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图:巨型火锅吸引民众体验。 陈超 摄
中新财经3月27日电 (左宇坤)“火锅一开火,快乐属于我。”说到大家凑在一起热热闹闹吃顿饭,充满了真·烟火气的火锅是个热门选项。
爱吃火锅的人,不少;但为生意发愁的火锅店,更多。
海底捞上市首亏:营收增四成仍亏近42亿
23日晚,海底捞交出了2021年的成绩单:实现收入411.1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43.7%;亏损41.6亿元,这一数据低于之前海底捞发布盈利预警公告中最高预估亏损上限的45亿元。
海底捞过去两年的快速扩张战略埋下了亏损的种子。其2021年闭店计划处置长期资产的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以及管理层采取审慎态度计提的减值损失超过36.5亿元。
截至2021年底,已有260家海底捞餐厅在其“啄木鸟计划”下永久关闭,32家餐厅暂时停业休整。
除去关店导致的几乎九成的亏损,对于2021年的经营困难,海底捞执行董事、首席战略官周兆呈对中新财经提到了内、外两方面原因。
“外部原因是疫情反复对消费者消费习惯和动力的影响,以及原材料上涨等运营成本压力。内部自身运营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地点商圈成熟度不足、优秀店经理人数不够,此前的快速拓展门店导致顾客分流等。”
呷哺呷哺十年首亏:一边关店一边开店
同样扎根港股,同样是火锅明星股,呷哺呷哺也在遭受同样的“苦”。
3月11日,呷哺呷哺发布了2021年盈利预警:2021年集团预计收入61.5亿元,同比增长约13%;但净亏损约在2.75亿元至2.95亿元之间。对比2020年实现约1149万元的净利润,由盈转亏。
1998年,以“台式小火锅”为标签的呷哺呷哺切入“一人一锅”空白市场,慰藉了不少“一人食”年轻人寂寞的胃和灵魂。此次净利润遭遇亏损,也是呷哺呷哺十年来头一遭。
颇为巧合的是,呷哺呷哺的去年主要亏损原因,也是大规模关店和餐厅经营业绩下滑。
2021年8月,“呷哺呷哺决定关闭200家门店”登上热搜。当时,呷哺呷哺创始人贺光启表示,部分门店存在严重的选址错误,从而导致亏损,所以决定关闭200家亏损门店。
但这并没有浇灭呷哺呷哺的进击之火。前脚刚关完200多家,后脚又在盈利预警中公告:在2022年度,新开门店选址将采取更审慎的态度,继续展店约156家。
所谓“审慎态度”,对应了呷哺呷哺“东扩南进”的扩张战略进程。当前呷哺呷哺门店大部分集中于北方地区,其在2020年年报中曾表示,未来三年将集中开发华东、华南市场。
捞王二次交表:想说上市不容易
不同于红汤辛辣的川式火锅,主推胡椒猪肚鸡白汤的粤式火锅品牌捞王,走的是“火锅汤里泡枸杞”的养生之路。
粤式火锅还有个名字叫“打边炉”,即围着炭烧小火炉边涮边吃之意。其标志性特色就是饭前从锅里盛出碗热汤开胃,形成差异化。
这一仅次于川渝火锅的第二大火锅细分赛道,正欲诞生“粤式火锅第一股”。3月14日,捞王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但这其实已经是捞王的“二次递表”:因为其去年9月递交的招股书已有6个月未予更新,导致其在今年3月1日上市申请失效。但十几天后,捞王又紧接着再次向港交所递交申请,重新“激活”。
这有些怪异态度的原因,或许也可以从捞王最近更新的招股书中看出一二:2021年,捞王全年营收13亿元,但利润却从2020年的6604万元跌落至1313万元。
尽管有两位港股前辈在门店扩张栽的跟头在前,但对于当前总共只有150家门店的捞王而言,扩张似乎是必走的一步棋。
捞王招股书显示,其计划于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分别开设44家、60家及80家餐厅,这意味着未来三年内,其门店数量将再翻一倍多。
但是,“快速持续扩张计划可能会导致风险及不确定因素增加。”捞王也在经营风险中坦言。
火锅还是好生意吗?
看起来,头部火锅品牌们过得都不太容易。但实际上,中国40余万家火锅及相关企业的发展,正如同锅里的时沸时淡,波澜起伏自然也是常有之事。
如今火锅品类集体进入疲软周期,除了与一众企业盲目扩张有重要关系,也难抵疫情冲击影响。疫情之下减少聚集的生活习惯,让“围在一起吃一锅”成为需要思忖的选择。
也因此,低举低打的快餐小吃品牌展现了更强的盈利能力。比如正风风火火准备上市的杨国福麻辣烫,靠着5000多家加盟小门店,2021年前三季度净赚2.02亿元;乡村基旗下两个品牌加起来1000多家门店,2021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62亿元。
但千亿规模的市场体量,依然是火锅市场的强劲支撑。
早年间,中餐企业进军资本市场时,更易标准化、更好复制的火锅便是其中的扛旗者。从早年赴港上市的小肥羊,到创造百亿市值的呷哺呷哺、海底捞,还有跃跃欲冲击“第四股”的捞王、七天欣,以及拿下亿元级别的融资巴奴、周师兄、珮姐,火锅市场依然不乏资本涌动。
“火锅企业还是要在服务、在场景、在食材,在大单品的打造这块去发力,通过跨界营销获得年轻消费者的流量。”食品行业研究员朱丹蓬预计,海底捞、呷哺呷哺等火锅头部品牌在2022年或将依旧处于亏损,但整个亏损面应该会慢慢收窄。
周兆呈表示,一旦疫情出现缓和,整体经济发展和新的消费需求会大力推动餐饮行业消费的复苏和升级。“虽然仍有不确定性,但我们对今年餐饮行业的复苏和收入增长还是有非常高的期待和信心。”
你是否还愿意走进火锅店,来一场“汤汤肉肉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快乐? (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 class="pgc-img">>队排到天荒地老、等位要2小时起、火到一桌难求......这种“现象级”爆店都是谁?
《新情报》第2期,餐见君深扒了重庆、成都、上海、北京、广深5地的火锅热门榜,为大家盘点了时下排队最疯狂的火锅店。
为什么是它们?有哪些新模式、新玩法值得借鉴?(注:为了客观,餐见君进行了调查证实,并不完全依据火锅热门榜)
第 631 期
文 | 田果
重庆
01
珮姐老火锅
靠一句“回家再晚,珮姐等你”的Slogan火出圈的珮姐老火锅,深受年轻人热捧,游客“凭3天内到达地为重庆的机票或火车票,可以打8.8折”,因为这个精准营销,珮姐成为外地游客必打卡的火锅店,重庆火锅热门榜连续四年第一。
02
楠火锅
300平米的门店,单店每天流水超过4万,楠火锅凭借着“市井风+卤味”的完美搭配,跃居今年最热门的火锅品牌之一。
幽默搞笑的短视频,也是楠火锅拉好感的助推器,它在抖音上拥有221.9万粉丝,2942万获赞量,累计曝光7亿次,因此也被称“被抖音推出来的火锅店”。
03
卤校长老火锅
卤校长,被称为“排队6小时也要吃的卤味老火锅”,客群定位是95后甚至00后。
为了更加了解年轻人,市场营销部门除了个别主管外,永远只招25岁以下的员工。“卤味火锅+甜品”的创新搭配,让它在近4万家火锅品牌里迅速杀出重围。
04
土货老火锅
疫期,土货老火锅凭借优异的外卖成绩,火到央视,它位于洪崖洞,属于旅游业和餐饮业的结合。
“土货九大碗、32道甜品免费吃”都是店里的卖点,通过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以及央视对火锅外卖的报道,如今它的热度不降反增。
05
周师兄火锅
它以腰片这款尖刀产品撕开了火锅红海,短短2年脱颖而出,成为2019黑珍珠唯一上榜的火锅品牌,月排队超过10000+。周师兄主要瞄准产品塑造核心竞争力,从原材维度、明档设置、营销唯独上,不断重复和加强产品优势。
06
渝大狮毛肚老火锅
渝大狮老火锅的战绩用显赫来形容都不为过,月均排8000+桌以上,常年霸占各大美食榜。整体装修,菜品摆盘,满满的古风精致感。
自助吧台是亮点,小料水果、甜品、炒饭、银耳汤、炒河粉无限量供应,一个人只需6元,不少网友表示冲着不花钱的炒河粉去打卡。
成都
01
陈艳红老火锅
每天卖出200+口锅,平均排队3小时的陈艳红老火锅,绝对可以是2020年成都新晋的火锅排队王。
主打小盘菜,锅底多样性,超高性价比和产品多元化,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2.0版本新店又新开了糖水铺,有20多种甜品可供选择。
02
谭鸭血火锅
谭鸭血火锅在火锅界主打爆品鸭血 ,是撩翻半个娱乐圈的成都排队神话。“有料锅底+仪式感”,成为它称霸一方的利器,一圈锅底摆着十多种材料,每桌开锅拆封条特有“仪式”,“鸿运一揭,好事连连”。
03
五里关火锅
菜品很“精致”,环境很粗犷,店面很小,市井火锅的风格,藏在居民楼里的老火锅。
04
椰妹原生态椰子鸡
作为外来物种,也必须要排队2小时以上才能吃到。椰妹另辟蹊径,每家门店都设有“砍椰亭”,采用现砍椰青模式,直接在顾客面前把新鲜的椰子水倒进锅底。
05
吼堂老火锅
首店在成都开业后,半小时取号300桌、刷新2020成都火锅排队记录,主打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民国老成都集市风格,以“鸣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品牌切入点。
再加上7月份闹得满城皆知的“反抄袭”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吼堂也趁势一下子在全国打响知名度。
06
贤合庄卤味火锅
贤合庄,话题度最高的火锅品牌之一,因在上海、成都开业时,均创下连排十小时以上,1998桌的记录,被网友称为“排队神店”。
除了明星陈赫加持、网红大V打卡,市井与潮流融合、菜品量小便宜、“边卤边烫”概念,都是它的竞争力。
07
园里火锅
园里火锅,是成都的新火锅名片,它用中餐的思路做火锅,而且用减法去做。
环境上,更多是对“休闲和回归”的塑造,空间大、桌距开,让人把注意力关注在食物本身;产品上,更注重火锅本质带给消费者的美好体验,比如一些菜品另备蘸料等。(今日推送的二条里有更深入的剖析)
上海
01
哥老官美蛙鱼头
作为上海餐饮届的网红担当,哥老官简直就是排队之王,并自带流量,每到一个城市都掀起排队浪潮。
中式装修风格,汤和小料自取,冰淇淋无限供应,锅底的辣度、麻度、油量可以自选,除了牛蛙和鱼头,搭配9种配料的创世纪冰粉也成为必点爆品。
02
鸿姐老火锅
魔都新晋排队王,日均等位300桌,火爆得被逼开分店。锅底是手工现炒的,圈粉无数;全红锅不能选辣度,有个性;沉浸式体验装修,还原重庆洞子市井风,仿佛置身在街头巷子,很有内味。
03
电台巷火锅
当之无愧的最IN网红打卡火锅店,当在魔都待太久,电台巷火锅从成都一比一复制过来的,80年代温婉复古气息反而更打动消费者。
复古绿的主色调又透着新潮,大白墙,绿方砖,铁圆凳、水壶……仿佛在某个老国营单位吃火锅,“情怀牌”打得不错。
04
大隐成都
大隐成都,夜店风火锅,边涮火锅边泡吧,强反差感让它登陆魔都仅四个月,就登顶火锅热门榜。
门店占地近1000㎡,中西结合,既有沉稳大气的古风装饰,还有闪烁不停的霓虹灯带,色彩斑斓,楼上有露台,吃完饭可以点杯饮料和啤酒去坐坐。
05
九街淑芬串串
“天天排队到凌晨,在不到一年里累计接待顾客57w+。”不管开到哪里,淑芬串串永远都在排队。
年轻时尚的品牌定位,秘制的掌中宝串串,让它迅速从串串届脱颖而出;80年代复古港风的店面设计,撩拨了年轻人爱打卡的心。
06
马路边边串串香火锅
创下日翻台13次的纪录,不到4年,跻身串串届的头部品牌。
VI设计是马路边边最大的特色,室外搬进室内,全国第一家“场景沉浸式”麻辣烫,坐在室内犹如在马路边吃饭,并且千店千样,每一家店都给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广深
01
龚印记牛骨牛杂屋
传承了4代人的龚印记牛杂,堪称牛杂煲界的活化石。采用炭炉+砂煲+牛杂的模式,刷爆抖音的“敲牛骨髓,然后加汤吸食”,也成为热门产品和服务。
02
怂重庆火锅厂
8月份新店首开,便登上广州火锅榜单前三。“灵魂是锅底,头牌是牛肉”。它只卖一个锅底——牛油辣搭蔬果汤。(相关阅读:九毛九瞄准火锅,推“怂重庆火锅厂”)
主打鲜切牛肉,强调“新鲜”,有明确承诺:不新鲜就退菜。门店还挂出了“认怂123”的三条规矩,颇有太二酸菜鱼的基因......
03
粤滚粤掂老广煲仔粥
一人一锅,先吃海鲜再喝粥,各式新鲜、肉类丸子蔬菜,价格只要5到15元,粥底免费,主打性价比。作为新晋网红打卡地,中国风元素与涂鸦的结合,欧式小楼与集装箱的碰撞,成为年轻人喜欢的聚会圣地。
04
禄婶鸡煲·香港打边炉
它是《天天向上》认证的深圳宵夜排队王,队伍每天从下午4点排到凌晨1点,粉丝都抱怨吃它太难了。
锅底是特色,鸡肉直接放进冬瓜盅里炖;从门口的霓虹灯到店内的卡座,随手一拍都是港片;另设茶档,有甜品和饮料,现点现做,即拿即走。
05
大龙翻印
深圳最大的一家川味火锅,据说可以容纳800人同时就餐。
门店很气派,入门口有神龙雕像,包间是厢房或凉亭的造型,在这里,可以观赏到四川传统变脸、喷火,传统舞蹈,不少网友称是深圳服务最好的火锅店。
06
鲜潭蒸汽石锅鱼
鱼是现点现吃,云南十八怪之草帽桌上盖,4分钟蒸汽后即可食用,很有仪式感,是当地的网红餐厅。
北京
01
牛街清真满恒記
大众点评排名第一的火锅店,人气很旺的老字号,仅此一家,被网友称“等位也很值得”。
门头、装修都很简单,顾客的好评都集中在食材新鲜、性价比高上,在加盟店丛生的诱惑下,它能保持初心守好店,这点值得敬佩。
02
行运打边炉
一步一景还原香港街市,包间都是不同主题:金库、发廊、钱柜等,自带茶档,茶饮点了现做,活蹦乱跳的海鲜,从档口直接上桌。
芝士鸡、花胶鸡、香辣牛杂、鸡脚脆骨、清酒昆布,一锅吃到5大煲,圈粉无数。
03
湊湊
湊湊的发源地在北京,被业内成为跨界之王,主打台式有料火锅和正宗台式手摇茶,豆腐鸭血免费无限加也是卖点,财报显示,奶茶对营业额贡献高达20%。
04
鱼夫鱼仔鹅卵石鱼火锅
鱼火锅届的排队王,成都远道而来的网红鹅卵石鱼火锅。
开局一锅石头不用电,不开火,300℃的鹅卵石高温烹饪,一秒穿越回老家灶台,再把鱼片覆于鹅卵石之上烫熟,“仪式感”满满。
05
葫芦娃牛板筋火锅
北京又小又难找的牛板筋火锅,7年只卖一道菜,而且不排队吃不上。
小店在鼓楼胡同里,只能放下七八张木头桌子,房梁上挂着几串七彩葫芦,屋内也有很多葫芦娃的相框,回归北京最质朴的体验。
06
聚宝源
聚宝源开在牛街,一条著名的清真街,被称为排队30年的北京神级涮肉店。
除了堂食,还开设外卖窗口,提供牛羊肉和酱制品,手切羊肉是镇店之宝,并按照不同的部位摆放在盘子里。
总结
餐见君在盘点榜单时,发现各地排队旺店里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主要有珮姐、卤校长、电台巷、贤合庄等,海底捞在多地也有排队现象。
看完这些爆店,餐见君总结出了它们身上的3个特质:新模式、新玩法、新场景。
有卤校长、谭鸭血、怂重庆火锅厂、湊湊等,打破常规,开创新模式,走差异化路线;
有珮姐、吼堂、楠火锅、哥老官等,玩转营销,紧跟潮流,和年轻人打成一片;
有马路边边、电台巷、行运打边炉、椰妹等,做极致的沉浸式体验,掀起场景革命。
后疫情时代,流量稀缺,如何成功打造一家旺店?如何发现机会点?如何用差异化抢占消费心智?
搜索并关注公众号:火锅餐见,了解更多资讯)
“火锅+茶”的热度衰退之后,“火锅+酒”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渐渐火起。
曾经“火锅+茶”的开创者湊湊,也在最近揭开了全国首家“火锅+小酒馆”新业态店的神秘面纱。
我们发现,市场上早已有不少火锅品牌尝试+酒,不仅仅通过产品、环境,更创新了体验,“火锅+酒”对你是个机会点吗?
第 732 期
文:文博
“火锅+酒”现象频现,且在疫后迎来升级
在更广义的餐饮领域,“餐+酒”模式从2019年开始奔腾。
2019年9月,鼎泰丰北京太古里店(小笼包专卖店)设置专业调酒吧台,侍酒师驻店;
2020年4月,国内首家星巴克酒吧在上海外滩开业,完整引入酒吧体验;
2020年末,快餐品牌老乡鸡深圳首店试营业,增加下午茶、酒吧业态;同时大众点评显示,奈雪的茶已在上海、深圳等9个城市,开出了20多家奈雪酒屋。
火锅作为餐饮最具创新性最活跃的品类,也不例外地频频出现“+酒”的试水,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 在产品上结合:增加酒类产品
在这方面,海底捞是开创者,早在2017年就推出了自己的精酿啤酒,打出“好火锅要配好啤酒”的口号,2019年底当时仅有700多家时,啤酒的销售额已达到4.32亿元,规模和小型啤酒公司相当。
有机构预测,当门店达到1300-1500家时,啤酒销售额约9.25亿元。啤酒似乎正成为海底捞餐厅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香天下火锅在疫情后也尝试了火锅+酒(点击蓝字阅读),比如调制鸡尾酒、推出香槟火锅,反响不错。
▲市井羊肉店里的温黄酒
餐见君前几天写过的市井羊肉馆“野蛮生长记”(点击蓝字阅读)里,提到诸如洞氮胡记,草本味,懒谈秦等主打羊肉,都纷纷推出了与之搭配的口感清醇的温黄酒,以此培养顾客的消费习惯——喝了黄酒,这顿火锅才算圆满。
√ 在场景上结合:门店装修浓浓的酒吧、夜店风
这种类型的火锅店,更多是把“酒吧式装修”,作为一个门店特色及宣传的噱头,推出的酒饮产品大多是市面一些常见的种类,并没有花太多心思研究酒饮搭配。
▲郑州豆捞坊潮汕牛肉火锅公园茂旗舰店
比如豆捞坊潮汕牛肉火锅,2020年在郑州公园茂新开了一家旗舰店,相比以往性情大变,把一层装修成当下潮人喜欢的酒吧样子,二层如常吃火锅。
还有叁哩囤霸王牛肉火锅,把门店做成灯红酒绿的电音酒场主题,酒水种类丰富,选址下沉,2年开了200+分店。
还有牛排家、葫芦娃、隐厨等知名餐饮企业共同孵化的品牌——大隐成都大唐不夜城火锅,店里也是满满的“夜店”氛围。
√在产品、场景上都“+酒”,融合更紧密
2020年,“火锅+酒”的模式迎来了新的升级,一些门店开始以酒文化为特色,将产品、场景融合的更加紧密。
因为一整面“酒墙”刷爆了抖音的重庆兴火锅,一楼是清吧,等位时可点杯酒边喝边等,还专门推出了特色鸡尾酒的特调套餐。
不得不提的还有呷哺呷哺和湊湊。2020年12月25日,呷哺呷哺大兴大悦春风里店开业,门店会在白天、晚市和午夜自动变换三种色彩空间。
当午夜星空蓝来袭,呷酒小馆开启夜市服务,除品尝网红鸡尾酒外,还有各类夜市串串卤味可供选择。
微醺之后还能在小唱吧自在嗨场一曲,开业仅3天,已有客人专为呷酒小馆夜场结伴而来。
▲湊湊小酒馆主题店
同样,2020年最后一天,湊湊全国首家“火锅+小酒馆”新业态店面市,中午卖火锅、下午卖奶茶、晚上摇身一变为酒吧。
酒饮产品以红楼梦为主题,推出杏帘在望、桃花帘外等4种“低度鸡尾酒”,以套餐售卖。
湊湊CEO张振纬表示,如果首店得到成功验证,未来湊湊新开门店也不排除会走“餐+酒”模式。
最后,还有一种方式掘金酒类赛道,有些餐饮集团直接孵化酒馆品牌,比如川西坝子火锅团队做的贰麻酒馆,在成都非常火爆,全国已开出上百家加盟店。
为什么“火锅+酒”越来越多?
全时段运营→后浪偏爱微醺→疫情催发
“火锅+酒”很早就有门店尝试,但前些年并没有大火,为什么近两年,特别是2020年,变得越来普遍了?
一方面,餐饮端本来就是酒类消费的主阵地,之前流行的“火锅+茶饮”,只是弥补了火锅店下午时段的空白。
而随着夜经济的繁荣,火锅店引进酒馆、酒吧这种典型的夜场体验,也就顺理成章了,还给火锅的全时段经营增加了可能性。
另一方面,90/95后年轻人的酒水消费增长极具潜力,在《2020年轻人群酒水消费洞察报告》中,不管是消费人数还是人均消费水平,皆呈现增长趋势。
▲数据来源:CBNDATA
随着大众对健康关注度的提升,酒桌文化也在改变,由过度酗酒变为“适量微醺”,报告中透露的市场特征也证明了这一点,香甜果味、健康微醺成为年轻人酒水消费的关键词。
且市场上近年来低度、微醺如“饮料”般的酒饮层出不穷,在女性群体中接受度也很广。
最后,疫情也助推这一模式的盛行。香天下创始人朱全就说,去年他感受到最强烈的行业变化是酒水增长幅度很大,“火锅+酒水”是发展机会点。
“疫情期,大家都憋在家里两三个月没见,一见面肯定得喝酒叙叙旧啊。而且今年整体经济环境不好,借酒消愁的也更多了。”
“火锅+酒”给老板们带来的机会点
火锅店卖酒,中式快餐店卖酒,奶茶店卖酒,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由场景消费延伸的连续性其他产品消费,从此点出发,餐见君认为,火锅店老板有以下机会点。
√牛、羊、鱼肉等有料锅底,可尝试“+酒”套餐打出特色
像上文提到的洞氮胡记,草本味,懒谈秦等市井羊肉馆,搭配主打羊肉产品,推出了温黄酒;
广州天河区川菜热门榜第7的“十里青丘小酒馆·酸汤牛肉火锅”,还有山东淄博去年末新开的河鲜火锅——都味火锅·酒馆,店内也都推出有酒类产品。
大块吃肉后,酒比奶茶更能解腻,所以这些“大鱼大肉”类的有料火锅,跟“酒”的搭配浑然天成。
既能做出自己的产品特色,又能培养好顾客习惯,促进店内酒饮消费。
不止如此,还可增加一道餐前酒,做为吃火锅的仪式感,比起市面上常用的“开鸿运”、“启封条”,是不是特别多了?
√茶饮、甜品等产品创新上,增加“健康、微醺”酒元素
现在不少火锅店都将茶饮、甜品作为宣传噱头,难免会同质化。那么,在创新方面将“酒”元素融入其中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且茶饮、快餐界已有这样的先例,比如喜茶曾经推出“醉醉粉荔”、“醉醉桃桃”两款酒精风味饮料。
还有茶百道与泸州老窖联手发布新品“醉布上道”,必胜客推出的白酒儿味的冰激凌球球,在市场中反响都不错。
▲茶百道与泸州老窖联合发布的“醉布上道”奶茶
所以严格来说,它们并不算是完全的新物种,火锅门店尝试同类“+酒”元素的茶饮、甜品上新,试错成本也小。
“喝到断片的奶茶”、“吃到微醺的甜品”在上新宣传时,还能引起人们的猎奇心理。
√在淡季、周末、重大节日等,用“+酒”活动引流
山西太原的花食裡火锅就提供了一种思路,去年11月开业,为了造势,它将店里自酿的青梅酒作为一大特色,推出酒神榜:只要能喝下15壶250ml的青梅酒就能免单!
▲花食裡火锅的免单酒神榜
如此“江湖豪气”的做法,让门店现在成为了区域美食好评榜第1名,许多顾客点评时还特意提到了青梅酒。
另外,有了酒,现场驻唱、KTV等音乐类活动也随之而来,像湊湊这次新开的小酒馆主题店,还有胡海泉投资的川渝老火锅——锅小闹·明星老火锅酒馆, 晚上经常会有乐队驻唱,尤其是重大节日,实乃引流的一大利器。
餐评
火锅店尝试“+酒”模式,还需从定位出发,什么样的定位匹配什么样的产品。
如果是平价市井风,可以推出中度酒产品作为点缀,如果是中高端火锅店,推出“低度微醺”酒更适合年轻人在快节奏的工作过后,寻找的“小酌慢饮”生活方式。
餐见君也期待看到,在“火锅+酒”模式领域,有更多代表案例出现。
你看好“火锅+酒”模式吗?欢迎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