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0日,位于都市路4428号的莘庄镇春申社区食堂正式对外营业,这里可容纳130人同时就餐。
与其他社区食堂不同的是,春申社区食堂是莘庄镇与社会餐饮店(宜德饭堂)首次合作,该食堂面向社会所有人开放。另外,春申社区食堂针对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重点特殊人群推出了15元老年套餐以及全场菜品8.5折优惠活动,跟随记者一起去现场看看!
9月19日早上9:30,记者走进春申社区食堂,看到很多老年人正在
家住春申社区食堂附近的刘阿姨对记者说:“平时就我和老伴两个一起吃饭,自己做饭又麻烦又贵。这家餐饮店就在我家门口,之前就来尝过,味道不错,尤其是酸菜鱼很好吃,现在这里变成了社区食堂,老年人用餐还能打折,实在是太好了。”
“从9月16日开放办理老年优惠卡,截至9月19日已经办理了900余张,这个老年优惠卡从9月20日开始正式使用,日常也支持办理老年优惠卡。”据春申社区食堂店长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店内还为老年优惠卡用户推出了价值25元左右的
“这里原本是社会餐饮店,在升级为社区食堂之后,我们在扶梯处
除了用餐环境的“微更新”外,店内的所有菜品也都做了相应地调整。据介绍,
“我已经来这边吃了7、8次了,这家店的味道很好,价格也合适,所以我和同事经常来这里。”荣伯伯告诉记者,他来这里是因为有临时工作的缘故,无意中发现了这个餐饮店,现在每次来这边工作都会在这里就餐。
由于春申社区食堂是由
莘庄镇春申社区食堂
地址:都市路4428号
联系方式:13681813050
记者:莘庄融媒体分中心 汤玉莉
供稿:辛向荣
如果您不想错过“今日闵行”,记得“星标”,并多点“赞”和“在看”,这样,每天新文章推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号列表里啦:)
十多年前,当笔者还在青春岁月的时候,一直觉得请朋友吃一次某洋快餐是一个非常有面子的事情,也是约会心仪女孩非常理想的场所,奈何那个时候囊中羞涩,一年半载能去那里打打牙祭就好,后来随着各种洋快餐品牌的陆续登陆,之前觉得很稀罕的东西也就那样了,随着逐渐从青葱小伙到油腻大叔,对于所谓餐饮健康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但是近来发现自己无意中被其特殊的营销政策吸引,又做了一回随波逐浪者,个中感受给各位看官分享一下。
01
—
起因:女儿才艺课赶时间,需要解决快速吃饭的问题
每周日,都要陪同女儿去练习声乐,三点开始,四点结束,六点之前要送女儿回学校,从上课地点到学校车程一个小时,这就意味着只有下午四点到五点一个小时的用餐时间,到早不晚的,最尴尬的是,那个时间段,商场稍微大一点的餐饮店基本都不怎么营业,小家伙非常抗议随便对付一口,因为回学校就意味着要连续待满5天,希望回去之前能稍微吃点好的。
经过几次不断试探,中餐是有的,但是时间上比较紧张,其他类似更小的快餐小店不是面条就是卷饼,孩子也不太喜欢每次都拿这个对付。这就是我当时面临的生活场景。
无意中,又看到了年轻时代的那家洋快餐,孩子对于意面这样的餐食还是非常接受的,很久没有去了,发现菜品更新了很多,有饭,有汤,有大饼,有牛排,老婆无意点了一个下午特制的红茶,味道让她相当满意,上餐时间也得以保证,在这个情况下,每周一次声乐课之后,基本就锁定了这家品牌作为回学校前的固定食堂了。
02
—
入局:既然固定消费,那就看看优惠券吧
这个品牌的服务还是非常到位,餐厅环境要好过于M和K,还是能有些西餐厅的感觉的,服务人员不会刻意给你推荐什么东西,反正每次都是我提前几分钟到店,点好孩子要吃的东西,再给老婆点一壶果制红茶即可,直到有一次,服务员认出了我好像每周至少要光临一次,就建议我看看他们家的优惠券。
< class="pgc-img">>我寻思,你们这种套路太普通了,看看就看看,我平时本来就非常注意各个行业的营销和服务模式,随便看了看,其中某种尊享卡映入眼帘,它是季度为有效期,规则非常简单:单卡不到40块钱,可以直接和微信绑定,每次扫码点餐会自动关联,每天所有主食享受5折一次,每天咖啡5折一次,满39元免配送费,这和我这种单次来,只给孩子点些吃食,自己喝点咖啡的需求太吻合了,挣钱不易,能省则省啊,大部份普通主售的主食基本都囊括在内,比如孩子喜欢吃意面,我喝一杯咖啡,这样算下来很经济啊。那就买一张季卡试试吧。
03
—
升华:深度使用,持续消费
本来只是在孩子偶尔周末练习声乐课的时候解决一下晚饭的问题的,可是不知怎么回事,我自己开始大量使用这个优惠模式,今天无意看了一下累计消费记录,这张卡到2月25号过期,我仅仅使用了不到两个月吧,这张优惠卡已经给我节省了389元了,就是意味着我这段时间累计消费应该是接近千元的。
< class="pgc-img">>自己回头想了想,有时候我中午出去觅食的时候,一个是不愿意在人多的地方等待,一个是还是想找干净卫生的场所,所以很多次中午,我会去这家连锁餐厅点饭,或者吃点牛排、沙拉,配上一杯饮料或者咖啡,会让我有从容吃饭的感觉,实际价钱是比较经济的,可能这种模式比较适合我这种不太重视所谓三高饮食健康的人,下意识的把这家连锁当成我平时中午的固定食堂了,也是因为他们家菜品升级之后,可供我这种中年大叔可选择的品类还是比较多的,不像其他品牌,不是鸡翅就是汉堡,再给你配点薯条。
总结下来看:老套的优惠券的模式只要针对恰当,消费者也是愿意买单的,在某个层面客户的满意是靠多种模式综合作用的结果,首推经济实惠,其次是舒适安全,最后才是品质,满意绝对的客户忠诚,还是要看商家的诚意和服务的针对性。(声明:此文不是软文,就是纯粹的个人感受分享,生活处处有智慧,从生活看商业管理)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男哥说管理”
天下午有位朋友发来信息,感叹现在餐饮店的难做。朋友为女儿投资的一家餐饮店,她的店在洛阳市,刚开业不久,主营粉面,下面先来看看她最近几天的经历。
孩子大学毕业,我给她投资几十万加盟了一家粉店,这两天刚开业,频繁的遭遇同行差评,我们怀疑是同行,因为几个差评老提到我们对面那家粉如何好吃,我们的如何难吃。
顾客就是上帝,因为新店开业,最怕差评,我们又删不了,一出现差评我们就顾客回复顾客重新给人家再送一碗。
今天遇到一件敲诈我们的事,一个女的来店里吃一碗带走一碗,当时公司安排的主播在店里直播,这是郑州总店安排的。一个女的吃完到家拍了一个图片说带走的里面有一根小毛头发,她在直播间发。
主播禁言她拉黑了,我们不知道她说的什么,然后她打我们电话说主播拉黑她说粉里有头发,我们赶快道歉,又加她微信把两碗一共20块钱退给她,她不收,非让主播公开给她道歉。
主播是总公司派的,我们给公司反馈,公司说让我们说主播后台在郑州,我们这无法操控,然后她不依不饶让她们必须给她解决,要不她打12315投诉,然后还说食品安全法规定吃出异物要十倍赔偿,她的意思是让我们赔她200块。
我们开个店不容易,现在学生放假这条街都没人,一个月房租一万,水电费七八千,一天只能卖四五百,一出现差评我们就要拿钱补偿人家。
今天下午我们只能给对方打感情牌,我编辑了一篇文字让女儿发给对方想请对方原谅。好在对方收到信息后选择和解。
我以前曾是洛阳一家国企职工,从没低三下四的去求人,没想到开个店一夜之间把我变成奴才,实在想不通。
以上是朋友发来的信息,我读后觉得朋友开店的经历与现在许多商家都有共性,主要体现在一个“卷”字。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洛阳街头有三种餐饮机构,一是国营餐饮,比如广州酒家、洛阳酒家、西工饭庄等,二是有房间的私人餐馆,三是每到夜晚在十字路口搭个雨棚布卖饺子馄饨。
那时食客的数量要大于餐馆,餐馆并不发愁客源,餐馆只要严把食材关且把饭菜味道做好,食客自然高朋满座。别小看雨棚布下面的馄饨摊,就拿景华路与郑州路口的“老崔家馄饨摊”,若算上他卖烧烤的收入,他一晚的纯利润就能顶“拖厂”工人一月的工资。
< class="pgc-img">>那个时代属于洛阳(包括国内)餐饮机构的黄金时期,只要肯干,挣钱管够。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不断提高,下馆子再不是逢年过节才有的举动。于是,社会上各类餐馆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在2010年前,洛阳街头餐馆流行一种“发卡类的”营销模式,就是客人在餐馆吃过一次饭,商家便会给食客一张优惠卡,声明下次凭卡可以打折。这种销售模式的出现已体现出当时餐馆不但要注重饭菜味道,而且要会营销。
由此说明,在2010年前后,国内餐饮机构已趋于饱和,接下来便进入“拼客”模式。后来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各种网络平台开始争夺餐饮市场份额,国内餐馆的“内卷”雏形便形成了。
尤其在这几年,由于经济环境不佳,餐馆的压力巨大,我家附近的街头小店经常更换招牌。
其中有些商家便把注意力从饭菜质量转移到互联网的宣传上。虽互联网平台营销是未来消费大趋势,可餐馆毕竟卖的是饭菜,饭菜终究要回到质量和味道上,而非在互联网上八仙过海。
如今在洛阳,若是哪家餐馆脱离互联网平台,可以大言不惭的说,你便很难生存,或者生意做不大。因此,现在几乎每个餐馆都配备有网络营销岗位。即使小型餐馆大多也是老板亲自披挂上阵。
于是,一场关于餐饮大战的腥风血雨就此拉开大幕。
在这场无形的争斗中,往往是同类品种之间斗争最激烈。今天你在我餐馆留言说吃出个苍蝇,明天我就敢在你那留言说饭菜犹如一堆垃圾。
这种生态不仅限于餐饮行业,其他同质类型企业这种现象也比比皆是。如果企业都把精力放在每日如何抨击对方,这种成本自然要摊派到产品中去,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就不敢恭维了。
而且,有关部门对于这种生态好像黔驴技穷,也许是这种状况千千万万根本管不过来,也许是民不告官不究,谁打投诉电话,我再择机出动。
< class="pgc-img">>如此便造就商家之间无所顾忌,怎么让同类难受,我就怎么来。我觉得这种生态应及时遏制,应通过某种方式方法把餐馆引导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商家把所有精力放在饭菜质量上去,少去想些花花肠子。
今天大家无论做什么都离不开一个“卷”字,可要搞清楚的是,对个人工作来说,卷是卷个人能力,而非旁门左道,对于餐馆(其他企业)来说,卷是卷产品质量与优质服务,而非卷在平台你方唱罢我登场。
通过朋友开粉店这件事,我想表达的观点是,内卷这种现象永远不会消失,可大家无论干什么卷要卷在正经地方,这需要法规的完善与强大的执行力,如果我们都去想些歪门邪道打败对方,我们未来又如何面对后世子孙。
< class="pgc-img">>PS:原创不易,请大家理解,如若有朋友复制粘贴(简单修改)此文发到其他平台获取收益,请高抬贵手别在微信公号转发,否则作者将强力维权。至于其他平台请便,作者属你名,我也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