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网北京3月15日电(王文清)11日,全国人大代表、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尤猛军接受新华网2019全国两会访谈。尤猛军表示,20多年来,“海上福州”建设成果丰硕,海洋经济快速增长。今后,福州将以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持续深化“海上福州”建设,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
2018年11月30日,第四届“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国际旅游节启动仪式在福州举行。新华网 刘丰 摄
海洋是福州开放开发重要通道 “海上福州”战略构想助推经济蓬勃发展
新华网: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福州作为一座沿海城市,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有哪些资源优势?
尤猛军:福州位于祖国的东南沿海,伴海而生、因海而兴、拓海而荣。可以说,海洋是福州开放开发的重要通道,海洋资源优势一直以来都是福州最具竞争力和潜力的比较优势,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拥有丰富的岸线资源。福州海域总面积10573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310公里,约占福建省的四分之一,尤其是沿海多天然良港,拥有江阴、罗源湾等世界知名的深水港湾,可供修建10万吨级以上泊位的岸线长2.94公里,可供修建5万吨级以上泊位的岸线长13.26公里。
第二,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福州海域内有10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洋鱼类、近1500种海洋生物种类,福州下辖的连江县是全国第二大水产县,连江官坞海带、长乐漳港海蚌等海产品在全国享有盛誉。
第三,拥有丰富的侨台资源。福州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省会城市,福州籍台湾乡亲有80多万人。同时,福州也是全国著名侨乡,据不完全统计,福州籍海外乡亲达40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数众多、分布广泛的福州籍海外乡亲成为我市与海外,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强经贸交流合作的特殊纽带和重要桥梁。
全国人大代表、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尤猛军。新华网发(福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海上福州”建设成果丰硕 海洋经济快速增长
新华网:上世纪90年代,“海上福州”建设起步。20多年了,这一战略执行的成效如何?
尤猛军:长期以来,历届福州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落实“海上福州”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比如,2012年,为了进一步深化“海上福州”建设,我市出台了《关于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2016年,为了推动“海上福州”建设,我市出台了《对接国家战略建设海上福州工作方案》。经过20多年的持续推动,“海上福州”建设已经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海洋经济快速增长。“十三五”以来,福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动力强劲。海洋生产总值2016年达1726亿元、比增13.5%,2017年达1983亿元、比增14.9%,2018年预计达2240亿元,比增13%,增速始终保持在两位数以上。
二是临港工业持续壮大。近年来,我市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工业尤其是临港工业向港区集聚发展,大力培育临港产业集群。目前,初步形成了四大临港产业基地,分别是:以中景石化、中江石化、天辰耀隆、东南电化等为龙头的江阴化工新材料专区,以宝钢德盛、罗源闽光、亿鑫钢铁、德胜新建材等为龙头的罗源湾北岸冶金建材产业基地,以申远新材料、法液空等为龙头的罗源湾南岸可门临港产业基地,以及以元洪国际食品产业园为龙头的环松下港区食品产业基地。
三是港口功能显著提升。福州港是国家沿海25个主枢纽港之一,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已建成生产性泊位17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55个,而且拥有全省最大的可兼靠30万吨级的可门4#、5#泊位。2018年,福州港货物吞吐量达1.7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333.94万标箱,已开辟国内外航线85条。
四是海洋开发深入拓展。近些年,我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范围不断拓展。比如渔业,从近海捕捞走向远洋捕捞,从境内养殖走向境外养殖,远洋渔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市海洋经济的优势产业之一,在全国都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目前,我市渔业企业已在东盟、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成了5个境外远洋渔业综合基地、6个境外水产养殖基地,还有1个位于缅甸的境外水产养殖基地正在加快筹建中。又如海上风电产业,我们把福州外海丰富的风能资源利用起来,引进了金风科技、东方风电、LM风能公司、中车电机等国内外知名的风电装备企业,既建起了大型海上风电场,又发展形成了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集群。
五是人文交流成果丰硕。在推进“海上福州”建设过程中,我市也十分注重与“海丝”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人文交流合作。近年来,我们与16个“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缔结友好关系,通过举办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国际旅游节等一系列活动,开展多层次、常态化的交流交往,积极展示福州文化软实力,扩大国际影响力。特别是2017年,在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亚太区框架下,我市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牵头成立了“21世纪海上合作委员会”,作为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民心相通成果对外发布、揭牌,委员会会址及秘书处永久设于福州。目前已有5大洲25个国家的54个城市和组织加入该委员会。
位于福清江阴镇的江阴港,正着力打造国际深水大港。新华网发(福清市委宣传部供图)
以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为契机 福州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
新华网:下一步,在“海上福州”建设上有哪些举措?
尤猛军:前不久,福州市获批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海上福州”建设,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主要采取五项举措:
一是全力打造江阴国际深水大港。江阴港区是福建省确定的两大集装箱核心港区之一,是全国少有的深水良港,也是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最主要的航运通道。去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建设江阴国际深水大港行动方案》,决心集全市之力把江阴港打造成为国际深水大港,策划生成泊位建设、交通设施、生活配套等11类48个重点支撑项目,力争到2020年,江阴港区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
二是持续做大做强临港产业。一方面,继续推动相关产业加速向四大临港产业基地集聚,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尽快形成四大千亿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抓住我市获批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契机,加强与国内外海洋产业的领军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大力发展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推动我市海洋经济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三是加快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集疏运体系不够健全一直是福州港的一大短板。近段时间以来,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我市大力推进疏港通道建设,畅通港口后方交通。一方面,全力推动莆炎高速(福州段)、长平高速、长福高速、沈海高速扩容二期(福州段)等高速公路建设,完善福州港与内陆腹地的公路运输。另一方面,启动港口后方铁路通道项目,力争今年年底前动工,建成后将实现公铁联运的无缝对接,有效增强港口竞争力。
四是提升水产养殖的技术水平。我市水产养殖业十分发达,已经形成了以鲍鱼、南美白对虾、鳗鲡、海带、金鱼等为主导的多个特色优势产业。但目前近海养殖空间受到限制,为破解这一矛盾,去年我市与上海振华重工合作,开展深海海工装备养殖试验。2018年10月,“振鲍1号”鲍鱼养殖平台在连江完成安装并投产,单单一台装备年产量就能达到12-15吨。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振华重工“振鲍”“振渔”新型养殖平台的示范试验和推广工作,结合探索“公司+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带动连江、罗源等周边沿海县(市、区)向深远海拓展养殖空间,大力发展高效绿色的深远海养殖。同时,鼓励渔业龙头企业“走出去”,把养殖基地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五是深化人文领域的交流互通。在这方面,我市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大力涵养和培育侨务资源,通过协同办好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世界闽商大会等海外联谊活动,强化华侨华人情感联系,激发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热情。二是发挥好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国际旅游节、21世纪海上合作委员会等平台的作用,促进“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打造“海上丝绸之路”人文交流的纽带和桥梁。三是统筹利用全市教育资源和国际友城等交往渠道,深化教育文化卫生领域的交流合作。
我们希望通过以上这些举措,促进我市“海上福州”建设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度对接,加快建设海洋强市,确保到2020年,福州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600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
加强我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切实保障群众饮食安全,惠东县市场监管局开展了惠东全年食品(农产品)安全监督抽检、农贸市场快检不合格跟踪专项监督抽检、“你点我检”食品安全专项抽检、粮食加工品专项监督抽检、生产环节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抽检、下半年“守查保”专项食品监督抽检、下半年“两个责任”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本次公示抽检食品共计360批次样品。根据食品相关标准检验和判定,343批次样品检验项目合格,17批次不合格(详见附件)。本次检测结果仅指本次抽检标称的生产经营企业相关产品的生产日期/批号和所检项目。此次抽检不合格情况,县市场监管局已移交到相应的执法部门进行依法查处,并督促相关单位落实整改工作。
附件:1.
食品抽检信息汇总表(67批次).xls
2.
食品抽检信息汇总表(129批次).xlsx
3.
食品抽检信息汇总表(164批次).xls
抽样单号 | 产品名称 | 规格型号 | 商标 | 生产日期 | 抽样日期 | 受检单位 | 受检单位地址 | 生产单位 | 生产单位地址 | 检测项 | 检验结果 | 不合格项目 | 标准要求 | 实测值 | 项目单位 | 备注 |
XBJ24441323603933730ZX | 鸡腿排 | 1.5千克/包 | / |
源:健康西城
11月18日15时至19日15时,西城区新增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30例,其中社会面筛查人员1例,其余均为隔离观察人员。目前均已转运至定点医院进行治疗。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重点病例情况
感染者1:通过社会面核酸筛查发现。现住西城区黄寺大街24号院17号楼。11月19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二、主要风险点位
11月14日
9:46,京喜便利店(明湖大厦店);
10:17,黄寺大街25号院核酸采样点;
10:36,德胜社区服务中心菜站;
10:57-11:32,物美超市(马甸店);
17:32,人定湖北巷核酸采样点;
18:03,北营房森林公园核酸采样点。
11月15日
9:01,清真牛羊肉店(西四店);
11:30,黄寺大街25号院核酸采样点;
11:51,活鱼海鲜超市(五路通店);
13:52,小潇湘府饭店(保利店)。
11月16日
9:22,北京稻香村(德胜门店);
10:25,黄寺大街24号院核酸采样点;
11:46,虎头军煎饼(黄寺大街店);
11:59,人定湖食品店;
13:00-15:00,广安门医院8号门诊楼;
18:10-22:30,三生酒吧(将台路店)。
11月17日
11:04,广安门医院8号门诊楼;
15:57,黄寺大街24号院核酸采样点。
请与上述风险点位有时空交集或接到健康宝弹窗提示的人员,立即主动向居住地所在社区、工作单位、居住酒店报告,配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三、疫情处置情况
西城区持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要求,紧抓各项防疫措施不放松,加强流调溯源,加快风险点位及风险人员排查。目前,已对高风险人员全部落实管控,对风险点位及感染者所涉及的外环境已全面消杀,对涉外区的风险点位和风险人员已第一时间横传。
请广大市民朋友理解、支持、配合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不扎堆、不聚集,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常态化防疫措施。
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2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