省省、该花花”消费方式的精准把脉,也是平价化与细分化特征出现的根本原因。
自助品牌化与品牌自助化是两种不同的趋势,也是自助行业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
自助品牌化方面,在传统自助餐品牌的基础上,一批新式自助餐品牌接连涌现,不同的细分赛道接连跑出了代表性品牌。
比如,主打川渝火锅的七掌柜自助火锅、谭三娘鲜切牛肉自助火锅,小火锅品牌有仟味一鼎自助小火锅、农小锅,有料火锅品牌则包括重庆何乌鱼、小阿煲牛腩牛杂羊肉自助等品牌,还有泰式火锅超级泰、韩式自助火锅忠武路、日式自助火锅旬野菜。
火锅已扛起自助行业的半壁江山。另外一半则被烤肉、西餐、快餐分享,比如主打中式烤肉的小猪查理川式市井烤肉,主打比萨自助的比格比萨自助。这些自助餐品牌的典型特征是餐食种类与形式较为全面,覆盖了火锅、烤肉、西餐、异国料理等多个品类,同时供应沙拉、水果、甜品,是挂着烤肉牌子的餐饮集合店。
与此同时,海鲜、牛排等综合性自主品牌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卖点,也开始独立出来,出现了主打某一款产品的自助门店,比如豪德亨牛排自助、主打生蚝的蚝英雄等。
以此类推,意面、比萨、汉堡、寿司、小龙虾、大闸蟹、甜品、水果等品类都有独立的空间,比如榴莲自助。
品牌自助化的表现形式则是非自助餐品牌引入自助模式。比如前文提到的南城香、海底捞、嘉和一品、满记甜品等品牌,面包、甜点、小龙虾、麻辣烫等品类。
从细分赛道的生命周期判断,品牌自助化的想象空间更大,也将是未来自助行业的主流趋势。不同形式的自助模式在餐饮行业迅速蔓延开来,以更低的成本拓展着自助餐多元化的边界。
在品牌自助化的趋势中,除品类的多元化之外,玩法也开始变得多样化。从传统的全自助模式,衍生出了半自助模式与分时段自助模式,变量的出现提供了排列组合的无限可能。
比如,海底捞一直采用的10元/位小料费就是一种半自助模式,满记甜品的午市甜品自助是分时段自助模式,南城香的早餐自助则是既分时段又限品类。
在餐厅原有餐品的基础上推出半自助模式,或者全自助餐厅推出部分菜品的半自助套餐,是将部分选择权还给消费者,淡化双方的对立感,让消费者不再“扶墙进、扶墙出”,吃完自助也能感到舒服。
无论是商家还是顾客,别总想着吃回本,才能少吃亏。
结语
2023年8月,青岛吴女士开始在小红书上打卡,她的一日三餐都在自助餐厅解决,还以视频的方式记录并激励自己多去。经过几个月的发酵,她的故事引发网友共鸣,甚至冲上了热搜。
原来,她以12888元的价格在公司附近的五星级酒店办了一张自助餐年卡,适用范围覆盖一日三餐,即使只计算工作日,每顿饭也只需要18元,就能享受星级酒店的豪华料理。
从上万的年卡,到“重生之我花9.9在北京CBD吃自助”,抢酒店自助餐卡成了社交平台的热议话题,也是此次“自助复兴”的真实写照。
餐饮行业生死战的裁判永远是消费者,考核的指标则是日益变化的消费需求。自助餐行业的生命力并非取决于价格,留住顾客的是产品与体验。
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万物皆可自助”就不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