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年休一个月没吃食堂早餐,远离家的我,今天又感受到食堂的人文关怀!
每日不变的蛋炒粉
食堂自己蒸的大馒头
鸡蛋隔一天一有,蛋炒饭天天必备
米粥天天有,自己磨的豆浆每星期三天,今天没有,所以没拍照
凉拌青菜,咸菜换样早餐供应
很喜欢吃凉拌黄瓜,西蓝花
蒜头,辣椒油,醋每日必备
宽敞明亮饭堂,整洁,干净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内就刮起了一股“自助风”,各类早餐、海鲜、火锅、烤肉类的自助餐厅轮番上场。
自助餐行业从几年前的兴盛到营业额下滑明显,在城市里仿若昙花一现,很难像火锅、家常菜等品类的餐厅一样实现长足发展。
餐某今天就与大家一起来聊聊自助餐到底为何屡战屡败,而又屡败屡战?
1
顾客眼中的自助餐原来长这样
能成功才是见鬼了!
① 消费“高不成低不就”
无论是在相亲界还是在餐饮界,就是有一种尴尬叫高不成低不就。2013年前后,二三线城市有一段时间非常流行自助烤肉店,客单价位一般在68元左右。兴盛伊始非常火爆,然而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有大把大把的店面销声匿迹了。究其原因,就和“68元、自助、肉”三大关键词有着巨大的关系。
初次消费时,很多人都是抱着“68元可以随便吃肉”的心理去的,结果去了之后才现,随便吃的不是肉,是小菜与水果,肉是需要等的,是等厨房人员烤好之后一桌挨一桌地去分。有食客曾调侃这种自助模式说“只吃肉你坐店里一天都吃不饱”!甚至,街边29元的自助串串店都坚持了3年才关门,这一类的自助烤肉店有的一年就关门大吉了。
②餐品多而不精
“扶墙进,扶墙出”曾经被人们认为是吃自助餐的最高境界,如今再来看,却只能当作一句笑谈了。在人们愈加重视健康饮食与餐品质量的今天,“多”已经不能成为自助餐厅吸引顾客的利器。
也就是说,人们对于自助餐的诉求已经不再是这家自助火锅店可以不限量涮肉、涮鱼,而是肉很嫩、鱼很鲜。
③品质不能保持从一而终
“上次去吃还有个大肥美的大闸蟹,这次居然连看螃蟹腿都没看着!”“他家厨师是不是老换人,去了三次,酱料的味道次次都不同。”……经常去自助餐厅与朋友拼伙的人一定会经常听到类似这样的抱怨。
第一次去觉得某个菜品还不错,等到第二次再去发现,没有了!奔着某一个味道去的,结果,变味了!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得是多“神奇”的事。然而在自助餐领域,这些情况却并不鲜见,餐品多而杂,后厨技术不到位,导致餐品品质不能保持从一而终,顾客大量流失。
④ 为了自助而自助
曾不只一次听自助餐厅的老板坦言,既然消费者选择的是自助餐厅,那就应该有一定的“自知之明”,不要去要求餐品的味道有多惊艳,同时也不要奢求餐厅的服务有多精细。为了自助而自助,成了很多自助餐厅老板们对自己的定位。
当这些被反映在消费者眼里,就将成为一种对消费的漠视与敷衍,相应地,消费者也不会对这样的餐厅保持多大的热情。
2
打破成规走出困境
自助餐有四条路要走
①精确定位
对于吃自助餐,很多消费者都会在心里算一笔账:6人去吃客单价为100元的自助餐,那600元又能在外面吃到些什么呢?一般情况下,消费者感到“划算”时,即认为餐厅拥有高性价比时才会去完成二次消费。
比如基本被全国人民所熟知的“老”牌自助餐品牌金钱豹,客单价在200元以上,多年来高端自助餐厅领域的佼佼者。甚至不少八零后都曾有过吃半个月青菜白饭也要去一次金钱豹的经历。海量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以及几款惊艳味蕾的餐品,吸引了无数人成为金钱豹的忠实粉丝。
那么,这里就不得不谈到餐厅的定位问题,参某认为,在为餐厅定位时,首先要尽量避开红海市场,方圆十公里以内已经有了三家自助火锅,那么就要综合对比自家有无明显优势,如无,就没有必要再奋身去当市场竞争的“炮灰”;其次,要突出餐厅主题,如金钱豹是国际美食自助餐厅,在餐厅与餐品设计便会突出全球美食文化的融合;第三,紧跟消费趋势,迎合消费需求,比如在当下一片对韩系产品喊打喊杀的声浪中,就不要去“顶风做案”开自助韩式烤肉了。
②精致餐品
如今,能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定是一种具象的事物,而这些具象的事物往往是惊艳食客味蕾的餐品。比如某家自助火锅的某个锅底很好吃;有家自助烤肉的内吃起来很嫩等等。那么,自助餐想要留住回头客,就必须从以往“不难吃就行”的“黄金定律”中抽离,开始让餐品精致化、精品化。
随着人们品位的提升以及口味的变化,自助餐餐品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宁愿少而美而不做“滥”而全;宁愿从来没有过也不能上了之后再撤;宁愿提高档次也不能以次充好,否则,一句“不好吃”就把餐厅堵进了死路。
③精细管理
自助餐厅的服务,一直为消费者所诟病,而服务的质量,大多取决于管理。有一些自助餐厅的老板把自助理解成服务上的“放任自流”,所有行为均由顾客“自助”完成。然而,当纸巾需要自己去拿;当七点半之后某些餐品就开始出现断货;当就餐咨询频频“卡壳”……试问,这样的餐厅,顾客还能与你一起愉快地玩耍吗?
其实,餐厅老板需要明确的是,自助不代表服务的欠缺,亦不代表品质的低劣;自助应该更多意味着一种更轻松自然的就餐环境,想要成就这样一种环境,就必须做到精细化管理。客人带着宝宝来就有服务人员主动询问需不需要宝宝椅;客人面前的多余餐盘总在恰到好处的时机被服务人员拿走……这样的服务,注定会为餐品加分,为整个就餐体验增色。
④精准营销
由于物业成本的持续升高,选址在办公楼中的自助餐并不鲜见,相对于那些在街边抬头可见的位于底铺位置的餐厅而言,这一类的自助餐厅显然更需要用强有力的营销吸引消费。因此,我们看到了团购网站上此起彼伏的自助餐厅价格战,也遇到了街边似乎永远都领不完的代金券。然而,一压再压的利润空间所带来的要么是一降再降的顾客体验,要么一紧再紧的资金困境;代金券的最终归宿,也大多是不远处的垃圾桶。
所以,做自助餐厅不默默无闻地等客,亦不陷入疯狂营销的牢笼。针对营销,与其将精力放置在价格战上,不如多花些心思去提高用餐体验;与其进行代金券、优惠券活动的狂轰滥炸,不如利用大数据工具去摸准顾客的特点,根据顾客画像去策划一些新奇或是人性化的活动。比如,在顾客生日当天送去生日祝福,同时邀请顾客到店就餐送蛋糕;再比如建立一个红包互动群,定期为特定名次的顾客免单等等。
参某说
在这个“不差钱”的时代,自助餐在人们的心中也早已变了“味道”。
往前推溯几年的时间,还有时能听到有人吹嘘我上次在一家自助餐厅吃了多少多少东西,如今再听到这样的话语,恐怕只会当此人“吃饱了撑的”。所以,自助餐是该走上精致、精细、精准的道路了,当自助餐厅真正把餐品、服务,与营销都做“精”的时候,也是自助餐厅打响漂亮的翻身仗的时候!
声明:本文作者琉雀,为餐饮界(ID:canyinj)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www.canyinj.com,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自助餐拿得多吃得少”、“临期食品直接扔掉”、“靠大胃王人设吸粉”……12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剑指多个食品浪费环节,信息量满满。
- 支持自助餐企业对浪费行为适当加收费用
方案提出,各级商务部门采取措施鼓励餐饮服务经营者提供分餐服务、向社会公开其反食品浪费情况。
督促餐饮外卖平台、餐饮服务经营者以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支持自助餐服务单位实施对消费者浪费行为适当加收费用的措施。
- 禁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节目
现在各类“大胃王”视频层出不穷,方案提出,禁止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音视频服务提供者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对拒不改正或情节严重的,处以罚款、通报批评或节目停播整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 反食品浪费列入旅游餐饮业标准
为遏制餐饮行业食品浪费,方案提出,推动餐饮行业出台反食品浪费的团体标准和行业自律规范。将反食品浪费作为重要内容列入正在制修订的旅游餐饮业、住宿业和景区标准中。
同时,指导餐饮等行业协会发出制止餐饮浪费的倡议,支持餐饮行业协会对有浪费行为的会员采取必要的自律措施,引导会员自觉开展反食品浪费活动。
- 支持食品企业销售临期食品
眼看食品就要过期,只能选择扔掉?方案提出,优化食品标识制度,鼓励食品生产者在食品包装上明确标识“最佳食用日期”和“保质日期”,支持食品生产经营者以优惠价格销售临近“最佳食用日期”的食品。
指导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识或者集中陈列出售。
- 引导食品企业捐赠食品
为促进食品合理利用,方案提出,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等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向有关社会组织、福利机构、救助机构等组织或者个人捐赠食品。有关组织根据需要,及时接收、分发食品。指导有关慈善行业组织依法研究制定食品捐赠需求对接相关团体标准和行业自律规范。
- 推进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
方案还提出,建立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将反食品浪费纳入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考核和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内容。
加强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管理。曝光餐饮浪费典型案例及推动工作不力的单位。鼓励有条件的公共机构使用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
- 加强反食品浪费执法
在执法方面,方案提出,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地方政府指定的部门对未主动向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的餐饮服务经营者,给予警告;对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造成明显浪费的餐饮服务经营者,给予警告或处以罚款;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严重浪费食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约谈、责令改正或处以罚款。
文化和旅游部门将反食品浪费作为重点列入星级饭店、A级景区和旅行社的明察暗访检查项目,加强重大典型案件的督察督办。
监制丨徐冰
主编丨王烁
编辑丨杨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