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线城市,奶茶到底有多火?来看看这个指标城市
原创: 阿鲁 中国饮品快报 昨天
众而周知的原因,在国内一线城市,房租和用工成本高企,竞争的烈度和市场的饱和度非常充分,包括1點點的很多头部品牌已经放弃高举高打的战略,业务下沉,大力拓展二三线城市。
但这些区域的市场情况到底如何?我们选择了常州作为指标城市来进行观察。
< class="pgc-img">>1
为何说常州具有指标意义?
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和通用标准,依据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5个维度,现代城市被分成六个级别:
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和五线城市,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评估城市的商业魅力。
< class="pgc-img">>国内二线城市有30个,常州居于其中的第十三位,位于中间位置。在五个维度上,既没有赋值和加权,也没有被减权。
从商业价值的角度,为平均值水平,能客观、公允地反映一个区域的商业现状、活跃度和潜在价值。
所以从以上分析来看,常州具有指标意义。
2
这个城市奶茶到底有多火?
< class="pgc-img">>先来看一组数据:
大众点评数据
常州包括金坛、溧阳一共有4000多家奶茶店。2017年该市常住人口为471.7万,每万人奶茶店拥有量为8.5家。
这与国内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的有关数据还有较大差距,例如,长沙为76家,北京为34家,上海为51家,深圳为124家,广州为93家,等等。
口碑数据
2017年,常州人均奶茶消费达到80元,仅低于上海、杭州、宁波、贵阳、苏州、福州、南京、深圳和广州,在全国居于上游。
从以上两个维度分析,常州的奶茶消费力不小,市场空间巨大。广而论之,国内30个二线城市、70个三线城市是奶茶市场竞争的蓝海。
再开实地考察:
常州新北区万达金街
被奶茶爱好者戏称为新北区“奶茶一条街”,不到500米的商业街内,一共有23家奶茶店。不少排队购买奶茶的消费者笑称,“奶茶是我的续命水。”
< class="pgc-img">>兰陵九洲新世界地下一层
有16家奶茶店。这里自称为常州奶茶店密度最大的地方。
根据大众点评数据显示,不包括咖啡和水果鲜榨类水吧,目前常州大型商业综合体,奶茶店数量都超过15家。
不少资深奶茶粉反映,高峰时期,在商业体内要喝上一杯奶茶,一般要排队10分钟。
不仅是商业体,奶茶店已密布居民区、学校周边。例如,武进大学城附近的鸣新中路、老常工院门口的健身北路、河海大学附近的惠山路、大渡河路,等等。
< class="pgc-img">>市场品牌包括:
1點點、coco都可、蜜雪冰城、古茗、桂源铺、素匠泰茶、鹿角巷、答案茶、悸动烧仙草、宇治茶铺、一芳、黑泷堂、沪上阿姨、快乐柠檬、泰芒了、四云奶盖贡茶、丧茶、50岚和厝内小眷村,等等。
3
日营业额3000元算中等
加上外卖,每天可以卖出去200多杯奶茶,每天的营业额在3000元左右。扣去房租人力成本,每天的盈利超过1000元。
这样的业绩只能算中等。
< class="pgc-img">>据当地媒体报道,万达金街生意最好的一家奶茶店,夏天平均每天卖出去1000多杯奶茶,周末的营业额在1.5万~2万元之间,工作日的营业额也至少有1万元。
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差的。据了解,在新北万达金街,从去年年底到今年6月,已经有超过一半奶茶店关门。最短寿的奶茶店,没到一个月就关门了。
< class="pgc-img">>据物业招商经理介绍,奶茶店的竞争越来越大,一些味道差的、颜值差的品牌相继被市场淘汰。
><>< class="pgc-img">>而周知的原因,在国内一线城市,房租和用工成本高企,竞争的烈度和市场的饱和度非常充分,包括1點點的很多头部品牌已经放弃高举高打的战略,业务下沉,大力拓展二三线城市。
但这些区域的市场情况到底如何?我们选择了常州作为指标城市来进行观察。
< class="pgc-img">>为何说常州具有指标意义?
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和通用标准,依据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5个维度,现代城市被分成六个级别:
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和五线城市,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评估城市的商业魅力。
< class="pgc-img">>国内二线城市有30个,常州居于其中的第十三位,位于中间位置。在五个维度上,既没有赋值和加权,也没有被减权。
从商业价值的角度,为平均值水平,能客观、公允地反映一个区域的商业现状、活跃度和潜在价值。
所以从以上分析来看,常州具有指标意义。
< class="pgc-img">>这个城市奶茶到底有多火?
1、先来看一组数据:
大众点评数据
常州包括金坛、溧阳一共有4000多家奶茶店。2017年该市常住人口为471.7万,每万人奶茶店拥有量为8.5家。
这与国内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的有关数据还有较大差距,例如,长沙为76家,北京为34家,上海为51家,深圳为124家,广州为93家,等等。
口碑数据
2017年,常州人均奶茶消费达到80元,仅低于上海、杭州、宁波、贵阳、苏州、福州、南京、深圳和广州,在全国居于上游。
从以上两个维度分析,常州的奶茶消费力不小,市场空间巨大。广而论之,国内30个二线城市、70个三线城市是奶茶市场竞争的蓝海。
2、再来实地考察:
常州新北区万达金街
被奶茶爱好者戏称为新北区“奶茶一条街”,不到500米的商业街内,一共有23家奶茶店。不少排队购买奶茶的消费者笑称,“奶茶是我的续命水。”
< class="pgc-img">>兰陵九洲新世界地下一层
有16家奶茶店。这里自称为常州奶茶店密度最大的地方。
根据大众点评数据显示,不包括咖啡和水果鲜榨类水吧,目前常州大型商业综合体,奶茶店数量都超过15家。
不少资深奶茶粉反映,高峰时期,在商业体内要喝上一杯奶茶,一般要排队10分钟。
不仅是商业体,奶茶店已密布居民区、学校周边。例如,武进大学城附近的鸣新中路、老常工院门口的健身北路、河海大学附近的惠山路、大渡河路,等等。
< class="pgc-img">>市场品牌包括:
1點點、coco都可、蜜雪冰城、古茗、桂源铺、素匠泰茶、鹿角巷、答案茶、悸动烧仙草、宇治茶铺、一芳、黑泷堂、沪上阿姨、快乐柠檬、泰芒了、四云奶盖贡茶、丧茶、50岚和厝内小眷村,等等。
日营业额3000元算中等
加上外卖,每天可以卖出去200多杯奶茶,每天的营业额在3000元左右。扣去房租人力成本,每天的盈利超过1000元。
这样的业绩只能算中等。
< class="pgc-img">>据当地媒体报道,万达金街生意最好的一家奶茶店,夏天平均每天卖出去1000多杯奶茶,周末的营业额在1.5万~2万元之间,工作日的营业额也至少有1万元。
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差的。据了解,在新北万达金街,从去年年底到今年6月,已经有超过一半奶茶店关门。最短寿的奶茶店,没到一个月就关门了。
< class="pgc-img">>据物业招商经理介绍,奶茶店的竞争越来越大,一些味道差的、颜值差的品牌相继被市场淘汰。
【关注餐饮大白,回复关键词“我要进群”,加入餐饮老板微信群】
>料分级来了!奶茶也要分营养等级了?哪个小甜水排在最后?
近日,上海市疾控中心称,为引导公众健康饮食,该中心研制的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在上海开始试行。“营养选择”饮料分级方法主要参考国内外标准,考虑饮料营养成分分布及人群饮料摄入情况,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的含量对饮料进行综合分级,分级从A到D级,推荐程度则逐级递减。那么,这个“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具体怎么分?对咱们平时选饮料来说,这个分级又有啥用呢?
“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具体怎么分?
这个分级,简单来说就是糖和代糖越少,各类脂肪越少,饮料就越健康。A级是最健康,D级是最不健康,主要依据是: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这四项的含量。它们的含量越高,饮料的等级就越低。
那么,如果一款饮料里这四项的数据对应的等级不一样,应该如何评定呢?
简单说,就是取最低数值。举个例子,假如某款饮料的非乳源性糖含量为5.6g/100ml,因此非乳源性糖等级为C级;饱和脂肪含量为1.2g/100ml,因此饱和脂肪等级为B级;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g/100ml,等级为A级;不添加非糖甜味剂,非糖甜味剂等级为A级,这种应该属于哪一级呢?答案就是取最低分:C级。
这个标准除了适用于瓶装饮料,还适用于我们爱喝的现制奶茶饮料。首批参与饮料“营养选择”标识试点的奶茶饮料品牌企业有4家,这些品牌已经陆续在饮料包装、点单程序、菜单等地方都能看到醒目的ABCD营养分级标识。
以首批参与试点的某饮品企业为例,其首创招牌产品霸气香水芝士草莓常规糖、正常甜的版本被分在C级,而不另外加糖的版本则被分为B级。
在四个成分中,非乳源性糖指的是除了乳制品当中的乳糖之外的其他添加糖。牛奶里天然自带大概5%左右的乳糖,奶粉里也有乳糖,这个是不算添加糖的。而在乳糖以外,人工添加进去的糖、糖浆、果酱、蜂蜜等甜味配料,就属于非乳源性糖。
那么,在这个分级表里,无论是糖还是反式脂肪,数值有什么讲究呢?
其实,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中可以看到,0.5g就是无糖的这个界限,那5g就是低糖的标准。反式脂肪在我们这个国标中以0.3g为一个界限。
A级里还有一个特别的条件,就是不使用非糖甜味剂的才能是A级。意思就是,只要用了代糖,就不能是A级,这是因为目前关于代糖还存在一些争议。世界卫生组织在2023年发布了一份关于非糖甜味剂的新指南,其中提到,长期使用非糖甜味剂可能存在潜在不良影响,如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成人死亡率的风险。
新加坡早有含糖饮料分级制
不过,看到这个营养分级的时候是不是感觉有点眼熟?因为早在2022年底,新加坡就开始全面实施含糖饮料分级制,要求生产厂家在售包装饮料需印上营养等级标签。到了2023年,新加坡街头的奶茶、果汁等现制饮料也逐渐执行分级,而且要求对其中最不健康的D级饮料禁止做任何广告宣传。之所以这么严,是因为近年来其人口中糖尿病问题越来越严峻。2022年,新加坡成年人中糖尿病患病率为14.9%,高于日本和中国,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50年,预计将有约100万新加坡人患有糖尿病。
相比新加坡的标准,我国又多出了反式脂肪和非糖甜味剂的维度,也是希望从营养健康的多层面,让标准更加完善。