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如战场。古代打仗拼的是蛮力,勇武善战就能克敌制胜。现代打仗讲究的是智慧,追求的是不战而胜。不战而胜的关键是清楚敌我力量,清晰发力的方向和方式。四两拨千斤的本领,关键不在于技而在于谋,谋就是战略。
现如今,凡谈品牌谈竞争者,必谈战略。但每个人对于战略的理解又都不一样。我结合特劳特的著作《什么是战略》以及我对餐饮行业的理解,聊聊什么是餐饮品牌的战略致胜之道。
< class="pgc-img">>01
战略就是生存之道
战斗的最低目标是保证活着,所以三十六计里走为上。在品牌竞争中,战略首先是生存之道。
做餐饮,活着确实不容易。最新的数据显示,餐饮行业新店的平均存活周期不超过十个月。这还是平均值,实际上线下门店活不过三个月的比比皆是,餐饮行业的厮杀早已进入了白热化状态。为啥生存不易,主要源自三个行业变化:
首先,供需关系的变化。餐饮行业经历了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变化,以前供不应求的时候生意最好做,餐厅不缺客源,顾客也没太多选择,饭店里能提供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固定的。后来物质的繁荣造成了供大于求,选择性越来越多,因此让顾客占据了选择的主动权。新时代的餐饮,如果不清楚为何而生,为谁而做,很容易被市场淘汰。
其次,行业细分导致竞争加剧。产品的多元化和品类的细化给顾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维度,顾客的需求越来越精准,品牌如果不能满足顾客的精准需求,就很难在竞争中杀出重围。
最后,顾客选择的多元化加剧。顾客对餐饮的选择经历了从好吃到吃好的转变,选择的维度也从单一的产品维度到了产品+环境+服务+体验的综合选择,只有具备了多维竞争能力的品牌才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在市场中存活下来。
战略,就是要在变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客户,并且提供与之对应的产品和服务,让自己的存在变得合理。
比如肯德基麦当劳在一二线城市攻城略地,让自己成为炸鸡汉堡的代名词,这个时候后来者的华莱士就将战略方向定位在三四五线城市,在下沉市场里通过高性价比打造属于自己的市场。还有蜜雪冰城之于喜茶奈雪,都是在精准的战略取舍中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
02
战略就是建立认知
德鲁克说企业经营的成果都在外部。打造品牌不是自己给自己授勋和贴标签,而是通过顾客和市场对你的认知来树立品牌。在工商局注册的只能算是招牌,在商标局能注册的只是商标,在用户心智中注册的才是品牌。餐饮品牌的战略核心就是建立顾客认知,完成品牌在顾客心智中的注册。
< class="pgc-img">>顾客的心智容量有限,不可能记住所有的品牌,只能选择性的记忆。在顾客做选择时,更容易被记住的是那些在品类里声名显赫的专家品牌,因为专家会给人带来安全感和信赖感。我们谈到火锅就能想到海底捞,谈到小火锅就能想到呷哺,谈到毛肚火锅就会想到巴奴,谈到鸭血火锅就会想到谭鸭血……这些品牌之所以能被第一时间想到是因为它们建立了认知,让自己成为了细分品类的代名词。在这些认知背后是他们精准的战略定位。
除此以外,那些极具特点和特征的品牌,也会更容易被人记住。品牌战略就是要清楚自己在顾客心中意味着什么,在竞争对手心中意味着什么,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强化自己的标签,建立自身的护城河,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
比如,海底捞的认知是服务,西贝的认知是好吃,西安有个湘菜品牌兰湘子,它的认知就是快,西安还有个烧烤连锁哈力家,它的认知是食材好,真正做到用巴彦淖尔的好羊肉,所以肉好才敢大串烤。
有人说不管哪个赛道都有大品牌在抢占,小品牌是否就没有机会了呢?当然不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海底捞服务好的背面就是客单价高,所以做低客单价不用排队的定位照样会有市场需求。认知的建立是结合品牌自身状况,以及客群需求,再对比竞争对手去打造的差异化。找到差异化以后还要不断去强化,直到顾客记住并认可你为止,只有这样才能打赢认知战。
03
战略就是与众不同
定位里边说品牌不是卖更好而是卖不同,这个我们从巴奴与海底捞的竞争中就可以看到。当年巴奴跟着海底捞去竞争,强调好产品好服务,但是用户始终不买账,因为在用户的认知里海底捞已经是服务最好的了,这个时候站出来说自己比海底捞更好,很难让人信服。后来巴奴战略清晰了以后,找到了差异化,于是强调“服务不是我们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这就是典型的“不卖更好卖不同”,正因为此让更多人知道了了巴奴,也就此确立了巴奴在火锅江湖的地位。
怎样塑造与众不同?有三种方法可供参考:
第一种是像巴奴这样塑造与竞争对手的不同。这是最容易让自己凸显出来的好方法,将自己和竞争对手做对比,让用户做选择。比如丰茂烤串的羊肉现穿更好吃,就是在和非现穿羊肉的竞争对手做对比,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第二种方法是塑造自己与传统的不同。比如姐弟俩土豆粉,宣传自己区别与传统土豆粉的特点是不用明矾。还有个做熏肉大饼的品牌,它区别与传统的是肉不是用碳熏的而是用自己研发的设备,这样可以解决健康的问题和油烟处理的问题。
第三种是通过与市场的不同来塑造差异化。比如书亦烧仙草的半杯都是料,就是通过料多来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兰湘子的“上菜快,吃的爽,湘菜必吃榜”就是通过上菜快来突出它与其他湘菜店的不同,而上菜慢确实也是上班族中午很少选择吃炒菜的痛点,这个痛点一解决,自然就被更多人认可。
要做到与众不同,找对了参考对象还不够,还得找对方法。有做炸串的说自己的油只用一次,这话有人信吗?还有做炒菜的说自己的食材都来自农村老家,这样的与众不同能打动顾客吗?还有人说“我们制作好吃的XXX”这样的空号,简单就是浪费广告位,难道还有人会认为自己做的东西不好吃吗?差异化的点一定要切合实际,并且要围绕用户的痛点和竞争对手的弱点去做。
去年比如我们有个客户做卤味,在这个领域要和绝味、周黑鸭、煌上煌、紫燕等各种各样的巨头竞争,想说自己便宜,好吃,料好基本都站不住脚,分析完以后我给他的建议是打现卤的概念——“鲜卤现卖,越品越爱”。因为每天卤每天卖这个是其他巨头不具备的优势,他们都是统一配送的冷冻货,所以鲜卤现卖就成了小品牌独特的差异化优势。我们看到今年市场上有很多主打现捞的卤味品牌,真正连锁品牌想做现捞是有难度的,反而是这种夫妻小店更容易在这个层面上做出品质感,这就是打造差异化的机会。
随着餐饮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的竞争秩序和游戏规则也在不断地发生变革,不管是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等西式快餐,还是丽华快餐、嘉旺、面点王、真功夫、无名子、蓝与白、大家乐等中式快餐品牌,都时刻面临着市场的挑战,加上国家行业协会、食品卫生、员工薪酬福利等法律法规的完善,铺租、人工、原材料、燃气等物价的不断上涨,餐饮企业的经营压力会更大,餐饮企业将会面临“薄利经营”或“微利经营”的市场局面,无数案例证明,一个没有特色、没有体系、没有管理平台的餐饮企业就不具备核心竞争力,也是不可能获得长久持续发展的。
作为餐饮连锁企业,该如何在弱肉强食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如何面对品牌塑造、管理平台的搭建、管理制度的规范与量化等一系列的问题,下文将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一、市场前景及消费趋势分析
(一)餐饮连锁的应运而生有其必然性,主要体现在:
1、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服务消费能力不断增强;
2、 工作节奏加快,时间和交通成本提高,导致饮食习惯快餐化、速食化;
3、 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发生了变化,对就餐环境、菜品、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餐饮消费特征趋向:
1、 家庭消费比例继续攀升,经济型消费群体占主导
家庭消费、个体消费群体(如专业市场、医院、CBD写字楼)占据主要群体,这类型的顾客群体,非常经济、务实,“物美价廉、经济实惠、物有超值”,将会是他们的饮食选择导向。
2、 个性化服务日趋明显,品牌优势提升竞争力
个性化服务是提升餐饮附加值、品牌美誉度的最佳途径,“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顾客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从事餐饮业的每一个必须认真思考、坚持不懈的工作目标。了解顾客的饮食需求、根据顾客的饮食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餐饮服务,狠抓卫生、出品、服务,让顾客在享受健康美食、温馨的就餐环境、亲情式服务等基础上,感受到我们的企业文化和饮食文化,通过品牌策划、营销策划等组织活动,缩短与顾客之间的距离,使顾客通过“口啤”来传播企业的品牌知名度。
3、 菜品交融快速发展,地方菜系和特色风味纷纷崛起
随着国内交通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区域性的菜品风格已发生改变,在菜品设置和新品研发时,已突破了原料的区域性的制约,北菜南用,南特北菜,很多的菜品在烹制时,味型和特色要符合更多的顾客群体的喜好,各大菜系、特色风味、中西餐的烹饪技术和饮食文化,已完全融合在一起,特别是餐饮连锁企业,中央厨房、配送中心,菜品的量化和标准,简化菜品烹饪技术,缩短店面出品速度,已成为餐饮连锁企业的营运基础。
4、 连锁经营占主导群体,企业多元化经营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餐饮市场已在走向“微利时代”,构建连锁体系,是降低经营成本,提升品牌的杀手锏,“四连、二锁、十统一”是餐饮连锁的基本特性,如何把品牌、质量、服务、创新连成一线?锁定管理锁定技术,如何将企业标识、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店面装璜、员工服装、技术配方、新品开发与推广、营销广告宣传、餐具用具、操作规范与服务标准等进行规范统一的整合?四连、二锁、十统一是构建连锁体系的经纬线;同时,越来越多的连锁企业,采用多元化经营的模式,一个管理总部,可以策划、管理下属的几个餐饮品牌,这样,有利于利润的最大化和多元化,也可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饮食喜好,从而进一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也可以全面提升管理的绩效和经营业绩,避免单一品牌在受到竞争对手的恶性竞争时,所遭受的困境和被动。
二、品牌规划
品牌的规划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有了好的品牌规划,加上有效的管理和运营,就在客户心中产生了好的口碑和满意度,这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市场基础。规划可分3步走:
1、 品牌前期企划阶段
明确企业性质(私营、股份制等)、投资比例等前期品牌萌芽的构思,正确评估自身的资金实力,做好投资预算和风险评估,核算投资回报周期,明确股东与管理者的权、责、利,构划出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计划的战略规划;
聘请职业经理人(如:区经理),组建筹备期的企划团队,对企业经营性质、组织架构、市场定位、CIS(企业的形象识别)体系等纲要进行全面企划,建立企划日程表和计划安排,围绕企业组织型态、商圈调查、市场定位、经营模式、BI(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VI(形象识别)等方面进行细致、科学的谋略,设立竞争对手和模拟对象,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吸取优秀餐饮企业的管理经验和心得,建立自己的特色品牌和经营理念(如:卫生、快捷、美味、营养)和企业文化。
2、 品牌体系建设阶段
在初步建立全面企划计划后,企划团队要对企划方案进行落实,有步骤地吸纳综合型管理专才,对菜品研发、设备用具、装修设计等工作进行供应商甄选和洽谈,管理团队还要对营运体系的系列制度化文本进行编著,明确分店组织架构、岗位职责、作业流程、表格记录,建立卫生、服务、出品等系列工作标准,建立人员招募、薪酬、福利、绩效、培训、营销、设备维护和保养、值班管理等规范性文件,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HR软件、POS餐饮软件、财务软件等),以数据为依托,对人力成本、营业数据、经营成本进行科学地分析,以便日后进行营业改善和业绩提升;同时,充分借鉴成熟企业的商圈调查方案,进行店面选址工作。
3、 品牌发展完善期
在店面选址和体系建设日趋完善时,企业要规划人才吸进和储备战略,根据经营模式,招聘和选拔工作团队,进行岗前、开业前的系统培训,使各岗位员工能熟悉掌握岗位技能和业务知识,树立正确的服务心态,从卫生(个人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着手,建立卫生意识和品质意识;在锁定新店开业计划时,前期做好投资预算、营业预算和岗位编制,并有针对性做出开业前后期的营销企划方案,做好开业前、后的营销宣传和品牌拓展,在扩张过程中,对现有管理制度和营运体系,不断进行修订和扩充,以便能更好地指导和帮助下属分店的经营管理活动。
制度化保障加上人性化管理是企业经营的关键,建立多劳多得,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激励机制,是体现一个餐饮企业能否经营持久的前提,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让员工和管理层参与民主化管理,是企业提升向心力的基础,“只有满意的员工,才有满意的顾客”,通过企业内部选拔和竞聘活动、企业内训等活动,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三、管理平台规划
管理平台规划主要是管理团队建设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主要是三件事:
1、建立管理团队,明确企业组织架构,明确组织功能职责和任务目标和考核激励办法。
2、组织制度文本制作
系列制度化文本进行编著制作,包括分店组织架构、岗位职责、作业流程、表格记录,建立卫生、服务、出品等系列工作标准,分店加盟规则,人员招募、薪酬、福利、绩效、培训、营销、设备维护和保养、值班管理等规范性文件,
3、各类平台建设
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HR软件、POS餐饮软件、财务软件、办公OA等)。
四、企业发展规划
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制定的总体发展战略指导,注意需要明确战略目标!
END
饮品牌的战略致胜之道(上篇)阅读地址:
https://www.toutiao.com/i6982457861733548548/?group_id=6982457861733548548
< class="pgc-img">>04
战略就是聚焦与取舍
战略两字是由“战”和“略”组成的,战就是选择,略就是舍弃,所以战略就是有聚焦,有取舍。
很多品牌经历了原点期的打磨,扩张期的调整优化后,到了进攻期该征战全国时却表现出疲软状态,战斗力匮乏,很快就被后来者赶超。根本原因就在于战略的取舍不当。
正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陕西有很多优秀的餐饮品牌,在有了三十多家规模的时候,本来都可以一鼓作气占据区域领导位置,然后征战全国成为行业领先品牌。但是这些老板们在赚了钱以后都喜欢扩充产品和品类,或者转身去投资其他行业,结果导致精力分散、资源分散,最后慢慢的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给了很多新晋品牌后来居上的机会。
品牌做大以后,企业就会面临各种机会和诱惑,这个时候老板和核心团队的定力就成了决定品牌未来的关键。
怎样做取舍?我总结了三个方面:
首先是产品的取舍。我研究过很多连锁品牌的菜单,连锁餐企最不缺的就是好产品,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和团队打磨,他们的产品研发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能拿得出手的好产品太多了。表现在运营层面就是使劲堆产品,菜单越做越厚。产品多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定位的不精准,还有成本的居高不下,所以运营吃力,品牌吃力,研发团队也很吃力,尾大不掉,成了品牌摇摇欲坠的根源问题。
通过产品的优化找到精准客群定位,控制成本,给团队喘息的机会,把精力聚焦在核心产品上,打造战略级的爆品,这才是新餐饮时代的产品之道。
其次是市场的取舍。优秀的品牌都是在一个赛道里高筑墙,广积粮,最后逐步称王。战略摇摆不定的品牌往往都喜欢多线投资,开发多种店型。商场店、社区店、街边店……大大小小的各种店型,想通过内部所谓的“差异化”去迎合不同渠道的不同客群。在同一个品牌体系下,做不同的事,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让品牌变得很分裂,成为一个缺乏个性,缺乏统一认知的品牌,这样削弱的不仅是团队的战斗力,还有品牌的势能。
餐谏通常给客户的建议都是先做战略聚焦和取舍,清晰自己的发展阶段,找到自己的原点客群,围绕客群清晰定义自己的赛道和竞争对手,然后找到战略差异化,做好品牌的发展规划。
在这个过程中要舍弃和自身定位不匹配的市场,比如中餐出身的西贝做快餐注定是一场闹剧。还要舍弃自身缺乏吸引力的客群,聚焦自己的主力客群,在这个赛道里不断巩固自身的竞争力,提高竞争门槛,击败竞争者。舍小保大,舍短期利益,保长远利益。
针对已经发展到成熟期的品牌,如果自己所处的品类已经开始进入衰退期,这个时候就应该考虑寻找第二曲线,将现有品牌资产转移到新的赛道上,或者在保持现有品牌稳定的前提下发展新品牌开创新赛道。比如九锅一堂从酸菜鱼到重庆家常菜,就是为了给自己寻找更大的赛道和机会。还有九毛九在老品牌业务增长放缓的时候,推出太二、怂等一系列年轻化的品牌,让企业在新的赛道里开疆扩土。
最后是市场机会的取舍。品牌商业模式的核心是盈利模式,餐谏通常给到餐企盈利模式的增长建议是:
原点期到扩张期的品牌主要是聚焦核心业务去盈利,主要是门店经营收益,或者加盟业务收益。
扩张期到进攻期的品牌,在核心业务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开始布局增长业务,通过增长业务去实现第二曲线增长。增长业务就包括食材供应链,中央工厂产能的释放,以及围绕核心业务开展的周边业务等。
到了成熟期以后的品牌,盈利模式除了核心业务和增长业务之外,就要逐步往产业生态方向发展,这个时候可以通过加盟连锁,上下游产业链的投资合作,门店服务周边产品的开发,围绕品牌经营的广告/服务/培训等业务的延伸,以及新业态的开发去实现增长。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品牌出现的资金流短缺,财务危机,业务断崖式的变化……都是因为在市场机会面前不懂得取舍,业务方向混乱,盈利模式不清晰。战略的重点不是如何去战,而是如何不战,不战比战更难抉择。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伟大的品牌之所以取得胜利,都是在机会面前懂得克制,深谙舍得之道,才能成为战略高手。
< class="pgc-img">>05
战略就是选择方向
尼采说,对于一只盲目航行的船来说,所有的风都是逆风。品牌战略要对,首先方向要选对,战略致胜的关键就是选对方向。
决定企业方向的,是企业的顶层设计,这就包括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使命是企业存在的目的和理由,就是要清楚你的品牌存在的目的和意义。没有目的的奋斗就是疲于奔命。
愿景是企业最终奋斗的结果和展望,是对未来最美好的憧憬。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没有野心和宏图大志的品牌,到不了理想的彼岸。
价值观是企业行为准则,行动标准和道德标准的统称。它决定了做事的初心是否正,也决定了品牌的归途是否是光明。
企业顶层文化设计是品牌终极的战略指引,知道自己往哪里去,为何而去,以及如何去,这样才能保证品牌在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下沉到战术层面来看,品牌的发展方向就是品牌的扩张计划。很多优秀的品牌在扩张上都很克制。
比如中餐领头企业老乡鸡,400多家门店以前都没有走出安徽,目前全国1000家门店,也只聚焦于安徽及武汉、上海等几个核心城市。再比如烧烤品类的头部品牌很久以前,目前全国近100家门店,也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地。还有茶饮领域的茶颜悦色,400多家门店也主要集中在湖南。这些品牌都是在一个区域内深耕,做到区域领先以后再做城市扩张,为的就是最大化的保持品牌势能。
很多还没几家门店就动辄全国扩张甚至全球的品牌,本身没啥影响力,门店分散导致精力分散最后很难形成品牌竞争力。
再说扩张方向。大部分品牌都是先从高势能区域和城市扎根,然后往低势能城市扩张。比如从一线城市起步,然后向二三线城市扩张,或者从二三线城市向四五线城市扩张。这样的优势是可以形成降维打击,把一线城市的标准和经验拿到二三线,会比同区域的竞争者更具竞争力,所以很容易击败对手。
当然也有从低纬度城市向高纬度城市扩张的,比如德克士。早起德克士都是在一二线城市布局,和肯德基麦当劳正面竞争,后来发现竞争不过一直在挨打,所以德克士就调整方向,布局三四线城市,在三四线城市深耕多年,形成自身的独特定位以后又开始重回一二线城市,依然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
扩张方向决定了品牌未来要面对的竞争对手,也决定了品牌在做战略布局时的方向和侧重点。要往低势能区域扩张的品牌,要更加注重产品的打造,提升性价比,做好营销可能会更奏效。要往高势能区域扩张的品牌,要更加注重品牌标准化,系统化建设,要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更具特色的体验去赢得市场。
06
战略就是打败对手
战争分为有限战争和无限战争,有限战争的目的是取得胜利,无限战争的目的是保持领先。无论是有限战争还是无限战争,目标都是要胜过竞争对手,所以战略就是要打败对手。
打败对手的关键在于正确的界定对手。新餐饮时代,各种业态都在融合,一个品牌的竞争对手不一定就是同品类的品牌,也有可能是同客群但不同品类的品牌,当然,也有可能是跨甲打劫者。
比如,害怕蜜雪冰城的可能不仅仅是其他的饮品店,还有可能是便利店,毕竟四五块钱的饮料价值再高,也很难和四五块钱现做的饮品相比较。早餐店的竞争对手不一定是路边的放心早餐,也有可能是旁边的连锁便利店。快餐品牌的竞争者不一定是快餐店,也有可能是宜家这样的超市。
品牌不仅要面对直面的竞争,还要分析潜在的竞争,研究和分析竞争对手,制定应对策略。除此之外,还要学会主动出击,主动去迎接竞争,甚至制造竞争,用差异化策略扬长避短,实现自身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比如巴奴最新的广告“服务不过度,样样都讲究”尽管换了表达,但是核心意思依然没变,还是在死咬竞争对手。尽管海底捞一开始并未将巴奴视为竞争对手,但是看着这个一直“碰瓷”的对手越长越大,它也不得不惶恐并做出响应。
当然,打败对手也不是终极目的,企业竞争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占据消费者的心智,打造强势品牌。
餐谏认为,餐饮品牌战略一句话概括就是:通过准确界定你的客群和竞争对手,明确品牌的发展方向,塑造品牌差异化,并且在经营中一直贯之地坚持战略方向,直至打败对手,成为区域领先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