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调料和味型在晚清时期形成体系后,发展十分迅速,但变化较大的还是近20年。概括的说,川菜调料和味型的发展可分为3个时期。
< class="pgc-img">>第一个时期:在晚清形成了川菜体系后,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这段时间,川菜味型发展相对平稳,创新力度不强。但这一时期的调味品较正宗。
第二个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无疑激发了餐饮业的活力。餐饮业经营者和厨师们开始挖空心思琢磨如何用高质量、新口味的菜品来满足顾客需要。烹饪水平空前提高,川菜在调味品和味型的组合上发生了根本变化。
第三个时期: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这个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餐饮业更是欣欣向荣,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在这一时期,川菜在众多菜系中脱颖而出。川菜的独特味型经川菜厨师们的开发、复合,变得更加丰富,使川菜有了规模空前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独占螯头。川菜南征北战,川菜调味品随之风靡全国,红遍世界。
要了解川菜的调味艺术,就要先对川菜所用调料有一个认识。调味品的作用,或是除腥去膻,或是改变原料的性味,或是增香增色,或是造就某种特殊的风味。川味之所以独具特色,以味取胜,与其所用的调味品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制作回锅肉或鱼香肉丝,如果不用正宗的郫县豆瓣和泡辣椒,就很难让人领略到它独特的味道。要烹制川菜,一些重要的调味料如川盐、花椒、郫县豆瓣、泡辣椒等等,是绝对少不得的。四川人在国外开的川菜馆所用的特殊主、辅料和调味品,都要专门由四川运去。
→花椒←
< class="pgc-img">>花椒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种植。而四川清溪所产的花椒以颗粒大、色红油润、味麻籽少、清香浓郁等特点成为花椒中的佼佼者。
在历史上,川椒是贡品,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了。作为调味品,它具有浓重的麻味和香气。这种麻味,是其所含的挥发油产生的。挥发油的成分则是由牛儿醇、柠檬烯、硒醇等化学物质构成。川菜的麻辣、椒麻、烟香、五香、怪味、陈皮等味型,都有花椒的作用。花椒在川菜中的运用是十分灵活的,既可整粒使用,也可磨成粉状,还可炼制花椒油。整粒花椒主要用于热菜;花椒面在冷、热菜式中皆可使用;而花椒油则多用于冷菜。
→陈皮←
< class="pgc-img">>陈皮性味辛、苦,是一种药材。在川味中,陈皮味型就是以其为主要调味品调制的,是川菜常用的味型之一。陈皮在冷菜中运用得特别多,如陈皮兔丁、陈皮牛肉、陈皮鸡等。此外,由于陈皮和山柰、八角、茴香、丁香、小茴香、桂皮、草果、老蔻、沙仁等原料一样,都有各自独特的芳香气。所以,它们都是调制五香味型的调味品,多用于烹制动物性原料和豆制品原料的菜肴。如五香牛肉、五香鳝段、五香豆腐干等,四季皆宜,佐酒下饭均可。
→辣椒←
< class="pgc-img">>先说干辣椒,它是用新鲜辣椒晾晒而成的。干辣椒气味特殊,辛辣如灼。川菜调味使用干辣椒的原则是“辣而不死,辣而不燥”。这正是悉心研究了辣椒利弊的结果。干辣椒以身干籽少、颜色油红者为佳。成都及其附近所生产的“二荆条”辣椒和威远的七星椒,皆属此类品种,为辣椒中的上品。干辣椒可切节使用或磨粉使用。辣椒切节主要用于胡辣味型。如炝莲白、炝黄瓜等菜肴。
使用辣椒粉常用的有两种办法:一是直接入菜进行烹调,如川东地区制作宫保鸡丁就要用辣椒粉,让它起增色的作用;二是制成红油辣椒,广泛用于冷热菜式。如红油笋片、红油皮扎丝、麻辣鸡、麻辣豆腐等菜肴。
除干辣椒外,还有一种在川菜调味中起重要作用的泡辣椒。它是用新鲜的红辣椒泡制而成的。由于在泡制过程中产生了乳酸,用于烹制菜肴,就会使菜肴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味道,是川菜中烹鱼和烹制鱼香味菜肴的主要调味品。如干烧鱼、鱼香肉丝等菜肴,就离不开了泡红辣椒。
→郫县豆瓣←
< class="pgc-img">>郫县豆瓣以鲜辣椒(二金条辣椒为佳)、上等蚕豆和面粉为原料配制而成,是四川郫县豆瓣厂生产的。这种豆瓣色泽红褐,油润光亮,味鲜辣,瓣粒酥脆,并有浓烈的酱香和清香味,是烹制家常、麻辣等味型菜肴的主要调味品。
在烹调时,一般要剁细使用。如豆瓣鱼、回锅肉、干煸鳝鱼等所用的郫县豆瓣,就都是先剁细了的。还有一种以蘸食为主的豆瓣,即重庆酿造厂生产的金钩豆瓣酱。它是以蚕豆为主,以金钩(四川对干虾仁的称呼)、香油等为辅酿制的。这种豆瓣酱呈深棕褐色,光亮油润,味鲜回甜,咸淡适口,略带辣味,酯香浓郁,是清炖牛肉汤、清炖牛尾汤等汤菜的最佳蘸料。金钩豆瓣和郫县豆瓣虽然都是优质调味品,但其用途是不能相互调换的。这一点千万要注意。
→豆豉←
< class="pgc-img">>以黄豆为主要原料,经浸渍、蒸煮,用少量面粉拌和并加米曲霉菌种酿制后,取出风干而成的。它具有色泽黑褐,光滑油润,味鲜回甜,香气浓郁,颗粒完整,松散化渣的特点。在烹调中,以永川豆豉和潼川豆豉为上品。豆豉可加油和肉蒸后直接佐餐,也可作豆豉鱼、盐煎肉、毛肚火锅等菜肴的调味品。
川菜的口味
< class="pgc-img">>怪味味型
这又是川菜首创的一种味型。因集众味于一体,各味之间又十分平衡和谐,故以“怪”字以褒其妙味。其特点是;咸、甜、麻、辣、酸、鲜、香诸味并得而且谐调。怪味是用川盐、酱油、红油、花椒末、白糖、醋、芝麻面、香油、姜米、蒜米、葱花调制而成的。调制怪味时,各种调味品比例要恰当,互不压抑,相得益彰。调制怪味,简直就如一个作曲家写乐谱一样,哪一种味特别突出了,就如乐队演奏时发出不协调的噪音似的,是绝对不能允许的。怪味味型适用于以鸡肉、鱼肉、兔肉、花仁、桃红、蚕豆、豌豆等为原料的菜肴。如怪味鸡丝、怪味花仁、怪味酥鱼、怪味兔丁等。
红油味型
红油味型的特点为咸鲜辣香,回味略甜,是以特制的红油与酱油、白糖、味精调制而成的。在四川某些地区,运用红油味时还加醋、蒜泥或香油。它多用于冷菜。调制红油味的要领是须掌握其辣味应比麻辣味型的辣味轻,回味则要略重于家常味的回甜。它适用于以鸡、鸭、猪、牛等家禽家畜肉类和肚、舌、心等家畜内脏为原料的菜肴,也适用于以块茎类鲜蔬为原料的菜肴。如红油皮扎丝、红油黄丝、红油牛肚梁、红油笋片等。现在介绍一下制红油的3种办法。1将辣椒面装入碗内,将菜油入锅熬炼至熟,然后将锅端离火口,待油温稍低时把油倒入辣椒面碗内搅匀,使其酥香、油呈红色即成。2将牛角辣椒去蒂,在锅内加入少许植物油,将辣椒倒入锅中用文火焙焦,取出捣细;另用沸油倒入铁桶内,加入饭团和拍破了的老姜、青葱;等沸油稍冷,再放辣椒粉和紫草;最后取出饭团、葱、姜、紫草即成。3用第二种方法加肥母鸡肉汁和芝麻。也有加豆豉、牛肉粒的。
麻辣味型
麻辣味型是最典型的川味。其麻辣味厚,鲜而香是它的突出特点。它广泛应用于冷、热菜式。麻辣味型主要是由辣椒、花椒、川盐、味精、料酒调制而成。而花椒和辣椒的运用,则因菜而异。有的用郫县豆瓣;有的用花椒粒;有的用花椒面,并不都是一个模式。因不同菜式风味需要,这个味型还可以酌加白糖或配糟汁、豆豉、五香粉、香油。它虽然是重用麻辣调味料,但并不是要辣得令人没法食用,而是要掌握“辣而不死,辣而不燥”的原则,还要使人感到有鲜味。其适用于以鸡、鸭、兔、猪、牛、羊等家禽家畜肉类和家畜内脏为原料的菜肴以及用干鲜蔬菜、豆类与豆制品等为原料的菜肴。如水煮肉片、麻婆豆腐、麻辣牛肉丝、牛舌莴笋、麻辣鸡片、毛肚火锅等等。
糊辣味型
这种味型的特点是香辣咸鲜,回味略甜,广泛用于热菜。它以川盐、干红辣椒、花椒、酱油、醋、白糖、姜、葱、蒜、味精、料酒调制而成。应注意辣香是这种味型的重点。这种辣香,是将干辣椒节在油锅里焙,使之成为糊辣椒壳而产生的味道。干辣椒节火候不到,或火候过头都会影响糊辣香味的产生,因此要特别留心。它适用于以家禽、家畜肉类为原料的菜肴,以及用蔬菜为原料的菜肴。如宫保鸡丁、宫保兔花、宫保腰块、糊辣莲白、炝绿豆芽等。
陈皮味型
这个味型仅仅用于冷菜。其特点是陈皮芳香,麻辣味厚,略有回甜。它是以陈皮、川盐、酱油、醋、花椒、干辣椒节、姜、葱、白糖、红油、醪糟汁、味精、香油调制而成的。调制时要注意陈皮的用量不宜过多,过多则回味带苦。白糖和醪糟汁在此味型中仅仅是为了增加鲜味,用量以略感有回甜味为宜。其应用范围是以家禽、家畜肉类为原料的菜肴。如陈皮鸡、陈皮牛肉、陈皮兔丁等。
椒麻味型
这也是冷菜上多用的一种味型。其特点是椒麻辛香,味咸而鲜。它是以川盐、花椒、葱花、酱油、醋、味精、香油调制而成。
椒盐味型
这是热菜常用的味型,具有香麻而咸的特点,以川盐、花椒、味精调制而成。调制时,须将盐炒干水分,捣为极细的粉状;花椒须焙香,亦捣为细末。花椒与盐的比例按2:1配制,现制现用,不宜久放。其应用范围是以鸡、猪、鱼等肉类为原料的菜肴。如椒盐八宝鸡、椒盐蹄膀、椒盐里脊、椒盐鱼卷等。
五香味型
五香味型的“五香”通常有山柰、八角、丁香、小茴、甘草、沙头、老蔻、肉桂、草果、花椒等。这种味型的特点是浓香咸鲜,冷、热菜式都能广泛适用。调制方法是将上述香料加盐、料酒、老姜、葱及水制成卤水,再用卤水来卤制菜肴。应用范围:以动物肉类及家禽、家畜内脏为原料的菜肴和以豆类及其制品为原料的菜肴。如五香熏牛肉、五香排骨、五香豆腐干、五香卤斑鸠、五香禾花雀、五香鳝段、五香熏鱼等。
川菜味型与调味料搭配
家常味——主料:郫县豆瓣、盐、酱油。辅料:元红豆瓣、泡辣椒、料酒、豆豉、甜酱、味精。
鱼香味——主料:泡辣椒、盐、酱油、白糖、醋、姜米、蒜米、葱粒。
麻辣味——主料:辣椒、花椒、盐、味精、料酒(辣味可用郫县豆瓣、干辣椒、红油辣椒、辣椒粉代替,花椒可用花椒粉、末代替)。辅料:白糖、醪糟汁、豆豉、五香粉、香油。
怪味——盐、酱油、红油、花椒粉、麻酱、白糖、醋、熟芝麻、香油、味精。辅料:姜米、蒜米、葱花。
椒麻味——盐、花椒、葱叶、酱油、冷鸡汤、味精、香油。将花椒粒加盐、葱叶铡茸。
酸辣味——盐、醋、胡椒粉、味精、料酒(冷菜用红油或豆瓣酱代替胡椒)
煳辣味——盐、干红辣椒、花椒、酱油、白糖、醋、姜、葱、蒜、味精、料酒。煳辣味由油炸干辣椒产生。
红油味——红油、酱油、白糖、味精。辅料:醋、蒜泥、香油。
咸鲜味——盐、味精,或酱油、白糖、香油,或姜、盐、胡椒。
蒜泥味——蒜泥、复制红酱油、香油、味精、红油。
姜汁味——盐、姜汁、酱油、醋、香油。辅料:郫县豆瓣、辣椒油。
麻酱味——芝麻酱、香油、盐、味精、浓鸡汤。辅料:酱油、红油。先用香油将芝麻酱调散。
酱香味——甜酱、盐、酱油、味精、香油。辅料:白糖、胡椒粉、姜、葱。
烟香味——选用稻草、柏枝、茶叶、樟叶、花生壳、谷壳、锯木屑熏制。
荔枝味——盐、醋、白糖、酱油、味精、料酒、姜、蒜、葱。辅料:泡辣椒、豆瓣、香油。
五香味——选用三奈、八角、丁香、小茴香、甘草、沙头、老蔻、肉桂、草果、花椒调制。
香糟味——香糟汁或醪糟、盐、味精、香油。辅料:胡椒粉或花椒、冰糖、姜、葱。
糖醋味——白糖、醋。辅料:盐、酱油、味精、姜、葱、蒜。
甜香味——白糖或冰糖。辅料:食用香精、蜜饯、水果、果汁、干果仁。
陈皮味——陈皮、盐、酱油、醋、花椒、干辣椒、姜、葱、白糖、红油、醪糟汁、味精、香油。
芥末味——盐、醋、酱油、芥末、味精、香油。
咸甜味——盐、白糖、胡椒粉、料酒。辅料:姜、葱、花椒、冰糖、糖色、五香粉、醪糟汁、鸡油。
椒盐味——盐、花椒。
茄汁味——盐、番茄酱、糖、白醋、姜、葱、蒜。
><>次发的《餐饮行业常见香料的作用和用法》这篇文章获得了非常多的关注和阅读,看得出大家对餐饮行业的香辛料都是非常感兴趣的,其实该文中提到的香料种类还只是一小部分,有更多的种类值得大家去了解和学习;
那么今天,十五年专注餐饮培训加盟的武汉味顶记老师为您继续下回分解,让你了解一些平时可能都没太注意和了解的香料,赶快来看:
< class="pgc-img">>香菜籽
香菜籽也就是香菜的果实,为双圆球形,表面淡黄棕色,成熟果实坚硬,气芳香,带有温和的芳香和鼠尾草以及柠檬的混合味道。当种子变为褐色的时候就可以采收了,经脱粒、晒干几颗提取呈香物质。味微辣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常用于腌制食物,磨成的细粉可用于许多食品调味中,也是调配咖喱的原料之一。
< class="pgc-img">>荜拔(bi ba)
性辛、微辣、气味如胡椒,有矫味增香作用。多用于烧、烤、烩等菜肴。亦为卤味香料之一。烹调中经常与白芷、豆蔻、砂仁等香料配合,祛除动物性原料的异味,特别是在卤、酱食品时必不可少。
< class="pgc-img">>罗汉果
葫芦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的果实,味甘、性凉,具有清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药食两用材料之一。果实营养价值很高,含丰富的维生素C。在熬制卤水或者酱汤时放入,可使香辣卤汤更润口,也可用来制作爽口的汤品。另外还可以用来制作糕点、糖果、饼干等。
< class="pgc-img">>木香
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的根,圆柱形或平圆柱形,气芳香浓烈而特异,味先甜后苦,稍刺舌,可祛除动物原料中的腥、臊、臭、膻味。常与其他香辛味调料配合使用。
< class="pgc-img">>罗勒(九层塔)
罗勒又称九层塔,为药食两用芳香植物,味似茴香,具有强大、刺激、香的气味,有疏风行气,化湿消食、活血、解毒之功能。嫩叶可食,亦可泡茶饮,可用做比萨饼、意粉酱、香肠、汤、番茄汁、淋汁和沙拉的调料。
另外,鸡肉和罗勒是绝配,很多专业鸡肉菜肴都有配罗勒叶一起烹饪。
< class="pgc-img">>迷迭香
迷迭香是一种名贵的天然香料植物,它的茎、叶和花具有宜人的香味,有清心提神的功效。在西餐中,迷迭香是经常使用的香料,在牛排、土豆等料理以及烤制品中特别经常使用。清甜带松木香的气味和风味,香味浓郁,甜中带有苦味。
< class="pgc-img">>百里香
百里香具有芳香的气味,在中国称为地椒、地花椒、山椒、山胡椒、麝香草等,可作为食材。欧洲烹饪常用香料,味道辛香,用来加在炖肉、蛋或汤中。
< class="pgc-img">>莳萝(shi luo)
莳萝又称土茴香,在俄罗斯、中东和印度菜式中特别受欢迎,作调味品则在抽薹开花后采收。含丰富维生素及矿物质助消化缓解肠胃胀气、胃痛和失眠。莳萝香气近似于香芹而更强烈一些有点清凉味,温和而不刺激,味道辛香甘甜。
适用于炖类、海鲜等佐味香料。最常见的用法是撒在鱼类冷盘及烟熏鲑鱼上,以去腥或做盘饰,也可加入泡菜、汤品或调味酱,或制成面包、芋头和海鲜。
莳萝种子的香味比叶子浓郁,多用於腌渍方面,如腌渍黄瓜,鱼虾贝类等。
< class="pgc-img">>陈皮
陈皮是用橘子皮加工而成的一种干货,可以入药,也可以食用。有种说法:陈皮越老就越香越值钱,超过20年、30年的陈皮,其价格可能翻几番。陈皮是中式烹饪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主要的功效是去腥(例如海鲜菜之类),以及和味提鲜(卤水中加入),增香(加入甜品、汤类)、解腻(和肉类搭配)。
< class="pgc-img">>丁香
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人们常把未开放的花蕾称为公丁香,而把成熟的果实称为母丁香。二者性味功用相似,但公丁香气味较重、而母丁香则气味较淡。
丁香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油,具有浓郁的香气,平时做菜时放适量的丁香,能起到提味增鲜的重要作用,而且它能去除肉类食材的油腻,也能让肉类食材更容易入味,可以让做好以后的菜品口感与味道更加诱人。平时炖制肉类食材时也可以加入适量的丁香,它可以与花椒大料以及桂皮和草果等香料一起搭配使用,这样既能提味增鲜,也能去除油腻,可以让做好的肉类食材油而不腻,美味可口。
要注意的一点是,使用丁香一定要把握好量,不可多放。
< class="pgc-img">>红曲米
红曲米是由置放于白米中的红酵母发酵而成,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红曲米在餐饮中主要是发挥染色作用,可以用来卤菜上色(卤肉、卤猪蹄、卤鸭脖等等)、灌肠上色;用于烧腊、酱卤食品,如广东叉烧和某些卤水的制作;还可以配制糖醋、西汁等复合味时调色。
红曲米营养价值较高,可以直接食用,没有明显副作用。
这里每天有火热的餐饮行业知识分享哦,感兴趣的朋友赶快订阅吧!
>天是香料基础知识连载的第三期,在正式开始今天内容之前,先回答几个后台留言。
关于香辛料问题的解答
>1. 问:桂皮、桂枝、桂丁的最佳搭配比例是多少克?桂皮多少克?桂枝多少克?桂丁多少克?
答:由于区域、风味习惯和设计香料组方的需要,很难固定一种量化指标。我的经验是,如果一个卤水打算放桂皮20克,而且以桂皮为主香。那就可以用肉桂10克、桂枝14克、桂丁10克来组合。桂丁,桂枝香味没有肉桂香,而且可以补充其他风味,三桂组合以突出桂皮香味的层次感,这也和我们应用辣椒一样。干辣椒、鲜辣椒、泡辣椒加以组合,辣椒味就会比单独使用一种辣椒层次丰富。如果不是以桂皮为主香,就不需要这样做。放什么、不放什么都要问自己为什么?
2. 问:我对主香概念还不是很理解,能不能解释一下?
答:前面两节课讲了主香香料,就好比一个电视剧的主创人员,这个团队成员都很重要,毕竟还是要突出一个主题、突出一个或几个主要演员,平均用力,观众就找不到主题。香料也是这样,你可以在确定几个或者5种、12种主香料的同时,还要确定这些主香料中突出那种香料。这样,你就会形成习惯,沿着、围绕这个香味去展开,去添加其他功能和香味香料。
比如陈皮、桂皮、八角、小茴香、砂仁、都可以成为你核心主香料。可以想象,如果一个电视剧被群众演员抢尽风头,那么这个电视剧就是失败的。这也和一个厨房一样,遇到一个大型餐饮活动和比赛,不可能让打荷的去炒菜,表演,我只能这样表述。
3. 问:您能把常用的辅香型香料列出来吗?还有常用香料中的苦香料也列出来吗?
答:辅香料,下次连载会讲解,我前面说过,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很难科学界定谁是主香料、辅香料。一般把不是很香、持续时间不长的作为辅香的香料。
辅香料:姜黄、栀子、筚拨、薄荷、当归、甘草、山楂、紫苏、葫芦巴、藿香、灵香草、山奈、枳壳、苏子、芫荽子、乌梅、木姜子、木香等等。
< class="pgc-img">香辛料
>下面继续主香料讲解说明
肉豆蔻:性温、味辛,芳香气味强烈,在烹调中广泛应用于炖、烧、焖,煮、蒸、酱、卤。
对动物性原料中腥、臊、膻、臭气味有祛味增香作用,我们常吃的五香牛肉、樟茶鸭子、香酥鸡、粤菜的卤水都少不了肉豆蔻。
< class="pgc-img">香辛料使用技巧
>红寇:又名紫蔻、紫豆蔻。红寇是去血腥的香料,土腥也可以,所以田螺、小龙虾、鳝鱼、都可以去腥提香。
草豆蔻: 有叫老寇的,草豆蔻气香味辛、微苦,属于苦香型香辛料。草豆蔻与花椒、八角、肉桂等配合使用去除鱼、肉等食品膻腥味,怪味。菜肴提香烹饪用途与豆蔻相近。
香茅: 这是东南亚大家广泛使用的香料。鲜香茅草可以适当使用,卤水中不能做单独主香料,会压抑其他香料风味,因有柠檬香气,故又被称为柠檬草。味道香,微甘。通常是研成粉用之。主要用于烧烤类菜肴,也用于调制复合酱料。
白芷: 是苦香型香辛料,有一定的药材味道,放多了发苦,同时也是去土腥。血腥香料,去异味增香。白芷性温、味辛,苦。用于卤、煮、烧、炖、蒸,能祛除异味,增加香甜味,和豆蔻、砂仁、萆果、丁香、桂皮、花椒、大料同用效果更好。是龙虾调料必用之品。多种名吃如道口烧鸡,聊城熏鸡,及药膳川芎白芷鱼头中均有添加。
< class="pgc-img">香辛料-白芷
>良姜: 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之,用于烧、卤、煨等菜肴。
排草: 排草在四川火锅应用居多,也可以加到卤水中,用量不能过大,香味比较冲。排草又叫排香,香排草,香羊,毛柄珍珠菜。排草与灵草一样,也是近年来在麻辣火锅中运用普遍的一味香料。
甘松: 甘松有一种浓浓的松香味道,在卤水中可以提升香味,但用于卤水会压抑。消杀其他香味,全株有强烈松脂样香气。气特异,叶苦、辛,有清凉感。在麻辣火锅汤料或卤水中加入此香料,其香味浓郁。不过要注意量的把握,一次用量不宜超过5克,否则香气“腻人”。
火锅香料:白扣5克、草果5克、三奈3-5克、丁香3-5克、砂仁5克、香果5克、孜然5克、桂皮5克、甘草5克、枝子5克、排草5克、老扣5克、甘松5克、陈皮5克、筚拨5克、香茅草5-8克、八角5克、香叶5克、千里香5克、小茴香8克、香草5克 。
上面配方不全,仅做参考,只说明甘松,排草的应用。
百里香: 唇形科具有刺激性气味的草本植物。
经长时间烹煮亦能保存其香味。常用于香料醋,香草黄油、炒蛋、醋料、装饰蔬菜、沙拉、面包等。实际用途广泛,大部分的汁酱、烩菜、汤汁等亦经常使用,在腌肉及鱼类方面效果良好,味道颇为强烈。百里香又称为麝香草,是地中海流域最重要的食用香草之一。在烹饪中,百里香被称为“调和者”。百里香略微有一丝清苦,香气持久优雅,气味温和,有药味。因为它芳香袭人,带有浓郁的麝香香味,其香味经过长时间烹煮也不会消失,是熬制清汤或高汤时不可缺少的香料。
迷迭香: 叶带有茶香,味辛辣、微苦。少量乾叶或新鲜叶片用于食物调料,特别用于羔羊、鸭、鸡、香肠、海味、填馅、炖菜、汤、马铃薯、番茄、萝卜、其他蔬菜及饮料,在西餐中迷迭香和百草香都是经常使用的香料,迷迭香广泛用于烧烤,烧菜,和冷菜。
< class="pgc-img">>砂仁: 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用,主要用于烧、卤、煨、煮等荤菜或豆制品。砂仁温、味辛,具有浓烈的芳香气味,在烹调中可单独调味,可与其他香字料配合使用于肉食品的卤、蒸、酱、烧、炖、煮等,烧大肠必须用到砂仁。
木香: 性味:性温,味辛、苦。木香,味辛、微苦,可祛除动物原料中的腥、臊、臭、膻味,烹调中常与其他香、辛味调料配合使用,特别是动物内脏,鲁菜名菜“九转大肠”放入木香粉,菜肴别具风味。
檀香: 有强烈香气是贵重的药材,特点是香味持续时间长,有强烈香气是贵重的药材。
< class="pgc-img">檀香
>降香: 别名,降香檀、花梨木,有香味,可作香料,根部心材名降香,供药用。为良好的镇痛剂,又治刀伤出血。有香味,可作香料,香气甜而不辣,出香慢,持久。特点是香味好,持续时间长,价格贵。
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