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日成餐饮品牌设计O2O —— 解说 新餐饮·新模式!
餐饮被“三高一低”困扰得越来越难做。房租的价格与日俱增,人工成本长速更快,有些老板感叹一个店的纯利还没有店长的工资高。随着食安要求越来越严格,原材料的成本更是无形中大大增加。而你一系列的高成本却不能让客人来买单,怎么办?
选对业态相当于成功了一半,当下做餐饮最适合选择什么业态呢?火锅?烧烤?正餐?还是快餐?都不是,而是复合业态。
某麻辣烫品牌做起了复合业态经营:
中午依旧以麻辣烫为主,二三十块钱,快速解决午餐。
< class="pgc-img">>下午在门口售卖一些糖葫芦、小酥肉,既不浪费租金,也充分利用了场地与时间,调动了员工。
下午销售小炸酥肉
到了晚上,一般是大家需要点仪式感的正餐时间了,多推出一点好菜,客人自然就点多了,从一碗变成了一锅,成为类似呷哺呷哺的小火锅,??变成了闺蜜聚会、情侣约会、简单商务交流的社交场景。
同样一个门店卖出了三个时间段的餐,不仅地效、人效大大提升了,原材料也得到了充分利用,很多链角余料也可以变废为宝。
化解三高一低最好的方法是复合经营
对于很多餐饮老板吐槽的三高——高房租、高人工、高原料,其实这是把双刃剑,运用好了是优势,运用不好就是你餐厅经营最大的障碍。
租金高意味着流量大,很多品牌餐厅在选址时专门选择租金高的繁华商圈;人力高证明员工的能力强,尤其在疫情之后,大量失业人员流入社会,好员工任你选择;食材高证明食材新鲜品质好。这么好的优势没有加倍变现就是在浪费资源。
原因是很多餐厅租金是交的一天24小时的,但是只用了??饭点三四个小时;??全职员工工资是按每天8小时给的,却??只在饭点时工作;用了很好的食材,却只在客人面前呈现出普通的效果,卖不出它原有的价值,更不要说超越它原有的价值。”
复合业态用于餐饮,便是对场地、人员、原材料的充分利用,低频与高频需求的结合、平衡。
麻辣烫、水果盒、饮料、方便零食等集于一店销售
该麻辣烫店既卖麻辣烫,又卖小火锅,还卖小酥肉等小吃,同时销售鲜果盒、方便面、饮料等新零售产品,相当于用一家店的场地和员工,同时开了麻辣烫店、小火锅店、小超市、水果店、小吃店等几家店,地效、人效用到了极致,利润率自然也很高。
这会是接下来中小型餐饮企业迅速破局的一个方法。但是,不同的企业在做复合型餐饮时一定要用不同的方法,用对了方法,有效化解“三高一低”,用错了方法,伤筋动骨,得不偿失。
复合经营又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不依赖与其它品牌或品类的合作,自身强化内部业态复合:
这种情况下进行复合经营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组织专业团队,针对门店面积、人工、时间段、产品品类的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利润做好规划设计,通过数据管理、科学分工、品质掌控等进行内部有机复合经营。
2.餐饮+零售复合:很多便利店、新商超已经跨界超市+餐饮,其实这对餐饮已经形成了冲击,据统计,开在711便利店旁边的餐厅营业额都受到了影响,尤其是中午餐。那么餐饮可否倒逼着做餐饮+零售呢?
当然是可以的,只是要优选可以零售的产品进行包装升级,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拓宽和延展。同时发挥餐饮优势,因不同的节日推出与品牌、品类相关的随手礼。
3.在自我品牌管控内,不同的时段进行分段内部承包,利益分割。
4.先实现内部有机复合经营,才可能实现有效的IP+餐饮复合,充分发挥品牌文化,产品属性在线上线下的价值作用。
第二种:与其它品牌之间战略联盟,合作共赢。
如果自己品牌擅长的产品有限,开发新产品成本太高,可以选择与其它品牌合作,实现2家以上的品牌战略联盟共赢。但是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协调好合作关系。
1.有君臣之分的文化复合:在合作之初就尽可能规范在文化上的有效融合,避免文化冲突。
2.品牌之间的品类复合:从门店装修设计之初,要做好品类互补,硬件、软件方面的布局和共享使用。
3.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复合餐饮模式”的先决条件,一个商铺不可以办多个经营执照,那么合作之前就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食安机制。
4.新餐饮复合:在共享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客户共享、利益共享……
5.与多家品牌创建战略同盟复合模式,宁缺毋滥,在价值观趋同、产品过硬、品牌影响力较好的业内伙伴中寻求合作,是“复合餐饮”成功的有力保障。
复合经营是共享经济最有效的运用,从整个国内餐饮市场发展战略上看,如果能够运用得科学合理,这将是促进餐饮业商家不仅能够逆势活下去,且活的更好的一次革命!
记者 | 吴容
编辑 | 昝慧昉
小火锅正走向更细分的消费场景。
巴奴毛肚火锅孵化的小火锅品牌“桃娘下饭小火锅”(以下简称“桃娘”)不久前在北京开出了第一家门店。相较于巴奴火锅的定位,桃娘更偏向“一人食”、快餐风格,从产品形式、定价以及门店风格等方面,你都能明显感受到不同。
从菜单上来看,桃娘包括香辣牛肉锅、猪肚鸡锅、臭豆腐肥肠锅等多款不同口味,不同于市面上其它需要顾客自己点菜、涮煮的小火锅,桃娘有固定的菜品搭配,并由后厨直接将配菜在锅中提前煮制后再端上桌,虽可另外加料,但选择并不多。此外,门店虽然也提供火锅常用固体燃料,但燃料持续时间并不长(大约在10分钟)。套餐定价基本在19.8-28元区间。
不止巴奴,这种“小火锅+主食”的形式,也吸引了一些其他餐饮企业入局。
比如,以日式牛肉饭出名的吉野家在门店菜单上新增了“自助小火锅”,和府捞面推出了6款小火锅,而老乡鸡也上新了38元的鸡汤鲜蔬小火锅等,更早前时候,主打苗家酸汤牛肉粉的“俏凤凰”也有过类似的产品。
餐饮品牌推出这些快餐式小火锅,跟疫情有很大关系。
广州品荟餐饮董事长崔文军对界面新闻表示,新冠疫情让消费者更注重用餐卫生,一人一锅的形式会有一些优势凸显,定食的形式也会缩短用餐时间,满足疫情期间不能在门店逗留太久的要求,这个品类才得以催生。
椒王火锅执行董事陈坚也对界面新闻提及,他们去年在门店也做过类似的小火锅尝试,主要是满足疫情期间快吃快走的需求,也方便用来做外卖,作为堂食外的补充。
实际上,不止快餐式小火锅,鸡排店、小吃店的再度走俏,同样源于疫情之后对快餐场景的需求,带动了这些即买即走小吃品类的增长,并催生了一批新兴小吃店的崛起。此外,海底捞推出餐饮子品牌“十八汆”面馆,西贝旗下主打现炒下饭菜的“弓长张”,也在疫情期间被多次提及———它们的定位也都偏向快餐,价格较为亲民。
桃娘创始人穆剑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火锅和快餐都是好的赛道,但是确实比较拥挤,如果火锅加快餐能够发生一些化学反应的话,再基于快餐的平民化价格,给小火锅配上米饭,将会解决消费者的日常刚需的问题。香辣、热气腾腾的小火锅,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满足都市白领对于口味的需求。
而且,火锅这一品类本身门槛低且简容易复制,如果有相对成熟的供应链支撑,也能为后续扩张提供不少想象空间。
陈坚表示,火锅企业要做小火锅细分,并不是一件难事,依赖自己本身熟悉的供应链,加上近年来物流冷链技术的进步,过往的经验容易平移至新品牌。这样的多品牌、多品类战略还可以帮助餐企抵御一定的风险。
在强调快餐属性之前,小火锅其实已经在餐饮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1998年,台湾商人贺光启把台式小火锅模式引入北京,开出了第一家呷哺呷哺小火锅,但这样的模式在初时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
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的爆发才让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一人一锅”小火锅的卫生和快捷,此外,小火锅具备了正餐火锅自煮自涮的仪式感和满足感,又满足了嘴馋想吃火锅约不到足够的小伙伴凑一桌的痛点。
接下来的十多年时间里,呷哺呷哺在北方市场迅速拓店,成为消费者熟悉的火锅品牌。同时期流行起来的小火锅品牌还包括千味涮、石二锅、筑间幸福锅物等。不过发展至如今,除了呷哺呷哺,其它品牌都没有太大的声量和关注度,部分品牌的门店数也在不断收缩。
从呷哺呷哺延伸,价格亲民、提供更便捷的组合搭配选择,但剔除了涮锅乐趣的快餐式小火锅,变得更像我们所熟悉的麻辣烫、冒菜形式,而这也成为该品类在发展路上的尴尬之处。
从定位和味道来看,三者相似度较高,会让消费者觉得小火锅和它们没有太大区别,这也意味着快餐式小火锅要面临杨国福、张亮等竞争对手的压力———相比而言,麻辣烫还有更多的菜品可供选择。在尝过新鲜之后,快餐式小火锅不一定能留住如今品牌忠诚度本就不高的年轻消费者,毕竟可选择的余地太多。
价位上,快餐式小火锅走的是亲民路线,人均都在30元左右,若其菜品丰盛度比不上麻辣烫、冒菜,便会被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所抛弃;如果提高客单价,又很难在快餐市场上生存下去。
陈坚坦言,“这(快餐小火锅)和麻辣烫、冒菜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去年椒王火锅推出小火锅之后不久,就停掉了这个业务。他告诉界面新闻,这样做,短期来看可以补充疫情带来的损失,但长期以往,会模糊掉对消费者对品牌自身的观感,品牌档次也会被拉低。
在崔文军看来,放在餐饮市场来说,快餐小火锅可能短期内有一定优势,但不会明显。疫情对消费者的影响,更多是消费能力、消费频率的变化,对消费习惯的影响比较微弱,疫情如果好转,火锅消费还是倾向于聚餐、氛围式的正餐消费。相比于快餐,正餐通常意味着更长的就餐时间、更丰富的菜品设置,还有更高的利润率。
<>多创业者在业绩不理想的时候都希望通过做一个活动来刺激消费者,吸引更多的用户,即使不怎么赚钱,也希望提高一下人气。
愿景总是好的,但是现实很残酷,因为有的人做活动,活动发出去没啥效果,但是,有的人活动发出去,火爆得不得了,当然有的赚钱有的亏钱。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结果呢?
其实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你的活动能不能刺激到消费者,你的活动越刺激用户就越响应你,但是对于你自己的风险也就越大,玩好了赚钱,玩不好就是亏本。
在成都有一家火锅店充值120元吃一个月火锅,结果11天后暂时停业休息,刚好我今天也看到这个新闻,所以和大家聊一聊到底是模式问题还是什么问题导致这种结果。
同时,以后如果搞类似的活动,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等。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尽可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这家火锅店是去年年底才开张的,也就是半年的时间,据他们的报道说生意一直一般,然后前段时间就策划了这个活动,120元吃一个月火锅,结果活动太过火爆,火爆到什么程度?
排长队,都把记者吸引来了,10天时间办了1700多张会员卡,收了20几万。效果还很不错。
这个活动如果从成交主张角度来说,确实算是厉害,因为即使外行人都可以算得出来,按照30天来算,如果每天都去吃一次,吃一次火锅才4块钱,哪怕一个月吃10次,一次才12块钱,一个快餐的钱就可以吃一顿火锅。
我觉得如果我身边有这样一家火锅店,如果你问我12块钱吃快餐还是吃火锅?我会毫不犹豫告诉你,我要吃火锅。
因为这个成交主张太具有吸引力了。
但是,我们从商业角度分析,4快钱吃一次火锅,不亏基本上没有道理了,所以,肯定是亏的,但是商家老板说了,我知道肯定会亏,我愿意啊,没办法土豪。
其实他的目的很明确,想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吸引一批忠实的用户,虽然前期亏本,通过口碑传播活动更多的客户,用户多了,然后可以把各方面采购成本降低,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但是,意外的是,细节没有做好,一张会员卡,张三用了给李四用,李四用了又给七大姑八大姨用,一张会员卡,一天都可以吃上10次火锅,这样一算,妈呀,吃一次火锅才4毛钱。我也是惊呆了。
所以后来实在顶不住了,暂停歇业,会员卡要么变成折扣卡,要么退还费用。
所以,很多模式看似很有吸引力,一个细节没有做好,满盘皆输。所以在做这种活动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测试,比如搞第一期,限量100位,从这里面找到问题,然后接着搞第二期,第三期,这样即使亏也不会亏太多。
虽然亏了几十万,但是,基本上全国各地的用户都知道有这么一家火锅。为什么?因为hao123首页推荐,各大新闻媒体报道,还有各大自媒体的报道。
如果是从宣传品牌的角度来说,几十万这个费用还是比较便宜的,你认为呢?
不过,我觉得这个还没有上一次的那个火锅店厉害,为什么?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前段时间4月份的时候,也是成都的一家火锅店搞了一个活动,火锅免费吃一天,到这里我感觉成都的火锅店活动还是很厉害的,挺会搞事的。
同样是获得了记者的报道,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全国人也知道了,但是他们的活动仅举办了一天,也就是说,他们这次活动的成本是火锅店一天的支持成本,具体数字官方没有透露是多少,但是成本应该没有50万吧。
所以这种活动从活动本质来说,其实是想通过活动,提供更多的实惠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但是从营销角度来说,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事件营销,如果你是为了推广自己的品牌,其实算是一个一箭双雕的事情,因为用户得到了最大的好处,而你的品牌又可以获得各大媒体电视的免费报道。很多花钱都没达到这个效果。
所以,大家做任何的活动之前最好先小范围测试,特别是对自己风险比较大的,因为万一玩不好,几十万就进去了。
你的活动越是刺激,风险就越大,除非你是像他们这两个火锅店的老板一样,我知道活动会亏钱,但是我就是要这样做。
所以,有很多东西我们可以计算,但是唯有人性很难计算。营销策略就像一把剑一样,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用好了可以为你赚钱,用不好就会赔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