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纬8月3日电 (闫淑鑫 实习生 李怡蒙)最近,北京消费者丽丽外出就餐时发现,太二酸菜鱼的米饭由“按碗收费”变成了“按位收费”。
“以前是4块钱一碗,现在是米饭自助,4块钱一份,可以无限续。”丽丽说。
盯上米饭自助的,不止太二酸菜鱼。
北京某餐厅的米饭自助区 中新经纬摄
餐厅盯上米饭自助
前段时间,凭借米饭自助,米村拌饭在社交平台上收获了不少流量,并带火了“3元穷鬼套餐”:免费的海带汤、免费的小菜,3元一碗的米饭。
来源:社交媒体截图
经常在米村拌饭就餐的周女士介绍,最早,米村拌饭的米饭是按碗收费,一碗3元,后来改为按位收费,3元一位,可无限续。“最近他们家的米饭直接免费了,消费者可以在自助区自取。”
据消费者反映,除米村拌饭、太二酸菜鱼外,费大厨、老乡鸡、鱼你在一起、贾大娘跷脚牛肉等多家餐饮品牌线下店内的米饭,也采取了“自助”或“按位收费”的模式,价格多在3-5元之间。
对于消费者而言,米饭自助会更划算吗?
“之前我们去一家烤鱼店吃饭,米饭3块钱一碗,分量特别少,我老公吃了三碗才勉强吃饱。像烤鱼、酸菜鱼这类菜品,本身就很下饭,米饭自助的话能少花不少钱。”丽丽说。
不过,也有网友吐槽部分餐厅米饭“按位收费”模式不合理。“两个人、四个人去吃都是给一锅米饭,一个人收5块钱,可以无限续。两人根本吃不完那一锅,却依然要付10块钱的米饭钱。”
价格战愈演愈烈
米饭自助,在某种程度上,是餐饮价格战的一种体现。
今年5月,呷哺呷哺宣布菜单调整,单人餐均价58元,双人餐均价130元,平均客单价不超过60元,餐单价普遍下调10%以上。
与此同时,楠火锅宣布开启门店3.0时代,将人均消费降至70-80元;九毛九旗下怂火锅更是喊出“锅底8元起,荤菜9.9元起、素菜6.6元起、焖饭6元任吃”等口号。
餐饮大数据研究与认证机构NCBD(餐宝典)近日发布的《2024上半年中国火锅品牌价格监测报告》显示,从近100个火锅品牌2024年上半年客单价变化来看,58.0%的品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价,其中客单价在100元以上的火锅品牌,82.4%出现了降价;客单价在100元以下的品牌,45.5%出现降价。
除火锅品类外,今年6月,乡村基发布产品降价通知,“川式小煎鸡饭”“宫保鸡丁饭”“姜爆鸭丝饭”“香菇滑鸡饭”4款产品降价,称“价格回到2008年”;和府捞面也进一步下调产品价格,其中草本骨汤软面降价约27%、草本酸辣肥牛面降价约32%、草本番茄肥牛面降价约32%,新一轮降价后,其主流产品价格区间下调至16-29元之间。
连锁经营产业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向中新经纬分析,价格战反映出餐饮行业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从需求端来看,消费者外出就餐更加谨慎、更加注重性价比;从供给端来看,餐饮行业是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门槛低、竞争激烈,同质化程度高,创新难度大。“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为吸引到更多消费者,部分餐厅不得不采取降价的形式。”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提到,餐饮行业的价格战是受整体行业环境影响,符合消费者对于高性价比菜品和服务的需求。
太二酸菜鱼资料图 中新经纬摄
多家上市餐企受影响
中新经纬梳理发现,近期,全聚德、西安饮食、中科云网、九毛九、达势股份5家上市餐企披露了2024年上半年业绩快报或业绩预告,其中西安饮食、中科云网2家企业预亏,九毛九则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不超过69.8%。
在解释净利下滑的原因时,九毛九提到,报告期内集团餐厅的顾客人均消费及翻台率均出现下跌,进而导致餐厅单店收入下跌;集团实施的成本控制措施对餐厅开业及运营各项成本费用的降低,滞后于餐厅单店收入的下跌等。
西安饮食在说明2024年上半年业绩变动原因时,也提及竞争不断加剧等因素。
“价格战比拼的是企业的硬实力,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竞争现象。当然,如果企业盲目去打价格战的话,可能也会让企业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境地。”文志宏称。
朱丹蓬提到,价格战难免会导致企业利润率出现下滑,某种程度上也是行业洗牌的过程。“不过,从长远来看,餐饮消费的红利还是客观存在。”朱丹蓬表示。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闫淑鑫:yanshuxin@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常涛 李中元
星餐厅成也流量、败也流量。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周飞飞,编辑:景雪。
“一条吐司,定价为88-118元。”
“两块纽扣饼干售价为21元。”
这两天,明星王鹤棣、白敬亭等人开设的餐厅引发网友热议。
而网友们关注的点全在于,两家餐厅出售的产品价格高昂。有网友甚至对此直言,明星干餐饮,就是在收割粉丝的流量。
01.
单条吐司定价88-118元,
王鹤棣旗下面包店被吐槽
7月13日,王鹤棣旗下一品牌联名的快闪面包店在上海开业。
据网传视频显示,该店每天限量发售150号,吐司每人限购一条。开业当天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前去打卡,店门口被围得水泄不通。
不过,该面包店的价格很快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质疑。据网友拍摄图片显示,这家店主要是卖一整条的吐司,定价为88-118元,还有2片吐司+咖啡的套餐,卖48元。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不少网友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吐槽称,这已经超出了吐司合理的售价范围,纯是割粉丝韭菜。“粉丝限定,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价格简直是含泪挣了 110” “饥饿营销?下次就是出高价格给黄牛抢了”。
02.
两块饼干卖21元,网友:真会割韭菜
无独有偶,明星开餐厅,售卖高价产品的,还有白敬亭开的咖啡店。
7月14日,#白敬亭两片装饼干21元相关话题跟王鹤棣面包店一起冲上热搜。
据报道,白敬亭开的咖啡店——GOODBAI CAFE,2块纽扣饼干售价为21元。
红餐网查询GOODBAI CAFE小程序看到,该店一共有4款小饼干,售价从19-29元不等。其中一款7片装小表情饼干,据网友表述“也就比指甲盖大一丢丢”,卖29元。还有网友买齐4款小饼干,共计7小袋,花了177元。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GOODBAI CAFE小程序截图
针对GOODBAI CAFE的产品价格,有网友直言:“1斤饼干21元,我都要考虑下好吧,何况是177元。”
还有网友锐评称:“真会割韭菜”。
据了解,从GOODBAI CAFE于今年6月初在上海开业,售卖咖啡及餐点,开业首日有消费者大概排了三个小时才进场。大众点评显示,该咖啡店人均为69元/人,单杯咖啡的价格在28元到48元。
但一杯美式28元的价格,仍会让部分网友破防,“有点贵”“杯子看上去很廉价”……
03.
口味差、价格高是通病,
明星餐饮,成也流量,败也流量
事实上,针对明星开餐厅的争议一直都未消停过。
今年6月底,明星赵露思在横店开的甜品店,也曾因一个泡芙卖36元,冲上了热搜。大众点评显示,这家店的人均消费66元。网友推荐菜单上最贵的是一款饼干,售价112元。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微博热搜截图
可以看到,近年来,入局餐饮的明星并不少,自带流量和光环,相比普通人创业,明星开设餐饮店自身携带的优势明显更多。在此情况下,很多明星餐厅的产品价格要高出同类竞争对手一大截。
但纵观过往倒下的一些明星餐厅,可以发现“贵”“不好吃”也是不少消费者对明星餐厅的共同槽点。
孟非的小面刚开始时曾风头一时无两,顾客一度从一楼排到三楼,然而在后续的发展中,品牌高昂的定价也让顾客逐渐远离。
黄晓明曾投资了一家名叫“百万奶昔”店,营业时他还和Angelababy站台宣传,不过由于定价过高,很快也关门大吉。
还有周杰伦也先后开过不少餐厅,做过意大利菜、中华料理、台湾菜,还开过音乐餐厅,均没有逃过关于“贵”的吐槽。
众多明星都曾看上了餐饮这门生意,明星餐饮的概念一度大行其道。但如今回头看,经过几年的发展,明星餐饮鲜有成功案例,各家明星餐饮甚至因产品品质、加盟纠纷、管理不当等问题频上热搜。
< class="pgc-img">>△图文无关,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在明星餐饮被吐槽的同时,如今一批明星也在开始“急着”退出餐饮界。
林更新与“爸爸烤肉”的实际关联只持续了短短2年;入股的火锅店被曝食安问题后,郑凯很快便宣布退股;黄磊,从南京黄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资人中退出;黄子韬,退出北京好实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等。
而大量明星偷偷地将自己从原有的品牌中剥离出去说明,他们已经意识到:餐饮并非想象地那么好赚钱,若自己持续对粉丝的口袋“开刀”,个人声誉会严重受损。
对消费者来说,明星餐饮大多只是一时的热闹,如果产品本身没有足够的特色和性价比,门店很快就会失去竞争力,消费者的尝鲜心理也会迅速淡化。
所以说到底,开餐饮店,即便是有明星光环的加持,也不等于能一劳永逸。只有回归到自身产品本身,才是维持经营的长久之道。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第 3911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和府降价、星巴克发券、海底捞推副牌…
性价比之争,谁也逃不开
和府捞面,又有大动作了。将招牌酸辣肥牛面降价到23.7元(会员),部分核心产品换成有机、绿色认证食材,打造有机健康餐厅。变革幅度之大,可见一斑。
一顿操作后,不少网友直呼:“和府,好小子,你是真听劝!!!”
此次降价后,和府捞面的定价聚集于16-29元之间,保留小部分高端产品。
与此前40+元的价格相比,主流产品的新价格带无疑能够让和府捞面更易收获打工人的青睐,也更符合当下大众追求“极致性价比”的用餐需求。
今年,“降价”这两个字始终萦绕在行业内,不止和府,从餐饮大佬到行业小白,甭管是万店连锁还是夫妻老婆店,都逃不开价格战的“混水”,齐刷刷将各品类的价格带直接下拉数十元,甚至数百元。
但降价只是表象,并不是价格战的真实目的。在这轮低价血拼背后,餐饮品牌们真正盯住的是“性价比之争”,争抢品类价格体系重构的主导权。
为了抢下“品类性价比之王”的称号,头部们也不断开发各种新思路。
前阵子因为“降价”“狂发优惠券”而频上热搜的星巴克,借以迂回降价的形式提高性价比,30元以上的产品在优惠券的叠加下保持在10-20元价格带。
上月底,星巴克又重新调整了会员体系,“星享俱乐部”会籍可与希尔顿集团会籍通用,享受双倍积星、延迟退房、免费升房、免费早餐等权益服务。星巴克正从调整价格与增加附加值两个方向,应对当下的极致性价比需求。
餐饮界老大哥海底捞,则是借以子品牌“嗨捞火锅”(现在改名为“小嗨火锅”)来打造性价比形象,贴近低价格带。
被称之为平价版海底捞的嗨捞,去年开业后一直走的是人均80元左右的亲民路线,但今年开春后,嗨捞价格带进一步下探,客单价直接降至50元-60元之间,更上线了39.8元左右的工作日午餐。
小火锅的价格,大火锅的品质与服务,海底捞在火锅品类性价比之争中走的是降维打击。
同为品类头部的和府捞面,也打开了自己的思路。
新菜单,新价格,新思路
和府捞面这波“玩了个大的”
说和府降价,其实牵扯的远不止降价这一件事,而是围绕价格、菜单、店面风格、品牌定位、营销玩法……针对“性价比”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细化和府捞面最近的各种动作来看:
价格上,这次一步到位,全面抢占30元以下价格带;菜单上,全新版本磨品质。双管齐下。
今年6月和府捞面官宣降价后,30元以内的产品占比已经接近了90%。据和府捞面相关负责人透露,新菜单上线后,营收增加了约35%。
曾经被吐槽“月薪2万的打工人吃不起一碗的面”,如今在和府牵头下场调整定价后,“网红面条”的大众印象开始从40元的“高贵”向20元的“高性价比”拉近。
这次降价的同时,和府捞面也全新改版了菜单。
在目前的点单小程序上,和府的新菜单入眼“满屏绿”,在颜色上呼应品牌瞄准的新定位“有机食材,放心不贵”,在产品上增设了新的品类划分,比如会员价16.7元的新品荠菜小馄饨,以及会员价在25元左右的砂锅饭等单品。
从新品发布后的市场反馈来看,和府的新思路似乎效果初显,捕获了一波“曾疯狂吐槽的打工人”。一些网友在打卡测评后表示,“做面的和府做起饭来,居然…好吃!”“面还是正常,但饭意外的很好吃。”“和府捞面好有饭张力!”……
值得一提的是,和府捞面的每碗饭都选用了东北有机大米。有机大米无农残无污染,好吃且安全,但由于有机大米一年一季、产量少,所以和府仅做到每碗饭有机大米含量在50%以上。据悉,和府还在将更多有机绿色食材引入门店,并与拥有有机认证的食材基地签订常年大单,确保供应稳定与集采优势,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多物超所值的品质美味。
在定位上,和府捞面正从高端不贵转变为有机不贵,升级的是有机、绿色品质,改变的是价格,不变的则是“态度”。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和府捞面的高端形象一直深入人心,也因此常被消费者吐槽“太端,不够接地气”。这次新菜单新价格的思路,倘若深挖行为背后更深层的原因,除了从战略角度的提高品牌性价比、覆盖更广客群外,不能忽视的还有和府重视消费者声音的“听劝态度”——和消费者真诚对话,不好就改、实在回馈。
性价比背后所隐藏的“接地气、亲和力”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这一点从“和府小程序崩了”的后续处理就能窥见一二。
新菜单上线后,和府围绕新品做了一场营销活动,“请10w人免费吃面”,但过于火爆的市场反馈着实让和府“措手不及”,活动开启后,小程序崩了……瞬间让不少消费者质疑“玩不起别玩!”
随后,和府立即发布了“小程序过载道歉信”,为自己的“措手不及”道歉,并给出了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增发两万张主食免单券。
质疑声音是肉眼可见的逆转。其实对于更多消费者来说,如果问题能够被品牌正视解决,而不是被敷衍、被敌对时,负面情绪也并没有那么容易蔓延。当品牌愿意和消费者真诚对话时,一切突发问题和困境似乎就没那么难攻破了。
正如和府捞面创始人李学林在近期采访中提到的,“作为负责任的餐饮企业,应该主动消除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障碍。”
< class="pgc-img">>头部餐企的“性价比之争”
拼的是对效率和成本的把控
在这次从内而外的“性价比大变革”后,和府捞面的一个明显变化是,在产品创新上也做了更多尝试,主推从“面”延伸到了“面+饭”。
不再受限于面条品类,而是多元角度创新菜品,增加饭、馄饨等选择,提升SKU丰富度和价值感的同时,满足消费者多变的口味需求。同时在新品的增设上,依然保持从“品质升级”出发,挖掘绿色、有机认证或地方特色的食材。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和府正通过降价、推新等全面焕新的形式来加入这场“性价比之争”,而过硬的品质及匹配市场需求的高性价比,将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其品牌地位,树立更高的竞争壁垒。
降价、打价格战,是在这场“性价比之争”中最外显的行为,但降价势必意味着挤压利润空间,对于不少中小餐企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压力。
资深餐饮营销专家徐露也认为,从营销的视角来解读价格带的下移:头部品牌拥有供应链优势、规模优势,理论上是可以把成本做得更低。在当下的市场周期里,主动议价能力是餐饮品牌建立护城河的重要方式。
看似“卖的”是一碗简单的面,但作为餐饮头部的和府捞面,入局这场“性价比之争”的底气也不止于价格与产品本身。
比如和府捞面的自有中央厨房,从采购、品控到实际生产都是公司内部把控,不存在和其他品牌共用的情况,能够更好的保证品质。在开出第一家门店之前,和府捞面背后自有央厨的产能就已能满足1000家以上门店的标准化运营。如今,和府捞面拥有近10万平方米的现代食品产业园,可支撑未来5-10年的门店发展以及在全国范围内的冷链配送需求。
在供应链体系支撑下,和府能够具备更大的规模效益及集采成本优势,加之灵活的价格策略,掌握定价的主动权,也使其有更多空间回馈消费者。
对“效率和成本”的把控,才是和府、是餐饮头部们的更大优势。
未来几年
餐饮人要集体“拥抱性价比”了
消费在下降,需求在升级,竞争在白热化,这是所有餐饮人今年所要面对的大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唯有性价比,匹配弱消费,但消费者想要的“极致性价比”,从来都不是单纯的便宜,而是“便宜的价格+不错的品质+舒服的体验”。
想要成功打造全新的“性价比形象”,出发点也从来不是品牌眼中的性价比,而是消费者心中的性价比。
毕竟,对于面食品类的刚需性来讲,“高端的环境”容易产生距离感,丧失一些潜在消费者,能做到好吃不贵、出品稳定、有品牌品质保证,才是最大的“王牌”。
和府捞面的这次“性价比之争”组合拳,盯住的就是这一点。
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餐饮行业分析师林岳对此认为,和府捞面调整后的价格亲民很多,这对其提升口碑和销量大有裨益。面食是大众菜品,在品质升级的同时,定价也需要匹配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顺势而为,特别是如今的大环境下。
也正如和府在官微上所言,“我们深知,和府曾被贴上‘价贵’的标签,我们不愿逃避问题,积极调整改进,以实际行动做出回应。”
拨开迷雾,回归本质,是面食赛道乃至所有餐企“拥抱真实消费”的一个必经之路。
在“性价比之争”的第一重大考里,和府捞面无疑已经先发制人,率先破局,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态度。未来的和府捞面能否在重重考验之下将“品质性价比”进行到底,收获更多消费者的青睐,有待市场共同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