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章 玉)2017年12月,马云撂下乌镇大会后的饭局,一个人出去喝了杯酒。
那是上海兴业太古汇,中国大陆第一家提供酒水的星巴克在这里开业。马云作为首位嘉宾参观,还与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拍了张“最萌身高差”的照片。
第二年教师节,马云退休。在讨论之后的打算时,他说可能去造酒。这年末,可口可乐董事长穆泰康也宣布要退休,退休前,他在日本卖出了一罐“柠檬堂”Chu-Hi。那是可口可乐125年以来,销售的第一罐酒精饮料。
今年的青岛国际啤酒节,国际乳业巨头恒天然旗下品牌安佳联合青岛啤酒,推出了奶盖啤酒这一酒饮新品。
在“2019最受欢迎十大饮品”排行榜中,酒精类饮料占了三席。在创新跨界成为常态的饮品行业,酒精饮料正成为新的创意引爆点。无意间,酒的市场有了新变化。
90后成消费主体,新酒饮时代不期而至
在中国,1.9亿90后正在成为消费支柱。就拿买房来说,唯品会调研数据显示,低线城市90后购房比例已超过40%,一线城市也接近30%。
湃动传媒CEO沈帅波曾有文章分析称,消费主义在90后心目中是既成事实,无须再教育。但90后是新一代的精明消费者,他们买大牌不手软,买日常生活用品时斤斤计较;对品牌敏感,更对价格敏感。
这群人正在如浪涌般拍打着酒行业。
正如CBNData《2018天猫酒水线上消费数据报告》揭示,90后和95后正逐渐成长为线上酒水消费的主要驱动力,其白酒消费则呈现低度化和小包装化。年轻群体的消费特征正在深刻影响着酒类行业的消费格局。报告显示,红酒、精酿啤酒、威士忌等低度化酒种越来越受欢迎,甚至洋酒中份额占比较小的梅酒、朗姆酒,两年之间消费金额增速都超过了35%。
这其中,中国白酒的处境略显尴尬,消费断层的危机正在从趋势加速变成现实。据RolandBerger(罗兰贝格)报告显示,中国大陆30岁以下消费者中,酒类消费占比分别为啤酒52%、葡萄酒13%、预调酒11%、白酒8%。
酒行业资深媒体、新食品杂志出版人李强在讨论这一态势时就曾提到:年轻一代消费者对酒精饮料的需求,中国白酒还没有彻底满足。
第一,产品属性上的轻口味需求。白酒的独特工艺,造就其浓烈和重口味的特点。提到白酒,便会与“辣、冲、烈”等刺激、凌厉的感受画等号。这样的重口味,将年轻人拒之门外。
第二,品牌调性上的时尚化需求。年轻人觉得白酒不时髦,比如品牌不时尚、喝法不时尚、喝的人不时尚、喝的场景不时尚等,认为白酒无法满足自己标榜个性、品位的需求。
第三,消费场景上的去餐化需求。年轻消费群体饮酒的场景在不断变化,饮酒这一行为正在“去餐化”,逐步脱离佐餐、应酬等场景。居家、户外、酒吧甚至商场逛街,都可以是饮酒发生地。但白酒消费的99%都是在餐桌上完成的。
最深刻的,其实是认知盲点正阻碍着白酒行业的转型升级。近年来出现的品类多样、场景多变、味道利口化、零售渠道便利化等“新酒饮时代”信号,只有少数酒企看到。近2万家中小传统酒企,或许还没有意识到大船正在转向。
江小白的创始人陶石泉就是少数早早意识到大船转向当中的一个。自2017年开始,江小白带火了青春小酒,自身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但陶石泉却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他认为,中国酒类消费正在进入一个新酒饮时代,全球烈酒市场呈现一种相互融合的状态,而国内则是白酒占据绝对主导。未来随着90后、95后消费群体主导市场,烈酒消费将变得多元化,产品也将转向利口化和高品质,同时还要拥有更具感情链接的品牌。
威士忌等洋酒崛起,年轻人消费选择更为丰富
其实,中国白酒企业深知年轻人不爱喝白酒。马云在聊白酒时就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茅台董事长曾告诉他,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喝白酒。马云回答道,年轻人现在不喝,但45岁之后会喝的,人生经历过生死苦难才会懂酒。
大多数人赞成马云的看法,认为年轻人到了一定年龄,自然会喝白酒。然而,今天中国的开放程度超过历史任何时期,外来酒种对年轻人已是生活方式层面的穿透。洋酒、葡萄酒、预调酒、啤酒品类,倒满了中国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酒杯。
在洋酒中,威士忌的增长速度尤为惊人。截至今年5月,中国进口威士忌877万升,同比增长9.8%;进口额8056万美元,同比增长22.6%,占进口烈酒进口总额的15%。
苏格兰威士忌协会(SWA)的数据显示,自21世纪初以来,直接面向中国的苏格兰威士忌出口额,一直呈现每年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其中,仅2018年上半年便达到34.8%的显著增长,中国正成为迅速崛起的新兴威士忌市场。
此外,还有不能忽视的在中国有市无价的日本威士忌,以及威士忌在日本抢占年轻人的先例。作为传统酒饮产品,烧酒之于日本,就像白酒之于中国。但20世纪90年代,威士忌登陆这座岛国,迅速抢占了日本新生代用户。之后,日本烧酒市场份额大幅下滑。
据日本媒体报道,2016年,日本人均饮酒量为80.9L/人,远低于1992年顶峰时的101.8L/人。在全国饮酒总量下滑的情况下,三得利调查发现,日本烧酒在20—50岁人群中的欢迎度,已淡出TOP5之列。
在新酒饮时代,诸多品类的酒饮产品正围绕在年轻消费者周围,伺机而动。威士忌之外,梅酒、清酒两年之间消费额增速达35%以上,米酒的出口量甚至占到产量的65%。
那么,如何才能不重蹈日本烧酒的覆辙?看到这一态势的中国白酒企业也有一些动作。例如,4月,洋河股份和帝亚吉欧合作推出中式威士忌——中仕忌;5月,高瓴资本完成对苏格兰威士忌生产商Loch Lomond的收购;6月,张裕可雅白兰地酒庄在烟台正式开庄;而在四川峨眉山市,保乐力加正投资建设占地60亩、年产2700吨的威士忌酒厂。
酒行业迎来了一个宏大的融合时代,品类整合、国际资本交流甚至饮酒文化,都将在这个时代实现高度融合。但这一切的支点是年轻人,年轻人带来了新酒饮时代。
华网上海9月25日电(记者潘清)养在纯净水、自来水、超滤水里的洋葱,为什么生长状况差别这么大?净水器分离出来的水中污物,究竟到哪里去了?野外作业或训练,怎么用一台巴掌大小的便携设备“制造”出饮用水?
中国消费者协会“第二届净水器消费教育科普公益活动”24日移师上海。活动现场,上海立昇净水设备有限公司推出的五个科普小实验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
据了解,此次活动旨在正确引导消费,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包括立升、美的、A.O.史密斯、沁园等在内,八个中外知名品牌将先后亮相南京、上海、西安、广州、济南等城市,以不同的方式向市民普及净水器相关知识。
近年来,面对时有发生的公共水源污染事件,越来越多追求健康和生活品质的家庭开始选择安装净水设备。继自然水时代、井水时代、自来水时代、桶装水/瓶装水时代之后,人们正迎来末端净化直饮水的“第五次饮水革命”。
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有限公司的研究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我国家用净水设备售出541万台,销售额达135亿元。预计全年零售额可达285亿元,较上半年增长25%。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中消协消费指导部副主任戴崴表示,一方面,净水设备厂商盲目扩大产能,导致低端低质低价产品大量存在,另一方面,净水设备销售广泛,但后续服务存在明显短板。此外,监管疏漏、行业标准缺失也导致部分企业在产品销售和服务环节存在侵害消费者安全权、知情权的情形。
中消协相关负责人提醒,消费者在选购净水器时要注意“四看”。一看批件,即是否具有卫生部门办法的生产许可证;二看技术,可关注各个品牌的各项技术认证;三看品牌,选择在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都经得起考验的品牌;四看服务,规范的服务品质是消费者选择净水设备产品时重要的参考指标。
面对五花八门的净水设备,如何选择也非常重要。上海立昇净水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霍志刚介绍说,目前市场上的净水器主要分为反渗透纯水机、超滤净水器、纳滤净水器、中央净水机,以及采用活性炭、复合膜等技术的其他净水器。消费者可综合自身经济条件、水质环境和状况来进行选择。
霍志刚建议,自来水固容物含量较高的家庭,可安装具有反渗透装置的净水器。若对去除化学污染物、异味、细菌等有较高的要求,则可选择采用立升PVC合金超滤膜技术的净水器。
<>乎所有中国年轻人的青少年时代,都少不了“奶茶”二字。和称分量的香酥鸡一起称霸放学后“欢乐时光”的珍珠奶茶,是我们所有人的珍贵回忆,不可磨灭,更无可替代。
年纪渐长,选择多了,我们似乎淡忘了奶茶的陪伴。加班时,总是咖啡在手,偶尔馋嘴喝杯奶茶,却总也抹不去心中淡淡的嫌弃:
“啊呀,也就是香精和奶粉。”
时代在变,很多人感慨,如今的蔬菜水果蛋奶肉,都不复小时候的美好味道。相反,那一杯曾经满是香精奶精的奶茶,却似乎完成了某种颇为惊人的逆袭。
你长大了,你爱过的奶茶,也在变得越来越好。
还以为奶茶停留在半杯粉、加点水、摇一摇的时代?一杯好奶茶,光是分类、流派,就有许多学问,而它到底有多少种做法,更是能编本书了。
今天,我想带你看一看。记忆里小时候的奶茶,和现在你喝到的奶茶,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奶茶进化史
1.0 粉末时代
问了不少朋友(还有我自己),人生的第一杯奶茶,是小时候放学路上的奶茶店。
那时候的奶茶,口味多得数不清。每人手里的奶茶,颜色都不一样:粉红草莓味,紫的香芋味,淡绿哈密瓜,巧克力味咖啡味,深浅不一。
墙边整整齐齐堵满了一个个粉盒子,用奶粉勺舀了,一勺勺倒进杯里,做实验一样,加水一冲,塑封机封上口,摇摇均匀,甜甜的一杯魔法就这么变出来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以为奶茶就是冲剂一样的东西。
再过几年,这种粉冲的奶茶,就可以自己在家泡着喝了。不知道,现在优乐美和香飘飘分出胜负了没。
粉末时代的奶茶,没有茶也没有奶,主要配料,几乎就是植脂末(俗称奶精)。况且十几年前的植脂末,处在零健康的原始阶段,一倒就是小半杯。
很想坐时光机回去告诉自己,少喝点呀小朋友……
2.0 街头时代
由植脂末和甜味剂编制的童年回忆,有一天还是终结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冲剂式的奶茶,不健康。
但喝奶茶的习惯,还是留了下来,也便催生了更“高级”的奶茶。毫无疑问,以coco、一点点、快乐柠檬为代表,奶茶的2.0时代,就是街头连锁奶茶店的天下。
奶茶2.0时代,制作流程多了仪式感:调味粉盒被一排整齐的桶代替,装着不同的茶和奶,按比例混合在雪克杯里,像调鸡尾酒那样拼命摇,最后奶茶才如细流般缓缓流出。
从1.0进化到2.0,奶茶原料经历了革命式的变化:
原料里终于有真正的茶了,不管茶叶品质如何,但至少是真的红茶、绿茶、乌龙茶。为了保持新鲜,很多店会每2-3小时更换一次茶汤。
不过,2.0时代的奶茶,变化最大的是奶。比如,虽然用奶精的店家依然存在,但更多的店家开始使用牛奶制作奶茶,从普通的常温奶,到口感更好的巴氏奶,都有涉猎。
还玩出了新花样:打发淡奶油变成奶盖,覆盖在纯茶上,一厚一薄相互叠加,玩出了全新的口感!
如果你是奶茶店的常客,对奶霜欧蕾玛奇朵、布丁仙草西米露之类的字样,想必不会陌生。告别了1.0时代的奶茶,就像原子大爆炸一样,快速换代更迭、推陈出新,终于要迎来新世界。
3.0 精品时代
奶的原料和工艺,是2.0时代的主题。奶茶的3.0时代,拼的是茶,从原料品质、萃取工艺,都有重大升级!
2.0时代惯用廉价茶叶,只依稀辨别涩味和碳焙味,只能粗暴简单地叫它们绿茶、红茶或者乌龙茶。当茶原料越来越好时,菜单会产生下面这样的变化:
看着专业又细分的奶茶菜单,恍惚间,还以为自己在茶馆呢。
原料改进已经让人大为惊喜,这些奶茶店还想尽了办法来“折腾”茶:
萃取方式1:意式机
对,茶也可以像espresso一样被萃取出来,时间、温度和压力的参数都随茶叶品种而调整。
虽然单饮未必可口,却非常适合做成奶茶。
奶泡打好后,拉花完全无压力哦:
口感:像奶咖一样浓郁绵滑,但并不适合所有茶。
萃取方式2:steampunk
steampunk是近几年在美国流行的茶咖两用机,有点像台半自动的爱乐压,设置好时间、温度等参数后,这台机器就可以自动泡茶。国内不少时髦茶馆,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貌美如花、方便稳定,是它的优点。缺点?死贵死贵,一套要好几十万,用这个的,都是土豪!
诺,就这样玩儿(图片来自网络)
口感:可浓郁可清爽,灵活多变,稳定性强。
萃取方式3:萃茶机
很多主打“现泡茶叶”的奶茶店都会用它,因为节约时间。
萃茶机乍看像榨汁机,但其实内部构造完全不一样。萃茶机的原理,是借助水流快速冲击茶包,尽可能快得到一杯现泡茶,通常用来搭配奶盖。
口感:比起放了好几个小时的茶,的确要新鲜一些。不过味道偏淡。
萃取方式4:冷 泡
咖啡里很流行的cold brew,也适合泡茶叶。8-12小时,低温浸泡,现在的纯茶,很流行这样泡,用来做奶茶么,有点小奢侈。
口感:好喝!就是……挺耗茶叶的。
特别聚焦:万花筒一样的台湾奶茶
我们从小喝到大的奶茶,大部分,还是台湾奶茶。
除了阿庆那一句“珍珠奶茶真好喝”,把台湾奶茶和港式奶茶进行对比,会是一个重新认识台奶的有趣视角。
它们的差别?台湾代表小清新、小可爱,港奶爱好者,一般自诩“很重口”。
不过,仅以口味轻重区分,其实并不科学。我们把这港奶和台奶简单拆解了一下:
港奶,有点性冷淡,极简主义是灵魂,淡奶和锡兰红茶是从不退场的主角。做港奶的师傅,甚至花上毕生精力研究红茶配方、钻研冲煮的手势和力道,像工匠一样精雕细琢着自己的作品。
台奶就不止一副面孔了,由奶、茶、小吃三个部分构成,每种背后都是一个大千世界,让一杯奶茶能够不断从外界汲取灵感、自我拆解、再重新排列组合。
台奶的多变,如一只万花筒,也令它可以顺时革新,对新鲜事物来者不拒。所以你看,台奶这十几年翻天覆地的进化史,背后也不乏道理可循。
如今的奶茶,已经不再是记忆里那个甜甜的饮料了。
好喝的奶茶,是有立体感的:牛奶的蛋白质包裹味蕾,让你尝得到顺滑口感,茶叶里的单宁,则会在舌头上跳舞,形成一紧一缩的奇妙对峙;乳味宽厚,茶香绵长,经得起仔细欣赏。
入了奶茶这个坑,一天是爬不出来的
过去这一个月,企鹅君喝了好多奶茶
好喝的,难喝的
猜猜:
奶茶店的段位,怎么分?
街头的连锁奶茶,我们有哪些新发现?
boutique奶茶店,长什么样?
都喝奶茶,北上广一样吗?
请关注接下来的奶茶大测评
你要的答案,全都有
文 | blublu
设计 | 小绿
摄影 | 霈璇
编辑 | 喜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