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时代的发展,“地球村”已经成为了现实,各国国家之间的商业贸易越来越紧密,就拿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用油举例。
根据我国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从1-10 月份,累计进口大豆为8322万吨,同比增长17.7%。
大豆就是生产食用油的主要原材料,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出国游成为了各国国家人们热衷出行的旅游方式。
< class="pgc-img">>各国美食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如今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你不仅仅可以吃到中国各地的特色美食,而且还能够品尝到来自法国、日本、俄罗斯、越南等各个国家的特色菜品。
各个国家的美食出现在同一个城市里,免不了要拿来对比一番,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各国之间顶级食材的大对比,看看到底有啥不一样?
法国鹅肝
< class="pgc-img">>全世界最有名的美食当属米其林餐厅,而法国菜则是米其林餐厅上榜数量最多的菜品,同时也是欧美高端饮食的代表菜。
法国菜品中最顶级的食材当属鹅肝,在米其林餐厅中,一道只有三四片的鹅肝,菜品售价高达1000欧元,最便宜的鹅肝菜品也要200欧元以上,折合人民币为1559元。
鹅肝成为了法国最顶级的食材之一,这么贵的原因主要是高品质的鹅肝很少,数量有限,法国的鹅肝其实并不是鹅的肝脏,而是专门在活鹅体内培育出来的脂肪肝,口感跟普通的鹅肝相差万里。
日本和牛
< class="pgc-img">>日料菜品大家都比较熟悉,三文鱼,金枪鱼等都是日本菜品的主要食材,日本料理中最顶级的食材之一当属日本和牛。
一块500g的鲜牛肉,在超市一般的售价就是四五十块钱,但是日本的和牛售价最低也在近1000元,在一本一道和牛菜品只有四五块不到,售卖价格超千元。
日本的和牛卖得这么贵,也是因为和牛的产量很少,这种和牛是原产于日本独有的黑毛肉品种牛,生长在日本关西兵库县,这里的草场丰富,而且山林间有各种各样的草药,在这样环境下饲养出来的牛肉,口感独特,并日本人称为“国宝”食材。
俄罗斯鱼子酱
俄罗斯是个战斗民族,但其实由于其处于北极端,靠近大海,俄罗斯的食材资源非常丰富,其中被认为最顶级食材便是鱼子酱。
一勺鱼子酱四五万块钱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鱼子酱的品种其实很多,那么为什么俄罗斯的最有名,而且最贵呢?
原来在俄罗斯有个里海,里面的黑色鲟鱼生产的鱼子酱被认为是最正宗的,口感最佳,鲟鱼的生长环境最好,被俄罗斯人称为“黑色黄金”。
鱼子酱做出来的菜品价格更是昂贵,在很多米其林餐厅里都会出现俄罗斯鱼子酱的身影,一道菜品动辄两三千。
中国有啥?
< class="pgc-img">>面对着这些世界顶级的食材,那么我们中国有什么食材可以跟他们相对比呢?
面对这个问题,网友的回答满分:“中国地大物博,名贵的食材更是丰富,想要找出一个顶级食材实在是太困难了,因为我们的顶级食材实在是太多了!”
我们就随便举几个例子,给大家看看我们的顶级食材。
云南黑松露,黑松露是全世界公认的最顶级的食材之一,而在云南就有最顶级的松露,数量稀少,但是每年都有盛产,一颗顶级松露售价高达两三千元。
< class="pgc-img">>藏红花,被称为是“红色金子”,顶级的藏红花在新疆等地区有很多,藏红花的价格非常昂贵,跟我们在电商平台看得不一样,顶级的藏红花就跟“仙草”一样,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来当作药用,1g顶级的藏红花价格上千元。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藏香猪,雪蛤等各种世界顶级的食材,在我国都可以找到,这些顶级食材除了价格昂贵之外,品种也是非常稀少。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欢迎留言评论,收藏与转发,你的每一条点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餐饮新纪元全网文章阅读量突破5亿,如果你对餐饮业感兴趣,热爱美食,喜欢创业,有想法有梦想,那不妨关注我们,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角解读餐饮创业、分享美食。
图片来源于网络配图,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国餐饮已经很久没有“产品更新”了。
谁能找到真正的新产品,谁就能把握“黄金十年”。
总第 3365 期
餐企老板内参 月半 | 文
餐饮的“黄金十年”刚开始
九项全能是“必备武器”
伴随着政策放开、山河重振,餐饮行业也渐渐复苏。烟火气回归,升级的时代车轮滚滚而来。而在这个过程中,行业对于从业者的考验,也在一步步“升级”。
在很多年前,餐饮老板只需要做好三件事:产品、选址、服务。
而现在,除了是好厨师、好会计、好设计,你还得是战略专家、营销专家,搞管理、搞文化,甚至做个“媒体人”。在三把刀掌舵人、CEO翱少看来,不仅时代要求餐饮人九项全能,更夸张的是“需要升级一下”。
“之前是厨师,现在要求你是产品经理;之前是设计师,现在是美学指导;从产品到产品结构,从管理到组织专家……上个时代你会算账就行,而这个时代,叫‘消费者感知’。感知你的客户,感知你的定价,感知产品价格背后的价值。”
不得不承认,中国餐饮终于迎来了全新的时代,即将进入“全面竞争”期。如果拿高考来对标,以往是可以偏科的,算总分即可,而现在,要的是每项至少在80分以上才有可能上清华。这要求餐饮人具备全局思维,否则,餐饮这个传统行当,很难在万千传统品类中找到创新。
接下来,我们聊几个典型的创新品牌,从主流年轻人的视角,一起来寻找“做创新和差异化”的底层逻辑。
从“鸡脚筋”到“嘻哈牛肚串串”
创新中藏着哪些“差异化”底层逻辑
谁能想到,鸡脚筋也能做成时尚品牌?
在重庆,有一家“街头涂鸦风”的鸡脚筋串串品牌,不仅开创了新品类,将炸串和涮串结合,更是在怀旧街头沉浸体验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街头的展示基底,将涂鸦、次元符号、霓虹炫彩等现代潮趣元素融入。
这一品牌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一众女星粉丝的青睐,并摘得“大众点评五榜第一”:好评榜、服务榜、热门榜、环境榜、口味榜均为第一。
在这道产品被挖掘出来之前,鸡脚筋差不多3W多一吨,而如今,这一爆品已成为鸡爪的替代方案,价格也水涨船高……
餐饮难做,老板们都在讨论“高毛利菜品”,而餐饮行业的事实是:世界上本来都是高毛利产品,吃的人多了,就变成低毛利产品了。谁有慧眼挖掘有潜力的爆款产品,谁就掌握了高毛利的“隐藏密码”。
“中国餐饮已经很久没有产品更新了。这个时代有一些停滞,比如说像避风塘炒蟹,这种炒法就叫避风塘,大家创造属于自己的炒法、属于自己的吃法,大家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单品。这个单品可能是一直存在的,但没有变得大众化,也不是主流。谁敢于挖掘,谁就能做出创新。”翱少在中国餐饮创新大会上坦言。
基于这样的思路,爆款鸡脚筋被挖掘出来,并通过“涮炸一体”的形式,丰富业态、与其它竞品做出区隔来。
在三把刀策划集团的打造下,三叁街头鸡脚筋串串成为“串串专家”,提出“月月有新品”的目标,将蔬菜进行精品升级。比如南瓜升级为板栗南瓜,番茄升级为草莓番茄。并将炸串与重庆当地知名的品牌“英子五花肉”做联名。甚至引进酸奶水果捞和串串进行搭配,真正做到“立体式产品升级”。
如果说三叁鸡脚筋是在品类中寻找差异化,那接下来的几个品牌,则是在场景上进行了绝妙的创新。
>烧烤和露营,似乎是天然的场景组合。三把刀发现了这一契合,联合策划出“叽叽扎扎烤肉场”,打造了全国首创的露营风格烤肉品牌,开业首日创525桌排队记录,并迅速形成烤肉风潮,开业首月登上“成都烤肉热门榜榜首”,“成都美食热门榜前三甲”。
餐厅将餐和景进行了很好的结合,打卡区也是用餐区,让顾客感受到真实的露营体验。并提取“房车”作为明档,用墙绘延伸空间体验感,妥妥的“城市逃离计划”。
>另一品牌“冯得喜美蛙肥肠鱼”,则将肥肠鱼高级化、干净化,打破消费者对肥肠鱼品类的偏见,并用广式街景风营造出热闹、畅快的氛围。明艳的红为主色,点缀黄和绿,在视觉上极具冲击力。
重庆锅子放在广风满满的氛围中,原本就有强烈的对比。此外,店内设计甜品饮品站“得喜冰室”,让网红甜品常驻店内,又与广式风格相得益彰。
>喜巴蜀则用嘻哈风格,重塑牛肚串串。灵感来源于雾都重庆地域文化中深厚的说唱文化,在品牌重塑与升级的过程中,三把刀对巴蜀文化进行深层次挖掘,找到了与年轻人更契合的新生代江湖嘻哈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发挥黑金撞色的视觉冲击力,提取独特的嘻哈元素,构建全新的社交场所。
这几个品牌,共同特点是“稳抓”年轻人,可谓真正读懂了年轻人的场景需求。在翱少看来,消费者现在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单一的风格,而需要“固定化”的场景。也就是说,吃的产品和最佳用餐场景的“匹配”。
无论是叽叽扎扎,还是冯得喜、喜巴蜀,无论是露营风,还是广式风、嘻哈风,最终让消费者感受到产品和场景是相互契合的,同时传递出强烈的品牌性格和特征。
竞争对手不一定在同品类里
“外脑”成为餐饮未来的竞争筹码
三把刀成功打造过很多品牌,除了上述提到的创新品牌,还包含圈里如雷贯耳的朱光玉、后火锅、楠火锅。这些品牌以爆火的生意引领着潮流的走向,并“制造”了不少网红单品。
从媒体视角来看,三把刀做对了什么?
首先,做主流品牌,而不只是“做网红品牌”。
说起网红这个词,行业总是有争议。而在翱少看来,网红不网红并不重要,主流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你的目标是做主流品牌,你不是主流品牌,一定会被遗忘,但是你只要是主流品牌,怕什么网不网红的事情?看一个典型的案例可口可乐,百年来都是主流品牌,它不会消失在消费者里面,你说它网红的时候它干过网红的事,说它不网红的时候又一直在消费者身边。”这是他在餐饮创新(双年)大会上表达的观点。
其次,慧眼发现食材的价值和潜能。
鸡脚筋就是典型的案例。不仅大胆升级其用餐形式,更是将这个“看似偏门”的产品做深耕,研发出8种味型。
翱少坦言,在他眼里还有很多产品没有被挖掘,例如像猪肺,很有“潜能”,就是看谁可以把它包装起来,“5块钱这么大个,可以切十几盘出来,就看你怎么定义了。一个十几亿国家的人,随便一个产品你只要能卖到大部分人吃,绝对能变成高毛利爆品。你看以前的毛肚、小龙虾,都是这样做起来的。”
最后,一即是全,全即是一。餐饮没有长板理论,餐饮就是一个全方位极致体验的商业。
这一点,梳理三把刀打造的品牌便可见一斑:颜值即正义的时代,却不能只有颜值。鸡脚筋、露营烤肉、美蛙肥肠鱼、牛肚串串,每一个产品都紧扣微创新,却也都遵循“好产品”的传统选品逻辑。而在产品背后,运营、财务、设计都需要从自己的维度为这个品牌“添砖加瓦”、紧扣主题和定位。
产品9要素,缺一不可
在这个过程中,深刻体现出一个团队“九项全能”的功底。
而事实上,未来餐饮人想要“九项全能”,仅靠自己的向内求取是不够的,任何人都有短板,正如任何团队都有够不到的顶峰。
想让木桶每块板子保持平衡,就必须善于“借力”。
这也是“外脑”存在的意义:一是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无论是外界市场的变化,还是竞争对手的动作,失败的复盘、成功的经验……外脑能够提供更立体的参考视野;
二是纠偏。当下的餐饮时代,竞争对手并不一定存在于同品类中,餐饮人容易出现的困局在于,深陷自己的品类,而忽视了品类与品类之间的竞争关系。这个时候最需要外脑的力量;此外是模型的搭建,百店连锁和千店连锁的基础模型不一样,餐饮人习惯“走一步看一步”,而在品牌战略专家眼中,很多事必须要提前规划好。
“递把刀给餐饮人”
一起探索“新大陆”
在三把刀的品牌手册上,有一句话很有意思——伟大的餐饮,从有刀开始。
三把刀是那个“敢于递刀”的全案策划公司。目前,这个年轻的团队主要做餐饮全案策划一条龙,包括定位设计、空间设计和推广、产品策划。在这个基础上,又延伸了几条业务线,主要有人才代招,还包括供应链板块。旗下打造了大大小小十几个特色品牌。五年时间,服务五斗米集团、刘一手集团、吉祥馄饨、猫抓烤肉、周师兄、马路边边等多个品牌,并全新策划了九街淑芬、楠火锅、后火锅、火凤祥、朱光玉等600多家餐饮品牌,服务客户年销售额已突破600亿。
去年,内参君采访三把刀负责人时,主要报道的是三把刀所赋能的“甜品饮品供应链”,而今年,不仅新增了换门针对品牌快速扩张的“闪店”设计业务线,还增加了针对老店的改造以及老店营销推广业务。
“我们常常是不让甲方下班的乙方,设计方案无限改稿,一群充满了餐饮激情的年轻人,追着客户,追着潮流。并且擅长做0-1的首创,新品牌,从它怎么定位、市场怎么样调研、怎么做设计,再到空间重塑、营销升级,再把一个店打爆,我们是做得到的。”翱少介绍说。
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红餐网
挥别了波折惨淡的2020年,餐饮人以为会迎来光明和希望的2021,没料到此消彼伏的新冠疫情还是给国内的餐饮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前不久的疫情,就使得广州深圳的餐饮业受到很大影响,而正在发酵的新一轮疫情势必又会给南京、郑州等城市的餐饮业造成巨大的冲击。
疫情的影响持续存在,而餐饮行业的内卷也从未停止。关门倒闭的餐企不在少数,街头巷尾不少餐饮小店已经销声匿迹了,很多头部餐企也受到比较大的冲击。
与此同时,一些餐饮品牌踩准了餐饮行业的发展风口,在2021年表现亮眼,受到了资本的关注,发展迅速。7月初,和府捞面宣布完成近8亿元e轮融资,年底计划将门店数开到450家;兰州拉面“三剑客”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相继获得融资;而虎头局、墨茉点心局等中式烘焙品牌今年也备受关注……
在存在众多不确定的当下,餐饮企业把握住趋势太重要了。正如那句很经典的话,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而若是进去了错误的赛道,再怎么扑腾也白搭。
2021年的下半年,餐饮行业有哪些发展趋势呢?
火锅:产业链上下游皆火,供应链仍是关键
《中国餐饮品类与品牌发展报告2021》数据显示,2020 年全国火锅的市场规模近6000亿元,门店近60万家。即使火锅门店堂食端消费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外卖、食材零售、自热火锅多点开花,火锅市场仍然在高速发展。
川渝火锅已经走上微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卤味火锅的走红,以及甜品、小份制套餐的风靡,都是微创新的表现。而串串香在成为川渝火锅第一大细分品类之后,热度也在下降,加之面临同质化严重、创新力不足等问题,串串香亟须升级创新,进一步开拓市场。
与麻辣火锅相对的清汤火锅虽然发展速度不快,但在南方蓄力深耕的同时,也在慢慢向北蔓延。发展较早的潮汕牛肉火锅深入西南市场,基本已经站稳脚跟,猪肚鸡和椰子鸡火锅在两广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方兴未艾。颇具特色的云贵火锅稍显冷门,市场空间有待挖掘。未来火锅分化出的细分品类或许会成为新的爆发点。
茶饮:“下沉”趋势明显, 资本继续加码
近两年来,新式茶饮下沉成为行业内的热门话题,尤其是2020年,新式茶饮品牌在下沉市场的举措更是亮眼。以蜜雪冰城为代表的“小镇奶茶店”率先开启了“茶饮万店”时代,古茗火速出圈,甜啦啦快速崛起,喜茶的中端品牌喜小茶加速了布局,这些都表明,茶饮市场正在向低线城市下沉。
新式茶饮之所以下沉,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以蜜雪冰城、甜啦啦为代表的下沉市场茶饮品牌异军突起,让人们看到了下沉市场的巨大潜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一线、新一线城市的茶饮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众多新式茶饮品牌急于寻找下一个增长点,而下沉市场的茶饮门店数和增长速度都明显高于一线、新一线城市。
红餐品牌研究院收录的品牌数据显示,二线、三线城市的茶饮门店数占比最高,分别达到了 23.7%、22.2%,超越了一线、新一线的占比,二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总占比超过了 70%。
茶饮作为备受资本市场青睐的品类,近几年来融资事件频出。
哪怕是在2020 年疫情颇为严峻的背景之下,资本的投资热情还是只增不减。奈雪的茶一年内融资了 2 轮,最终在2021年6月30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全球茶饮第一股”。
而在奈雪的茶之后,喜茶、蜜雪冰城也紧追不舍,在接受资本投资的同时,频频传出欲冲刺 IPO 的消息。据红餐品牌研究院统计,2020 年全年,光茶饮相关领域一共有 18 起融资,披露总金额就超过 17 亿元人民币。
步入2021年,茶饮行业的融资热依然还在继续,可见,未来的一段时间,资本和茶饮注定还将处于“蜜月期”,
品牌力强、发展势头好的茶饮品牌都会有机会受到资本青睐。
粉面 : 小吃快餐最大赛道,疫后迎新变局
粥、粉、面、饭,国民餐饮之根本。
红餐品牌研究院收录的品牌数据显示,在小吃快餐品类中,粉面门店数占比 20.8%,超过米饭快餐 19.1% 的占比,是小吃快餐第一大细分品类。
相比其他小吃快餐品类,粉面市场存在较明显的品牌不规范、山寨横行等市场乱象,因此整体品牌化程度不高,呈现出“市场空间大,但整体大而散”的特性。
在粉面品类中,中小型连锁品牌以及街边小店、夫妻店仍然是主流,同时,目前粉面市场还没有绝对性的全国性标杆品牌出现,品牌化、连锁化机会还很大。
随着城镇人口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标准化生产条件的完善,地方特色粉面地域、圈层的限制也正在被打破。地方特色粉面走向全国,首先要在不同口味偏好之间做好平衡,不能太固守正宗,也不能全然没有特色;其次,可以借助本区域其他知名小吃的魅力,加深消费者对地方粉面的认知;再次,可以充分调动地方文化的力量,打造有特殊文化体验感的就餐体验。
米饭快餐 : 进入 3.0 时代,规模和品质齐头并进
过去 30 年,米饭快餐一直追随洋快餐标准化的脚步在提高运营效率,从而在产品口味上难免有所牺牲。2018年之后,米饭快餐 3.0 模式全面开启,“现做现吃”、好吃不贵又有品质的中式米饭快餐,成为一个不可逆的发展趋势。
在消费者对米饭快餐的评价中,好评主要涉及口味、环境和性价比等多个方面,而差评关键词中,跟服务相关的词出现了 4 个。
这说明在米饭快餐消费过程中,消费者不再只看中出餐效率,集口味、服务、效率于一体的品质体验也越来越受青睐。尤其是常被快餐品牌忽略的“服务”,亟待予以重视和加强。
卤味熟食 : 巨头加速攻城略地,佐餐卤味是蓝海
卤味熟食品类呈现出了以下发展特性。一方面,“三巨头”( 绝味鸭脖、周黑鸭和煌上煌)牢牢把控休闲卤味小吃市场,加速跑马圈地,保持了相对较快的拓店步伐。
另一方面,从紫燕百味鸡等品牌的迅速扩张来看,佐餐卤味熟食市场空间渐显,社区卤味也在疫情后大爆发。
此外,疫情加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观念,消费场景的转移,促进了线上零售及相应的社区配送业务的高速发展。
总而言之,对于卤味熟食而言,疫情在某种意义上是机遇,新产品、新渠道、新场景的开拓让这一品类分层更加丰富,但同时竞争也在日益加剧。
紫燕百味鸡 2020 年被披露筹划在A 股上市,2021 年中发布了招股书,拟冲击沪市主板。这个深耕长江中下游市场的品牌,2019 年的营业收入为 24.35亿元。
疫情后,紫燕百味鸡也在加速开店,2020 年的营业收入不降反增,达到了 26.13 亿元,新开门店超过 1000 家,总门店数超 4760 家,仅次于绝味鸭脖。另有专注河南市场的九多肉多目前门店数超 700 家;卤江南则深耕江苏市场,开店超 600 家。
烧烤:发展潜力巨大,海鲜类食材成为新宠
烧烤与火锅的商业模式相似,均具有门店可复制性强、易于标准化的特性,但目前的市场规模又远远低于火锅市场。
由此可见,烧烤市场的发展潜力非常大,对于烧烤品牌而言,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无肉不欢是烧烤品类的主旋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烧烤的细分品类中,主打烤肉的品牌占据了近半壁江山,比例为49.3%,略高于烤串品牌的45.4%。
其次,烤肉菜品在烧烤中占据绝对C 位。
红餐品牌研究院数据显示,在烧烤用户的点评关键词中,除了“口味”“服务”“性价比”等通用词汇之外,烤肉也是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
在烧烤热门荤菜中,五花肉、扇贝、鸡脆骨、生蚝、牛肉串占据前五位置。扇贝、生蚝超越了传统的牛羊肉串,后来居上。而金针菇、土豆片、茄子、韭菜、生菜成为“素菜五侠”,高居素菜榜榜首。
面包烘焙:中式糕点崛起,烘焙换发新活力
根据 Euromonitor(欧睿)数据,2019年我国烘焙食品细分产品包括面包、蛋糕和糕点三大类,占比各为24%、18%、58%。
中式糕点包括月饼、桃酥、绿豆糕、板栗饼、鲜花饼等,是市场,也有奈雪的茶、喜茶、星巴克等品牌跨界,通过“茶饮、咖啡 + 面包” 场景瓜分市场。
中式糕点无论在市场份额,还是产品标准化,或者品牌化上,跟西式烘焙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近两年,
中式糕点发展的屏障正在被打破,一些中式糕点品牌以年轻化、时尚化的形象出现在商圈里,让年轻消费者耳目一新。
这一方面是因为国潮兴起,年青一代对于传统的、民族的食品有了更大的关注;另一方面,一些传统中式糕点老字号积极拥抱市场变化,在产品创新、营销上迎合了年轻人的喜好和需求,比如杏花楼、五芳斋等通过网红化思路,将传统产品和时下的流行食品相结合,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
麻辣烫 : 差异化、细分化是趋势
麻辣烫市场经过了前几年的爆发, 2020 年进入了平稳发展期,行业金字塔特征明显——头部品牌牢牢卡位,在规模和速度上保持领先,腰部和尾部是为数众多的品牌,下面是更多分布在大街小巷的街头麻辣烫。
在头部品牌卡位、区域强手云集、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的情况下,麻辣烫品类的格局初步奠定,后来者想要破局难度很大。
美团点评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麻辣烫客群年龄层,主要是90后、95后消费者,两者分别占据了 25.2% 和37.8% 的比例。
这部分年轻人更注重个性化和体验,对于就餐环境以及食物的品质和口感比较重视,老旧的麻辣烫店已然不能满足这部分年轻消费者的需求,未来,主打差异化、细分化的麻辣烫品牌才是发展趋势。
一是在产品上,在口味和食材上新的组合,整体搭配会更合理更丰富,一些高端食材的开发和小众口味会出现;二是在门店层面,以个性装修特色的麻辣烫,小而美、高颜值,更容易赢得年轻人喜爱;三是诸如一人食的小火锅等新品种的出现。在品类层面,相似品类融合借鉴也是打出差异化的一种方式。
麻辣烫在种类、经营模式、食材风味方面借鉴了火锅、串串香、冒菜等相似品类,出现了众多新颖的食用方法和形式 , 如碗装式麻辣烫、砂锅式麻辣烫、桶烫式麻辣烫、麻辣拌等,创新的空间尚有。
冒菜 : 下沉优势足,火锅品牌争入局
《中国餐饮品类与品牌发展报告2021》数据显示,全国的冒菜门店,50% 以上集中在二线及以下城市,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冒菜门店和品牌分布比例并不高,几乎没有代表性品牌出现,几个头部品牌在一线城市的布店量也相对较少。
显然,冒菜在下沉市场的生意更好做,这与冒菜整个品类发展历程相关。作为川渝市井小吃,冒菜最初的经营形式多为夫妻店,适合街头发展,后来头部品牌通过在下沉市场快速加盟,形成了品牌的规模效应,因此整个品类发展是偏市井化的。
冒菜需要持续提升品质和性价比,向上冲击一线城市市场,树立更好的品牌效应。
近年来,消费者对就餐环境、食品安全问题的标准拉高,对冒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品牌成为品类消费的重要风向标。
如三顾冒菜、芙蓉树下等头部品牌正在顺应趋势,放慢发展速度,潜心进行品牌升级和产品创新,两者都把做有品质、性价比高的产品作为自身的发展方向。
因为味型、菜品、调料都基本相同,而冒菜的做法又相对简单快捷,更重要的是在配送过程中口味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冒菜越来越被看作是火锅品牌可以延伸的细分市场。
很多希望拓展外卖、轻量化餐饮的火锅品牌,如呷哺呷哺、大龙燚火锅、小龙坎火锅、马路边边等,小龙坎火锅在 2019 年推出外卖品牌“小龙坎火锅菜”。
从最初只将冒菜作为火锅的外卖延伸,到如今在线下推出独立冒菜子品牌,可见冒菜赛道未来也是火锅品牌们竞相争夺的宝藏市场。
比萨 : 本土品牌崛起,榴莲比萨最受欢迎
近年来,比萨本土品牌不断崛起,体现在品牌数量的爆发和门店数量的不断增长上。特别是2010-2020年这10年,是本土品牌的集中爆发期,约九成的本土比萨品牌都创立于这个时期。
在门店数量方面,2020 年尊宝比萨门店达 1700 余家,门店数量直逼必胜客。芝根芝底也拥有接近1000 家门店,在规模体量方面,本土品牌占据了国内比萨品牌门店数前10中的7席,与外来品牌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经过多年发展,比萨已由高大上的舶来品变成平常食品,大大小小的比萨店开遍街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品牌纷纷以创新产品打出自己的亮点,榴莲比萨、小龙虾比萨、鸡翅比萨、水果比萨、田园蔬菜比萨,甚至包子比萨等新产品不断涌现。
在众多产品创新中,要数榴莲比萨最为成功,成功霸占了各大比萨品牌的菜单,常年占据着各门店消费者推荐菜前列,至今仍热度不减。红餐品牌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 年榴莲比萨仍是消费者最喜爱的比萨产品,占据了11.7%的比例,近几年创新的小龙虾口味比萨也很走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