罩是怎么制作的?自热火锅包含着哪些原理?……近日,由中国化工学会主办、南京工业大学承办的2022年“科思化学杯”全国大学生化工短视频大赛以线上比赛的方式在南京工业大学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等71所高校的同学,紧扣国家战略发展,从化工与生活、环境相契合的角度出发设计作品,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展现化工世界的点点滴滴,创意巧妙、讲解透彻,向大众科普最先进、最前沿的化学化工知识。
清华大学参赛作品《分勇者》通过改编当下流行音乐《孤勇者》,展示当代化工学子们尽管面临课业与科研压力,仍在前进道路上奋勇探索的精神风貌。
南京工业大学作品突出了化工技术在制作现代口罩中的运用,同时结合南京工业大学膜科学技术研究所研制的膜法口罩,展示口罩与化工不可分割的联系;南京工业大学作品《抗疫后盾:化工》展现了化工在医用防护、抗菌消毒、治疗用品、医用活动板房等领域的应用,凸显了化工行业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北京化工大学作品《化工与生活——如何优雅地吃火锅》利用传热学及化工方面的相关知识计算了火锅中各种食材的成熟时间,旨在用幽默、轻松、诙谐的方式告知大众:化工并不是枯燥的,而是充满乐趣与活力的。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作品《食来运转 化工相伴——化工人眼里的自热火锅》利用大学生博主的风格讲述化工人眼里的自热火锅,以化工角度去探索自热火锅中的“主角”加热包的奥秘,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大众更直观感受化学的奥妙,展示青春风采,传递正能量,激励学生为化工行业蓬勃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据悉,本次大赛历时7个月,共154部作品参赛,其中19所高校的20部作品进入总决赛。总决赛分答辩和视频展示两个环节,经过激烈角逐,北京化工大学作品《化工与生活——如何优雅地吃火锅》、南京工业大学作品《疫起“化”时代》、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作品《食来运转 化工相伴——化工人眼里的自热火锅》以及清华大学参赛作品《分勇者》荣获特等奖。
通讯员 戴云、韦玮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王菲
霞,张彬
近日,重庆一辆满载着2吨自热方便火锅的货车在运输途中突然起火,虽起火原因尚在调查中,但自热食品的安全性再次引发关注。对此专家表示,按操作说明使用发生自燃是小概率事件,但自发热产品发热包中的发热物质与水反应,产生热量的同时,也会生成一氧化碳和易燃易爆的氢气,且使用后的发热包应避免与水再次接触,并按照有害垃圾分类处置。
事件
自热火锅运输中起火
安全性再受质疑
11月14日,重庆市潼南区往太安方向的246国道上,一辆载有2吨自热方便火锅的货车突然起火。据货车司机介绍,他开车时并未察觉到货厢起火,是路过的摩托车司机发现了火情。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起火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该事件发生后,让自热火锅这一网红食品的安全性再次引发热议。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的民航系统已经全面禁止携带自发热产品上飞机。10月1日,广西出台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也明确规定,禁止在动车上使用自带加热的食品。
北青报记者向某自热火锅的客服询问产品的危险性问题,其表示,他们的产品是经过相关部门安全检测的,按操作使用是安全的。自热火锅的加热原理主要是将碳酸钠、焙烧硅藻土、铁粉、铝粉、焦炭粉、活性炭、盐、生石灰组成一袋,加入冷水,产生热量。
该客服提醒,根据垃圾分类的要求,废弃的自热包要按照有害垃圾处置。北青报记者在销售自热火锅的另一商家的产品详情中注意到,商家也做出了使用警示:禁止热水发热、远离明火。发热包破损请勿使用。其客服也同样表示,正确使用是安全的。
消防
使用后的发热包
避免与水再次接触
北京、浙江等地消防队员曾做过实验,向自热食品底座注入矿泉水后,只需二十秒,上部食物就开始煮沸,并冒出热气。此时如果自热食品出气口被不慎堵住,很容易就会造成整体包装膨胀,甚至最终爆炸。
北京市大兴区消防救援支队宣传科科长刘丙涛告诉北青报记者,自热食品的发热包大致是以下几类成分:一类是白色粉末状的生石灰(氧化钙),遇水生成氢氧化钙并释放大量热,但水温一般只能达到60-80℃左右;另一类是铁粉、铝粉、镁粉、炭粉和盐,遇水后发生原电池反应,释放热量;还有就是在第二类的基础上加入石灰粉末,这种加热反应会更剧烈,且产生大量气体。市场上自热食品有很多种,这些商品不仅在包装上写明操作方法,还特别标注“加热时请放在防烫桌面上使用”“请勿撕开发热包”“儿童勿独立操作”等警示。
消防人员表示,如果在使用中操作不当,不按说明操作确有“爆炸”危险。若使用者在将预留的出气口封住(堵住)时,加热反应剧烈后,产生大量气体(氢气),无法释放,结果发生“爆炸”,“市民使用自热食品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说明,把透气孔打开,且尽量放置于隔热垫上,以免发生意外。”刘丙涛还提醒,使用后的发热包应避免与水再次接触,应按有害垃圾分类处置。
专家
自燃是小概率事件
污染环境不可避免
食品工程博士、科普作家云无心表示,自热方便火锅并不应算作“方便食品”,而是“食材、厨具与热源的组合”。自热食品不需要复杂的厨具和“火候”的把握,只需要加热一些水,就可以自动加热,也不用清洗厨具。
他认为,加热袋应该归类为危险品。在生产中,生石灰被视为“高度危险品”进行特别管理,不管是存放还是使用都有严格的操作规范。一个自热袋中的生石灰加上铁粉、铝粉等,可以算得上是“易燃易爆危险品”了。
云博士强调,自热火锅自燃事故“可能是发生的小概率事件”,而“丢弃有害化学品污染环境”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自热火锅用过之后,生石灰变成熟石灰,腐蚀性依然很强。把相当量的熟石灰扔到环境中,会对丢弃场所产生很大影响——动植物和微生物都承受不了它的高碱性。在生产中,高酸性和高碱性的废物不能直接丢弃或者排放,要经过中和处理才能作为垃圾。自热火锅追求的本来就是便捷,基本上不可能要求、也不会有使用者去做丢弃前的“无害化处理”。
云无心还解释道,自热食品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原本开发出来是用于军用野战食品,主要考虑的是野战条件下无火加热吃上热食。
延伸
自热产品尚无国标
四川有相对统一标准
3月12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曾发布了《自热方便火锅产品测试情况的通报》。本次测试根据市场销量,分别在线下超市和网络平台购买了几个品牌的自热方便火锅类产品,共计20件。通报显示,自热方便火锅产品的发热包具有遇水释放易燃气体的危险性,该产品在运输中也属于危险货物。上海市消保委指出,关于该类产品本身及其内含发热包的安全管理问题,我国尚未出台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予以规范,消费者在选择该类产品时应该注意其使用安全与禁忌。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测试中的几个厂家都属于成都市食品工业协会的会员企业。据该协会的工作人员介绍,自热产品最先起源于军用,大约在2014年开始应用于民用领域。
在四川的一些企业涉足该行业后,为了规范行业的发展,该协会与一些重点企业、四川大学农产品加工学院、专家等共同拟定了行业标准,并于2015年专门组建了方便自热食品专业委员会,“目前自热产品的国家标准尚未出台,但在四川是有相对统一的标准,随着多年来的发展,越来越规范。”该工作人员表示。
文/本报记者宋霞统筹/张彬
责编:李青云
用火、不用电
只要一杯凉水倒入加热包
就可以吃到热气腾腾的小火锅
这样的发明
简直就是广大“吃货们”的福音
不过
这种自热火锅虽然美味快捷
但吃起来还是得“悠着点”
详解“自热火锅”
发热原理
自热火锅主要是由食材、食材锅、锅盖、外锅和发热包组成。自热火锅的“自热关键”在于无火焰加热装置——利用自热包内的物质与水接触反应,释放的热量使得上层食材锅内的食物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
危险之处
自热火锅的自热包中含有焙烧硅藻土、铁粉、铝粉、焦炭粉、活性炭、盐、生石灰、碳酸钠等物质,遇水20秒就能升温超过90°C,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气体,操作不当很有可能引发爆炸。
自热火锅出气孔一旦被堵,内部的蒸汽无法排出,温度持续上升,气体受热膨胀,水的温度最高可以达到100度,蒸气温度可以达到200度,外盒就不断受到内部压力,可能会发生轻微爆炸。
“自热火锅”使用指南
“自热火锅”可不像方便面般人畜无害
大家享受它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要注意它带来的危险
以下“自热食品”使用指南
请大家收好
01
选购时
选购自热产品时,要注意观察包装外壳是否有QS标志,自热火锅的塑料包装是否使用的是PP5材质。
02
拿到后
检查加热包的包装袋是否破损,如果破损最好不要食用,同时还要检查出气孔是否处于被堵塞状态。
03
准备中
一定要按照自热食品上的说明书来使用发热包,发热包上只能加冷水,不能加热水。须阅读产品使用说明,并严格按照提示内容操作,特别是不要在汽车等密闭、狭小环境中使用,避免明火。
04
使用中
自热食品包装底部温度极高,不能直接放在玻璃茶几、桌面上,最好在桌面上加一层隔热垫,以防玻璃碎裂或者在桌面留下印记。
05
高温注意
自热类食品不能放入微波、烤箱等加热,加热完成后,揭盖要当心,以免被蒸汽烫伤。
06
携带时
因生石灰属于航空危险品,乘坐飞机时严禁携带,所以大多数含有生石灰的自热类食品,是不能携带上飞机或者托运的。
07
使用后
消费者使用自热食品后,其发热包要等完全冷却再丢弃,不要放到儿童容易接触到的地方。
自热食品虽然方便好吃
但还是有一定危险性
不论是购买还是食用
一定要小心为上!
来源: 济宁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