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
3月27日,在自贡汇东大酒店厨房内,一笼笼热气腾腾的包子正在蒸锅里冒着烟。出笼后,它们将被送往预订的客人手中。因为疫情影响,一般只出现在流动小摊的早餐包子,却被转型经营外卖的酒店卖成了“网红包子”,供不应求。
这只是自贡商贸服务业“满血复活”的冰山一角。目前,通过出台扶持措施,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复工率达100%,外贸企业复工率达100%,住宿和餐饮业复工率已达91.4%。
酒店靠卖包子等撑过低潮期
“网红包子”成全新外卖业务
“我们的包子从来没外卖过,仅在酒店的早餐上提供给客人。”汇东大酒店副总经理熊伟介绍,在疫情期间,因为群体性餐饮经营暂停,酒店也遇到了从未遇到的经营难题。
熊伟说,我们不仅经营酒店住宿、餐饮,还经营全市40多家单位的食堂。“其中1家酒店被政府指定为留观酒店,2家酒店作为高风险地区人员和医护人员的隔离酒店,全力配合疫情防控。”
大年初二停工后,初五便开始复工,为复工企业提供盒饭,向部分小区提供“家菜服务”。“期间,我们还开展了早餐服务,制作包子、花卷、馒头等易于储存的食物,提供给市民。”熊伟说,特别是包子,我们都没预计到这么受欢迎,近一个月卖了2万个包子,平均每天要卖700多个。据了解,“网红包子”主要通过在线外卖平台、进社区和朋友圈销售。
作为疫情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汇东大酒店如今整体业务已恢复到50%以上。“除了群体性餐饮外,酒店入住率已恢复到六成以上,自助餐也已恢复。”
火锅店转型电商外送业务火爆
高峰期日订单上百现已恢复八成营业额
27日傍晚6时过,华商国际城良品小鲜火锅店内,已有部分顾客坐在桌前享用火锅。“1月26日,我们的电商外送业务就开始复工了。高峰期线上火锅外卖日均订单100单左右。”
该店经理廖先生介绍,疫情前我们没有经营过外送业务,但还是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在线外卖平台、公众号和朋友圈开展外送。“火锅外送每天有35个左右的订单,营业额5000余元。这个业务并不挣钱,而是为了与顾客保持一种联系。”
自贡恢复堂食以来,良品小鲜火锅店每天中午有10多桌客人,晚上有五六十桌。“外送业务总体上是生产自救,几家店的外卖营业额,仅相当于疫情前一家店的营业额。”
“我们担心当前是反弹性消费,4月会下滑,不过还是做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廖先生说,店门口设置了自动检测体温设备,客人进门体温过高会报警,菜品都进行了封膜处理,每位客人都留了电话,“现在,我们的营业额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80%”。
酒店餐饮业受影响最大
批发零售业和生产性企业后期可回补订单
“住宿、餐饮行业,是受这次疫情影响最大的商贸服务业行业。”自贡市商务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许多经营包席的大型餐饮企业关门停业,允许堂食后,这些企业还在“坐冷板凳”。
该负责人称,这些企业运营成本高,与中小餐饮店经营模式迥异,所以受影响也较大。“靠外卖支撑的门店,中餐类单价较低,平均在100元左右,但外卖平台的手续费可高达20%以上。因此,仅有单价在两三百元的外卖火锅店小有利润。”
“疫情前期,四成业务来自春节期间的餐饮行业损失惨重,有的连锁门店仅房租就每月损失高达240万元。目前,前期的经营负担、库存积压、资金周转以及防护物资缺乏等问题,已逐步得到解决。”
该负责人说,从商贸服务业整体来看,批发零售业和生产性企业相对损失较小。酒店餐饮行业当前损失的旺季订单,无法弥补,但后者可以靠未来几个月的业务回补。“现在的疫情防控形势日趋稳定,相信各行各行也会越来越好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些天,一直有农业老板问我,猪价不稳定、鸡蛋难卖、特色养殖卖不出去,如何干养殖才能赚钱。
其实,我认为还是思路的问题。思路对了,财路自然会来。
养殖企业、养殖农场或者养殖合作社如何通过转型打开局面呢?我这里有3条路径,希望给大家借鉴一下。
路径一、众筹模式搞养殖
众筹模式养殖是变现最快捷的方式之一,只有你人品不错,再懂互联网操作,就可以借助众筹模式卖出你的养殖产品。
众筹模式实操如下:1)确定好众筹平台:比如朋友圈、众筹互联网平台都是众筹展示的窗口;2)讲好众筹故事,说白了就是打动用户的广告词;3)做好利益分配。这一点很重要,一定要让众筹用户觉得超值,当然也要确定农场或者合作的利润。
路径二、抱团,加盟大佬团队(订单农业)
如果农场或者合作社的规模上达标,可以成为养殖大佬的基地或者成为某个食品公司、商超的供应商。
当然,这些大佬对我们的基地有一定要求,包括数量、质量、养殖方式等等。
路径三、跨界休闲农业
养殖场或者合作社休闲农业就是借助消费升级和休闲旅游改变销售方式或者营销方式。
这一点,也是我本人也是非常认可。
跨界休闲农业的实操如下:1)休闲农庄,把养殖场或者合作社基地当做内容,之后嫁接吃住行,为来这里休闲的城市白领们提供农场的佳肴和安全的养殖产品;2)休闲观光,当把养殖场或者合作社打造成基地做成景点,方便城市消费者来这里游玩、休闲、参观等;3)亲子教育,把养殖场或者合作社基地打造成体验、教育、亲子的场所。
看5个养殖场转型案例
啥也别说了,我们先来看5个养殖场和或者养殖业结合的农场转型案例吧。
飞牛牧场——全台湾最具特色的观光牧场
跳出生产牛奶的改变,转型成以“乳牛”为主题的休闲农场。
1、项目概况
牧场坐落在远离尘嚣的山野之中,是以乳牛养殖为主之休闲农场,为全台湾最具特色的观光牧场。
飞牛牧场以“自然、健康、欢乐”为创园宗旨,提供优质的休憩空间及三生合一(生产、生活、生态)的农村休闲体验生活假期。
牧场占地宽广,让游客有多重休闲选择,分为游客游憩区、农业生产区和自然生态区,提供都市民众休闲活动。
未到周末,已经很多家庭聚集于此, DIY 、生态教育、牛奶火锅每一个业态都围绕主题展开。
2、借鉴
1)主题鲜明。飞牛牧场以“自然、健康、欢乐”为主题,开展的所有业态都围绕着主题展开,一切活动都与自然、牧场紧密相关。
2)多元化的娱乐体验。牧场主人研发了种类丰富的自然乳制品,并精心规划多元性牧场生活体验:乳制品 DIY 、创作美学、自然生态探索、牧场活动竞技及欢乐动物农庄等乐活体验,让到访的游客在服务人员的引导下亲身体验,发挥无限创意,并融入大自然环境中感受牧场生活的迷人之处。
北关农场——螃蟹主题农场
北关农场以“螃蟹”为主题,跳出卖螃蟹方式,开展科普、教育等休闲活动。
1、项目概况
北关休闲农场背山面海,有很多活动供体验,可在果园尝试采摘水果外,更可近距离接触种类繁多的昆虫,其中有 90 多种鸟类、300 多种植物、130多种蝴蝶。每年的四月下旬至九月上旬都是赏营的最佳时间,风景特别优美。
同时,农场的龟山岛是一座活火山,成就了一个奇特的海底世界,螃蟹族群中有龟山岛特有的物种——“乌龟怪方蟹”。它生活在沸腾的温泉口,周围最高温度可达140℃,在硫磺纯度很高的洞穴和缝隙中,靠着吃被烫死的浮游生物生存,是全球极为少见的生态体系。李妈妈说,农场的螃蟹博物馆通过展示螃蟹类型,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龟山岛。
2、借鉴
1)打造螃蟹博物馆。农场不卖螃蟹产品卖螃蟹文化,螃蟹博物馆里各种螃蟹的造型,螃蟹博物馆一层是标本,一层是活体展示,通过打造螃蟹博物馆,吸引游客消费。
2)休闲教育一体化。切入休闲教育,不以销售螃蟹为主,跳出卖农产品的固有思路,开辟新的营销思路。
海湾农场——养殖场转型样板
曾经是一个萧条的水产养殖场,经过转型之后,借助休闲农业的开辟出海湾旅游资源。
1、项目概况
2008年,胡海水和魏艮花夫妇返乡承包当地一家水产养殖场,迫于压力,他们把水产农场结合当地特色旅游资源、融入农耕文化,组建成一个集种养、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海湾农庄。
2、借鉴
1)丰富农庄产品。胡海水和魏艮花夫妇跳出只做水产养殖场的思路,采取种养结合的模式经营农场,其农场除了水产还养了鸡、鸭等农产品,让农场的产品丰富起来。
2)引入休闲农业。转型是养殖场的关键!胡海水和魏艮花夫妇以养殖场为基点开辟出农耕文化、休闲体验、红色旅游等项目,并颠覆了现有的传统盈利方式,从卖产品,到卖服务和文化。
众筹养牛——产业扶贫新思路
以众筹的思维帮助贫困户解决增收和致富问题。
1、项目概况
生态牛养殖众筹扶贫项目在贵州省扶贫办指导下,由贵州万牛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贵州中禧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贵阳众筹金融交易所、世界众筹金融大赛贵阳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发起,目的为帮扶贵州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该项目第一期以桐梓县羊磴镇羊岩村的30个极贫户作为帮扶对象。
2、借鉴
1)找准切入点:扶贫。众筹的出发点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故事或者出发点。生态牛养殖众筹扶贫项目的故事就是“扶贫”——帮助羊磴镇羊岩村的30个极贫户。
2)利益与回报清晰:采用众筹方式来帮助贫困增收。活动所筹得的众筹款项通过贵阳众筹交易所平台系统拨付给承办方贵州万牛牧业,用于采购30头架子牛和相应牛饲料,并由万牛牧业代为饲养,待育肥出栏后由企业销售并将增值利润部分作为扶贫资金分拨给30家农户,并兑现给予众筹支持人相关产品作为回报。同时,期满十个月后,万牛牧业全额返还支持人的支持款并额外予以支持人10%的奖励,支持人可接受现金奖励,也可选择以8折计价的万牛酒或牛肉干等实物奖励。
最后,转型都是痛苦的!
任何一次转型都需要资金支持、资源、人脉、决心。如果,你是散户需要转型的,建议不要搞大规模,只需要借助一个点,比如:互联网或者订单农业的方式,利用好自己朋友圈慢慢地从传统销售渠道过渡新型渠道关系。这样未尝不可!
点击了解更多,相互加群与农业大佬同行,更多干货案例请关注公众号:农业行业观察!
>顾客不能来或者不愿来,我们就把美食送到家里。“面对疫情给餐饮行业带来的沉重打击,崇明一家火锅店的老板罗三龙没有选择退出或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应对,转型做外卖火锅,顺便开通生鲜代购、酒水代购、零食代购等服务,店员们也一起研究如何做好外卖生意,原本沉寂的店里又忙碌起来。
堂吃火锅店转型外卖火锅店
1988年出生的罗三龙今年33岁。几十年前,父母便从江西来到崇明务工。罗三龙在崇明读幼儿园,逐渐长大,完全可以说也是崇明人了。在开火锅店之前,罗三龙和家人一起经营铝合金门窗店,做餐饮完全是出于兴趣。
由于主要在崇明东部的陈家镇生活,所以他把火锅店选址于陈家镇的动迁小区裕鸿佳苑内,从2018年初开业至今,生意一直不错。原本,春节是火锅店生意最好的时候,他准备“大干一场”,可是疫情突然袭来,“一下子没了生意,突然觉得很茫然,所有的员工也不知道怎么办,很难过,很为难。“
冷静下来之后,罗三龙很快作出了应对,把原本为春节准备的菜放到市场上去售卖,卖不掉的分给了员工。元宵节后,疫情逐渐有了转机,有些餐厅开始恢复外卖,罗三龙受到了启发,郑重给店内的员工开了个会,决定即日起,开始外卖火锅。
开微信公众号、拍美食照,老板店员一起研究如何做好外卖
罗三龙的火锅店的主要客户都是小区里的业主,因此开业至今一直以堂食为主,怎样外卖火锅?怎么才能吸引食客购买?汤底、调料、菜品怎么包装?这些对毫无外卖经验的他们都是挑战。
为了做外卖生意,罗三龙特地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云品鲜送”;平台需要上传照片,罗三龙就和店员们在火锅店的包房里搭起“摄影棚”,拍照修图,自己琢磨;为了吸引顾客,还精心设计了火锅套餐,并给套餐取名字。
在正式开始外卖生意之前,店员们进行了模拟操作,自己往家里点火锅,通过实践发现问题,比如,接单、送货的速度跟上了质量会有所欠缺,漏放了东西,汤汁没有打包好漏出来等。
面对这些问题,每天外卖结束之后,罗三龙都会和店员开会,完善外卖方案,同时也采购了新的设备,定做了很多新的打包盒。
从2月下旬开通外卖至今,一个多月过去了,罗三龙说,虽然生意没有平时好,营业额只是平时的一半,但也有17万元。除外卖火锅,考虑到很多市民都不愿出门,罗三龙还顺势开通了生鲜代购、酒水代购、零食代购等服务,火锅店一下子变得忙碌起来,一天最多能有一二十单生意。火锅店店员戴子伟说,他上个月拿到6000多元,挺满意的。
■除了火锅,罗三龙的店还有几道特色菜。
冒着风险去采购原料,把温暖送到顾客手中
火锅店开在陈家镇,但外送范围覆盖整个崇明岛,甚至还接到了市区的订单。罗三龙说,订单来源最多的是崇明区政府所在地城桥镇,从陈家镇开车到城桥镇要1个小时,“为了送一单外卖开一趟肯定不划算,好在一般都有多单,这样送一趟还可以。”
火锅套餐里,最受欢迎的是“二人撩”(夫妻撩)和“全家嗨”。“‘合家嗨’套餐里小朋友喜欢吃的东西多一点,小香肠、午餐肉、双皮奶、基围虾、虾滑等,夫妻套餐的话,偏辣一点,刺激一点。”罗三龙介绍。
火锅外卖受欢迎的背后,罗三龙和店员们也冒着生命危险。
“我们的火锅和菜品里有不少海鲜,做了外卖生意之后,我就得出去采购。接到订单以后,我还得去送。所以,我和店员说,万一我被感染了就完蛋了,接触那么多人。”如今回忆起来,罗三龙心里还是有一丝害怕,“所幸还好,我没被感染。”
除了风险,在做外卖生意这一个多月,还有一件事让罗三龙记忆深刻,那就是感动,“那是给庙镇一位顾客送外卖(注:庙镇距离罗三龙的火锅店自驾车需1个多小时),那人见到我的时候说,‘已经好久没有吃到一顿像样的饭了’。这个顾客是在庙镇开美甲店的,因为疫情的关系,回不了老家,只能一个人待在店里,每天随便吃点面包或其他的填饱肚子。当时我就觉得,我不单单是把火锅送了过去,也送去了温暖。”
如今,随着疫情好转,罗三龙打算在4月恢复火锅店的堂食,但火锅外卖这项业务仍会继续。
此外,他和朋友们还在积极筹备新店,虽然因为疫情原因工期有所延误,但他们通过抖音、朋友圈等网络社交媒体,已经吸引了一批粉丝。他们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虽然有风险,但也有成功的可能。开餐饮店不仅要让顾客有一次就餐体验,更多的是一次社交,一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疫情之下有危机也有商机,积极应对,谋求创新,或许就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